李歌满每次唱戏回来,第一来到祖母的柴棚子。
祖母见李歌满来了,停下手中的活,无非为孩子们熬柴粥,菜粥稀得照得出人影。几根根野菜青绿地浮在面上,冒着些菜香。在那个年代,菜粥已是非常好的生活了。
李歌满望着祖母锅里的菜粥,望着祖母的那几个面黄饥瘦的孩子,悄无声息地给祖母手里塞几个铜板,那是他唱戏得来的。
祖母与大姑在丁地主家忙活了一整天,只得半升大米,够不上孩子熬稀粥喝。加以祖母本有月子病,每个月子要吃几顿大米饭,否则就下不了床,更下不了地干活。即使半升大米,还不能全熬粥喝,得跟祖母留一半。
祖父在这个家是缺场的。祖父那时去了湖南五码口山厂挑石头。那时故河口有句俗语:五码口弯塔市驿!意味做人做事迂回,自大。可想五码口是个多远的地方。祖父春节之后离家,中途节期回两次家,然后直到过年才能回来。挑石头的工钱不多,祖父还喜欢打牌赌博,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祖母与大姑在家替人帮工,赚点本钱!年成好时,开垦的荒地收点豆子,打点豆腐,生点豆芽菜,做点小买卖。家里一时还过得有些温饱气息。孩子们也长得一日日圆润。意思是说,祖父不在家,祖母父亲大姑他们的生活还有点保障。
祖父不回来还好,祖父一回来就跟孩子们争吃的。祖母熬了一锅粥,其实是柴粥,没见几粒米。祖父就将没几粒米的一钵稀粥喝得清响,几乎要将之喝光了。
祖父在外面挑石头,也没有吃的,回家饿坏了,看见稀粥哪有不喝的道理。
可孩子们也饿坏了,望着一钵稀粥慢慢少去,眼看就要喝光,内心很着急,忍不住对祖父说:“爹,你少喝点,少喝点,留点给我们喝罗。”
祖父只顾自己喝,头也不抬起地嚷嚷:“老子会饿死,老子喝饱了再说,没有老子在,你们这些小瘟神怎办?”
言语之中,似乎自己对这个家庭挺负责,挺有贡献。
孩子们站在旁边,噙着泪水,听着祖父嚷嚷,不敢吱声。
祖母则骂祖父不是个人,俗说,虎毒不食子,你将这稀粥全部喝了,不是要饿死孩子们么?牲畜都不如。
祖父听了,不再喝,抓着一套换洗衣服,在家里翻箱倒柜一番,就出去了,几个月不回来。若心情不好,看见祖母站在门口,葩一声提起一巴掌。将祖母一巴掌打倒在门槛上,手臂与脸都被门槛摔得青紫。祖父还不罢休。拉起祖母狠狠打一顿。边打边骂:“许七友,你个败家的婆娘,老子就是吃金镯子的利息,也够吃一辈子!”
很小时,我听小姑说,祖父对孩子们还是温和的,大家都只怕祖母,却少有怕祖父的。却不知祖父对祖母为何这般凶狠。祖父对祖母的恶劣。许由李歌满。
李歌满为了多赚些铜板,为了许七友的孩子能吃上白米饭,好好长大,过上好日子,把戏班扩大了,不分南戏北戏,不分日夜的唱起来。人称之为唱大戏的。把湖北原来的戏班都抵跨了,声誉一日日高涨,成了当地有名的戏班。戏分多得忙不过来,戏班经常招人,都成了当时穷人家孩子谋生的一种手段。父亲以后学唱大戏,就是师从于李歌满。
祖母家即使有李歌满的支助,孩子们还是养不活。父亲是长子,不能送人。大姑懂事,能干活,也不能送人。倒是二姑次儿四五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能吃力气小,干不了活。祖母就想把二姑次儿送人。正好故河口码头来了只船,船老板没有子女,姓船。于是祖母就要把二姑送给船老板。
二姑害怕地对祖母说:“娘,我不要去别人家,你不要把我送人啊!以后我不再喝那么多粥,帮你去丁地主家干活,好吗?”
祖母就说:“二妹子,娘也舍不得你,只是你跟娘没好日子过,迟早会饿死。再过几天,稀粥都没喝的了。”
二姑哭着来求大姑:“大姐,你叫娘别把我送人,我会跟你一起去丁地主家干活的……”
大姑搀着二姑,一起给祖母跪下。大姑给祖母磕头,说:“娘,你不要把二妹子送人,我会努力干活,少喝粥,养活二妹子的。”
祖母还是不答应,硬着心肠将二姑送给了船老板。
船老板有条船,没有子女,家境还好,会对二姑好的吧?
每次听大姑讲到被送人的二姑,我总这样想。
送走二姑后,祖母心里并不好受,哭着对大姑说:“长儿,我的儿,做娘的要不得,不该把你的妹子次儿送人呢,只是次儿跟着我,真会饿死,跟着船老板,还有一线活的希望。”
大姑听了,便与祖母抱头痛哭。
李歌满正好从自己的柴棚走来,得知祖母将二姑次儿送人,心底也不好受。就是这种情形下,李歌满向祖母提出,将父亲收为弟子,跟他学唱戏去。
祖母原不想父亲学唱戏,毕竟父亲是陈家长子,将来还要靠他出人头地撑门面的,怎能去当戏子?在祖母心中,父亲要读书做工作,光宗耀祖,当公家人的人。父亲也断断续续读过三年书。没钱了,休学在家干一段时间的活,等积累了些,又去上学。父亲穿着那件掉三寸的破裤子,带着一笔筒子豌豆小麦饭,个头比同年级的孩子高出很多。因为不断休学,父亲比他们大了三四岁,站在同学们中间,高出一个头了,好不害臊。
这不,父亲一听李歌满叫他去学唱戏,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那时,父亲不过十一岁。
父亲学唱戏的感觉好,学得快。父亲学唱戏是自愿的,在他小小心里,唱戏无疑是找到了铁饭碗,还可学本领,一举两得。读书他是喜欢,只是出生那样的家庭,能读很多书吗。但父亲还不知道自己一唱就红,就此改变了今生的命运。
从学唱戏的那天起,李歌满就给父亲取了个书名:陈章蓝。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之前,大家都叫父亲炳二。炳二是父亲的小名。
祖母见李歌满来了,停下手中的活,无非为孩子们熬柴粥,菜粥稀得照得出人影。几根根野菜青绿地浮在面上,冒着些菜香。在那个年代,菜粥已是非常好的生活了。
李歌满望着祖母锅里的菜粥,望着祖母的那几个面黄饥瘦的孩子,悄无声息地给祖母手里塞几个铜板,那是他唱戏得来的。
祖母与大姑在丁地主家忙活了一整天,只得半升大米,够不上孩子熬稀粥喝。加以祖母本有月子病,每个月子要吃几顿大米饭,否则就下不了床,更下不了地干活。即使半升大米,还不能全熬粥喝,得跟祖母留一半。
祖父在这个家是缺场的。祖父那时去了湖南五码口山厂挑石头。那时故河口有句俗语:五码口弯塔市驿!意味做人做事迂回,自大。可想五码口是个多远的地方。祖父春节之后离家,中途节期回两次家,然后直到过年才能回来。挑石头的工钱不多,祖父还喜欢打牌赌博,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祖母与大姑在家替人帮工,赚点本钱!年成好时,开垦的荒地收点豆子,打点豆腐,生点豆芽菜,做点小买卖。家里一时还过得有些温饱气息。孩子们也长得一日日圆润。意思是说,祖父不在家,祖母父亲大姑他们的生活还有点保障。
祖父不回来还好,祖父一回来就跟孩子们争吃的。祖母熬了一锅粥,其实是柴粥,没见几粒米。祖父就将没几粒米的一钵稀粥喝得清响,几乎要将之喝光了。
祖父在外面挑石头,也没有吃的,回家饿坏了,看见稀粥哪有不喝的道理。
可孩子们也饿坏了,望着一钵稀粥慢慢少去,眼看就要喝光,内心很着急,忍不住对祖父说:“爹,你少喝点,少喝点,留点给我们喝罗。”
祖父只顾自己喝,头也不抬起地嚷嚷:“老子会饿死,老子喝饱了再说,没有老子在,你们这些小瘟神怎办?”
言语之中,似乎自己对这个家庭挺负责,挺有贡献。
孩子们站在旁边,噙着泪水,听着祖父嚷嚷,不敢吱声。
祖母则骂祖父不是个人,俗说,虎毒不食子,你将这稀粥全部喝了,不是要饿死孩子们么?牲畜都不如。
祖父听了,不再喝,抓着一套换洗衣服,在家里翻箱倒柜一番,就出去了,几个月不回来。若心情不好,看见祖母站在门口,葩一声提起一巴掌。将祖母一巴掌打倒在门槛上,手臂与脸都被门槛摔得青紫。祖父还不罢休。拉起祖母狠狠打一顿。边打边骂:“许七友,你个败家的婆娘,老子就是吃金镯子的利息,也够吃一辈子!”
很小时,我听小姑说,祖父对孩子们还是温和的,大家都只怕祖母,却少有怕祖父的。却不知祖父对祖母为何这般凶狠。祖父对祖母的恶劣。许由李歌满。
李歌满为了多赚些铜板,为了许七友的孩子能吃上白米饭,好好长大,过上好日子,把戏班扩大了,不分南戏北戏,不分日夜的唱起来。人称之为唱大戏的。把湖北原来的戏班都抵跨了,声誉一日日高涨,成了当地有名的戏班。戏分多得忙不过来,戏班经常招人,都成了当时穷人家孩子谋生的一种手段。父亲以后学唱大戏,就是师从于李歌满。
祖母家即使有李歌满的支助,孩子们还是养不活。父亲是长子,不能送人。大姑懂事,能干活,也不能送人。倒是二姑次儿四五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能吃力气小,干不了活。祖母就想把二姑次儿送人。正好故河口码头来了只船,船老板没有子女,姓船。于是祖母就要把二姑送给船老板。
二姑害怕地对祖母说:“娘,我不要去别人家,你不要把我送人啊!以后我不再喝那么多粥,帮你去丁地主家干活,好吗?”
祖母就说:“二妹子,娘也舍不得你,只是你跟娘没好日子过,迟早会饿死。再过几天,稀粥都没喝的了。”
二姑哭着来求大姑:“大姐,你叫娘别把我送人,我会跟你一起去丁地主家干活的……”
大姑搀着二姑,一起给祖母跪下。大姑给祖母磕头,说:“娘,你不要把二妹子送人,我会努力干活,少喝粥,养活二妹子的。”
祖母还是不答应,硬着心肠将二姑送给了船老板。
船老板有条船,没有子女,家境还好,会对二姑好的吧?
每次听大姑讲到被送人的二姑,我总这样想。
送走二姑后,祖母心里并不好受,哭着对大姑说:“长儿,我的儿,做娘的要不得,不该把你的妹子次儿送人呢,只是次儿跟着我,真会饿死,跟着船老板,还有一线活的希望。”
大姑听了,便与祖母抱头痛哭。
李歌满正好从自己的柴棚走来,得知祖母将二姑次儿送人,心底也不好受。就是这种情形下,李歌满向祖母提出,将父亲收为弟子,跟他学唱戏去。
祖母原不想父亲学唱戏,毕竟父亲是陈家长子,将来还要靠他出人头地撑门面的,怎能去当戏子?在祖母心中,父亲要读书做工作,光宗耀祖,当公家人的人。父亲也断断续续读过三年书。没钱了,休学在家干一段时间的活,等积累了些,又去上学。父亲穿着那件掉三寸的破裤子,带着一笔筒子豌豆小麦饭,个头比同年级的孩子高出很多。因为不断休学,父亲比他们大了三四岁,站在同学们中间,高出一个头了,好不害臊。
这不,父亲一听李歌满叫他去学唱戏,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那时,父亲不过十一岁。
父亲学唱戏的感觉好,学得快。父亲学唱戏是自愿的,在他小小心里,唱戏无疑是找到了铁饭碗,还可学本领,一举两得。读书他是喜欢,只是出生那样的家庭,能读很多书吗。但父亲还不知道自己一唱就红,就此改变了今生的命运。
从学唱戏的那天起,李歌满就给父亲取了个书名:陈章蓝。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之前,大家都叫父亲炳二。炳二是父亲的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