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草,浇灌了凤凰血而能不死,涅盘重生后长出来的天材地宝,是一种至阳的药草。
凤凰血大多拥有自燃的效果,因此即便草木吸收了凤凰血,也只有很少的能存活下来,大多数都会因为火焰燃烧而掉,只有极少数能涅盘重生,这类草木都会成为修行者眼中的宝物,同时具备增强内力、治疗伤势,至阳辟邪的效果。
岳鼎心道,真是打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该说自己运气好吗?刚在烦恼该怎么消灭体内的阴毒,就有人送来属性相克的草药。
如果换成其他的药材,说不定就推却了,可偏偏是急需之物,也就只能认下这份人情。
“你也是修行者,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
“爱莲修行的莲心经,同属水和木两系,服用涅盘草顶多是吸收五成的药力,与其暴殄天物,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她倒也坦白,明说效果不好才送人,这种做法很容易博得他人好感,就像是店家主动告诉你,这件衣服里面有个缺口,所以价格不贵一样,只要不是缺心眼的二百五,就不会再好意思往死里砍价。
在今天之早上前,岳鼎兴许会有些提防,可现在刺客已死,护卫任务已然结束,他也没兴趣去猜测对方是否就是那名买凶者,反正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再计较这些也毫无意义。
放下心结后,两人畅谈无阻,宾主皆欢,岳鼎有些明白那些自诩风流的文人骚客为什么总喜欢进这些风月场所,摈弃卖肉尝腥不谈,像这样同美人喝酒交流,谈天说地,确实很容易让人放纵心情,忘却烦恼,就像是真的有了一位红颜知己。
饮至最酣时,爱莲开口请教道:“我最近因修行遇上瓶颈,想起当日师太教诲,便去寻了些佛经,希望能以佛理扫清心头迷障,却遇上一物不明,敢问岳少侠,佛经上常言修行需持功德,可功德一物,缥缈无踪,不能视不能闻不能触,功德究竟在哪里?”
岳鼎沉默片刻,举起手来,以掌心相对,示意道:“这是功德。”
接着他又反转手,以手背相对:“这也是功德。”
爱莲皱眉思索片刻,美人颦目,自有一股顾盼生姿之色,可惜最后仍是摇头不解:“可否详细说明,我若捐钱在县上建一座寺庙,可得功德否?”
“毫无功德。”岳鼎见她仍是一片迷惘,便知是入了知见障,叹了一口气。
这跟人是否聪明毫无关系,有些人不读书,不识字,天生笨拙,但在佛理上却能举一反三,一法通,万法通,这就是常说的慧根。有些人能过目不忘,幼童时就能断识万字,可于佛理上却是一块榆木疙瘩,怎么也教不明白。
他只好详细解释道:“相传达摩祖师东渡中土神洲,当时的梁武帝得知后,派人到南海来专程迎接,期望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他一心钦慕佛法,发菩提心,兴隆三宝,造庙度僧,布施结缘。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当尼姑,而且对于佛学也是非常精通,因而自认很有功德,却被达摩一语道破,告诉梁武帝他的所作所为毫无功德。”
爱莲疑惑问:“为什么?”
“因为他只知道着相事修,追求人天福报,不知道离相妙修求证佛果菩提。达摩祖师直指出‘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功德?”
岳鼎哈哈一笑:“这问题梁武帝也曾问过,当时达摩答曰‘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到’。梁武帝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功德,实为求福,福德并非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他见对方露出思悟的表情,便知是摸到了边缘,继续道:“后来梁武帝得志公禅师指点,自愧有眼不识泰山,便派人去追。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见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便随手就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中,脚踏芦苇渡江,扬长而去,这就是有名的一苇渡江。
早期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意在不立名相。所追求的是‘一路所问,千圣不传’的第一义,这种义是离一切语言文字相、心缘相、分别相。须知语言文字只是作为所显义理的媒介,真正的义理是不可以语言文字来用表达的,故佛教提倡依义不依语,破除对语言文字上的执着,所谓不立文字,即依此理而成。”
说完后,他便自顾自的在那饮酒。
蓦地,爱莲双眼一亮,操起旁边琵琶,随手拨了几下,拊掌笑道:“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岳鼎配合着询问:“什么是功德?”
“笑是功德,哭亦是功德。坐着是功德,站着亦是功德。”爱莲回答时双目一片清明,毫无迷茫之色,仔细观察甚至能看见一颗莲花种子正在发芽。
但岳鼎知道,她还没有悟,因为道理是别人指出来的。
学得了知识,便失去了领悟的机会,知道的东西多了,领悟的东西就少了。
撇开买凶嫌疑不谈,他知晓眼前之人为洛红楼付出了许多心血,尤其是在成为股东后,为那些凄苦的失足女子提供了生活保证,以种种契约条例,让她们能安享晚年。
要知道底层的风尘女在年老色衰之后,往往会被青楼无情的抛弃,晚年落得孤苦伶仃,无人瞻仰的下场,而即便如此,也无人同情,旁人只会指着她的过去,骂她是罪有应得,活该如此。
就冲着这一点,他便要尽一份心力,于是做当头棒喝:“善哉善哉,若言功德,禅友为这些青楼女子谋得一处容身之所,使她们衣食无忧,才是最是真正的大功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不谈机锋禅理,而是直指本心和本行。
最初爱莲提出修建寺庙,岳鼎否决了她的行为,指这并非是功德,然后大谈修行的功德。
等到爱莲明悟知晓什么是修行的功德,悟出处处皆可修得功德的道理时,他又转回到实际行动上,摈弃了自我修行的那一套,重拾入世修行之理。
这便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峰回路转,爱莲一怔,陷入沉默,仿佛变成了泥塑雕像。
许久后,长叹一口气,放下手中琵琶。
“未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庙中菩萨非正果,如今方知我是我。”她躬身敬了一礼,“多谢赐教,授道之恩,不敢或忘。”
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她现在才是真正明白了。
之前她说自己明白,欣喜不已,拊掌而笑;现在她说自己明白,却是平静如寒潭,没有分毫庆祝之意。
此刻再看她的双目,就能看见莲花种子快速成长为花苞,正在悄悄绽放,分明是心灵勘破迷障,使得修行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迹象。
岳鼎知道他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教了,而现在最好是留出时间,让对方细细品味这番领悟,稳固境界,何况他自己也莫名的起了烦躁感,心头焦虑不安,便忍不住起身告辞。
“岳少侠,”爱莲忽然喊住人,再次躬身谢礼,“舍妹就拜托了。”
岳鼎无言的点点头,大步走了出去。
是 由】.
div>
baidu_clb_lt_id = "519311";
凤凰血大多拥有自燃的效果,因此即便草木吸收了凤凰血,也只有很少的能存活下来,大多数都会因为火焰燃烧而掉,只有极少数能涅盘重生,这类草木都会成为修行者眼中的宝物,同时具备增强内力、治疗伤势,至阳辟邪的效果。
岳鼎心道,真是打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该说自己运气好吗?刚在烦恼该怎么消灭体内的阴毒,就有人送来属性相克的草药。
如果换成其他的药材,说不定就推却了,可偏偏是急需之物,也就只能认下这份人情。
“你也是修行者,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
“爱莲修行的莲心经,同属水和木两系,服用涅盘草顶多是吸收五成的药力,与其暴殄天物,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她倒也坦白,明说效果不好才送人,这种做法很容易博得他人好感,就像是店家主动告诉你,这件衣服里面有个缺口,所以价格不贵一样,只要不是缺心眼的二百五,就不会再好意思往死里砍价。
在今天之早上前,岳鼎兴许会有些提防,可现在刺客已死,护卫任务已然结束,他也没兴趣去猜测对方是否就是那名买凶者,反正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再计较这些也毫无意义。
放下心结后,两人畅谈无阻,宾主皆欢,岳鼎有些明白那些自诩风流的文人骚客为什么总喜欢进这些风月场所,摈弃卖肉尝腥不谈,像这样同美人喝酒交流,谈天说地,确实很容易让人放纵心情,忘却烦恼,就像是真的有了一位红颜知己。
饮至最酣时,爱莲开口请教道:“我最近因修行遇上瓶颈,想起当日师太教诲,便去寻了些佛经,希望能以佛理扫清心头迷障,却遇上一物不明,敢问岳少侠,佛经上常言修行需持功德,可功德一物,缥缈无踪,不能视不能闻不能触,功德究竟在哪里?”
岳鼎沉默片刻,举起手来,以掌心相对,示意道:“这是功德。”
接着他又反转手,以手背相对:“这也是功德。”
爱莲皱眉思索片刻,美人颦目,自有一股顾盼生姿之色,可惜最后仍是摇头不解:“可否详细说明,我若捐钱在县上建一座寺庙,可得功德否?”
“毫无功德。”岳鼎见她仍是一片迷惘,便知是入了知见障,叹了一口气。
这跟人是否聪明毫无关系,有些人不读书,不识字,天生笨拙,但在佛理上却能举一反三,一法通,万法通,这就是常说的慧根。有些人能过目不忘,幼童时就能断识万字,可于佛理上却是一块榆木疙瘩,怎么也教不明白。
他只好详细解释道:“相传达摩祖师东渡中土神洲,当时的梁武帝得知后,派人到南海来专程迎接,期望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他一心钦慕佛法,发菩提心,兴隆三宝,造庙度僧,布施结缘。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当尼姑,而且对于佛学也是非常精通,因而自认很有功德,却被达摩一语道破,告诉梁武帝他的所作所为毫无功德。”
爱莲疑惑问:“为什么?”
“因为他只知道着相事修,追求人天福报,不知道离相妙修求证佛果菩提。达摩祖师直指出‘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功德?”
岳鼎哈哈一笑:“这问题梁武帝也曾问过,当时达摩答曰‘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到’。梁武帝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功德,实为求福,福德并非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他见对方露出思悟的表情,便知是摸到了边缘,继续道:“后来梁武帝得志公禅师指点,自愧有眼不识泰山,便派人去追。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见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便随手就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中,脚踏芦苇渡江,扬长而去,这就是有名的一苇渡江。
早期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意在不立名相。所追求的是‘一路所问,千圣不传’的第一义,这种义是离一切语言文字相、心缘相、分别相。须知语言文字只是作为所显义理的媒介,真正的义理是不可以语言文字来用表达的,故佛教提倡依义不依语,破除对语言文字上的执着,所谓不立文字,即依此理而成。”
说完后,他便自顾自的在那饮酒。
蓦地,爱莲双眼一亮,操起旁边琵琶,随手拨了几下,拊掌笑道:“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岳鼎配合着询问:“什么是功德?”
“笑是功德,哭亦是功德。坐着是功德,站着亦是功德。”爱莲回答时双目一片清明,毫无迷茫之色,仔细观察甚至能看见一颗莲花种子正在发芽。
但岳鼎知道,她还没有悟,因为道理是别人指出来的。
学得了知识,便失去了领悟的机会,知道的东西多了,领悟的东西就少了。
撇开买凶嫌疑不谈,他知晓眼前之人为洛红楼付出了许多心血,尤其是在成为股东后,为那些凄苦的失足女子提供了生活保证,以种种契约条例,让她们能安享晚年。
要知道底层的风尘女在年老色衰之后,往往会被青楼无情的抛弃,晚年落得孤苦伶仃,无人瞻仰的下场,而即便如此,也无人同情,旁人只会指着她的过去,骂她是罪有应得,活该如此。
就冲着这一点,他便要尽一份心力,于是做当头棒喝:“善哉善哉,若言功德,禅友为这些青楼女子谋得一处容身之所,使她们衣食无忧,才是最是真正的大功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不谈机锋禅理,而是直指本心和本行。
最初爱莲提出修建寺庙,岳鼎否决了她的行为,指这并非是功德,然后大谈修行的功德。
等到爱莲明悟知晓什么是修行的功德,悟出处处皆可修得功德的道理时,他又转回到实际行动上,摈弃了自我修行的那一套,重拾入世修行之理。
这便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峰回路转,爱莲一怔,陷入沉默,仿佛变成了泥塑雕像。
许久后,长叹一口气,放下手中琵琶。
“未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庙中菩萨非正果,如今方知我是我。”她躬身敬了一礼,“多谢赐教,授道之恩,不敢或忘。”
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她现在才是真正明白了。
之前她说自己明白,欣喜不已,拊掌而笑;现在她说自己明白,却是平静如寒潭,没有分毫庆祝之意。
此刻再看她的双目,就能看见莲花种子快速成长为花苞,正在悄悄绽放,分明是心灵勘破迷障,使得修行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迹象。
岳鼎知道他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教了,而现在最好是留出时间,让对方细细品味这番领悟,稳固境界,何况他自己也莫名的起了烦躁感,心头焦虑不安,便忍不住起身告辞。
“岳少侠,”爱莲忽然喊住人,再次躬身谢礼,“舍妹就拜托了。”
岳鼎无言的点点头,大步走了出去。
是 由】.
div>
baidu_clb_lt_id = "5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