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五阿哥,五福晋,理亲王,以及八阿哥。
    要说谁赚了钱还懊恼的,就数三阿哥。
    当初九阿哥上门,三阿哥拿了五千两出来,九阿哥没说什么, 多少好歹拿了不是,当时三阿哥也没觉得多后悔。
    如今九阿哥送了五万两过来了,他后悔了。
    要知道有十倍的利润,他就是去宫里找额娘要银子,也要凑个几十万两给九阿哥。
    可惜没有早知道。
    三阿哥得了五万两,若放在平时,平白赚了那么多,肯定是要开心的不得了。
    可是人就怕有对比。
    跟别的兄弟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人家赚了几百万了, 他得了几万两,偏偏其他兄弟最少都是十万两起,就数他垫底。
    这么一对比,落差感就来了,觉得憋屈,这五万两到手,明明是得了利,却觉得还不如没得。
    只能说人各有命,三阿哥可能没这个财运。
    正是因为有九阿哥分的这笔银子,康熙才会这么阔绰。
    有了九阿哥打头做了一回,康熙隐隐有些想要自己组建商队的想法。
    确实太赚了。
    一年而已,这样的回报,关键是这些银子都是从海外得来的。
    九阿哥带过去的那些东西,于大清而言,只能说是瞧着尚可的当世工艺品。
    古董都算上, 可那价值, 但是比真古董还要值钱的多。
    利润之大,康熙都不得不动心。
    更何况, 大清正是需要银钱的时候。
    ——
    九阿哥这次的事,外面的人知道的不清楚,但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那么多人凑份子,大家又都有亲近之人,传来传去,知道的也就不少了。
    俗话说,有一就有二,这么赚钱的买卖,有心人都想插一手,这可比贪污来的保险多了。
    贪污有风险,被查出来,闹大了,那可都是抄家灭族的,可是即便如此得到了利还不如一趟海贸赚得多。
    这样算起来,想要掺和进来的自然不少。
    第一个过来问九阿哥的不是别人,是他亲额娘宜妃。
    “你舅舅有闲置的银子,你舅母进宫托额娘跟你说一声, 下回再出去,能否跟他说一声。”
    “额娘,舅舅也想掺和进来?”
    “怎么说话的,你舅舅这么多年可没少给你好东西,既然有的赚,与其便宜了旁人,不如便宜自家亲戚。”
    “额娘,我不是这个意思,下回的事,儿子可不一定能做了。”
    能赚这么多,他也没想到。
    如今皇阿哥当中,除了他四哥,九阿哥自认没有兄弟比他还要富足。
    这样的事,想做下回是肯定的。
    可是九阿哥喜欢做买卖,看得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海贸之事,朝廷不可能停下来,但是也不可能任由其发展,任何事情,任由其野蛮生长都不是一件好事。
    九阿哥明白,若是真的随便让人掺和进来,短时间皆大欢喜,时间长了,必然会出现大问题。
    按照他的猜想,以后海贸或许会由朝廷组织,当然了,利润肯定会分给朝臣一些,但是绝对不会太多就是。
    谷駆
    九阿哥想要从康熙手中拿到负责这方面的差事,他也是有优势的,但是他也不敢太过肯定,所以不是不愿意答应,而是不敢答应。
    再者说了,大家都只看到了海贸的利润,被利润冲昏了头脑,其中的风险却少有人在意。
    九阿哥隐晦说了一点,也没敢说的太过明白,揣测康熙的想法,那属于“大逆不道”。
    宜妃也是个明白人,明白叫儿子隐晦的暗示,便也不在多强求了。
    一个是娘家哥哥,一个是亲生的儿子,孰重孰轻,宜妃也是个明白人。
    宜妃那边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九阿哥的邀约便多了,即便他多次推拒,仍有不少人上赶子过来。
    让九阿哥烦不胜烦。
    康熙把这些都瞧在眼里,觉得差不多了,才下令建海贸部,专门负责海上贸易。
    主要负责是戈柔,没错就是戈柔。
    九阿哥听戈柔的差遣。
    也就是说,戈柔负责把控全局,细节之处,九阿哥来做。
    对此,九阿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很开心。
    有戈柔在上头,他反而有种更加踏实的感觉。
    随后在戈柔的指导下,海贸部渐渐有了规模。
    也允许朝臣甚至是皇商参与其中,但是拿多少银子,是有规定的,而且赚的要扣掉一大笔税银,赔了自然也就赔了,海上的事,再老练的水手也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不是。
    即便如此,碰就有人多人趋之若鹜。
    九阿哥也没有来者不拒。
    凡事还没还清欠款的一律不要。
    国库已经不缺银子了,现在想要借银,首先要满足的一些条件,嫡妻有子纳妾不能借银,嫡子无子,纳妾超过两个的不能借银,家中宅院人均两间房(不算奴才)不能借银……
    如此一来,借银的几乎没了。
    不过从前没还清银子的还有。
    这次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干脆“催催”。
    这是戈柔给出的主意,别说,还挺好用,十倍的利润,再聪明圆滑的人也被冲昏了头脑。
    国库很快就丰盈了一波。
    康熙对此自然满意极了。
    这可谓是意外之喜。
    虽然不缺那点,但是意外得来的总是让人格外开心。
    其实这次能让康熙下定决心发展海贸之事,除了里面丰厚的利润回报,还因为他在从外国的书籍中看到了“蛮夷”的野心。
    当然了,康熙能看到这些,少不了戈柔的安排,要不然怎么可能一趟海贸,轻轻松松就能知道那么事情。
    毕竟有些书籍,对外来人还是比较“避讳”的。
    看完书籍后,康熙还特意把出去海贸的随行人选叫来问话,然后知道了东印度公司。
    这就是这个东印度公司,才坚定了康熙要大力发展海贸的决心。
    也是如此,康熙才意识到从前自己的眼光狭隘了。
    以前他自认为学贯中西,可不曾想,他学的“西”那是那些传教士愿意告诉他的,跟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要不是真正出去看了,他也不直达,原来传教士口中的家乡人都盼望着占领别国的土地,如今大清尚且强大,但是子孙后代之事说不准啊。

章节目录

清穿之天作之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凉城心不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凉城心不凉并收藏清穿之天作之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