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太子的能力
“也罢,随你去了。”
朱高炽看着面前的少年,总归还是个小子,让他随意算了。
只要不惹出什么事来,就是玩也就让他玩了!
“多谢太子殿下!”
黄去疾行礼称谢。
其余三人心中是好一阵羡慕啊,这该死的,居然能光明正大的偷懒!
正当这个时候,外面来人通报。
“太子殿下,右春坊右谕德、翰林侍讲杨荣求见!”
杨荣,杨恭的父亲。
黄去疾闻言之后,眉目一亮,这可是日后三杨辅政里面的东杨啊!
内阁首辅现在是没有多大的权力,仅仅只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而已,没有实际上的权力。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的权柄愈加深重,内阁虽然无权,但是他们的官职却是越来越多,从一开始仅仅只是内阁之臣加上最多兼任詹事府之职。
到后来的永乐帝驾崩,仁宗继位,这些阁老们因为昔日多于太子相处,今日尽皆飞黄腾达,一个个除了原有的内阁职务外,还都伴随着朝中要职以及太子三公或太子三孤。
而后宣德一朝更是极尽荣华,除了兼任六部尚书之外,甚至还兼任三公或三孤起来,无论是权力还是荣誉尽皆达到巅峰,也将内阁制度彻底从原来的秘书变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所以,这可是尊铁腿,不说一定要去抱住,至少万万不能交恶了。
“让他进来吧!”
朱高炽想都没想,就让杨荣进来。
右春坊右谕德这个职位,让他们俩经常打交道,虽说双方没有经历多长的时间,但是一同处理政务,可是也不少了。
杨荣在内阁之中,时常将一些奏折挑选出来,呈于朱高炽的面前。
大事尽皆过目于圣上,其余事情一律交给朱高炽办。
这就是朱棣干的事,别的不说,太子监国,皇上的任务确实是轻了不少。
很快,一位身穿青色官服之人从外走了过来,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个奏折。
杨荣经过黄去疾时,双眼瞪的老大,显然是惊讶为何能在此地看到。
他虽然是詹事府的官员,但平日里也是待在内阁所在的大殿办公,除了找太子商讨事情之外,其余时间也都是待在内阁办公的。
虽然惊讶黄去疾为何在此,但他还是一五一十的先朝着太子行礼,跪倒在地喊道:“臣右春坊右谕德、翰林侍读杨荣见过太子殿下。”
“杨谕德快快请起。”
朱高炽右手微抬,示意对方起身。
这一套看的黄去疾是心中五味杂陈,不得不说,古代这些礼仪是真的麻烦,不知道是哪个杀千刀的都出来的,一套接一套。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当官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下官见上官在某些情况下得行跪拜礼,比如两者品阶相差过大时,以及碰到了自己所在官署的上司。
也就是说,根据规矩来说,黄去疾需要跪拜杨荣,虽然杨荣的品阶没有超过四等,但是因为杨荣是有右春坊右谕德,属于他的官署上司,所以他得跪。
还是唐朝及其以前好啊,除了一些大的活动之外,别说跪比自己官大的了,就是连皇帝都不用跪!
特别是唐朝及其以前,那时候都是坐而论事,哪怕是宋朝,哪都是站着论事的,总比跪着好吧!
到了元朝,就得跪了,明承元制,也得跪,凡奏事先跪而后奏,清承明制亦是如此。
这实际上象征了皇权与相权的变化。
黄去疾无奈,虽然心中百般不愿,但是活在这个朝代,他也不可能真的完全无视这个法度。
当然了,二者关系要是好的话,也不会让你真的天天跪的,见面弯腰作揖就差不多了,没人会揪着你让你非得跪下。
“臣此来是为了苏州府与松江府大水一事。”杨荣弯腰,将奏折呈于双手。
“哦?又遭了水患?快呈上来!”朱高炽听闻此言,脸上笑意全无,事关两府百姓,可要比先前那一州之地要大的许多。
再加上苏州府与松江府同属南直隶,这可是实打实的富裕之地,鱼米之乡,真要遭了大水的话,那不知死伤多少。
杨荣将奏折给了一旁负责递交的人员后,悲愤道:“苏、松二府大水成患,吴江一带尤甚,低田尽没,农民车水救田,腹饥力竭,仰天而哭。”
他猛然叹息一声,悲怆道:“壮者相率食糠杂菱荬荇藻,老幼入城行乞不得,多投于河,死无算……”
“嘶……”
黄去疾下意识的吸了一口凉气,自古以来,每逢大灾,沿途不知死伤多少百姓。
光是听杨荣嘴中叙述,便能得知那一处的人到底有多悲惨。
洪灾之事,他并非没有亲眼见过,不过那也是后世之景,相较如今却是算不得什么。
在古代若是遭了大灾,易子而食的都有,由此可以想象到底有多恐怖。
朱高炽一边听着杨荣的话语,一边翻开奏折快速浏览一边,随后也跟着叹息一声。
“定苏、松等府水淹处给米则例:每大口米一斗,六岁至十四岁六升,五岁以下不与。每户有大口十口以上者只与一石。其不属全灾内有缺食者定借米则例:一口借米一斗,二口至五口借米二斗,六口至八口借米三斗,九口至十口以上者借米四斗。候秋收后抵斗还官。”
朱高炽很快便确定好了方案,不同于先前责令湖广承宣布政使督促,这次他定下了完好的安排。
没有办法,这种遭的大灾牵连甚广,若是不妥善处置的话,不利于民心,也不利于官府威信。
而且有可能会滋生出造反事宜,他们这些最底下的百姓们,但凡有口吃的有个活路,基本上就不会跟着造反了。
等他写完之后,盖了一应章后,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出去。
救民高于一切。
没有什么比百姓们的生命更加重要的了,朱高炽一直是这般想到。
至于秋后抵还给官府也属正常,毕竟不能白救,若是不用还的话,恐怕全国各地年年都要闹大小灾难了,就算是没有灾,那也会无端生灾。
反正都是给那些人贪墨的。
朱高炽看着面前的少年,总归还是个小子,让他随意算了。
只要不惹出什么事来,就是玩也就让他玩了!
“多谢太子殿下!”
黄去疾行礼称谢。
其余三人心中是好一阵羡慕啊,这该死的,居然能光明正大的偷懒!
正当这个时候,外面来人通报。
“太子殿下,右春坊右谕德、翰林侍讲杨荣求见!”
杨荣,杨恭的父亲。
黄去疾闻言之后,眉目一亮,这可是日后三杨辅政里面的东杨啊!
内阁首辅现在是没有多大的权力,仅仅只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而已,没有实际上的权力。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的权柄愈加深重,内阁虽然无权,但是他们的官职却是越来越多,从一开始仅仅只是内阁之臣加上最多兼任詹事府之职。
到后来的永乐帝驾崩,仁宗继位,这些阁老们因为昔日多于太子相处,今日尽皆飞黄腾达,一个个除了原有的内阁职务外,还都伴随着朝中要职以及太子三公或太子三孤。
而后宣德一朝更是极尽荣华,除了兼任六部尚书之外,甚至还兼任三公或三孤起来,无论是权力还是荣誉尽皆达到巅峰,也将内阁制度彻底从原来的秘书变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所以,这可是尊铁腿,不说一定要去抱住,至少万万不能交恶了。
“让他进来吧!”
朱高炽想都没想,就让杨荣进来。
右春坊右谕德这个职位,让他们俩经常打交道,虽说双方没有经历多长的时间,但是一同处理政务,可是也不少了。
杨荣在内阁之中,时常将一些奏折挑选出来,呈于朱高炽的面前。
大事尽皆过目于圣上,其余事情一律交给朱高炽办。
这就是朱棣干的事,别的不说,太子监国,皇上的任务确实是轻了不少。
很快,一位身穿青色官服之人从外走了过来,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个奏折。
杨荣经过黄去疾时,双眼瞪的老大,显然是惊讶为何能在此地看到。
他虽然是詹事府的官员,但平日里也是待在内阁所在的大殿办公,除了找太子商讨事情之外,其余时间也都是待在内阁办公的。
虽然惊讶黄去疾为何在此,但他还是一五一十的先朝着太子行礼,跪倒在地喊道:“臣右春坊右谕德、翰林侍读杨荣见过太子殿下。”
“杨谕德快快请起。”
朱高炽右手微抬,示意对方起身。
这一套看的黄去疾是心中五味杂陈,不得不说,古代这些礼仪是真的麻烦,不知道是哪个杀千刀的都出来的,一套接一套。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当官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下官见上官在某些情况下得行跪拜礼,比如两者品阶相差过大时,以及碰到了自己所在官署的上司。
也就是说,根据规矩来说,黄去疾需要跪拜杨荣,虽然杨荣的品阶没有超过四等,但是因为杨荣是有右春坊右谕德,属于他的官署上司,所以他得跪。
还是唐朝及其以前好啊,除了一些大的活动之外,别说跪比自己官大的了,就是连皇帝都不用跪!
特别是唐朝及其以前,那时候都是坐而论事,哪怕是宋朝,哪都是站着论事的,总比跪着好吧!
到了元朝,就得跪了,明承元制,也得跪,凡奏事先跪而后奏,清承明制亦是如此。
这实际上象征了皇权与相权的变化。
黄去疾无奈,虽然心中百般不愿,但是活在这个朝代,他也不可能真的完全无视这个法度。
当然了,二者关系要是好的话,也不会让你真的天天跪的,见面弯腰作揖就差不多了,没人会揪着你让你非得跪下。
“臣此来是为了苏州府与松江府大水一事。”杨荣弯腰,将奏折呈于双手。
“哦?又遭了水患?快呈上来!”朱高炽听闻此言,脸上笑意全无,事关两府百姓,可要比先前那一州之地要大的许多。
再加上苏州府与松江府同属南直隶,这可是实打实的富裕之地,鱼米之乡,真要遭了大水的话,那不知死伤多少。
杨荣将奏折给了一旁负责递交的人员后,悲愤道:“苏、松二府大水成患,吴江一带尤甚,低田尽没,农民车水救田,腹饥力竭,仰天而哭。”
他猛然叹息一声,悲怆道:“壮者相率食糠杂菱荬荇藻,老幼入城行乞不得,多投于河,死无算……”
“嘶……”
黄去疾下意识的吸了一口凉气,自古以来,每逢大灾,沿途不知死伤多少百姓。
光是听杨荣嘴中叙述,便能得知那一处的人到底有多悲惨。
洪灾之事,他并非没有亲眼见过,不过那也是后世之景,相较如今却是算不得什么。
在古代若是遭了大灾,易子而食的都有,由此可以想象到底有多恐怖。
朱高炽一边听着杨荣的话语,一边翻开奏折快速浏览一边,随后也跟着叹息一声。
“定苏、松等府水淹处给米则例:每大口米一斗,六岁至十四岁六升,五岁以下不与。每户有大口十口以上者只与一石。其不属全灾内有缺食者定借米则例:一口借米一斗,二口至五口借米二斗,六口至八口借米三斗,九口至十口以上者借米四斗。候秋收后抵斗还官。”
朱高炽很快便确定好了方案,不同于先前责令湖广承宣布政使督促,这次他定下了完好的安排。
没有办法,这种遭的大灾牵连甚广,若是不妥善处置的话,不利于民心,也不利于官府威信。
而且有可能会滋生出造反事宜,他们这些最底下的百姓们,但凡有口吃的有个活路,基本上就不会跟着造反了。
等他写完之后,盖了一应章后,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出去。
救民高于一切。
没有什么比百姓们的生命更加重要的了,朱高炽一直是这般想到。
至于秋后抵还给官府也属正常,毕竟不能白救,若是不用还的话,恐怕全国各地年年都要闹大小灾难了,就算是没有灾,那也会无端生灾。
反正都是给那些人贪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