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融诸子百家之精华为一体,教化万
皇宫当中。
大皇子武乾和二皇子武坤,并肩往外走。
“二弟,离国狼子野心。如今变法成功,国力大涨。再加上北境那边,一旦蛮族和万妖国入侵。离国定会越过金庭山,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我大周开战。”
“军功爵制推行, 军中必有功勋将领不服。你此去龙门郡,务必当断则断。切莫念着袍泽之情,行那妇人之仁。”
大皇子语重心长地提醒到。
作为大哥,他十分清楚自己这个弟弟。
虽然好战,在战场上也身先士卒,无比勇猛, 治军能力更是得到镇国公的赞叹。
可他最大的缺点, 就在于讲义气, 看重袍泽之情。
说难听点,就是妇人之仁。
二皇子面无表情地说道:“军功爵制的推行,将极大地极大地增强我大周军队的战斗力。关于这一点,我比大哥你更加清楚,更加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倒是大哥,你现在辅佐父皇治国。只希望你能将以往的心狠手辣,放在对付世家大族身上。别到时候为了所谓的大局、为了所谓的权衡而畏首畏尾。”
大皇子微微一笑,知道二皇子意有所指。
二人慢慢走到皇宫门口,大皇子在登上自己的马车之前,满脸认真地对二皇说道:
“二弟,皇权之争,不只是你我兄弟之争,更关乎大周亿万百姓。”
“我若登基,我不会变成父皇。我也希望,如若你登基,也莫要变成先帝。有时候, 即便再欣赏、再有才华之人,该杀还是要杀,不能有丝毫优柔寡断。”
“就好比李青此人,胸怀大才,亦是一个一心为了天下的良臣。可在他心中,皇权的地位,远不如百姓。与其说他是为皇权效忠,倒不如说是为百姓效忠。”
“他日无论你我谁登基,都必杀此人。”
二皇子没有说话,只是看了大皇子一眼,便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先帝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
若非他感念兄弟之情,迟迟不肯对各地藩王动手。
根本不会导致藩王做大,引来了七王之乱。
要不是芪山王在这个时候加入大周,成为大周异姓王,相助朝廷镇压七王之乱,恐怕大周早在先帝之时就已经分崩离析了。
而二皇子,与先帝一样,对情义看得特别中。
对亲近之人妇人之仁,下不了杀手。
骑在马背上,二皇子低声呢喃道:“大哥, 或许你是对的,皇帝就该无情。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李青将百姓放在首位,将皇权放在末位。或许对皇帝不利,但对一个国家而言却是好事。
正是因为他从底层一步步走到现在,所以才知道百姓疾苦,才会处处为百姓着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如此大才,却因为没有把皇权放在百姓之上,就要杀之,未免太过于可笑!
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心胸可言?不过是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的昏君罢了。根本不值得百姓和大臣对他效忠!”
……
御史台。
李青还未进门,就见守在御史台门口的魏搉春光满面地迎了上来。
“御史大人,您可算回来了。”
“公公有何事?”李青对这个十分客气的老太监,印象很不错。
魏搉满脸笑容地说道:“今日早朝,陛下不是吩咐咱家彻查黄钦学吗,查出来了。”
“上次御史大人您因八皇子之事,参了黄钦学和胡亦铭二人一本,致使他们名声扫地,落了个畏惧强权的恶名。
两人心怀怨恨,便合计着报复您。正好看到御史大人大婚时,向村中长辈行参拜大礼。
就想以此为由参您一本,狠狠地惩罚您村中长辈。
咱家今日过来,一是让御史大人您提防点胡亦铭,不过您也不用太担心。
只要他漏出点把柄,让咱家找着机会,就给他逮进东厂。
这第二件事,是东厂宦官们的束脩已经准备好了,正等着御史大人您去讲讲学呢,您看看什么时候得空。”
说完,魏搉一脸期待地看着李青。
他之所以能够爬到内务省太监总管的位置,后来又能得天符帝信任,出任东厂督主。
除了他会察言观色对天符帝忠心等诸多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深知为人处世的道理。
与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这些东西,都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也正是知道自己是如何发迹起来,所以他才会迫切地想要让李青去东厂给宦官们讲学。
他用几十年的时间,摸索出来的道理,书上都有记载。
多读书,总有好处。
也有利于东厂宦官们更好的与那些鹰犬们打交道。
李青沉吟片刻,这些天来,魏搉的确帮过自己不少的忙。
而且若能塑造一个接受过教育,拥有正确道德观,懂圣贤道理的东厂,对大周而言,对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也是功德一件。
于是点头道:“择日不如撞日,便今天吧。”
魏搉闻言大喜。
“太好了!”
……
两刻钟之后,东厂校场。
数百个宦官聚集于此。
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青,脸上满是激动的神情。
经过魏搉这段时间不断的灌输,他们早已像魏搉一样,把李青视作心中的榜样。
尤其是后来李青所做的一系列事情,自参请罪、以身作则,冒着得罪天符帝的危险斩杀八皇子,让他们更是发自内心的对力李青感到敬佩。
状元楼传出的那句“吾欲学李青,正气满乾坤”,更是成为了东厂的行事准则。
在讲学之前,魏搉站在高台上,向东厂番子们训话。
“御史大人不以我们是阉人而心生鄙夷,甚至愿意给我们讲学,这对我们而言,是极大的荣耀。
本督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敢不认真听讲,谁要是不勤学奋进,就别怪本督将那些审讯犯人们的刑罚,一一用在你们身上了!”
光着膀子,露出后背金光灿灿尽字第一笔的曹老三扯着嗓子大喊道:
“我等必勤学奋进,不让御史大人失望,不让督主失望!”
其余东厂番子们,也跟着大喊了起来。
只是这明明十分热血的场面,由他们用宦官们特有的阴柔尖锐嗓音喊出来,总感觉十分别扭。
听得那些来东厂做鹰犬的修士们,心中直犯恶心。
“这群没卵子的阉人,怎么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是啊,我一开始纯粹就是因为缺钱、缺修炼资源才加入东厂。一开始为这帮阉人办事,总觉得怪憋屈,心里不是个滋味。这些天的接触下来,才发现他们虽然是阉人,却立志尽忠报国,所作所为都是正义之事。如今倒是对他们有些敬佩了。”
“没错,在我看来,他们比绝大多数的官员都好太多了。东华门不是有个大爷,经常在东华门卖红薯吗?前段时间被一个纨绔策马撞到,那曹老三见了,当即带着那大爷去找大夫。事后还把那纨绔抓紧东厂,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他们以那御史李大人为榜样,做的的确很不错。不过这李御史,的确刚正不阿、一身正气。那日审判八皇子的时候,当着陛下的面将其腰斩。实在是令我钦佩。”
东厂的修士们闲聊之时,李青那边已经开始进行讲学了。
只是经过一番询问下来,在场数百个东厂宦官,会识字的竟然只有三两个。
其余之人,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在真正给他们讲圣贤道理之前,还得进行启蒙,得教会他们识字。
心中不断筛选启蒙课。
最终,李青决定用千字文来给东厂宦官进行启蒙。
他将一张白纸,挂在墙壁上,对众人说道:
“今天,我先教你们一百个字。等你们将这一百个字学会了,再学后面的知识。”
说完,李青手持毛笔,一边在纸上写着,一边念道: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台下,魏搉带头,和所有东厂宦官们一起跟着大声念。
所有人的表情,都无比的郑重和认真。
识字读书,对他们来说,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如今李青亲自给他们讲学,没有一个人分神,没有一个人不集中精力。
一个时辰之后,李青教完一百个字,离开之前说道:
“七天之后,我再来东厂。你们这段时间,就好好复习这一百个字。”
“魏公公识字,谁有不知怎么念的字,就去问他。七天之后进行考试,识得七成以上便为合格。”
数百个东厂宦官全部起身,对李青深深鞠躬。
“恭送老师!”
魏搉将李青送离东厂之后,回到现场。
一双眼睛像鹰一样盯着在场所有人,脸色十分严肃地说道:
“七天之后,御史大人要对我们进行考核。虽然御史大人说了,识字七成以上便算考核合格。
但本督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要在这七天之内,把今天所学的一百个字,全部牢牢地记在心中,不得给御史大人丢脸!
少认识一个字,杖责十下!超过三个字不认识,那就给本督滚出东厂!
都听明白了没有!”
一众东厂宦官闻言,浑身一震。
下一刻,目光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齐齐大声喊道:“我等绝对不给御史大人丢脸!”
见宦官们如此,魏搉满意地点了点头。
“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们给咱家盯紧了!”
“黄钦学和胡亦铭这两个杂碎,为了报复御史大人,在朝堂上胡乱参奏。
如今黄钦学已经在我们厂狱当中,但胡亦铭却在外面逍遥法外!
方才审讯黄钦学的时候,他不是交代了胡亦铭亦参与了报复御史大人吗?
我们东厂要彻底给御史大人解决了这个隐患,你们都给我搜集胡亦铭的一系列罪行无论大小,咱家要让胡亦铭进了东厂就出不去!”
东厂宦官们闻言,一个个被气得怒火冲天。
这黄钦学和胡亦铭不敢审判八皇子被御史大人参了一本,感觉落了脸面竟然还有胆子报复!
实在是岂有此理!
曹老三目露凶光,满脸凶狠地说道:“督主放心,属下一定将胡亦铭那厮查个底朝天!”
……
李青回到御史台后,就有礼部官员送来了御史左中丞的官服和官印。
还有天符帝授予他万年县男爵位的诏书。
万年县男,食邑一千石。光是靠这个食邑,就足够让人过上十分富裕的生活。
李青拿着诏书,心中一阵感慨。
一个万年县男都如此富裕,那些个世家大族的底蕴,简直无法想象。
普通百姓和世家大族,完全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将原本侍御史的官印交还给礼部官员之后,李青打量了一下御史中丞的官服。
虽然李青连升两级,从之前的从六品升到从五品,但暂代的官职却是从三品的御史左中丞。
因此也有资格穿上三品大员的官服。
大周的官员等级,可以从官服的颜色上很容易识别出来。
三品以上的官服为紫色。
五品以上的官服为绯色
七品以上的官服为绿色。
九品以上的官服为青色。
脱下绿色的侍御史官服,换上紫色的御史中丞官服。
李青在铜镜面前整理衣冠。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紫色官服的确比绿色官服看上去舒服顺眼很多。
走到桌案前,李青拿起御史左中丞的官印。
这枚官印,比侍御史的官印要精致大气许多。
看样式,明显是以昂贵的玉石打造。
握着御史左中丞官印,李青立马感受到一股磅礴的国运在其中流转,而后化作官印守护己身。
从三品的官运,要远比从六品的官运要磅礴数十倍之多!
官运除了能够护持己身,防止妖魔邪祟近身之外,还有一系列近乎通神的作用。
早些年,泾江洪水泛滥,导致大量良田被淹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丞相司马眕,便携带丞相官印,调集磅礴的国运,遏制洪水。
一千三百年前人族将妖族赶出七国境内,除去有佛道两教派遣大量强者相助之外,也与人族国运有关。
此刻李青有三品官运在身,昨日那恶蛟魂魄若再想刺杀,压根就进不了身。
甚至在靠近李府之时,就会遭遇官运反噬。
这也是为什么朝中大臣,明明没有几人修行,却不惧魑魅魍魉的原因所在。
“老师!”
门外,传来了王琰的声音。
已经到了下值的时间,他捧着一卷薄薄的书籍走了进来。
王琰兴奋地说道:“老师,这是学生根据您的言行,所整理出来的传世录第一册。你看看,若是没有问题,学生立刻让王氏书铺大量刊印,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老师您的学说和道理。”
除了正常的殿中侍御史的职责之外,王琰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编写传世录上面。
他越读李青的学说和道理,越感觉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真谛!
恨不得立马将其传遍整七国。
李青翻开传世录第一册,仔细阅览了一遍。
上面总共记载了六篇文章。
分别是《舍生而取义》《知行合一》《说剑》《以身作则》《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六篇文章,既包含李青的学说,也包括了他为官行事的道理。
从文章的质量上可以得出,每一篇文章,王琰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注入了他的心血。
通篇看完之后,李青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辛苦你了,守仁。”
王琰连连摇头,“能为老师编写传世录,是学生的荣耀。”
“对了老师,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国子监每年举办一次的国子监会讲。
届时如阳山书院的山长王林甫,稷山书院的大儒司马镜,临湖书院的杨懿,国子监祭酒孔嵬等多位大儒,都会在国子监讲学,阐述自己的学说和思想。
若在此之前传世录传遍盛京,为盛京读书人所看到。
到时候只要有超过一千个学院书生向国子监举荐,老师您也可以参与今年的国子监会讲。”
“还有此事?”
李青闻言,心中顿时有了想法。
在大儒云集的国子监会讲中,阐述自己的学说和思想,将极大地极大地有助于他的学说和思想的传播,有助于他将来开宗立言。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李青不想错过。
他拍了拍王琰的肩膀,说道:“守仁,刊印出版第一册的传世录,便麻烦你了。”
王琰正色道:“老师不必客气,这是学生应该做的!”
“当年孔圣门下有十哲,七十二贤,三千门徒。学生欲学颜子,成为老师门下十哲之首,”
王琰对李青充满了崇拜,打心底里认为李青的学说和思想,不比任何先贤差。
认为光是从里面挑选出一个知行合一,便能让李青位列古来圣贤前列。
现在所缺乏的,无非就是名声,无非就是学说和思想传播的还不够广泛。
李青道:“我不必学孔圣,你也不必学颜子。我有我的道要走,你自然也有属于你自己的道。”
李青心中有一个宏伟的目标。
将华夏诸多圣贤的学说和思想,传到这个世界。
他要融诸子百家之精华为一体,教化万民!
并非单纯的只是儒家思想。
至于王琰的道路,也基本上已经定好了,与颜子截然不同。
李青所希望的是,王琰能够将知行合一发扬光大,甚至进一步完善。
大皇子武乾和二皇子武坤,并肩往外走。
“二弟,离国狼子野心。如今变法成功,国力大涨。再加上北境那边,一旦蛮族和万妖国入侵。离国定会越过金庭山,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我大周开战。”
“军功爵制推行, 军中必有功勋将领不服。你此去龙门郡,务必当断则断。切莫念着袍泽之情,行那妇人之仁。”
大皇子语重心长地提醒到。
作为大哥,他十分清楚自己这个弟弟。
虽然好战,在战场上也身先士卒,无比勇猛, 治军能力更是得到镇国公的赞叹。
可他最大的缺点, 就在于讲义气, 看重袍泽之情。
说难听点,就是妇人之仁。
二皇子面无表情地说道:“军功爵制的推行,将极大地极大地增强我大周军队的战斗力。关于这一点,我比大哥你更加清楚,更加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倒是大哥,你现在辅佐父皇治国。只希望你能将以往的心狠手辣,放在对付世家大族身上。别到时候为了所谓的大局、为了所谓的权衡而畏首畏尾。”
大皇子微微一笑,知道二皇子意有所指。
二人慢慢走到皇宫门口,大皇子在登上自己的马车之前,满脸认真地对二皇说道:
“二弟,皇权之争,不只是你我兄弟之争,更关乎大周亿万百姓。”
“我若登基,我不会变成父皇。我也希望,如若你登基,也莫要变成先帝。有时候, 即便再欣赏、再有才华之人,该杀还是要杀,不能有丝毫优柔寡断。”
“就好比李青此人,胸怀大才,亦是一个一心为了天下的良臣。可在他心中,皇权的地位,远不如百姓。与其说他是为皇权效忠,倒不如说是为百姓效忠。”
“他日无论你我谁登基,都必杀此人。”
二皇子没有说话,只是看了大皇子一眼,便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先帝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
若非他感念兄弟之情,迟迟不肯对各地藩王动手。
根本不会导致藩王做大,引来了七王之乱。
要不是芪山王在这个时候加入大周,成为大周异姓王,相助朝廷镇压七王之乱,恐怕大周早在先帝之时就已经分崩离析了。
而二皇子,与先帝一样,对情义看得特别中。
对亲近之人妇人之仁,下不了杀手。
骑在马背上,二皇子低声呢喃道:“大哥, 或许你是对的,皇帝就该无情。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李青将百姓放在首位,将皇权放在末位。或许对皇帝不利,但对一个国家而言却是好事。
正是因为他从底层一步步走到现在,所以才知道百姓疾苦,才会处处为百姓着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如此大才,却因为没有把皇权放在百姓之上,就要杀之,未免太过于可笑!
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心胸可言?不过是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的昏君罢了。根本不值得百姓和大臣对他效忠!”
……
御史台。
李青还未进门,就见守在御史台门口的魏搉春光满面地迎了上来。
“御史大人,您可算回来了。”
“公公有何事?”李青对这个十分客气的老太监,印象很不错。
魏搉满脸笑容地说道:“今日早朝,陛下不是吩咐咱家彻查黄钦学吗,查出来了。”
“上次御史大人您因八皇子之事,参了黄钦学和胡亦铭二人一本,致使他们名声扫地,落了个畏惧强权的恶名。
两人心怀怨恨,便合计着报复您。正好看到御史大人大婚时,向村中长辈行参拜大礼。
就想以此为由参您一本,狠狠地惩罚您村中长辈。
咱家今日过来,一是让御史大人您提防点胡亦铭,不过您也不用太担心。
只要他漏出点把柄,让咱家找着机会,就给他逮进东厂。
这第二件事,是东厂宦官们的束脩已经准备好了,正等着御史大人您去讲讲学呢,您看看什么时候得空。”
说完,魏搉一脸期待地看着李青。
他之所以能够爬到内务省太监总管的位置,后来又能得天符帝信任,出任东厂督主。
除了他会察言观色对天符帝忠心等诸多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深知为人处世的道理。
与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这些东西,都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也正是知道自己是如何发迹起来,所以他才会迫切地想要让李青去东厂给宦官们讲学。
他用几十年的时间,摸索出来的道理,书上都有记载。
多读书,总有好处。
也有利于东厂宦官们更好的与那些鹰犬们打交道。
李青沉吟片刻,这些天来,魏搉的确帮过自己不少的忙。
而且若能塑造一个接受过教育,拥有正确道德观,懂圣贤道理的东厂,对大周而言,对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也是功德一件。
于是点头道:“择日不如撞日,便今天吧。”
魏搉闻言大喜。
“太好了!”
……
两刻钟之后,东厂校场。
数百个宦官聚集于此。
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青,脸上满是激动的神情。
经过魏搉这段时间不断的灌输,他们早已像魏搉一样,把李青视作心中的榜样。
尤其是后来李青所做的一系列事情,自参请罪、以身作则,冒着得罪天符帝的危险斩杀八皇子,让他们更是发自内心的对力李青感到敬佩。
状元楼传出的那句“吾欲学李青,正气满乾坤”,更是成为了东厂的行事准则。
在讲学之前,魏搉站在高台上,向东厂番子们训话。
“御史大人不以我们是阉人而心生鄙夷,甚至愿意给我们讲学,这对我们而言,是极大的荣耀。
本督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敢不认真听讲,谁要是不勤学奋进,就别怪本督将那些审讯犯人们的刑罚,一一用在你们身上了!”
光着膀子,露出后背金光灿灿尽字第一笔的曹老三扯着嗓子大喊道:
“我等必勤学奋进,不让御史大人失望,不让督主失望!”
其余东厂番子们,也跟着大喊了起来。
只是这明明十分热血的场面,由他们用宦官们特有的阴柔尖锐嗓音喊出来,总感觉十分别扭。
听得那些来东厂做鹰犬的修士们,心中直犯恶心。
“这群没卵子的阉人,怎么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是啊,我一开始纯粹就是因为缺钱、缺修炼资源才加入东厂。一开始为这帮阉人办事,总觉得怪憋屈,心里不是个滋味。这些天的接触下来,才发现他们虽然是阉人,却立志尽忠报国,所作所为都是正义之事。如今倒是对他们有些敬佩了。”
“没错,在我看来,他们比绝大多数的官员都好太多了。东华门不是有个大爷,经常在东华门卖红薯吗?前段时间被一个纨绔策马撞到,那曹老三见了,当即带着那大爷去找大夫。事后还把那纨绔抓紧东厂,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他们以那御史李大人为榜样,做的的确很不错。不过这李御史,的确刚正不阿、一身正气。那日审判八皇子的时候,当着陛下的面将其腰斩。实在是令我钦佩。”
东厂的修士们闲聊之时,李青那边已经开始进行讲学了。
只是经过一番询问下来,在场数百个东厂宦官,会识字的竟然只有三两个。
其余之人,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在真正给他们讲圣贤道理之前,还得进行启蒙,得教会他们识字。
心中不断筛选启蒙课。
最终,李青决定用千字文来给东厂宦官进行启蒙。
他将一张白纸,挂在墙壁上,对众人说道:
“今天,我先教你们一百个字。等你们将这一百个字学会了,再学后面的知识。”
说完,李青手持毛笔,一边在纸上写着,一边念道: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台下,魏搉带头,和所有东厂宦官们一起跟着大声念。
所有人的表情,都无比的郑重和认真。
识字读书,对他们来说,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如今李青亲自给他们讲学,没有一个人分神,没有一个人不集中精力。
一个时辰之后,李青教完一百个字,离开之前说道:
“七天之后,我再来东厂。你们这段时间,就好好复习这一百个字。”
“魏公公识字,谁有不知怎么念的字,就去问他。七天之后进行考试,识得七成以上便为合格。”
数百个东厂宦官全部起身,对李青深深鞠躬。
“恭送老师!”
魏搉将李青送离东厂之后,回到现场。
一双眼睛像鹰一样盯着在场所有人,脸色十分严肃地说道:
“七天之后,御史大人要对我们进行考核。虽然御史大人说了,识字七成以上便算考核合格。
但本督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要在这七天之内,把今天所学的一百个字,全部牢牢地记在心中,不得给御史大人丢脸!
少认识一个字,杖责十下!超过三个字不认识,那就给本督滚出东厂!
都听明白了没有!”
一众东厂宦官闻言,浑身一震。
下一刻,目光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齐齐大声喊道:“我等绝对不给御史大人丢脸!”
见宦官们如此,魏搉满意地点了点头。
“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们给咱家盯紧了!”
“黄钦学和胡亦铭这两个杂碎,为了报复御史大人,在朝堂上胡乱参奏。
如今黄钦学已经在我们厂狱当中,但胡亦铭却在外面逍遥法外!
方才审讯黄钦学的时候,他不是交代了胡亦铭亦参与了报复御史大人吗?
我们东厂要彻底给御史大人解决了这个隐患,你们都给我搜集胡亦铭的一系列罪行无论大小,咱家要让胡亦铭进了东厂就出不去!”
东厂宦官们闻言,一个个被气得怒火冲天。
这黄钦学和胡亦铭不敢审判八皇子被御史大人参了一本,感觉落了脸面竟然还有胆子报复!
实在是岂有此理!
曹老三目露凶光,满脸凶狠地说道:“督主放心,属下一定将胡亦铭那厮查个底朝天!”
……
李青回到御史台后,就有礼部官员送来了御史左中丞的官服和官印。
还有天符帝授予他万年县男爵位的诏书。
万年县男,食邑一千石。光是靠这个食邑,就足够让人过上十分富裕的生活。
李青拿着诏书,心中一阵感慨。
一个万年县男都如此富裕,那些个世家大族的底蕴,简直无法想象。
普通百姓和世家大族,完全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将原本侍御史的官印交还给礼部官员之后,李青打量了一下御史中丞的官服。
虽然李青连升两级,从之前的从六品升到从五品,但暂代的官职却是从三品的御史左中丞。
因此也有资格穿上三品大员的官服。
大周的官员等级,可以从官服的颜色上很容易识别出来。
三品以上的官服为紫色。
五品以上的官服为绯色
七品以上的官服为绿色。
九品以上的官服为青色。
脱下绿色的侍御史官服,换上紫色的御史中丞官服。
李青在铜镜面前整理衣冠。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紫色官服的确比绿色官服看上去舒服顺眼很多。
走到桌案前,李青拿起御史左中丞的官印。
这枚官印,比侍御史的官印要精致大气许多。
看样式,明显是以昂贵的玉石打造。
握着御史左中丞官印,李青立马感受到一股磅礴的国运在其中流转,而后化作官印守护己身。
从三品的官运,要远比从六品的官运要磅礴数十倍之多!
官运除了能够护持己身,防止妖魔邪祟近身之外,还有一系列近乎通神的作用。
早些年,泾江洪水泛滥,导致大量良田被淹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丞相司马眕,便携带丞相官印,调集磅礴的国运,遏制洪水。
一千三百年前人族将妖族赶出七国境内,除去有佛道两教派遣大量强者相助之外,也与人族国运有关。
此刻李青有三品官运在身,昨日那恶蛟魂魄若再想刺杀,压根就进不了身。
甚至在靠近李府之时,就会遭遇官运反噬。
这也是为什么朝中大臣,明明没有几人修行,却不惧魑魅魍魉的原因所在。
“老师!”
门外,传来了王琰的声音。
已经到了下值的时间,他捧着一卷薄薄的书籍走了进来。
王琰兴奋地说道:“老师,这是学生根据您的言行,所整理出来的传世录第一册。你看看,若是没有问题,学生立刻让王氏书铺大量刊印,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老师您的学说和道理。”
除了正常的殿中侍御史的职责之外,王琰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编写传世录上面。
他越读李青的学说和道理,越感觉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真谛!
恨不得立马将其传遍整七国。
李青翻开传世录第一册,仔细阅览了一遍。
上面总共记载了六篇文章。
分别是《舍生而取义》《知行合一》《说剑》《以身作则》《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六篇文章,既包含李青的学说,也包括了他为官行事的道理。
从文章的质量上可以得出,每一篇文章,王琰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注入了他的心血。
通篇看完之后,李青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辛苦你了,守仁。”
王琰连连摇头,“能为老师编写传世录,是学生的荣耀。”
“对了老师,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国子监每年举办一次的国子监会讲。
届时如阳山书院的山长王林甫,稷山书院的大儒司马镜,临湖书院的杨懿,国子监祭酒孔嵬等多位大儒,都会在国子监讲学,阐述自己的学说和思想。
若在此之前传世录传遍盛京,为盛京读书人所看到。
到时候只要有超过一千个学院书生向国子监举荐,老师您也可以参与今年的国子监会讲。”
“还有此事?”
李青闻言,心中顿时有了想法。
在大儒云集的国子监会讲中,阐述自己的学说和思想,将极大地极大地有助于他的学说和思想的传播,有助于他将来开宗立言。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李青不想错过。
他拍了拍王琰的肩膀,说道:“守仁,刊印出版第一册的传世录,便麻烦你了。”
王琰正色道:“老师不必客气,这是学生应该做的!”
“当年孔圣门下有十哲,七十二贤,三千门徒。学生欲学颜子,成为老师门下十哲之首,”
王琰对李青充满了崇拜,打心底里认为李青的学说和思想,不比任何先贤差。
认为光是从里面挑选出一个知行合一,便能让李青位列古来圣贤前列。
现在所缺乏的,无非就是名声,无非就是学说和思想传播的还不够广泛。
李青道:“我不必学孔圣,你也不必学颜子。我有我的道要走,你自然也有属于你自己的道。”
李青心中有一个宏伟的目标。
将华夏诸多圣贤的学说和思想,传到这个世界。
他要融诸子百家之精华为一体,教化万民!
并非单纯的只是儒家思想。
至于王琰的道路,也基本上已经定好了,与颜子截然不同。
李青所希望的是,王琰能够将知行合一发扬光大,甚至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