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霍格沃茨的教授
大家在读原著的时候可能很少会想到霍格沃茨教授的数量问题,毕竟全书从头到尾都只有主角在上课,那么几个教授绰绰有余。
但是如果联想到七个年级四个学院,两个学院共同上一堂课的话,也就是说总共有14个班。除去六七年级是提高班,四个学院共同上课,依然有12个班。
以草药课举例,每周要上三节草药课,斯普劳特教授就要一星期上36节课,而且霍格沃茨的课还是大课,两个小时一节,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在众多粉丝的共同努力下,这个bug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我选择了其中一种我认为最合理的,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就构成了这本书的设定。
设定如下:
霍格沃茨每个必修课都有数个教授(个人认为3-5个教授较为合理),其中每个课程的数个教授中应该有一位教学组长,按我们的说法即系主任,各个院长担任他们所教授课程的系主任十分合理。另外,刚毕业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留校作为助教帮助教授分担教课压力。
这样一来神奇动物的一些设定就有了解释:众所周知,麦格教授担任变形课教授之前,变形课教授是邓布利多,但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邓布利多是黑魔法防御术教授(至于电影中出现的麦格请无视,或者把她当作一位毕业留校担任助教的,且与麦格教授重名的优秀学员,因为米勒娃·麦格1935年才出生,比本书的主角还晚十年……)。
神奇动物的故事发生在1926年前后,当时邓布利多45岁左右,应该还没有担任院长职务,属于“备课组”的一员,归嘉拉迪亚·梅乐思教授管理;到了1926以后的某个时间,可能是前任格兰芬多院长的退休或是邓布利多的威望过高,他取得了院长的职位,而院长配得上一个系主任的位置。
这时,梅乐思教授还没有退休,所以黑魔法防御术主任的位置还不能考虑,所以他转而教自己同样很擅长的变形术就理所当然了。
这个设定还能从其他方面得到体现,在1997年哈利·波特等人毕业后,纳威留在霍格沃茨担任了草药课教授,但是斯普劳特教授还远没有到退休的年龄,所以纳威更有可能是先留校担任助教,然后再升职为备课组的一员。
毕竟斯普劳特教授要给学生们上课,还要照顾那么多温室,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她也一定有不少的帮手。
至于被伏地魔诅咒的黑魔法防御术课每一任教授都没什么好下场……很难想到应该怎么填补这个bug,不过从我本人的角度来看,大概是从课程的诅咒被发现以后就削减了黑魔法防御术课的数量,小巫师们每周只上一次课,这样子黑魔法防御术教授一个人一周应该上12节课,倒也勉强分配的过来……
另:本章内容主观性质浓厚,可以仅仅当作脑洞来观看与参考,有不同意见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笔者会耐心听取意见。(敬礼!)
但是如果联想到七个年级四个学院,两个学院共同上一堂课的话,也就是说总共有14个班。除去六七年级是提高班,四个学院共同上课,依然有12个班。
以草药课举例,每周要上三节草药课,斯普劳特教授就要一星期上36节课,而且霍格沃茨的课还是大课,两个小时一节,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在众多粉丝的共同努力下,这个bug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我选择了其中一种我认为最合理的,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就构成了这本书的设定。
设定如下:
霍格沃茨每个必修课都有数个教授(个人认为3-5个教授较为合理),其中每个课程的数个教授中应该有一位教学组长,按我们的说法即系主任,各个院长担任他们所教授课程的系主任十分合理。另外,刚毕业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留校作为助教帮助教授分担教课压力。
这样一来神奇动物的一些设定就有了解释:众所周知,麦格教授担任变形课教授之前,变形课教授是邓布利多,但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邓布利多是黑魔法防御术教授(至于电影中出现的麦格请无视,或者把她当作一位毕业留校担任助教的,且与麦格教授重名的优秀学员,因为米勒娃·麦格1935年才出生,比本书的主角还晚十年……)。
神奇动物的故事发生在1926年前后,当时邓布利多45岁左右,应该还没有担任院长职务,属于“备课组”的一员,归嘉拉迪亚·梅乐思教授管理;到了1926以后的某个时间,可能是前任格兰芬多院长的退休或是邓布利多的威望过高,他取得了院长的职位,而院长配得上一个系主任的位置。
这时,梅乐思教授还没有退休,所以黑魔法防御术主任的位置还不能考虑,所以他转而教自己同样很擅长的变形术就理所当然了。
这个设定还能从其他方面得到体现,在1997年哈利·波特等人毕业后,纳威留在霍格沃茨担任了草药课教授,但是斯普劳特教授还远没有到退休的年龄,所以纳威更有可能是先留校担任助教,然后再升职为备课组的一员。
毕竟斯普劳特教授要给学生们上课,还要照顾那么多温室,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她也一定有不少的帮手。
至于被伏地魔诅咒的黑魔法防御术课每一任教授都没什么好下场……很难想到应该怎么填补这个bug,不过从我本人的角度来看,大概是从课程的诅咒被发现以后就削减了黑魔法防御术课的数量,小巫师们每周只上一次课,这样子黑魔法防御术教授一个人一周应该上12节课,倒也勉强分配的过来……
另:本章内容主观性质浓厚,可以仅仅当作脑洞来观看与参考,有不同意见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笔者会耐心听取意见。(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