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年刊》最新版,第三十八页——《关于梅森素数周氏猜想的研究证明论文》
在论文的末尾处,写着一行审稿人对这篇论文的评价。
“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我们总算是拥有了一条可以依靠的定理,将梅森素数的变化规律约束在一个可以看见的区间之内。——陶喆轩教授”
陶喆轩,自从以32岁获得菲尔兹奖后,这几年各种数学奖项拿到手软, 哪怕他没有去参加,各种数学奖都会给他颁奖,比如今年美利坚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艾伦沃特曼奖、昂萨格奖章!
不久前,他更是当选美利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可以说,陶喆轩这些年势头非常强劲,是数学界的真正大佬, 公认地世界最顶级数学家,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视为镇校之宝,但是他对于数学的态度是非常郑重、严谨的。
可是这一次,却给予这篇论文高度的评价。
可以说,在他作出的诸多论文评价中,这几乎是相当罕见的!
最新一期的数学期刊出来不到一个星期,这篇论文便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论是论文的质量,还是《数学年刊》将这篇论文放在第一篇论文或者是期刊的封面,亦或者是陶喆轩对这篇论文的评价,还是因为论文作者的年龄.......
一个年仅18岁的本科大学生,竟然已经写出了如此高质量的论文,可想而知在数论领域的造诣。毕竟梅森素数的研究也是数论的一个热门,刘一辰证明周氏猜想的论文,仿佛让他们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数学新星。
《数学年刊》一发布最新期刊,虽然说跳票了将近一个月,但是大家都能理解,因为越权威的期刊越容易出现跳票,从中也可以理解成期刊对于论文的负责任。
很快,海外的热议, 随着《数学年刊》最新版传回到了华夏,华夏燕大数院的教授震惊了!
华夏数学会震惊了!
他们迫不及待地看起了这篇论文, 开始进行验证,他们验证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挑不出毛病来。
远在粤省的中山大学,一个办公室
办公室里一个理着光头的中年男子埋着头正在努力着在草稿纸上写着,这是中山大学鼎鼎有名的‘周海钟’教授,他是数学家、科学家、语言学家。
从1981年起,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语言学、数学、信息科学、新兴交叉学科等方面的论文已经上百篇,属于非常高产的学者。
1986年他提出了‘模糊数理语言学’、1991年提出了‘语言混沌论’、2000年提出了‘网络语言学’,使得他成为语言学、信息科学的大佬。
至于他于1992年在《梅森素数的分布规律》一文中提出的猜测,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或者‘周氏猜想’,连美籍挪威数论大师、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得主阿特勒·塞尔伯格都认为“周氏猜测具有创新性,开创了富于启发性的新方法;其创新性还表现在揭示新的规律上。”
按理说,他应该是著名的数学家。可是恰恰相反,他虽然懂得数学,但是他已经好几年没沉下心研究数学了,所以他在中山大学的介绍是语言学家、信息科学家,而不是数学家!
“老周,恭喜你啊!”这时候, 一个中年人拿着一份期刊, 满面红光地走入教室来, 来到周海钟面前兴高采烈地握住了周海钟教授的手,一个劲儿地晃着:“恭喜恭喜!”
“老崔啊,你怎么回事?是不是研究数学研究疯了?”周海钟被晃的一脸懵逼,一头雾水地看着来人:“以前跟你说,数学这东西,少研究为妙,会让人疯的!”
周海钟很郁闷,这位来者他很熟悉,是以前他在当数学教授时的同事,二人年纪差不多,平常关系不错。
可是二人现在属于不同院系,所以很少到彼此的办公室。
“看看,这是学校订购的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崔教授将手中的《数学年刊》最新版递给周海钟:“恭喜你,你的周氏猜想被证明了,它不再是个猜想,而是一个定理了,以你名字命名的定理!”
周海钟一怔!
周氏猜想?
好熟悉又好陌生的感觉!
他这十年时间都是沉浸在模糊数理语言学研究上面,他写的系列论文,更是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其学术价值还在他提出的周氏猜想之上。
毕竟,作为猜想的提出者,这个猜想困扰了数学界十几年,也同样是整整库绕这他十几年。
和数学历史上那些提出数学猜想却无法给出证明的学者一样,他同样也没办法去解决。
周海钟拿起期刊,论文从头到尾开始看,作为猜想的提出者,哪怕已经有十年不曾再研究了,但是不代表他在数论上的造诣就退化消失了,相反他还是有相当造诣的。
越看周海钟心中越是震撼,甚至忍不住在心中为那精妙绝伦的证明过程而喝彩。
他也拿起笔,对于一些关键算式进行验算,结果他的验算都是正确的。
当到了论文最后,看到了审稿人的名字,以及陶喆轩对论文的评价,周海钟默默地站起来,走到了窗户边,静静地点燃了一根烟,他从不在办公室抽烟,可是这一刻,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一根烟,抽了起来,随着烟雾喷涂,周海钟觉得浑身无比的轻松,仿佛在腾云驾雾如同神仙一般。
良久之后,他感慨道:“果然是英雄自古出少年,后生可畏的!大一就在数论上有这么高的造诣,燕大数学系,一如既往地地强势,看起来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崔教授欣喜的脸上笑容戛然而止,他高兴是有人证明了周氏猜想,他为自己的老朋友高兴。同时证明周氏猜想的,还是华夏人,是华夏数学家,这是给数学留下属于华夏的痕迹。
可是听了周海钟话,他又立刻意识到,自己学校数院与燕大数院的差距,不但没有缩短距离,反而进一步拉大了。
心中涌现一股浓浓的不甘,作为一个非燕大系数学家,崔教授和其他华夏数学家一样,都认为燕大数学系独霸华夏不是什么好事情,他们都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么多年来,燕大数学系招收了大部分数学顶尖苗子,可是迟迟不见有尖子出现,出现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所以他们迫切的希望,打破燕大数学系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招收到那些顶尖的苗子,去好好地将他们培养成才。
他们认为燕大数学系糟蹋了好苗子,没有将好苗子培养成茁壮大树。当然他们也认为燕大数学系,把持着华夏数学界话语权,这对其他数学家并不公平,凭什么其他人评院士这项荣誉极其困难,而燕大数学系的却显得容易呢?
而现在刘一辰展现的才华,在《关于梅森素数周氏猜想的研究证明论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从这门论文来说,刘一辰在数论上的造诣已经超过了他们,达到华夏数学顶尖的水平了。
那一份完美的证明过程,严谨的数学思维逻辑,体现得淋漓尽致!
至少崔教授承认,不说证明对不对,单单论文的水平,他就达不到。
与此同时,燕大数院的教授们、副教授们拿到了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作为华夏数学界的霸主,燕大数院都会订购每一期的数学权威期刊,而且订购的不是一本两本,而是至少十本以上。
当翻开期刊,看到第一篇论文的标题,他们一个个都愣住了,正常来说,期刊的第一篇论文往往是质量最好的论文,也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论文。
他们没有想到,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周氏猜想的。
“咦,这篇论文,竟然是我们燕大的写的,刘一辰?难道是那个刘一辰?”一个副教授看到论文的作者,忍不住惊讶出声。
他们数院的教师队伍,并没有一个刘一辰的,所以副教授就想到了刘一辰,刘一辰和铁道院签订合同成为亿万富翁,这个消息可是传遍了燕大,不仅仅是燕大学生在议论,就是他们这些教师也经常在讨论。
“老杨,你是研究数论领域的,我们数院就你是研究数论的,你看看这篇论文!”田院士微微皱着眉头,对着一个中年人说道。
这位中年人‘杨副教授’,去年刚刚评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自守形式、数论、表示论、代数几何、微分拓扑、数学物理,特别是数学各个不同分支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说来也是一种讽刺,燕大数学系号称华夏数学界霸主,但是对数论有所研究的却只有这么一位刚刚评上副教授的,其他的教授、副教授要么是数学应用、概率统计、李群、拓扑几何、代数几何、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等等数学方向。
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数论、代数学、代数几何学、几何学、拓扑学、数学分析、非标准分析、函数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积分方程、泛函分析、计算数学、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数学、运筹学、组合数学、模糊数学、量子数学、应用数学等等二十几个数学分支,而且分割数学分支还能细分。
现在出现这么尴尬的事,整个数院竟然只有一个刚刚成为副教授的人才看得懂论文。
杨副教授拿起《数学年刊》,沉下心从头到尾看了起来,他虽然研究数论,但是对于数论并不精通。兴趣广泛,横跨多个领域,但是能够精通多个领取的人屈指可数,而这并不包括杨副教授。
杨副教授甚至里面有好几个地方都看不怎么懂,但是看到陶喆轩对论文的评价,心中就有数了。
作为副教授,在同事面前,总不能说自己并没有完全看明白吧,杨副教授赞道:“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我就写不出这么好的论文,我从论文中找不出一处错误,可想而知刘一辰在数论领域的造诣超出了我......”
杨副教授说了一大通,反正就是夸奖。
“可惜了,若是这篇论文上面将你的名字列入,老杨你就可以评为教授了。”田院士颇为惋惜地说道。
“这个.....田主任,刘一辰写了这么一篇论文,院里是不是要给一些奖励?以他在数论的造诣,继续读本科还合不合适?”一位副教授迟疑了一下,还是提到。
燕大在2003年携手东盛集团设立科学论文奖,东盛自2003年至2011年9年间将捐资1000万元,其中每年拿出100万元,以奖励在国际权威的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等6种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燕大学者。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论文奖,只要发表有质量的论文,都是会得到奖励的。
可以说,刘一辰在《数学年刊》发表论文,这是燕大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在上面发表论文。哪怕是算上数学四大期刊,燕大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的,都屈指可数,仅仅只有田钢和朱小华二人!
是的,你没看错,偌大的燕大,就只有这二人在数学四大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其余人虽然发表论文不少,但是却没有一个够的上数学四大期刊。
而现在,刘一辰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是燕大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的,也是第三个在数学四大期刊发表论文的。
而以刘一辰在数论上展现出来的造诣,再当一个学生合适么?他在底下坐,上面的老师讲课,可是有压力的。
“这个么......他现在才刚刚进入大学,不适合去拔苗助长,他不是刚刚得到了一个过亿的合同么,想来也看不上学校对论文的那点奖金,就算了,留给其他更加需要的同事吧!”田院士露出犹豫之色,随后说道:“再者我燕大也没有出现过,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就毕业的先例。”
其他人闻言,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心中各自泛起各种念头和复杂心思。
唉!
有人的地方果然有江湖。
在论文的末尾处,写着一行审稿人对这篇论文的评价。
“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我们总算是拥有了一条可以依靠的定理,将梅森素数的变化规律约束在一个可以看见的区间之内。——陶喆轩教授”
陶喆轩,自从以32岁获得菲尔兹奖后,这几年各种数学奖项拿到手软, 哪怕他没有去参加,各种数学奖都会给他颁奖,比如今年美利坚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艾伦沃特曼奖、昂萨格奖章!
不久前,他更是当选美利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可以说,陶喆轩这些年势头非常强劲,是数学界的真正大佬, 公认地世界最顶级数学家,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视为镇校之宝,但是他对于数学的态度是非常郑重、严谨的。
可是这一次,却给予这篇论文高度的评价。
可以说,在他作出的诸多论文评价中,这几乎是相当罕见的!
最新一期的数学期刊出来不到一个星期,这篇论文便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论是论文的质量,还是《数学年刊》将这篇论文放在第一篇论文或者是期刊的封面,亦或者是陶喆轩对这篇论文的评价,还是因为论文作者的年龄.......
一个年仅18岁的本科大学生,竟然已经写出了如此高质量的论文,可想而知在数论领域的造诣。毕竟梅森素数的研究也是数论的一个热门,刘一辰证明周氏猜想的论文,仿佛让他们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数学新星。
《数学年刊》一发布最新期刊,虽然说跳票了将近一个月,但是大家都能理解,因为越权威的期刊越容易出现跳票,从中也可以理解成期刊对于论文的负责任。
很快,海外的热议, 随着《数学年刊》最新版传回到了华夏,华夏燕大数院的教授震惊了!
华夏数学会震惊了!
他们迫不及待地看起了这篇论文, 开始进行验证,他们验证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挑不出毛病来。
远在粤省的中山大学,一个办公室
办公室里一个理着光头的中年男子埋着头正在努力着在草稿纸上写着,这是中山大学鼎鼎有名的‘周海钟’教授,他是数学家、科学家、语言学家。
从1981年起,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语言学、数学、信息科学、新兴交叉学科等方面的论文已经上百篇,属于非常高产的学者。
1986年他提出了‘模糊数理语言学’、1991年提出了‘语言混沌论’、2000年提出了‘网络语言学’,使得他成为语言学、信息科学的大佬。
至于他于1992年在《梅森素数的分布规律》一文中提出的猜测,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或者‘周氏猜想’,连美籍挪威数论大师、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得主阿特勒·塞尔伯格都认为“周氏猜测具有创新性,开创了富于启发性的新方法;其创新性还表现在揭示新的规律上。”
按理说,他应该是著名的数学家。可是恰恰相反,他虽然懂得数学,但是他已经好几年没沉下心研究数学了,所以他在中山大学的介绍是语言学家、信息科学家,而不是数学家!
“老周,恭喜你啊!”这时候, 一个中年人拿着一份期刊, 满面红光地走入教室来, 来到周海钟面前兴高采烈地握住了周海钟教授的手,一个劲儿地晃着:“恭喜恭喜!”
“老崔啊,你怎么回事?是不是研究数学研究疯了?”周海钟被晃的一脸懵逼,一头雾水地看着来人:“以前跟你说,数学这东西,少研究为妙,会让人疯的!”
周海钟很郁闷,这位来者他很熟悉,是以前他在当数学教授时的同事,二人年纪差不多,平常关系不错。
可是二人现在属于不同院系,所以很少到彼此的办公室。
“看看,这是学校订购的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崔教授将手中的《数学年刊》最新版递给周海钟:“恭喜你,你的周氏猜想被证明了,它不再是个猜想,而是一个定理了,以你名字命名的定理!”
周海钟一怔!
周氏猜想?
好熟悉又好陌生的感觉!
他这十年时间都是沉浸在模糊数理语言学研究上面,他写的系列论文,更是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其学术价值还在他提出的周氏猜想之上。
毕竟,作为猜想的提出者,这个猜想困扰了数学界十几年,也同样是整整库绕这他十几年。
和数学历史上那些提出数学猜想却无法给出证明的学者一样,他同样也没办法去解决。
周海钟拿起期刊,论文从头到尾开始看,作为猜想的提出者,哪怕已经有十年不曾再研究了,但是不代表他在数论上的造诣就退化消失了,相反他还是有相当造诣的。
越看周海钟心中越是震撼,甚至忍不住在心中为那精妙绝伦的证明过程而喝彩。
他也拿起笔,对于一些关键算式进行验算,结果他的验算都是正确的。
当到了论文最后,看到了审稿人的名字,以及陶喆轩对论文的评价,周海钟默默地站起来,走到了窗户边,静静地点燃了一根烟,他从不在办公室抽烟,可是这一刻,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一根烟,抽了起来,随着烟雾喷涂,周海钟觉得浑身无比的轻松,仿佛在腾云驾雾如同神仙一般。
良久之后,他感慨道:“果然是英雄自古出少年,后生可畏的!大一就在数论上有这么高的造诣,燕大数学系,一如既往地地强势,看起来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崔教授欣喜的脸上笑容戛然而止,他高兴是有人证明了周氏猜想,他为自己的老朋友高兴。同时证明周氏猜想的,还是华夏人,是华夏数学家,这是给数学留下属于华夏的痕迹。
可是听了周海钟话,他又立刻意识到,自己学校数院与燕大数院的差距,不但没有缩短距离,反而进一步拉大了。
心中涌现一股浓浓的不甘,作为一个非燕大系数学家,崔教授和其他华夏数学家一样,都认为燕大数学系独霸华夏不是什么好事情,他们都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么多年来,燕大数学系招收了大部分数学顶尖苗子,可是迟迟不见有尖子出现,出现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所以他们迫切的希望,打破燕大数学系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招收到那些顶尖的苗子,去好好地将他们培养成才。
他们认为燕大数学系糟蹋了好苗子,没有将好苗子培养成茁壮大树。当然他们也认为燕大数学系,把持着华夏数学界话语权,这对其他数学家并不公平,凭什么其他人评院士这项荣誉极其困难,而燕大数学系的却显得容易呢?
而现在刘一辰展现的才华,在《关于梅森素数周氏猜想的研究证明论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从这门论文来说,刘一辰在数论上的造诣已经超过了他们,达到华夏数学顶尖的水平了。
那一份完美的证明过程,严谨的数学思维逻辑,体现得淋漓尽致!
至少崔教授承认,不说证明对不对,单单论文的水平,他就达不到。
与此同时,燕大数院的教授们、副教授们拿到了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作为华夏数学界的霸主,燕大数院都会订购每一期的数学权威期刊,而且订购的不是一本两本,而是至少十本以上。
当翻开期刊,看到第一篇论文的标题,他们一个个都愣住了,正常来说,期刊的第一篇论文往往是质量最好的论文,也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论文。
他们没有想到,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周氏猜想的。
“咦,这篇论文,竟然是我们燕大的写的,刘一辰?难道是那个刘一辰?”一个副教授看到论文的作者,忍不住惊讶出声。
他们数院的教师队伍,并没有一个刘一辰的,所以副教授就想到了刘一辰,刘一辰和铁道院签订合同成为亿万富翁,这个消息可是传遍了燕大,不仅仅是燕大学生在议论,就是他们这些教师也经常在讨论。
“老杨,你是研究数论领域的,我们数院就你是研究数论的,你看看这篇论文!”田院士微微皱着眉头,对着一个中年人说道。
这位中年人‘杨副教授’,去年刚刚评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自守形式、数论、表示论、代数几何、微分拓扑、数学物理,特别是数学各个不同分支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说来也是一种讽刺,燕大数学系号称华夏数学界霸主,但是对数论有所研究的却只有这么一位刚刚评上副教授的,其他的教授、副教授要么是数学应用、概率统计、李群、拓扑几何、代数几何、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等等数学方向。
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数论、代数学、代数几何学、几何学、拓扑学、数学分析、非标准分析、函数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积分方程、泛函分析、计算数学、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数学、运筹学、组合数学、模糊数学、量子数学、应用数学等等二十几个数学分支,而且分割数学分支还能细分。
现在出现这么尴尬的事,整个数院竟然只有一个刚刚成为副教授的人才看得懂论文。
杨副教授拿起《数学年刊》,沉下心从头到尾看了起来,他虽然研究数论,但是对于数论并不精通。兴趣广泛,横跨多个领域,但是能够精通多个领取的人屈指可数,而这并不包括杨副教授。
杨副教授甚至里面有好几个地方都看不怎么懂,但是看到陶喆轩对论文的评价,心中就有数了。
作为副教授,在同事面前,总不能说自己并没有完全看明白吧,杨副教授赞道:“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我就写不出这么好的论文,我从论文中找不出一处错误,可想而知刘一辰在数论领域的造诣超出了我......”
杨副教授说了一大通,反正就是夸奖。
“可惜了,若是这篇论文上面将你的名字列入,老杨你就可以评为教授了。”田院士颇为惋惜地说道。
“这个.....田主任,刘一辰写了这么一篇论文,院里是不是要给一些奖励?以他在数论的造诣,继续读本科还合不合适?”一位副教授迟疑了一下,还是提到。
燕大在2003年携手东盛集团设立科学论文奖,东盛自2003年至2011年9年间将捐资1000万元,其中每年拿出100万元,以奖励在国际权威的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等6种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燕大学者。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论文奖,只要发表有质量的论文,都是会得到奖励的。
可以说,刘一辰在《数学年刊》发表论文,这是燕大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在上面发表论文。哪怕是算上数学四大期刊,燕大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的,都屈指可数,仅仅只有田钢和朱小华二人!
是的,你没看错,偌大的燕大,就只有这二人在数学四大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其余人虽然发表论文不少,但是却没有一个够的上数学四大期刊。
而现在,刘一辰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是燕大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的,也是第三个在数学四大期刊发表论文的。
而以刘一辰在数论上展现出来的造诣,再当一个学生合适么?他在底下坐,上面的老师讲课,可是有压力的。
“这个么......他现在才刚刚进入大学,不适合去拔苗助长,他不是刚刚得到了一个过亿的合同么,想来也看不上学校对论文的那点奖金,就算了,留给其他更加需要的同事吧!”田院士露出犹豫之色,随后说道:“再者我燕大也没有出现过,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就毕业的先例。”
其他人闻言,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心中各自泛起各种念头和复杂心思。
唉!
有人的地方果然有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