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酒喝好了,什么事都好商量。”,李贤不得不承认,酒桌文化在某些场合,的确能起到“杠杆”的作用,最起码皇帝的态度就是表明了这一点。
在过去,皇帝对李贤的态度,用“严苛”一词来形容毫不为过。可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李治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李贤完全可以说纵容。
李贤清楚,皇帝对他的舐犊之情,不是一份,是双份的,外加了原本属于李弘的一份。而且,经历过丧子之痛后,他的身子骨大不如前了,培养好李贤,是他唯一的选择。
也趁着皇帝开了口子,李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王皇后,萧淑妃为例,世家大族的女子,就真的既贤且德么?
如果王皇后、萧淑妃当年是宜家宜国,那皇帝废除她们便是喜新厌旧,武后以“厌胜之术”论罪,绞杀她们也是排除异己。
皇帝、武后能当着儿子的面承认, 他们俩心里确实有鬼,面上的都是糊弄世人的么?显然不会, 就是打死他们, 夫妻二人也得咬定, 王萧获罪于天,死有余辜。
“这个, 算你说有理!可你也得有理由说服我们,为什么要立一位异族公主为太子妃。”
行,你们不承认就好, 不承认,那咱们接下来就好说了。你们要没错,那我就是对的呗。
云曦是异族公主,自小跟着父兄照顾部族子民, 抵抗高句丽的侵袭,既知底层百姓的疾苦,性子也比那些世家女坚韧。
比起世家贵女们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云曦就显得亲民多了。李贤相信, 宗室百官、天下百姓, 更愿意看一个亲民的太子妃,而不是一尊“生硬”的神像。
“再说句掏心窝的话, 父皇、母后当年, 也不是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权臣的打压下, 苦苦支撑,荣辱与共么?”
“是, 跟您二位比起来, 儿臣的那点经历不算什么。可.......”
可在李贤还是个懵懂少年,在陌生的白山黑水, 苦苦挣扎求生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就只有云曦。一起上战场,一起庆祝劫后余生, 那也是生与死, 建立起的信任和感情。
记得那年军粮不够,李勣下令全军统一伙食标准, 每人定份、定量, 自上而下莫不如此。很多士卒, 都因为长期吃不饱, 营养不良,死在军中。
军队随时可能因为缺粮,而全线崩溃。李贤等将也都绷紧了神经,没日没夜的巡视部队,鼓舞士卒们的斗志,每天都累的死去活来的。
可每天回到帐篷,他总是能在自己的案子上,发现一个硬的能硌掉牙的馍。怕伤着李贤自尊心的云曦,每天都会偷偷放下,偷偷离开。
那馍馍很酸, 很硬,放在宫中,即便是干杂役的内侍, 也绝对不会咬上一口, 可在李贤眼中却是世间最好的食物。
要知道,那一个馍馍,可是云曦每日一半的口粮。人在那种情况之下, 还能分一半的口粮给他,这是什么情义。
“外面的人都说,太子贤在战场上,如何如何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谁知道,那些馍馍的故事呢!”
云山之战,李贤轻敌冒进,被数倍于虎贲营的敌军精锐包围。鏖战七个昼夜,才扭转了战局,转危为安。
在阵中,云曦替李贤挡了两刀。可这丫头却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摸了摸干瘪的肚子,让李贤战后多多给她弄些好吃的。
人心换人心, 八两换半斤。那时候,李贤就在心中暗暗发誓, 一定对得起云曦。
大非川, 云曦不顾渤海受高句丽旧部侵袭, 硬是从他父亲手中挤出了一部分兵马支援李贤。她图什么?图李氏赏赐的那点绸缎、金银玉石?
“马载常说, 儿臣是疑心甚重的人,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他这话说的没错,儿臣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今日儿臣不是太子,那四家还愿意将他们的掌上明珠,嫁给普通的宗室为妻么?”
“答案是不会,因为宗室亲王的身份太过敏感,他们是不愿意给家族惹上这样的祸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世家勋贵这么做无可厚非,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家族走向没落。远的不说,故吴王妃-弘农杨氏;故濮王妃,阎立德之女,都是摆在面前活生生的例子。
比起这些世家勋贵,大祚荣为人不仅粗鄙,更是不值一晒。可人家还不是将女儿、军队,送给大唐驱使。
是,作为辽东诸部的首领,渤海国主,大祚荣一旦起了什么心思,大唐与渤海之间,难免要战上一场。
可有了这桩婚事,大唐与渤海之间的关系就会日渐密切。多少年后,他们享受皇亲的待遇,羁縻州也能变成普通的州府。
“大祚荣也有儿子,他会因为一个女儿,就放弃渤海一国的利益。”
迎着武后的逼人的目光,李贤坚定道:“儿臣说这些,不是想以情动人,而是在表达,儿臣这个储君,是打出来的。”
“东宫选妃,不需要看对方能给东宫带来多少利益。儿臣敢这么做,就有能力庇护于她,更有戡乱的手段。”
“不管是大祚荣,还是那四家!谁敢竖帜反唐,祸国殃民,儿臣都能灭了他们。”
是的,武后忘了,李贤不仅是她的儿子,当朝太子。更曾是凉州道行军大总管,击败了四十万吐蕃大军的统帅。
他的少年时光,是在人血中泡大的,他的经验是用鲜血浇灌出来,他怎么可能允许“别人”挤掉自己心心念念的女人,在东宫插上一颗钉子呢!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大唐的太子!这男人该讲情义时候讲情义,该逞血勇的时候,就要有男子汉的气概。”
“媚娘,咱们年轻的时候也被诟病过,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应该理解支持明允才是。”
“行了,这事朕看不必再议了,照明允说的办。”,话毕,李治将外面时候的高福叫了进来。
吩咐他即刻传召:宗正卿-李景桓、太子宾客-马载、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赵承恩、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丞-元柬,为聘婚使者。北上辽东,到渤海郡王府传旨,迎请太子妃至长安完婚。
皇帝金口玉言定下的事,武后还能说什么呢?
可她还是用狐疑的目光,瞧了瞧爷俩,心中暗暗道:“这对父子商量好了吧,攻守同盟?”
在过去,皇帝对李贤的态度,用“严苛”一词来形容毫不为过。可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李治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李贤完全可以说纵容。
李贤清楚,皇帝对他的舐犊之情,不是一份,是双份的,外加了原本属于李弘的一份。而且,经历过丧子之痛后,他的身子骨大不如前了,培养好李贤,是他唯一的选择。
也趁着皇帝开了口子,李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王皇后,萧淑妃为例,世家大族的女子,就真的既贤且德么?
如果王皇后、萧淑妃当年是宜家宜国,那皇帝废除她们便是喜新厌旧,武后以“厌胜之术”论罪,绞杀她们也是排除异己。
皇帝、武后能当着儿子的面承认, 他们俩心里确实有鬼,面上的都是糊弄世人的么?显然不会, 就是打死他们, 夫妻二人也得咬定, 王萧获罪于天,死有余辜。
“这个, 算你说有理!可你也得有理由说服我们,为什么要立一位异族公主为太子妃。”
行,你们不承认就好, 不承认,那咱们接下来就好说了。你们要没错,那我就是对的呗。
云曦是异族公主,自小跟着父兄照顾部族子民, 抵抗高句丽的侵袭,既知底层百姓的疾苦,性子也比那些世家女坚韧。
比起世家贵女们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云曦就显得亲民多了。李贤相信, 宗室百官、天下百姓, 更愿意看一个亲民的太子妃,而不是一尊“生硬”的神像。
“再说句掏心窝的话, 父皇、母后当年, 也不是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权臣的打压下, 苦苦支撑,荣辱与共么?”
“是, 跟您二位比起来, 儿臣的那点经历不算什么。可.......”
可在李贤还是个懵懂少年,在陌生的白山黑水, 苦苦挣扎求生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就只有云曦。一起上战场,一起庆祝劫后余生, 那也是生与死, 建立起的信任和感情。
记得那年军粮不够,李勣下令全军统一伙食标准, 每人定份、定量, 自上而下莫不如此。很多士卒, 都因为长期吃不饱, 营养不良,死在军中。
军队随时可能因为缺粮,而全线崩溃。李贤等将也都绷紧了神经,没日没夜的巡视部队,鼓舞士卒们的斗志,每天都累的死去活来的。
可每天回到帐篷,他总是能在自己的案子上,发现一个硬的能硌掉牙的馍。怕伤着李贤自尊心的云曦,每天都会偷偷放下,偷偷离开。
那馍馍很酸, 很硬,放在宫中,即便是干杂役的内侍, 也绝对不会咬上一口, 可在李贤眼中却是世间最好的食物。
要知道,那一个馍馍,可是云曦每日一半的口粮。人在那种情况之下, 还能分一半的口粮给他,这是什么情义。
“外面的人都说,太子贤在战场上,如何如何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谁知道,那些馍馍的故事呢!”
云山之战,李贤轻敌冒进,被数倍于虎贲营的敌军精锐包围。鏖战七个昼夜,才扭转了战局,转危为安。
在阵中,云曦替李贤挡了两刀。可这丫头却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摸了摸干瘪的肚子,让李贤战后多多给她弄些好吃的。
人心换人心, 八两换半斤。那时候,李贤就在心中暗暗发誓, 一定对得起云曦。
大非川, 云曦不顾渤海受高句丽旧部侵袭, 硬是从他父亲手中挤出了一部分兵马支援李贤。她图什么?图李氏赏赐的那点绸缎、金银玉石?
“马载常说, 儿臣是疑心甚重的人,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他这话说的没错,儿臣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今日儿臣不是太子,那四家还愿意将他们的掌上明珠,嫁给普通的宗室为妻么?”
“答案是不会,因为宗室亲王的身份太过敏感,他们是不愿意给家族惹上这样的祸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世家勋贵这么做无可厚非,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家族走向没落。远的不说,故吴王妃-弘农杨氏;故濮王妃,阎立德之女,都是摆在面前活生生的例子。
比起这些世家勋贵,大祚荣为人不仅粗鄙,更是不值一晒。可人家还不是将女儿、军队,送给大唐驱使。
是,作为辽东诸部的首领,渤海国主,大祚荣一旦起了什么心思,大唐与渤海之间,难免要战上一场。
可有了这桩婚事,大唐与渤海之间的关系就会日渐密切。多少年后,他们享受皇亲的待遇,羁縻州也能变成普通的州府。
“大祚荣也有儿子,他会因为一个女儿,就放弃渤海一国的利益。”
迎着武后的逼人的目光,李贤坚定道:“儿臣说这些,不是想以情动人,而是在表达,儿臣这个储君,是打出来的。”
“东宫选妃,不需要看对方能给东宫带来多少利益。儿臣敢这么做,就有能力庇护于她,更有戡乱的手段。”
“不管是大祚荣,还是那四家!谁敢竖帜反唐,祸国殃民,儿臣都能灭了他们。”
是的,武后忘了,李贤不仅是她的儿子,当朝太子。更曾是凉州道行军大总管,击败了四十万吐蕃大军的统帅。
他的少年时光,是在人血中泡大的,他的经验是用鲜血浇灌出来,他怎么可能允许“别人”挤掉自己心心念念的女人,在东宫插上一颗钉子呢!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大唐的太子!这男人该讲情义时候讲情义,该逞血勇的时候,就要有男子汉的气概。”
“媚娘,咱们年轻的时候也被诟病过,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应该理解支持明允才是。”
“行了,这事朕看不必再议了,照明允说的办。”,话毕,李治将外面时候的高福叫了进来。
吩咐他即刻传召:宗正卿-李景桓、太子宾客-马载、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赵承恩、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丞-元柬,为聘婚使者。北上辽东,到渤海郡王府传旨,迎请太子妃至长安完婚。
皇帝金口玉言定下的事,武后还能说什么呢?
可她还是用狐疑的目光,瞧了瞧爷俩,心中暗暗道:“这对父子商量好了吧,攻守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