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玩意!程务挺手下的千牛卫,就是他妈的一群方脑壳,守死了显德殿,死活都不让李贤出殿一步,更不让任何人来探望。
用程务挺的话说,李贤是司空的高足,兵法造诣非凡,想要把他困住,除了死守,没别的法子。
直到七日之后,程务挺带着一众内侍,捧着储君袍服冠冕进来,李贤就知道,这事是一准没跑了。皇帝非逼着他与自己的母亲对上。
真不是李贤矫情,他当上太子,是不可能像李弘一样受天后的摆布,母子之间也会因为权力产生隔阂。身为人子,李贤就算“通晓”后事,也很难把亲娘怎么样吧!
而且,看皇帝二口子整天“拿样子”过日子已经很累了,他入主东宫,再掺和进去,活不活了!当太子,哪有他在并州当藩王自在!
就算他在李治龙驭归天之前掌握了全部的权力,皇帝再跟历史上整李显一样,来一道遗诏: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
在这个孝道大于天的世道,李贤就是有千百个不愿意,也得拱手听命。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当个没有实权的儿皇帝,这样的皇帝宁可不当。
可现在似乎也容不他选了,不是吗?李贤只能“不情不愿”的点验着太子冠冕。
皇太子的朝服为远游三梁冠。帽饰金,附蝉九首,帽冠装饰九只玉珠,施珠翠,黑介帻,发带装饰组缨翠羽,用犀牛角质的簪导。
身穿朱红里衬绛纱袍,内衬白纱衬袍,其领、袖端、衣襟、领缘皆用素黑色;白色衬裙没有镶嵌;装饰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项饰。
身佩革带、佩玉、剑、绶带,足服袜、舄与服色同。这样的太子朝服较皇帝朝服简单,轻便,不会“喧宾夺主”。
见李贤没动地方,程务挺上前拱手言道:“太子殿下,这些只是衮冕的。具服,公服,宴服、常服,紫衫袍,内侍省会在册封典礼后送到东宫。”
“您看,这时辰不早了,您是不是先更衣,别误了含元殿册封大典!”
奶奶的程务挺,这时候知道客气了!前几天捆老子的时候,咋没见你这么客气呢!可李贤还真没有理由发火,谁让人家是奉旨办差呢。
只能点了点头,任由内宦为他更衣,将这一套“劳什子”套在自己身上。.......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大朝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龙首原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也称“外朝”。
主殿面阔十一间,加上副阶为十三间,进深四间,加上副阶为六间。
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三出阙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
主殿前是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
含元殿在建造时,就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
自龙朔三年起,李治便于此听政,含元殿也正式取代了太极宫承天门的地位,成为国家朝务、大礼举行之所。
在一众臣工的注目下,李贤行至御阶之下,跪了下来。内侍总管-高福,见皇帝手起,欠了欠身子,将捧着的诏书缓缓打开。
高声诵读:以为少阳作贰,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雍王贤,位居嫡子,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
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少从军戎,迭远构于曾城,派长澜于委水,叶英图于武帐。
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宪则前王,思隆正绪,宜依众请,以答佥望。天意所属,载稽典礼,俯顺舆情。
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儿臣谢父皇隆恩”,行过大礼后,授了册、宝的李贤,本想起身站到班首去。
可捧着金册的内侍,竟然低声的咳嗽一声,抬头一看,原来还有诏书。只见高福从一旁的玉盘上,拿出了另一道圣旨,李贤只能放下拄地的那条腿,又跪了下来。
诏曰:朕以不天,夙罹偏罚,假息旦暮,分沈苫壤。仰赖先皇慈恩鞠育,爰自幼年。.......皇太子贤,文过志学,秉性聪敏,军政皆熟,理务允谐。
今欲於东宫平决,朕得尽哀庐室,终其丧纪,望群公卿士,股肱王室。兴言及此,唯增哽绝,朝多君子,恕朕哀心。
皇帝的这一道《命皇太子权知军国事诏》可有意思的很。显庆五年后,皇帝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后开始插手政务,展现自己政治才能的同时,也在朝中拥有了仅次于天子的话语权。
即便前番,李弘监国之时,也不得不在晨昏定省之时,受天后的懿旨行事,完全没有独立自主的机会。
可有了这道诏书后,李贤可以不用再走他兄长的老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国务。至于那些需要上报陈奏的,就看他们一家三口在后宫怎么“商量”了。
也就是说,李治在立储的同时,还一道解决了臣工们诟病的“牝鸡司晨”的问题。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不得不承认,此举的确深得人心,从臣工们恭贺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就能听得出来,臣工们对于天后参政不满了多久。
如今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喊出来了,能不多喊两嗓子么!被臣工们那炙热的眼神“扫射”的李贤,不由的打个冷颤。心里暗暗道:好嘛,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端在龙椅上,面色有些苍白的李治,今儿真是让李贤刮目相看。看来,皇帝也不是那种彻底“妻管严”,该出手的时候真是敢下手。
估计最近一段日子,他是没法去天后的寝殿了,得到其他嫔妃那躲躲灾了。
几日前,父子之间的那番话,他一定是仔细考量过了,也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倾向于自己。
君父能做的都做了,李贤还有什么理由“推诿”呢!好好干,干出一番成绩来,也不负皇帝所托!
可好景不长,并没有过多久,李贤就不得不抽自己的耳光,他还是太年轻了,看错了皇帝,也看错了武后。
用程务挺的话说,李贤是司空的高足,兵法造诣非凡,想要把他困住,除了死守,没别的法子。
直到七日之后,程务挺带着一众内侍,捧着储君袍服冠冕进来,李贤就知道,这事是一准没跑了。皇帝非逼着他与自己的母亲对上。
真不是李贤矫情,他当上太子,是不可能像李弘一样受天后的摆布,母子之间也会因为权力产生隔阂。身为人子,李贤就算“通晓”后事,也很难把亲娘怎么样吧!
而且,看皇帝二口子整天“拿样子”过日子已经很累了,他入主东宫,再掺和进去,活不活了!当太子,哪有他在并州当藩王自在!
就算他在李治龙驭归天之前掌握了全部的权力,皇帝再跟历史上整李显一样,来一道遗诏: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
在这个孝道大于天的世道,李贤就是有千百个不愿意,也得拱手听命。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当个没有实权的儿皇帝,这样的皇帝宁可不当。
可现在似乎也容不他选了,不是吗?李贤只能“不情不愿”的点验着太子冠冕。
皇太子的朝服为远游三梁冠。帽饰金,附蝉九首,帽冠装饰九只玉珠,施珠翠,黑介帻,发带装饰组缨翠羽,用犀牛角质的簪导。
身穿朱红里衬绛纱袍,内衬白纱衬袍,其领、袖端、衣襟、领缘皆用素黑色;白色衬裙没有镶嵌;装饰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项饰。
身佩革带、佩玉、剑、绶带,足服袜、舄与服色同。这样的太子朝服较皇帝朝服简单,轻便,不会“喧宾夺主”。
见李贤没动地方,程务挺上前拱手言道:“太子殿下,这些只是衮冕的。具服,公服,宴服、常服,紫衫袍,内侍省会在册封典礼后送到东宫。”
“您看,这时辰不早了,您是不是先更衣,别误了含元殿册封大典!”
奶奶的程务挺,这时候知道客气了!前几天捆老子的时候,咋没见你这么客气呢!可李贤还真没有理由发火,谁让人家是奉旨办差呢。
只能点了点头,任由内宦为他更衣,将这一套“劳什子”套在自己身上。.......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大朝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龙首原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也称“外朝”。
主殿面阔十一间,加上副阶为十三间,进深四间,加上副阶为六间。
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三出阙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
主殿前是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
含元殿在建造时,就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
自龙朔三年起,李治便于此听政,含元殿也正式取代了太极宫承天门的地位,成为国家朝务、大礼举行之所。
在一众臣工的注目下,李贤行至御阶之下,跪了下来。内侍总管-高福,见皇帝手起,欠了欠身子,将捧着的诏书缓缓打开。
高声诵读:以为少阳作贰,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雍王贤,位居嫡子,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
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少从军戎,迭远构于曾城,派长澜于委水,叶英图于武帐。
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宪则前王,思隆正绪,宜依众请,以答佥望。天意所属,载稽典礼,俯顺舆情。
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儿臣谢父皇隆恩”,行过大礼后,授了册、宝的李贤,本想起身站到班首去。
可捧着金册的内侍,竟然低声的咳嗽一声,抬头一看,原来还有诏书。只见高福从一旁的玉盘上,拿出了另一道圣旨,李贤只能放下拄地的那条腿,又跪了下来。
诏曰:朕以不天,夙罹偏罚,假息旦暮,分沈苫壤。仰赖先皇慈恩鞠育,爰自幼年。.......皇太子贤,文过志学,秉性聪敏,军政皆熟,理务允谐。
今欲於东宫平决,朕得尽哀庐室,终其丧纪,望群公卿士,股肱王室。兴言及此,唯增哽绝,朝多君子,恕朕哀心。
皇帝的这一道《命皇太子权知军国事诏》可有意思的很。显庆五年后,皇帝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后开始插手政务,展现自己政治才能的同时,也在朝中拥有了仅次于天子的话语权。
即便前番,李弘监国之时,也不得不在晨昏定省之时,受天后的懿旨行事,完全没有独立自主的机会。
可有了这道诏书后,李贤可以不用再走他兄长的老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国务。至于那些需要上报陈奏的,就看他们一家三口在后宫怎么“商量”了。
也就是说,李治在立储的同时,还一道解决了臣工们诟病的“牝鸡司晨”的问题。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不得不承认,此举的确深得人心,从臣工们恭贺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就能听得出来,臣工们对于天后参政不满了多久。
如今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喊出来了,能不多喊两嗓子么!被臣工们那炙热的眼神“扫射”的李贤,不由的打个冷颤。心里暗暗道:好嘛,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端在龙椅上,面色有些苍白的李治,今儿真是让李贤刮目相看。看来,皇帝也不是那种彻底“妻管严”,该出手的时候真是敢下手。
估计最近一段日子,他是没法去天后的寝殿了,得到其他嫔妃那躲躲灾了。
几日前,父子之间的那番话,他一定是仔细考量过了,也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倾向于自己。
君父能做的都做了,李贤还有什么理由“推诿”呢!好好干,干出一番成绩来,也不负皇帝所托!
可好景不长,并没有过多久,李贤就不得不抽自己的耳光,他还是太年轻了,看错了皇帝,也看错了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