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的时候,辽东传来捷报,庞同善大破高丽兵,仗打的相当不错。权衡再三的李治则有意加大军事强度,所以不顾时下的寒冬,御驾临幸洛阳。
一来,调拨军资,就地督促军需的轮输转运,保障唐军的后勤补给线;二来,组建新的征行军,扩大战果,巩固新占之地。
而李贤,则因为“大病初愈”的原因,并没有随御驾离开,有“自知之明”的他,反而回到长安的王府“潜水”,他可不像被精明的武后,用“照妖镜”弄个现行。
可这样的舒坦日子,并没有过几天,鄠县县令-王勃,却愁眉苦脸的到府。看到他一副寡妇死儿子,完全没指望的样子,李贤就忍不住想笑。
“子安啊!京兆府下辖的九位京县县令,那可是一等一的要缺儿,你可别辜负了陛下的恩典!”
话说没错,相比那些在吏部,耗上整月、整年,都候不到差事的人,王勃无疑是幸运的一个。当官难,想有个实缺,且能轻易让天子看到政绩的缺儿,更是难上加难了。
虽然王勃不是那种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的人,但李贤不得不提醒他的“近臣”,人贵在知足,惜福,不是谁都能如此的幸运,被一位亲王保举的。
“殿下,臣心里清楚,没有您在陛下美言,臣这次就完了。”
“殿下对臣的恩情,臣这辈子就是粉身碎骨,也是报答不了的。可是。”
王勃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他的年纪虽然不大,可也知道人情世故。想要说服皇帝,改变远窜的旨意,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不是真的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他也不会到雍王府,做这个不速之客。当然,他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使神差的让其,找上了这位年仅十一岁的亲王。
“好了,刚才都是说笑,说说你的正事,看本王有什么能帮到你的。”,话间,李贤还摆了摆手,示意身边伺候的,都可以下去了。
见雍王如此的爽快,王勃也就不藏着掖着了,随即将今日的来意说了出来。众所周知,关中自古以来都是狭乡,而且是最狭之地。
人口的增长,对于拥挤的狭乡来说,其实就是灾难。京师-长安,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那绝对是是寸土寸金之地,勋贵、世家、商贾云集之地。
在这种地方,出生的人口,根本就收不到,应授田亩的数量,很多人仅仅分到了一份口粮田,忙时吃干,闲时喝稀的糊弄自己的肚子,就应该烧香还愿了。
年景好,还凑合,最起码饿不死;可要是碰上了灾荒之年,那就是卖儿卖女,沦为乞丐。
有鉴于此,加上土地分配不均等问题,太宗皇帝不得不施行,狭乡迁宽乡的政策,以缓解勋贵世家与百姓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及关中守备的压力。
可能留在京师,能好好活着,故土难舍的百姓,谁又愿意离开祖宗的坟茔,和养育他们的土地呢!是以,迁出去的人口,对于狭乡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时至今日,人丁更是增长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鄠县为例,再过三到五年,官府甚至连口粮田都分不出来了,新生的娃儿将面临无地可分的现实。
而且,鄠县所辖的土地,仅仅有四成在百姓手中,其他的都是勋贵的封邑,而这四成的土地,根本就养活不了数量如此之多的百姓。
越来越多的百姓,为了糊口,不得不自堕贱籍,与勋贵、世家为奴。或者拖家带口,举家背井离乡,到山东、河北逃难。
再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百姓们要么沦为奴隶,要么就是演变成毫无生机的空城,世家将成为那里真正的主人。
要知道,唐律中可是说的明白,卖身给世家、勋贵的百姓,不用再缴纳赋税和服兵役的,甚至连他们的生死都是由主家作主。
年轻气盛、新官上任的王勃,大有一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意思,要是让百姓沦为奴隶和难民,他这个父母官也就没脸再当下去了。
当然,他的心里更是不服气,这天下是李家的,皇帝的,作为天子之臣,他怎么能看着勋贵、世家悄无声息的蚕食国力,而无动于衷呢?
作为一个读书人,以辅弼天子、安定天下为抱负的王勃,不愿意昧着良心,坐视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发生。
且今年的冬季,寒冷更甚往年,很多百姓只能靠着少量的储粮和单薄的衣服,及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风吹倒的房子里,抵御严寒。
截止到昨日,鄠县全境上报的冻死、冻伤人数,就有六百余人。且鄠县县衙,囊中羞涩,王勃这位父母官,没有能力支付一笔可以安顿全县的开支。
所以,今儿到雍王府之前,他先去了京兆尹,而得到的回复,就一个字“等”,他们要上报弘文殿,再由中书省转呈陛下批复,最后才是下旨户部调拨。
等?王勃能等起,可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百姓,能等吗?每过一个时辰,死伤人数都会不停的激增。
眼下朝廷正在全力支持辽东作战,且还有组建新的征行军,各地官府储存的财帛、粮食也被抽的差不多了,京兆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走投无路的王勃,只能想着在李贤这,借一笔钱粮,来年秋收的时候,再让百姓还上。由县衙出面解决此事,总比他们像猪仔一样被勋贵、世家挑肥拣瘦的“买”要强得多。
见李贤笑而不语,王勃的心一揪:“殿下,臣是不是给您出难题,添麻烦了!”
哈哈......“子安,你想到哪里去了!本王是至尊的嫡子,堂堂的一品亲王,封地食邑仅在东宫之下,钱粮嘛,还是有些的。”
“本王是欣慰,你为人虽然迂腐一点,平时也酸的要命。但却有一颗难得的爱民之心,就凭这一点,本王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况且,本王是大唐的皇子,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为君父分忧是本王的职责,周济些许百姓,不是什么大事。”
喜形于色,情绪有些激动的王勃,赶紧起身拱手:“臣代鄠县数十万的百姓,谢过殿下的活命之恩。”
呼,听到这话,王勃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开口之前,他是真怕说不通李贤,毕竟这钱放下去,是有很大的风险打水漂。
“别着急谢,本王的话还没说完呢!”,李贤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做下,不要着急,等他慢慢说。
李贤呢,是有钱,作为当朝皇子,从落生那天开始,就领着俸禄,坐拥封邑。回府的当日,他就看过府中的账册了,可是说家底相当丰厚。
可再丰厚的家底,也禁不住几十万嘴,一天两顿的造。他不是太子,更不皇帝,实在养不起这么人。
换句话说,就算能养起,他也不能这么做。李贤只是一个亲王,亲王就该守亲王的本分。要是他越过皇帝,太子,在京师大肆收买人心,别说他上面的了,朝中的言官们也饶不了他。
李贤敢与王勃打赌,参他的本章,会像雪片一样飞向洛阳宫,而最后的结果也是招来无尽的猜忌,被皇帝处置。那时候,他和鄠县百姓就是一根绳上的两支蚂蚱,谁都得不到好。
“本王上面,有陛下,有太子,万一被言官们挑拨,产生了嫌隙,对于皇室来说绝对是不体面的。”
“斗鸡殿的事,你是亲身经历的,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所以本王的周济,只能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也注定杯水车薪。”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王勃不得不说,李贤之言是道理的。雍王素有仁义之心没错,可不能因为爱民,冒着得罪君父、兄长的风险,把自己搭进去。
唉,“要多少是多,能救一个,是一个吧!”,王勃叹了一口气,说话也变得有气无力起来。
见王勃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一样灰心丧气,李贤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在其对面坐了下来。
“别灰心啊!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它走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不是不懂吧!”
啊?见事情还有转机,王勃被闪的够呛,略微迟钝的反问:“殿下,你的意思是?”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遗骸!老百姓土地刨食,难啊!”
“所以,咱们不能帮一、两顿饱饭、送几件衣服就了啦,没这么办事的。......”
李贤承认,土地分配不均,勋贵世家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是根本的问题。想把这形势,在短时间拧过来,别说王勃这个县令了,就算是皇帝,也办不到吧!
活人不能让尿给憋死,这条路不通,咱们走另一条,总是能把问题解决的。.......
救急救不了穷,想要彻底解决贫穷,就是要教会他们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给一碗饭,发发善心。王勃新官上任,且从前没有做过地方官,有些事想不到,也不足为奇。
可听完了李贤的主意后,王勃却急切,变的迟疑了,磕磕巴巴的说:“殿,殿下,这妥当吗?”
“行了,我的王大县令,都什么时候了,收起你那副名士的派头吧!”
“填饱百姓的肚子,和眼睁睁看着他们冻饿而死,两者之间,你选吧!”,李贤摊开手,让王勃好好想想,因循守制与活命,到底哪个分量更重。
一来,调拨军资,就地督促军需的轮输转运,保障唐军的后勤补给线;二来,组建新的征行军,扩大战果,巩固新占之地。
而李贤,则因为“大病初愈”的原因,并没有随御驾离开,有“自知之明”的他,反而回到长安的王府“潜水”,他可不像被精明的武后,用“照妖镜”弄个现行。
可这样的舒坦日子,并没有过几天,鄠县县令-王勃,却愁眉苦脸的到府。看到他一副寡妇死儿子,完全没指望的样子,李贤就忍不住想笑。
“子安啊!京兆府下辖的九位京县县令,那可是一等一的要缺儿,你可别辜负了陛下的恩典!”
话说没错,相比那些在吏部,耗上整月、整年,都候不到差事的人,王勃无疑是幸运的一个。当官难,想有个实缺,且能轻易让天子看到政绩的缺儿,更是难上加难了。
虽然王勃不是那种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的人,但李贤不得不提醒他的“近臣”,人贵在知足,惜福,不是谁都能如此的幸运,被一位亲王保举的。
“殿下,臣心里清楚,没有您在陛下美言,臣这次就完了。”
“殿下对臣的恩情,臣这辈子就是粉身碎骨,也是报答不了的。可是。”
王勃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他的年纪虽然不大,可也知道人情世故。想要说服皇帝,改变远窜的旨意,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不是真的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他也不会到雍王府,做这个不速之客。当然,他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使神差的让其,找上了这位年仅十一岁的亲王。
“好了,刚才都是说笑,说说你的正事,看本王有什么能帮到你的。”,话间,李贤还摆了摆手,示意身边伺候的,都可以下去了。
见雍王如此的爽快,王勃也就不藏着掖着了,随即将今日的来意说了出来。众所周知,关中自古以来都是狭乡,而且是最狭之地。
人口的增长,对于拥挤的狭乡来说,其实就是灾难。京师-长安,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那绝对是是寸土寸金之地,勋贵、世家、商贾云集之地。
在这种地方,出生的人口,根本就收不到,应授田亩的数量,很多人仅仅分到了一份口粮田,忙时吃干,闲时喝稀的糊弄自己的肚子,就应该烧香还愿了。
年景好,还凑合,最起码饿不死;可要是碰上了灾荒之年,那就是卖儿卖女,沦为乞丐。
有鉴于此,加上土地分配不均等问题,太宗皇帝不得不施行,狭乡迁宽乡的政策,以缓解勋贵世家与百姓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及关中守备的压力。
可能留在京师,能好好活着,故土难舍的百姓,谁又愿意离开祖宗的坟茔,和养育他们的土地呢!是以,迁出去的人口,对于狭乡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时至今日,人丁更是增长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鄠县为例,再过三到五年,官府甚至连口粮田都分不出来了,新生的娃儿将面临无地可分的现实。
而且,鄠县所辖的土地,仅仅有四成在百姓手中,其他的都是勋贵的封邑,而这四成的土地,根本就养活不了数量如此之多的百姓。
越来越多的百姓,为了糊口,不得不自堕贱籍,与勋贵、世家为奴。或者拖家带口,举家背井离乡,到山东、河北逃难。
再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百姓们要么沦为奴隶,要么就是演变成毫无生机的空城,世家将成为那里真正的主人。
要知道,唐律中可是说的明白,卖身给世家、勋贵的百姓,不用再缴纳赋税和服兵役的,甚至连他们的生死都是由主家作主。
年轻气盛、新官上任的王勃,大有一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意思,要是让百姓沦为奴隶和难民,他这个父母官也就没脸再当下去了。
当然,他的心里更是不服气,这天下是李家的,皇帝的,作为天子之臣,他怎么能看着勋贵、世家悄无声息的蚕食国力,而无动于衷呢?
作为一个读书人,以辅弼天子、安定天下为抱负的王勃,不愿意昧着良心,坐视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发生。
且今年的冬季,寒冷更甚往年,很多百姓只能靠着少量的储粮和单薄的衣服,及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风吹倒的房子里,抵御严寒。
截止到昨日,鄠县全境上报的冻死、冻伤人数,就有六百余人。且鄠县县衙,囊中羞涩,王勃这位父母官,没有能力支付一笔可以安顿全县的开支。
所以,今儿到雍王府之前,他先去了京兆尹,而得到的回复,就一个字“等”,他们要上报弘文殿,再由中书省转呈陛下批复,最后才是下旨户部调拨。
等?王勃能等起,可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百姓,能等吗?每过一个时辰,死伤人数都会不停的激增。
眼下朝廷正在全力支持辽东作战,且还有组建新的征行军,各地官府储存的财帛、粮食也被抽的差不多了,京兆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走投无路的王勃,只能想着在李贤这,借一笔钱粮,来年秋收的时候,再让百姓还上。由县衙出面解决此事,总比他们像猪仔一样被勋贵、世家挑肥拣瘦的“买”要强得多。
见李贤笑而不语,王勃的心一揪:“殿下,臣是不是给您出难题,添麻烦了!”
哈哈......“子安,你想到哪里去了!本王是至尊的嫡子,堂堂的一品亲王,封地食邑仅在东宫之下,钱粮嘛,还是有些的。”
“本王是欣慰,你为人虽然迂腐一点,平时也酸的要命。但却有一颗难得的爱民之心,就凭这一点,本王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况且,本王是大唐的皇子,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为君父分忧是本王的职责,周济些许百姓,不是什么大事。”
喜形于色,情绪有些激动的王勃,赶紧起身拱手:“臣代鄠县数十万的百姓,谢过殿下的活命之恩。”
呼,听到这话,王勃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开口之前,他是真怕说不通李贤,毕竟这钱放下去,是有很大的风险打水漂。
“别着急谢,本王的话还没说完呢!”,李贤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做下,不要着急,等他慢慢说。
李贤呢,是有钱,作为当朝皇子,从落生那天开始,就领着俸禄,坐拥封邑。回府的当日,他就看过府中的账册了,可是说家底相当丰厚。
可再丰厚的家底,也禁不住几十万嘴,一天两顿的造。他不是太子,更不皇帝,实在养不起这么人。
换句话说,就算能养起,他也不能这么做。李贤只是一个亲王,亲王就该守亲王的本分。要是他越过皇帝,太子,在京师大肆收买人心,别说他上面的了,朝中的言官们也饶不了他。
李贤敢与王勃打赌,参他的本章,会像雪片一样飞向洛阳宫,而最后的结果也是招来无尽的猜忌,被皇帝处置。那时候,他和鄠县百姓就是一根绳上的两支蚂蚱,谁都得不到好。
“本王上面,有陛下,有太子,万一被言官们挑拨,产生了嫌隙,对于皇室来说绝对是不体面的。”
“斗鸡殿的事,你是亲身经历的,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所以本王的周济,只能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也注定杯水车薪。”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王勃不得不说,李贤之言是道理的。雍王素有仁义之心没错,可不能因为爱民,冒着得罪君父、兄长的风险,把自己搭进去。
唉,“要多少是多,能救一个,是一个吧!”,王勃叹了一口气,说话也变得有气无力起来。
见王勃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一样灰心丧气,李贤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在其对面坐了下来。
“别灰心啊!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它走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不是不懂吧!”
啊?见事情还有转机,王勃被闪的够呛,略微迟钝的反问:“殿下,你的意思是?”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遗骸!老百姓土地刨食,难啊!”
“所以,咱们不能帮一、两顿饱饭、送几件衣服就了啦,没这么办事的。......”
李贤承认,土地分配不均,勋贵世家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是根本的问题。想把这形势,在短时间拧过来,别说王勃这个县令了,就算是皇帝,也办不到吧!
活人不能让尿给憋死,这条路不通,咱们走另一条,总是能把问题解决的。.......
救急救不了穷,想要彻底解决贫穷,就是要教会他们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给一碗饭,发发善心。王勃新官上任,且从前没有做过地方官,有些事想不到,也不足为奇。
可听完了李贤的主意后,王勃却急切,变的迟疑了,磕磕巴巴的说:“殿,殿下,这妥当吗?”
“行了,我的王大县令,都什么时候了,收起你那副名士的派头吧!”
“填饱百姓的肚子,和眼睁睁看着他们冻饿而死,两者之间,你选吧!”,李贤摊开手,让王勃好好想想,因循守制与活命,到底哪个分量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