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箱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句话,又说得石氏眼眶发红,于是这次黎三郎的劝说成功了。
果然啊,儿媳妇虽好婆婆最宝贝的还是她的小儿子,方青青之前劝说了好几次石氏虽然略微有些动摇始终不曾松口。
结果黎三郎提了这么一回,她就答应了。
哎!
回到他们自己的卧房,觉得奇怪的方青青就直接问出口了:“你为什么忽然劝娘买铺子?”
“这不是你们一直希望的吗?”黎三郎含笑反问。
方青青一怔。
确实, 她和大嫂二嫂是都有这个想法,但是很少在家里公开讨论的。
一直在府学读书回来休息也就这两天的黎三郎为什么就知道了,而且还帮她们实现了心愿?
小媳妇心有疑惑,黎三郎于是正|色|道:“这是我深思熟虑过的,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买铺子是必须的。”
然后,他凑到方青青耳边小声说, 这个月月初学官又对即将参加秋闱考试的学生抽考了一次。
黎三郎又是第一名。
学官虽然没有明说, 却是暗暗地透露了, 依照他目前的水平正常发挥的话秋闱榜上有名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成绩没有出来之前,无法确定最终会考第几名罢了。
说这话的时候,黎三郎的眉宇之间隐隐带着得意。
方青青暗自觉得好笑,其实眼前的男人——
哦,不,大男孩,也只是一个少年罢了。
正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平日里素来稳重,偶尔露出这样的神情看起来才更让人着迷啊。
一开始黎三郎还有些压抑,强调着只是学官的推测,凡事要设想到最坏同时也要预料到未来会发展到的好的境地不是吗?
等他中举之后,接下来会是进京赶考,再之后无论考中与否以后大概率不会回到这个地方了。
黎三郎有心把爹娘都接到京城跟着他一起享福,却又知道前几年大概是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能够高中也要熬资历从小官员开始做起。
而且十之八|九会外放, 要是去的地方条件艰苦, 是不可能带着爹娘的。
更不消说兄长了, “以前都是为了我读书,兄嫂们吃苦良多,如若能在县城安身立命他们也会觉得宽心。”
就像他娘舍不得多花钱,归根结底,也只是因为手上没钱罢了。
同样的,黎大郎他们虽然搬到了县城,却不一定有归属感。
每日里那么拼命的攒钱是为了什么?
如果买间铺子能让他们的心更安定,黎三郎觉得这是他回报兄嫂多年支持的开端了。
显然黎三郎是个有成算的,他跟石氏开了这个口,就不单单只是提个建议那么简单了。
第二天,就带着兄嫂还有小媳妇去看铺子了,是多次帮他稍微的那位同窗的亲戚家的铺子。
人家多年跑商,一直都是各处打转,最近打算在省城那边拓展事业。
县里的铺子,就看顾不了那么多了,正好黎三郎知道了就与他商量着能不能给买下来。
这间铺子地段不是特别是,已经处于市集最靠边缘的地带了,不过门脸大而且后厨宽敞。
这一点黎大嫂非常的满意,做吃食生意的后厨非常重要,要让客人相信你自己首先得拿出真功夫。
价钱嘛,让石氏肉痛,这商铺果然比宅院要贵多了。
明明这铺子都没有他们买的院落大,居然价钱还要高许多,且大家还是熟人那位客商尊重读书人。
又有心与黎三郎交好,才会作了低价。
即便如此,也需要整整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啊,这要是掏出去真正的是家底都没了,石氏在知道这个价钱之后把自己关在房里闷了整整一个时辰。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甚至包括黎老头,最终都一致将目光投向了黎三郎。
黎父意思很简单,你可是老婆子最骄傲的儿子这个主意也是你出的,现在该你去说服你老娘了。
黎三郎和方青青却只是相视一笑,彼此都没有说话。
他们明白,娘/婆婆是个明事理的。
她现在是心疼,等她过了自己心底这一关,事情就好办了。
又过了一会儿,石氏终于还是从房里出来了,却是狠狠地瞪了黎大郎黎二郎一眼。
“站着吃干饭不成?过来干活啊。”
“哦”了一声,黎大郎黎二郎老老实实的听从母上大人的吩咐,从她房里抬出一个大箱子。
打开来,里面有散碎的银两也有铜钱。
当然了,铜钱居多,而且数出来刚好是一百两。
“走走,都拿走,看着都心烦。”石氏说着,挥手赶苍蝇似的让最疼爱的小儿子拿着银钱去办事。
她则是去灶房看看,不能再让那些婆娘随意霍霍了。
现在家里没有余钱了,想要天天吃肉?
没门!
搬家的时候带来了好些菜蔬,怕坏了她又腌制了许多,足够过冬了!
铺子虽然距离黎家的宅院有点远,不过那边上卖吃食的不少却没有一家也是卖面的,黎大嫂和方青青一起去看过之后就都心里有数了。
外面的大堂全部铺展开,应该可以摆放六张桌椅,这些都是要打新的。
好在,家里有人干这个活。
人多办事就是快,老黎家人都勤快,也不存在说什么哪些活是男人哪些活天生就该是女人做的。
主要是现在家里可是真正没钱了,自然黎大嫂的面摊就不能停,她和黎二嫂还带着大毛二毛每天去摆摊卖清汤面。
收拾铺子的活计则是落在了黎老头和黎大郎黎二郎身上,父子三人齐心协力干的很快,于是就在七月十八这一天铺子正式开张了。
这可是真正的“黎家面馆”,黎大嫂黎二嫂最是兴奋,两个人都笑成了傻子。
以后她们都可以在自家铺子里干活,辛苦累点早出晚归都不怕。
主要是不用再被别人说闲话,以后也可以多给孩子们攒些家业了。
这个时候黎三郎已经重新回去府学读书了,他这次回来一趟最大的功劳就是买了铺子。
眼看着就快要到秋闱了,时间紧任务重其他的都不敢耽误他,也就让他题词写了店铺的招牌然后黎三郎就回省城了。
开业这天十分的热闹,主要都是老顾客,学官的许多学生都来捧场。
方青青亲自做的营销策划,开业的一天用了“限时特价”这个噱头吸引人。
果然啊,儿媳妇虽好婆婆最宝贝的还是她的小儿子,方青青之前劝说了好几次石氏虽然略微有些动摇始终不曾松口。
结果黎三郎提了这么一回,她就答应了。
哎!
回到他们自己的卧房,觉得奇怪的方青青就直接问出口了:“你为什么忽然劝娘买铺子?”
“这不是你们一直希望的吗?”黎三郎含笑反问。
方青青一怔。
确实, 她和大嫂二嫂是都有这个想法,但是很少在家里公开讨论的。
一直在府学读书回来休息也就这两天的黎三郎为什么就知道了,而且还帮她们实现了心愿?
小媳妇心有疑惑,黎三郎于是正|色|道:“这是我深思熟虑过的,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买铺子是必须的。”
然后,他凑到方青青耳边小声说, 这个月月初学官又对即将参加秋闱考试的学生抽考了一次。
黎三郎又是第一名。
学官虽然没有明说, 却是暗暗地透露了, 依照他目前的水平正常发挥的话秋闱榜上有名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成绩没有出来之前,无法确定最终会考第几名罢了。
说这话的时候,黎三郎的眉宇之间隐隐带着得意。
方青青暗自觉得好笑,其实眼前的男人——
哦,不,大男孩,也只是一个少年罢了。
正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平日里素来稳重,偶尔露出这样的神情看起来才更让人着迷啊。
一开始黎三郎还有些压抑,强调着只是学官的推测,凡事要设想到最坏同时也要预料到未来会发展到的好的境地不是吗?
等他中举之后,接下来会是进京赶考,再之后无论考中与否以后大概率不会回到这个地方了。
黎三郎有心把爹娘都接到京城跟着他一起享福,却又知道前几年大概是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能够高中也要熬资历从小官员开始做起。
而且十之八|九会外放, 要是去的地方条件艰苦, 是不可能带着爹娘的。
更不消说兄长了, “以前都是为了我读书,兄嫂们吃苦良多,如若能在县城安身立命他们也会觉得宽心。”
就像他娘舍不得多花钱,归根结底,也只是因为手上没钱罢了。
同样的,黎大郎他们虽然搬到了县城,却不一定有归属感。
每日里那么拼命的攒钱是为了什么?
如果买间铺子能让他们的心更安定,黎三郎觉得这是他回报兄嫂多年支持的开端了。
显然黎三郎是个有成算的,他跟石氏开了这个口,就不单单只是提个建议那么简单了。
第二天,就带着兄嫂还有小媳妇去看铺子了,是多次帮他稍微的那位同窗的亲戚家的铺子。
人家多年跑商,一直都是各处打转,最近打算在省城那边拓展事业。
县里的铺子,就看顾不了那么多了,正好黎三郎知道了就与他商量着能不能给买下来。
这间铺子地段不是特别是,已经处于市集最靠边缘的地带了,不过门脸大而且后厨宽敞。
这一点黎大嫂非常的满意,做吃食生意的后厨非常重要,要让客人相信你自己首先得拿出真功夫。
价钱嘛,让石氏肉痛,这商铺果然比宅院要贵多了。
明明这铺子都没有他们买的院落大,居然价钱还要高许多,且大家还是熟人那位客商尊重读书人。
又有心与黎三郎交好,才会作了低价。
即便如此,也需要整整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啊,这要是掏出去真正的是家底都没了,石氏在知道这个价钱之后把自己关在房里闷了整整一个时辰。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甚至包括黎老头,最终都一致将目光投向了黎三郎。
黎父意思很简单,你可是老婆子最骄傲的儿子这个主意也是你出的,现在该你去说服你老娘了。
黎三郎和方青青却只是相视一笑,彼此都没有说话。
他们明白,娘/婆婆是个明事理的。
她现在是心疼,等她过了自己心底这一关,事情就好办了。
又过了一会儿,石氏终于还是从房里出来了,却是狠狠地瞪了黎大郎黎二郎一眼。
“站着吃干饭不成?过来干活啊。”
“哦”了一声,黎大郎黎二郎老老实实的听从母上大人的吩咐,从她房里抬出一个大箱子。
打开来,里面有散碎的银两也有铜钱。
当然了,铜钱居多,而且数出来刚好是一百两。
“走走,都拿走,看着都心烦。”石氏说着,挥手赶苍蝇似的让最疼爱的小儿子拿着银钱去办事。
她则是去灶房看看,不能再让那些婆娘随意霍霍了。
现在家里没有余钱了,想要天天吃肉?
没门!
搬家的时候带来了好些菜蔬,怕坏了她又腌制了许多,足够过冬了!
铺子虽然距离黎家的宅院有点远,不过那边上卖吃食的不少却没有一家也是卖面的,黎大嫂和方青青一起去看过之后就都心里有数了。
外面的大堂全部铺展开,应该可以摆放六张桌椅,这些都是要打新的。
好在,家里有人干这个活。
人多办事就是快,老黎家人都勤快,也不存在说什么哪些活是男人哪些活天生就该是女人做的。
主要是现在家里可是真正没钱了,自然黎大嫂的面摊就不能停,她和黎二嫂还带着大毛二毛每天去摆摊卖清汤面。
收拾铺子的活计则是落在了黎老头和黎大郎黎二郎身上,父子三人齐心协力干的很快,于是就在七月十八这一天铺子正式开张了。
这可是真正的“黎家面馆”,黎大嫂黎二嫂最是兴奋,两个人都笑成了傻子。
以后她们都可以在自家铺子里干活,辛苦累点早出晚归都不怕。
主要是不用再被别人说闲话,以后也可以多给孩子们攒些家业了。
这个时候黎三郎已经重新回去府学读书了,他这次回来一趟最大的功劳就是买了铺子。
眼看着就快要到秋闱了,时间紧任务重其他的都不敢耽误他,也就让他题词写了店铺的招牌然后黎三郎就回省城了。
开业这天十分的热闹,主要都是老顾客,学官的许多学生都来捧场。
方青青亲自做的营销策划,开业的一天用了“限时特价”这个噱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