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林阳之道,天道多于人道
却说老子意欲令其分身李耳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分取西方佛教气运。
其出当时之大商国都洛邑,只见国都之外,四野一片荒凉。
到处是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 田园荒芜,枯草瑟瑟。
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而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
目睹此景,李耳不由摇了摇头,心中暗道大商纵然在封神量劫中获胜,延续了气运。
但终究还是迎来了气数终结之日,这一次, 恐怕是要到尽头了。
李耳一路西行,长路漫漫, 用了数月时间,终于将近函谷关。
远远望见函谷关,只见其两侧是崇山峻岭,大河滔滔,从中间穿过,可谓天险。
自大商迁都洛邑之后,函谷关便是天下重镇,其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 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 马不并辔”之称。
因在谷中, 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
李耳骑青牛而至, 才到关下, 突然之间函谷关门户大开,从中率众走出一名商朝大夫,气宇非凡,远远就对自己顶礼参拜。
李耳不由微微惊讶,心中一动,却已是知晓此人与自己有缘。
却说这大夫,正是此函谷关的关令,名为尹喜者,其自幼好学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学会了占星望气之术。
而就在李耳到来之前,其夜观天象,见东方紫云聚集,长达有数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
早知是圣人出行, 因此沐浴焚香, 令人清扫道路,以待圣人。
也就有了如今之举。
尹喜迎李耳入函谷关中, 请其住下,当晚便来问道。
其问李耳如今大商礼崩乐坏,天下诸侯四起,争霸夺鼎,目无朝廷,如他这般大夫,该当如何。
李耳告诉他无为而不为,身国同治,即便诸侯治理天下也是如此。“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李耳之言,乃是行不言之教,使民自化。
尹喜深明其意,然则还是叹息,却是知道此法之艰难。
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岂能有此理想之法?无为而不为,能做到此的,恐怕也就只有眼前之圣人了。
而就在这时,突然李耳心中一动,抬眼看去时,只见有一道身影如梦幻般显化。
在其旁边,取一蒲团,坐了下来。这人不是林阳,又是何人?
李耳眼皮抖了抖,笑道:“见过道兄。”多宝连忙跟着拜见。
尹喜虽然不识林阳,但见李耳如此,也知林阳肯定也是圣人一般的存在,顿时也连忙大拜。
林阳这只是一化身而已,真身尚在不死火山中炼化法则碎片。
只是梦中证道,见李耳在此高谈阔论,忍不住现身而已。
见李耳行礼,林阳也稍稍回了一礼,又对多宝、尹喜点了点头。
林阳这才开口道:“闻道友在此说道,忍不住现身来与道友一论,不知道友如何?”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李耳答道。
林阳于是道:“方才闻道友所言,讲无为之道,不言而教,可惜天下之人何等愚蠢,怎么行此道?”
李耳点了点头,道:“确是如此,不知道兄有何高论?”
尹喜也不由紧盯林阳。
林阳笑道:“我也不知治天下之法,只是明白众生弱肉强食之理。”
“天生万物以养众生,又置生杀而治之。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亘古之理也。”
李耳点头,道:“此亦是无为而不为之理。无为之道,即为天道。”
林阳也点头:“无为之道为天之道,然天道非只如此。”
“天道贵生。”
“生生不息,方为天道。若无众生,天地也将失去意义,则天道何存?”
“只是众生皆有七情六欲,便难免纷争,纷争一起,便没完没了。”
“于是又衍生了因果、气运、劫数等等之物。天道以此平衡众生,莫令天地失衡也。”
“然天道四十九,遁去其一。众生皆有一线生机。这一线生机,又称变数。此为天道之所不能顾及也。”
“天道不变,人道多变。此间道理,何其复杂?”
林阳说着,也不禁摇头。
李耳也是叹息连连。
天道不变,人道多变。连天道都不能治人道,何况圣人?
毕竟其他的不说,就眼前的这个林阳,不就是人道最大的变数吗?
只是如今坐在身旁,却让李耳有些恍惚。
毕竟一向以来,他和林阳都是敌对的。但是现在,林阳和他论道,却让他有一种遇到了知己的感觉。
这可真的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万物众生,自有平衡,我等也只是聊尽人事而已。”李耳叹道。
当下,两人相谈论道,各抒己见,让一旁的尹喜大为激动,连忙认真听讲。
只是两人之道,虽然都为天道,但终有不同的理解。
老子是无为而不为,一切顺应天道。
而林阳虽然也领悟了天道,但其中却也掺杂了部分人道的道理。
认为天道虽然要尊,但众生本身,行人之道,却也要力争那一线生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为众生者,若只是听天由命,那不是众生。
唯有自强奋发,顽强拼搏,努力求生者,方才叫做众生。
两者之道,大同小异。而就是这一小块异处,却见了区别,见了高下。
李耳感叹自己远不如林阳也。
林阳与其论道许久,尽兴而去。
多宝见其自始至终,对自己不理不问,论道完了便直接离开,心中不由升起了失落之感。
而李耳深思了许久,虽大有所得,却也不免有些意兴索然。
见多宝之状,李耳倒也知其所想,笑道:“林阳道兄虽然与你老师交好,但你听其道法也应该知晓,其为天道多于人道。”
“天道四十九,人道只得其一,人道终不如天道也!”
多宝闻言,似懂非懂,茫然地点了点头。
李耳也不管他,在函谷关又住了一段时间,期间应尹喜之求,著写了一书,为《道德经》。
有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尹喜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并由此入道,修成大法,此后成为老子之传人,创有道统,为文始派。
其出当时之大商国都洛邑,只见国都之外,四野一片荒凉。
到处是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 田园荒芜,枯草瑟瑟。
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而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
目睹此景,李耳不由摇了摇头,心中暗道大商纵然在封神量劫中获胜,延续了气运。
但终究还是迎来了气数终结之日,这一次, 恐怕是要到尽头了。
李耳一路西行,长路漫漫, 用了数月时间,终于将近函谷关。
远远望见函谷关,只见其两侧是崇山峻岭,大河滔滔,从中间穿过,可谓天险。
自大商迁都洛邑之后,函谷关便是天下重镇,其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 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 马不并辔”之称。
因在谷中, 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
李耳骑青牛而至, 才到关下, 突然之间函谷关门户大开,从中率众走出一名商朝大夫,气宇非凡,远远就对自己顶礼参拜。
李耳不由微微惊讶,心中一动,却已是知晓此人与自己有缘。
却说这大夫,正是此函谷关的关令,名为尹喜者,其自幼好学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学会了占星望气之术。
而就在李耳到来之前,其夜观天象,见东方紫云聚集,长达有数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
早知是圣人出行, 因此沐浴焚香, 令人清扫道路,以待圣人。
也就有了如今之举。
尹喜迎李耳入函谷关中, 请其住下,当晚便来问道。
其问李耳如今大商礼崩乐坏,天下诸侯四起,争霸夺鼎,目无朝廷,如他这般大夫,该当如何。
李耳告诉他无为而不为,身国同治,即便诸侯治理天下也是如此。“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李耳之言,乃是行不言之教,使民自化。
尹喜深明其意,然则还是叹息,却是知道此法之艰难。
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岂能有此理想之法?无为而不为,能做到此的,恐怕也就只有眼前之圣人了。
而就在这时,突然李耳心中一动,抬眼看去时,只见有一道身影如梦幻般显化。
在其旁边,取一蒲团,坐了下来。这人不是林阳,又是何人?
李耳眼皮抖了抖,笑道:“见过道兄。”多宝连忙跟着拜见。
尹喜虽然不识林阳,但见李耳如此,也知林阳肯定也是圣人一般的存在,顿时也连忙大拜。
林阳这只是一化身而已,真身尚在不死火山中炼化法则碎片。
只是梦中证道,见李耳在此高谈阔论,忍不住现身而已。
见李耳行礼,林阳也稍稍回了一礼,又对多宝、尹喜点了点头。
林阳这才开口道:“闻道友在此说道,忍不住现身来与道友一论,不知道友如何?”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李耳答道。
林阳于是道:“方才闻道友所言,讲无为之道,不言而教,可惜天下之人何等愚蠢,怎么行此道?”
李耳点了点头,道:“确是如此,不知道兄有何高论?”
尹喜也不由紧盯林阳。
林阳笑道:“我也不知治天下之法,只是明白众生弱肉强食之理。”
“天生万物以养众生,又置生杀而治之。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亘古之理也。”
李耳点头,道:“此亦是无为而不为之理。无为之道,即为天道。”
林阳也点头:“无为之道为天之道,然天道非只如此。”
“天道贵生。”
“生生不息,方为天道。若无众生,天地也将失去意义,则天道何存?”
“只是众生皆有七情六欲,便难免纷争,纷争一起,便没完没了。”
“于是又衍生了因果、气运、劫数等等之物。天道以此平衡众生,莫令天地失衡也。”
“然天道四十九,遁去其一。众生皆有一线生机。这一线生机,又称变数。此为天道之所不能顾及也。”
“天道不变,人道多变。此间道理,何其复杂?”
林阳说着,也不禁摇头。
李耳也是叹息连连。
天道不变,人道多变。连天道都不能治人道,何况圣人?
毕竟其他的不说,就眼前的这个林阳,不就是人道最大的变数吗?
只是如今坐在身旁,却让李耳有些恍惚。
毕竟一向以来,他和林阳都是敌对的。但是现在,林阳和他论道,却让他有一种遇到了知己的感觉。
这可真的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万物众生,自有平衡,我等也只是聊尽人事而已。”李耳叹道。
当下,两人相谈论道,各抒己见,让一旁的尹喜大为激动,连忙认真听讲。
只是两人之道,虽然都为天道,但终有不同的理解。
老子是无为而不为,一切顺应天道。
而林阳虽然也领悟了天道,但其中却也掺杂了部分人道的道理。
认为天道虽然要尊,但众生本身,行人之道,却也要力争那一线生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为众生者,若只是听天由命,那不是众生。
唯有自强奋发,顽强拼搏,努力求生者,方才叫做众生。
两者之道,大同小异。而就是这一小块异处,却见了区别,见了高下。
李耳感叹自己远不如林阳也。
林阳与其论道许久,尽兴而去。
多宝见其自始至终,对自己不理不问,论道完了便直接离开,心中不由升起了失落之感。
而李耳深思了许久,虽大有所得,却也不免有些意兴索然。
见多宝之状,李耳倒也知其所想,笑道:“林阳道兄虽然与你老师交好,但你听其道法也应该知晓,其为天道多于人道。”
“天道四十九,人道只得其一,人道终不如天道也!”
多宝闻言,似懂非懂,茫然地点了点头。
李耳也不管他,在函谷关又住了一段时间,期间应尹喜之求,著写了一书,为《道德经》。
有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尹喜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并由此入道,修成大法,此后成为老子之传人,创有道统,为文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