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制作鸟铳铳管,需坚固耐用的精铁。
    以大明当前的技术水平,这样的精铁需要十斤粗铁才能炼出一斤,否则无法降低炸膛的概率。
    而且钻铳工艺很精密,目前还没有后世那种机床,全靠人工,每人每天只能钻进一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
    铳管钻成之后再于前端装准心,后端装照门,铳管尾部内壁刻有螺纹,以螺钉旋入旋出。
    旋入时起闭气作用,旋出后便于清刷铳内壁,管口外呈正八边形,后部有药室,开有火门,并装火门盖。
    完整的铳管制成之后,安于致密坚硬的铳床上,铳床后部连接弯形枪托,铳床上安龙头形扳机。
    鸟铳原名火绳铳,是以火绳为点火装置的改良火铳,因为能够射落飞鸟而被冠以鸟铳之名。
    又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故而又被叫做“鸟嘴铳”。
    转轮式燧发铳比鸟铳增加了带锯齿的钢轮、链条、弹簧和击锤等配件,而且击锤头上嵌有燧石,靠钢轮细齿与燧石摩擦发火来点燃火药,故此得名。
    因此,受限于制造工艺的水平,朝廷兵仗局去年一年才造了三千余支鸟铳,转轮式燧发铳更是不满八百支。
    虽然眼下的朱高煦确如历史上一样力大无比,能够扛起重量如后世两三百斤的铜缸。
    但是有杀伤力与精准度得到极大提高的鸟铳与转轮式燧发铳在手,他为何要冒险去和敌方猛将拼拳脚?
    真相就如他所言,北元大将哈剌兀被鸟铳击伤,坐骑被打死,以至于难以遁逃而被生擒。
    “世子才真是过谦了。”
    韩王微笑着道:“自彻彻儿山之战以后,世子深受器重,多次奉命领军出塞作战。”
    “小王记得,去年冬月,世子随宁王兄、辽王兄出塞,征讨野人女直,当时遇到大雾,宁王兄、辽王兄皆无功而归,唯有世子领兵渡过忽剌江(呼兰河)偷袭野人部落,获女直一千两百余人,马八百余匹,父皇陛下闻讯后,龙颜大悦,感叹曰:‘平女直者,高煦也!’”
    “不久后,世子又被父皇陛下委以重任,总率燕山至辽东一代诸卫所防备边患,这份器重,可是当年的燕王兄亦不曾有的!”
    韩王星目剑眉,身材魁梧,而且武艺高强,在开原卫军中颇具威严,又是亲王之尊,虽然他的年纪与朱高煦相差不大,按理说他面对朱高煦时,并不需要如此小心翼翼。
    然而,韩王为人谨慎,聪慧机敏,博览群书,通古今而识时务,自然看得出燕世子朱高煦深得朱元璋器重,若日后朱棣登极,那朱高煦定会被册立为太子。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晋王朱棡被废迁至凤阳,湘王朱柏被朱元璋派去太原节制军务,十月朱棡在凤阳忧郁而终,十二月朱柏被朱元璋改封为晋王。
    半年前,朱元璋命朱高煦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及辽府护卫兵马,令他总率宁王朱权、辽王朱植、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四王辖下卫所防备边患。
    起初,宁王与辽王对朱元璋的安排并不服气,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的辈分比朱高煦高一辈,乃是朱高煦的叔父,而且他们的年龄都比朱高煦大一些,辽王朱植比朱高煦大三岁,宁王朱权比朱高煦大两岁。
    二是宁王与辽王自认为从军时间比朱高煦早,资历比朱高煦深,若是让他们受朱棣节制他们无话可说,但让他们受朱棣之子节制,他们很难轻易接受。
    宁王与辽王不敢违抗圣旨,更不敢阳奉阴违与朱高煦作对,最近几年锦衣卫密探揪出的勋贵与文武官员并不少,但他们一开始就是不乐意受朱高煦节制。
    朱高煦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主动邀请辽王与宁王来北平演武,经过三次校场上的拳脚切磋之后,连败三次的宁王与辽王不得不承认朱高煦的强大实力。
    就这样,宁王与辽王内心的不满,也随之淡化,而且随着与朱高煦接触的次数越来越多,两人逐渐发觉朱高煦的谋略与统率之力不在燕王朱棣之下。
    韩王朱松为人谨慎,聪慧机敏,辽王朱植与宁王朱权亦天资聪颖,识时务,知进退,他们决不会轻易得罪朱高煦。
    “今日难得一聚,小侄已命人在大帐之中设宴,请叔父一定要赏脸。”
    朱高煦握住韩王的双手,情真意切的说道。
    韩王微微有些尴尬,但他从朱高煦的眼中看到了真诚,遂开口笑道:“那小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当两人联袂走到观战席,早已等候多时的沈王朱模、北平卫指挥佥事韦贤与镇抚沐昂、燕王府侍从官康平立即迎了上来。
    康平恭敬的招呼朱高煦就坐,韦贤、沐昂先后对着朱高煦与韩王拱手行礼,沈王朱模却是故意走到韩王面前打趣道:“王兄武艺见长啊!”
    韩王黑着脸道:“下次演武,别落到我手里。”
    “下一场由小弟与王兄切磋,王兄意下如何?”沈王笑嘻嘻的说道。
    韩王气的涨红了脸,本想发作,但碍于情面,以免让旁人看笑话,遂沉默不语。
    朱高煦见状,憨笑道:“不如小侄陪沈王叔演练一番?”
    沈王赶紧摆手道:“小王刚才只是说笑而已,当不得真,世子莫怪。”
    “哈哈!”
    韩王忍不住笑道:“你我皆为大明塞王之一,乃国之藩篱也,说话岂能如此儿戏?”
    闻言,沈王只是讪讪的笑了笑,没有接话。
    他并非愚笨之人,知道韩王并不是嘲笑他,而是在变相的提醒他注意身份与言辞。
    据说锦衣卫密探无所不在,诸王的不当言辞若被上报,必然会遭到朱元璋的惩罚。
    韩王虽然没有读过最新版的祖训,但是朝廷下发的每期邸报他都会简单的看一遍。
    所以,他对于这几年朝廷体制的很多细微变化,还是有所了解的,尤其是朱元璋对皇亲国戚们的言行要求越发严格。

章节目录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步惊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步惊俗并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