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页
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来济阳,不修个三年五载的书那不用想着回去,不过时知同时也抛出了更大的诱饵,这些人如果愿意,走的时候可以自行抄录自己喜欢的孤本或者碑文带走。
此话一出,就算是对崔氏恨得咬牙切齿的人,也犹豫了,这可是世家最大的传承所在,他们汲汲一生所求如今就在眼前,哪里又能真舍得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修补书籍需要大量时间,我等需要助手。”
有的大儒已经想明白关系厉害,不就是在这里待几年吗?没问题,但是他们得把弟子叫过来帮忙,那些书靠他们自己可抄不完带走,崔氏以为这样就可以收买他们那可打错了算盘,等把想要的书籍整理出来,时间一到立马离开,反正崔氏又不敢关他们一辈子。
这一点时知完全不反对,甚至还贴心的表示崔氏可以帮他们送信,并且护送他们弟子过来,毕竟这会儿路上没那么安全。
等信写好,崔氏的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各地,为了防止崔氏捣鬼,这些大儒只说让弟子去一起修缮珍本、抄录书籍,其他具体情况都没提。
字迹和语气的确是自己恩师的,在确认了不是造假书信后,众人真有些懵了。
他们老师真投靠崔氏了?
但他们有些机灵的也看出信的古怪,老师提到的人其实大部分并不是他们这些弟子当中最有出息且有影响力的,好多人心里觉得这似乎不对劲,修缮珍本也是大事,老师要是真心投靠崔氏怎么会不让最优秀的那一批去?
但很快这个疑虑也被打消了,那些影响力最大却没被提到的人,陆陆续续接到了崔氏的任命或者推荐信,他们不是被任命了低阶文官职位就是得到了去声名斐然的大书院继续深造的推荐信,一时间众人都有些傻眼。
老师这明显就是给自己得意弟子们一起谋了份前程的节奏啊!
几番事情操作下来,无论是当地文人还是这些大儒的弟子甚至他们的家人都有些真的相信他们是吃下崔氏的“糖衣炮弹”了。
崔氏广邀大儒名士修缮珍本的消息随之迅速传播,有顽固派那自然也有中立甚至思想接受度高的先进派,他们虽然大多数也没有投靠崔氏,可到底也没表示不满时知。
听到时知开放所有珍藏做为修缮书籍碑文的报酬,好多人甚至忍不住主动询问,他们可不可以也去“帮帮忙”。
那可是几家顶级世家几百年的收藏!说句天下珍本大半尽归在此也不夸张!
时知接到信后,很大方的表示“荣幸之至”,只要是愿意来的大儒或是文人,崔氏一律一视同仁,修满五年书籍,崔氏收藏可以随便抄录,甚至带几名弟子一起来帮忙也行。
此言一出,天下皆惊,然后就是各种歌功颂德的夸赞,甚至除了崔氏治下,别的地方一些闲在家里的文人也在想尽办法“偷渡”到济阳,这机会可是千载难逢!
各大书院也纷纷来信表示自己这里其实也可以帮忙出力的,他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挺多能干的!
时知早为书院准备好了邀请名单,这里面的名字都是反对在书院开设“格物学”且在各个书院声名地位很高的,这么好的传承机会当然得让这些“卫道士”亲自参与。
知微书院寂寞了近十年,这次突然又开始热闹起来,甚至因为后面即将到来的人太多,崔氏又加盖了几座别院。
不说别的,江南有近半赋闲在家的知名文人或者大儒都到崔氏报名了,再加上他们带的弟子,盖的这几座别院都不一定能够用。
时知表示:“那就再多盖,吃穿用度都不要委屈先生们,务必做到宾至如归。”
修五年书,再抄录几年书,没个七八载怕是不够,时知甚至还贴心的表示,在济阳可以多盖些院落,这些人要是愿意带家眷,崔氏也提供住处,当然家眷的生活费要自己解决。
不到半年,济阳安置的大儒、文士及其弟子已经将近四千多人,整个崔氏治下除了还在书院读书的学子或者准备考科举的儒生,凡是有功名或者名望的文儒,到济阳“修书”的近乎去了三分之一。
第115章 二更
成功把最保守且激进的一批文儒骗到……不对是请到济阳修书后,时知吩咐道:“做学问务必要专心致志,外面那些让人不高兴的消息就不用打扰大家了。”
“女郎放心,以后传入知微书院甚至济阳的消息都会经过层层筛检,周围的防卫部署也一定会更加严格,绝对不会打扰先生们做学问。”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灵猴负责,他自然也知道以后怎么安排。
崔氏主持的科举考试马上就要开始,时知最近的精力都在这件事上,这次考试除了选拔人才也是是她正式以崔氏治下当权者的身份站在世人面前,中间自然不能出现纰漏。
考试的地点设在金陵与济阳,这次为了方便大家交通,北方考生去济阳,南方考生就到金陵。
科举会考与“理科”小考的报名要求不一样,科举考试要举人身份,“理科”小考有秀才身份即可,毕竟考试内容差别还是挺大。
“小考”考中成为“学员”后,还要再到崔氏新建的启智书院进修三年“格物学”,然后通过最终测试才能安排官职,当然考中者进修这三年是免费的,甚至他们还有生活津贴可领。
比起突破重重关卡考中举人再过五关斩六将考中进士,对于大多数天分一般的学子来说,考个秀才然后突击一下崔氏教授的“格物学”,去考“小考”似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
此话一出,就算是对崔氏恨得咬牙切齿的人,也犹豫了,这可是世家最大的传承所在,他们汲汲一生所求如今就在眼前,哪里又能真舍得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修补书籍需要大量时间,我等需要助手。”
有的大儒已经想明白关系厉害,不就是在这里待几年吗?没问题,但是他们得把弟子叫过来帮忙,那些书靠他们自己可抄不完带走,崔氏以为这样就可以收买他们那可打错了算盘,等把想要的书籍整理出来,时间一到立马离开,反正崔氏又不敢关他们一辈子。
这一点时知完全不反对,甚至还贴心的表示崔氏可以帮他们送信,并且护送他们弟子过来,毕竟这会儿路上没那么安全。
等信写好,崔氏的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各地,为了防止崔氏捣鬼,这些大儒只说让弟子去一起修缮珍本、抄录书籍,其他具体情况都没提。
字迹和语气的确是自己恩师的,在确认了不是造假书信后,众人真有些懵了。
他们老师真投靠崔氏了?
但他们有些机灵的也看出信的古怪,老师提到的人其实大部分并不是他们这些弟子当中最有出息且有影响力的,好多人心里觉得这似乎不对劲,修缮珍本也是大事,老师要是真心投靠崔氏怎么会不让最优秀的那一批去?
但很快这个疑虑也被打消了,那些影响力最大却没被提到的人,陆陆续续接到了崔氏的任命或者推荐信,他们不是被任命了低阶文官职位就是得到了去声名斐然的大书院继续深造的推荐信,一时间众人都有些傻眼。
老师这明显就是给自己得意弟子们一起谋了份前程的节奏啊!
几番事情操作下来,无论是当地文人还是这些大儒的弟子甚至他们的家人都有些真的相信他们是吃下崔氏的“糖衣炮弹”了。
崔氏广邀大儒名士修缮珍本的消息随之迅速传播,有顽固派那自然也有中立甚至思想接受度高的先进派,他们虽然大多数也没有投靠崔氏,可到底也没表示不满时知。
听到时知开放所有珍藏做为修缮书籍碑文的报酬,好多人甚至忍不住主动询问,他们可不可以也去“帮帮忙”。
那可是几家顶级世家几百年的收藏!说句天下珍本大半尽归在此也不夸张!
时知接到信后,很大方的表示“荣幸之至”,只要是愿意来的大儒或是文人,崔氏一律一视同仁,修满五年书籍,崔氏收藏可以随便抄录,甚至带几名弟子一起来帮忙也行。
此言一出,天下皆惊,然后就是各种歌功颂德的夸赞,甚至除了崔氏治下,别的地方一些闲在家里的文人也在想尽办法“偷渡”到济阳,这机会可是千载难逢!
各大书院也纷纷来信表示自己这里其实也可以帮忙出力的,他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挺多能干的!
时知早为书院准备好了邀请名单,这里面的名字都是反对在书院开设“格物学”且在各个书院声名地位很高的,这么好的传承机会当然得让这些“卫道士”亲自参与。
知微书院寂寞了近十年,这次突然又开始热闹起来,甚至因为后面即将到来的人太多,崔氏又加盖了几座别院。
不说别的,江南有近半赋闲在家的知名文人或者大儒都到崔氏报名了,再加上他们带的弟子,盖的这几座别院都不一定能够用。
时知表示:“那就再多盖,吃穿用度都不要委屈先生们,务必做到宾至如归。”
修五年书,再抄录几年书,没个七八载怕是不够,时知甚至还贴心的表示,在济阳可以多盖些院落,这些人要是愿意带家眷,崔氏也提供住处,当然家眷的生活费要自己解决。
不到半年,济阳安置的大儒、文士及其弟子已经将近四千多人,整个崔氏治下除了还在书院读书的学子或者准备考科举的儒生,凡是有功名或者名望的文儒,到济阳“修书”的近乎去了三分之一。
第115章 二更
成功把最保守且激进的一批文儒骗到……不对是请到济阳修书后,时知吩咐道:“做学问务必要专心致志,外面那些让人不高兴的消息就不用打扰大家了。”
“女郎放心,以后传入知微书院甚至济阳的消息都会经过层层筛检,周围的防卫部署也一定会更加严格,绝对不会打扰先生们做学问。”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灵猴负责,他自然也知道以后怎么安排。
崔氏主持的科举考试马上就要开始,时知最近的精力都在这件事上,这次考试除了选拔人才也是是她正式以崔氏治下当权者的身份站在世人面前,中间自然不能出现纰漏。
考试的地点设在金陵与济阳,这次为了方便大家交通,北方考生去济阳,南方考生就到金陵。
科举会考与“理科”小考的报名要求不一样,科举考试要举人身份,“理科”小考有秀才身份即可,毕竟考试内容差别还是挺大。
“小考”考中成为“学员”后,还要再到崔氏新建的启智书院进修三年“格物学”,然后通过最终测试才能安排官职,当然考中者进修这三年是免费的,甚至他们还有生活津贴可领。
比起突破重重关卡考中举人再过五关斩六将考中进士,对于大多数天分一般的学子来说,考个秀才然后突击一下崔氏教授的“格物学”,去考“小考”似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