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老俞,你不会是想告诉我说,你想改行搞聚酯吧?”
高凡试探着问道。
俞国荣却反问道:“高老弟,你觉得这门生意值得做吗?”
“我就是个学生,我怎么知道。”高凡嘿嘿笑着,回避了俞国荣的问题。
其实他更想直接说一句“我还是个孩子”,不过想想,俞国荣肯定不懂这种后世的梗,自己如果真这样说了,就属于一个很冷的笑话了。
俞国荣假装不满地虎起脸,说道:
“高老弟,你在老哥面前还用得着装啥?现在我们整个仁桥,不敢说所有人,最起码是做化工的这帮人,谁不知道陈林发父子俩是攀上了茂林省一个奇才的关系,现在天天数钱数得手指头都长茧子了。
“你说你是个学生,我还是个农民呢。老哥这大过年的专门跑过来向你请教,你就不能教教老哥?”
高凡又岂是容易被唬住了,他笑着说道:“俞总如果要这样说,那小弟我可真不敢再在这屋里呆着了,我家炉上还炖着汤呢,我得赶紧回去看看。”
他话归这样说,屁股却像是粘在凳子上,丝毫没有要急着离开的意思。
俞国荣于是也就知道高凡的想法了,他叹了口气,说道:“唉,高经理这份城府,我老俞服了。实话说吧,上次听潘总工说过之后,我还真是有点心动了。
“我们水南黄澜化工厂的那套聚酯装置,我听人说过,一年6万吨的产能,投资是5个多亿,合着1吨产能的投资就是1万块钱。
“潘总工他们开发的装置,5000吨,只要1200万,合着1吨才2400块钱,差出了四倍。
“生产成本方面,我也听潘总工说了,他说原材料投入差不多,就是水耗、电耗和人工都比黄澜那套装置高出一倍以上。
“我粗略地算过一下,按照潘总工说的数据,考虑到设备的折旧,用小装置生产的聚酯,价格不会比黄澜化工厂的聚酯更贵,这就有搞头了。”
高凡和俞国荣斗心眼,就是为了让俞国荣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现在听到这些,他也就不再卖关子了,而是认真地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你有聚酯的销路?”
“太有了!”俞国荣说,“高老弟,你不是做塑料制品的,你不知道现在聚酯有多紧俏。其实也不单是聚酯了,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就这么说吧,不管什么塑料,都紧俏得很。
“我开这个塑料制品厂,一半的精力都是在搞原料。只要手上有原料,加价卖都没问题。”
“我明白了。”
高凡点了点头。
黄澜化工厂生产的聚酯,绝大多数是用来生产绦纶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于生产塑料制品,其中又分为制造包装材料的瓶片和制造胶片、磁带等的膜片。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饮料和包装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这就带来对聚酯包装材料的强大需求,而与此同时,国内的聚酯供应量却非常有限,供求矛盾非常严重。
俞国荣自己就是做塑料制品的,自然知道这种情况。对于商人来说,存在供求矛盾,就意味着存在超额利润。
在此前,俞国荣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弄到大量的聚酯瓶片,他通过关系弄到的一些聚酯瓶片,只够自己企业生产,哪里舍得到市场上去倒卖。
但潘越向他透露的信息,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进入聚酯生产这个领域。小型聚酯装置生产的聚酯,单位成本不高于大型装置,这就是说他生产出来的聚酯相当于黄澜化工厂的成本价。
他在市场价的基础上还能再加上一些溢价,然后销售给他的昔日同行,赚到的钱就比现在做塑料制品要多得多了。
做上游产业的好处,在于竞争不如下游产业激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根本不存在市场竞争的问题,完全是可以躺着赚钱的。
黄澜化工厂的一套装置,投资是近6个亿,这是俞国荣不敢想的。而潘越开发的小型聚酯装置,投资才1200万,这是在俞国荣能够触及的范围之内的。
“老俞,看不出来啊,你居然有这么大的身家,1200万的投资,随随便便就拿出来了。”高凡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
俞国荣赶紧澄清:“不是不是,高老弟,你误会了。我哪有什么身家嘛,我是想,如果这门生意能做,就去找些朋友,大家一起凑一凑。仁桥这个地方,还是有一些有钱人的,凑出个1200万,我还有点信心。”
“那么,原材料呢?”高凡又问道,“生产聚酯,需要PTA和EG,现在国内主要都是依赖进口,你有什么渠道能够弄到原料?”
所谓PTA,就是精对苯二甲酸,EG则是乙二醇,是生产聚酯的两种主要原料。生产一吨聚酯,大约需要0.87吨PTA和0.37吨EG。PTA和EG都是石油化工产品,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非常落后,国内的PTA和EG几乎完全来自进口。
中国的合成纤维生产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最早合成纤维原料完全依赖进口,后来通过自主建设和技术引进两种方式,形成了自主的聚酯(PET)生产能力,但用于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PTA却是主要依靠进口。
再往后,国内又开始大规模建设PTA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进口替代。但随之而来就是生产PTA所需要的原料PX,也就是对二甲苯,需要从国外进口。
中国接着开始进行PX装置的建设,到高凡穿越前的时候,国内的PX生产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
至于说PX的上一级原料,也就是原油,这是只能靠老天赏饭的。中国脚底下的石油储量有限,只能从国外进口,这就没啥可说了。
中国的聚酯产业链,是从下游逐渐向上游发展的,每解决一个层次,就能够减少一部分付给国外的溢价。不过,在眼下这个时期,中国还刚刚开始追求聚酯的自主,PTA和PX的自主生产一时还顾不上。
高凡试探着问道。
俞国荣却反问道:“高老弟,你觉得这门生意值得做吗?”
“我就是个学生,我怎么知道。”高凡嘿嘿笑着,回避了俞国荣的问题。
其实他更想直接说一句“我还是个孩子”,不过想想,俞国荣肯定不懂这种后世的梗,自己如果真这样说了,就属于一个很冷的笑话了。
俞国荣假装不满地虎起脸,说道:
“高老弟,你在老哥面前还用得着装啥?现在我们整个仁桥,不敢说所有人,最起码是做化工的这帮人,谁不知道陈林发父子俩是攀上了茂林省一个奇才的关系,现在天天数钱数得手指头都长茧子了。
“你说你是个学生,我还是个农民呢。老哥这大过年的专门跑过来向你请教,你就不能教教老哥?”
高凡又岂是容易被唬住了,他笑着说道:“俞总如果要这样说,那小弟我可真不敢再在这屋里呆着了,我家炉上还炖着汤呢,我得赶紧回去看看。”
他话归这样说,屁股却像是粘在凳子上,丝毫没有要急着离开的意思。
俞国荣于是也就知道高凡的想法了,他叹了口气,说道:“唉,高经理这份城府,我老俞服了。实话说吧,上次听潘总工说过之后,我还真是有点心动了。
“我们水南黄澜化工厂的那套聚酯装置,我听人说过,一年6万吨的产能,投资是5个多亿,合着1吨产能的投资就是1万块钱。
“潘总工他们开发的装置,5000吨,只要1200万,合着1吨才2400块钱,差出了四倍。
“生产成本方面,我也听潘总工说了,他说原材料投入差不多,就是水耗、电耗和人工都比黄澜那套装置高出一倍以上。
“我粗略地算过一下,按照潘总工说的数据,考虑到设备的折旧,用小装置生产的聚酯,价格不会比黄澜化工厂的聚酯更贵,这就有搞头了。”
高凡和俞国荣斗心眼,就是为了让俞国荣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现在听到这些,他也就不再卖关子了,而是认真地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你有聚酯的销路?”
“太有了!”俞国荣说,“高老弟,你不是做塑料制品的,你不知道现在聚酯有多紧俏。其实也不单是聚酯了,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就这么说吧,不管什么塑料,都紧俏得很。
“我开这个塑料制品厂,一半的精力都是在搞原料。只要手上有原料,加价卖都没问题。”
“我明白了。”
高凡点了点头。
黄澜化工厂生产的聚酯,绝大多数是用来生产绦纶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于生产塑料制品,其中又分为制造包装材料的瓶片和制造胶片、磁带等的膜片。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饮料和包装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这就带来对聚酯包装材料的强大需求,而与此同时,国内的聚酯供应量却非常有限,供求矛盾非常严重。
俞国荣自己就是做塑料制品的,自然知道这种情况。对于商人来说,存在供求矛盾,就意味着存在超额利润。
在此前,俞国荣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弄到大量的聚酯瓶片,他通过关系弄到的一些聚酯瓶片,只够自己企业生产,哪里舍得到市场上去倒卖。
但潘越向他透露的信息,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进入聚酯生产这个领域。小型聚酯装置生产的聚酯,单位成本不高于大型装置,这就是说他生产出来的聚酯相当于黄澜化工厂的成本价。
他在市场价的基础上还能再加上一些溢价,然后销售给他的昔日同行,赚到的钱就比现在做塑料制品要多得多了。
做上游产业的好处,在于竞争不如下游产业激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根本不存在市场竞争的问题,完全是可以躺着赚钱的。
黄澜化工厂的一套装置,投资是近6个亿,这是俞国荣不敢想的。而潘越开发的小型聚酯装置,投资才1200万,这是在俞国荣能够触及的范围之内的。
“老俞,看不出来啊,你居然有这么大的身家,1200万的投资,随随便便就拿出来了。”高凡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
俞国荣赶紧澄清:“不是不是,高老弟,你误会了。我哪有什么身家嘛,我是想,如果这门生意能做,就去找些朋友,大家一起凑一凑。仁桥这个地方,还是有一些有钱人的,凑出个1200万,我还有点信心。”
“那么,原材料呢?”高凡又问道,“生产聚酯,需要PTA和EG,现在国内主要都是依赖进口,你有什么渠道能够弄到原料?”
所谓PTA,就是精对苯二甲酸,EG则是乙二醇,是生产聚酯的两种主要原料。生产一吨聚酯,大约需要0.87吨PTA和0.37吨EG。PTA和EG都是石油化工产品,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非常落后,国内的PTA和EG几乎完全来自进口。
中国的合成纤维生产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最早合成纤维原料完全依赖进口,后来通过自主建设和技术引进两种方式,形成了自主的聚酯(PET)生产能力,但用于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PTA却是主要依靠进口。
再往后,国内又开始大规模建设PTA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进口替代。但随之而来就是生产PTA所需要的原料PX,也就是对二甲苯,需要从国外进口。
中国接着开始进行PX装置的建设,到高凡穿越前的时候,国内的PX生产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
至于说PX的上一级原料,也就是原油,这是只能靠老天赏饭的。中国脚底下的石油储量有限,只能从国外进口,这就没啥可说了。
中国的聚酯产业链,是从下游逐渐向上游发展的,每解决一个层次,就能够减少一部分付给国外的溢价。不过,在眼下这个时期,中国还刚刚开始追求聚酯的自主,PTA和PX的自主生产一时还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