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资源的分配【求订阅】
“这些武器装备如何来分配,同志们都发表一下看法,讨论讨论。”
回到总指挥部,在团级以上的干部会议中,主持会议的老总如此说道。
八路军讲究民主,尤其这样大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马虎的。
要听取多方的意见,考虑到各方面的需求,做综合性的决策。
回来的路上已经想了好久的左副参谋长率先开口道:
“那我就抛砖引玉,说说我的看法。火箭炮和坦克是威力大,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武器。
所以,我认为要集中起来使用,分别成立一个火箭炮营和一个坦克营。
组织精兵强将加紧学习训练,尽快掌握武器的使用,以便早日能投入到战场中,为我军取得更多的胜利。”
他部分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匆匆赶来的三八六旅陈旅长,发表了意见:“坦克成立专门的部队来学习掌握,这我是非常赞同的。
但是这款火箭炮就没必要了吧,幺零七火箭炮使用起来并不难,普通战士培训一个礼拜就能掌握。
一门火箭炮就堪比一个炮兵营,能对前线作战的部队起到非常好的支援效果。
我看让各旅一级的部门,成了一个专门的单位,掌控三四门火箭炮,能更容易发挥武器的效果。”
他的发言,立刻得到了很多赞同之声。
尤其地方一线部队的干部,因为他们的作战指挥,都是在旅一级部门的指挥下。
旅部(分军区)一旦有了火箭炮的配置,他们想要申请炮火支援,相对就很容易了。
幺零七火箭炮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用过的人都说好。
这次到位了二十七门,火箭弹的数量更是高达一万发。
如果组成一个火箭炮营,一轮齐射就是三百二十四发火箭弹。
按照李家坡的经验,应该可以轻松的将一个步兵大队从地面上抹去。
这样的威力比一个重炮师还恐怖。
左副参谋长想将其捏在总部的手里,由总部来调遣指挥,就不足为奇了。
总部的干部站在总部的角度说话,地方的干部站在地方的角度说话,两方的意见相持不下。
还是老总一锤定音,决定了总部留一个火箭炮连,剩下的十八门火箭炮,先分给周边的六个旅一级部队,
由他们组建火箭炮排,投入到一线战斗使用。
“一门火箭炮顶得上一个炮兵营,三门火箭炮,陈同志你可是一下就有了一个炮团啊!”刘师长打趣陈大旅长。
以前三八六旅只有一个迫击炮的炮营,炮弹还没多少发,这一下算是发财了。
“是啊,有如此一个炮团,我就心满意足了。”陈大旅长很是知趣,没有再提分迫击炮的意见。
二十四门八十毫米口径迫击炮,在炮兵团长吴子亭的建议下,成立了一个炮二团。
实编两个炮兵营,空编一个。
既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在投入战斗前拆分开来,加强到某个团,或者某个旅,让其拥有更强的炮兵力量。
重武器第一时间得到了满意的分配。
紧接着就是数量庞杂的新武器了,一万支八一式突击步枪,作用堪比轻机枪。
还有大几百挺轻重机枪,以及上百具四零火箭筒。
八路军太缺乏重武器了,有了也会小心的使用。
各团的团长精明的很,知道费上半天的口水,也不可能分配到团一级,落在他们手里。
但如此数量的轻武器就不一样了,谁吃肉谁喝汤,吃多少要喝多少汤,都是要“吵”出来的。
七七二团的程团长,第一个站起来嚷嚷着:“我看这些武器要按人数比例分配,哪个部队的人多,哪个部队就分的多。这样最公平了。”
未能及时赶到的几个人数大团的团长,听闻此言一定会高声赞同。
但其他人听了恐怕就很难同意了。
七七二团是老牌主力团,资格老,发展时间长,全团人数足有三千人。
像独立团这样的新团,人数才一千出头。要是按照人数分配,得到的武器可就少的多了。
李云龙气愤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程团长骂道:“程瞎子,你别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谁还不知道你那点心思?不就是想仗着人多,多分点武器吗?
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看你配吗?”
一时间,三双不善的眼神盯上了李云龙。
程……陈,都是同音字。
李云龙拍桌子骂人,连带着把陈浩和陈大旅长都给骂进去了。
陈大旅长眼睛一瞪,大发雄威:“李云龙,你还有没有点组织纪律?这是会议室,不是你当泼妇骂街的地方。给我坐下!”
看到黑框眼镜下旅长吃人的眼神,李云龙终于意识到,他瞎起外号的行为,又把自己给装进去了。
“旅长,陈顾问,对不起是我错了。”李云龙陪着笑脸儿,一副谄媚小人的样子。
虽然难得主动认错,但他依旧小心眼的没给程团长道歉。
显然还是非常的不服气。
仗着人多想要分更多的武器装备,真是没出息。
要比就比成绩,看哪个团战斗力强作战最勇敢,奖励最好的部队。
李云龙被封印了,无法表达意见。
持同样意见的丁伟,起身打了个圆场说道:“都是同志之间商量讨论,意见不合很正常,人身攻击就不对了。
在此我批评李云龙同志。
另外,我想说的是,武器装备应该交给出过成绩的好部队。
一方面是这些部队,拿着以前很普通的装备,就能在数量众多的作战部队中脱颖而出,说明是非常有能力的。
拿到好的武器,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把日军击败。
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激励其他不是那么优秀的部队,努力拼搏奋斗,想办法在同日军的战斗中拿到好成绩。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或许有不成熟的地方,请各位首长多多批评指教。”
李云龙诧异的看着丁伟,心忖:“装,真他娘的会装。还请各位首长批评指教,丁伟你这家伙也太会装孙子了。”
他太了解丁伟,那家伙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主,骨子里充满了桀骜不驯。
丁伟把上级给他派来的政委摆平了以后,为了多收集一些古董,弄些资源改善一下团里上下的伙食。
居然偷偷摸摸的组建了商队,同县城里的地主大户搞起了走私生意。
一个团的人保驾护航,这生意做的自然是风生水起。
李云龙就想问问丁伟:你违纪的事没少干,在首长面前充什么好学生?
因为在上级面前装好学生,是有好处的。
面对丁伟的发言,刘师长很是认同,表扬了他本人,还顺带赞同了他的观点,绝对要把更多的武器装备,倾斜给作战能力强的部队。
丁伟脸上保持着谦逊的笑容,可内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新一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按照过往的成绩和战斗力分配,绝对是众多部队中占便宜的那一个。
籍此还能得到上级的认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谈到分利益,屁股坐在哪里,观点往往也冲着那里。
部队人数多的,倾向于按人头分配。部队战斗力强的,倾向于按战力分配。
还有两边都不沾的,譬如说孔捷的新二团。
刚组建半年多,人数还不到一千,战斗力更是没成型,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孔捷就此发表的观点是,应该把资源倾斜给他们这些基础差的部队。
部队没有好的武器,想打胜仗就困难,想从日伪手里缴获武器装备就更困难。
如此导致发展的很慢。
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总部倾斜资源,帮助他们这些基干团走出恶性循环的困境。
“都是咱们八路军的武装,总不能有的部队全部拿机关枪,有的部队连步枪都做不到人手一支。那样就太厚此薄彼了。”
孔捷用这样一番话作为结束语,让老总都低头沉思不语。
二十五团的刘团长,也出言附和表示赞同。
八路军的步兵团分为三个等级,主力团,基干团和地方团。
能称得上是主力团的部队,都是能同日军打硬仗的。在一百多个团里仅有十几个。
大多数的步兵团,是缺乏训练,武器装备比较差的,基干团和地方团。
是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还是说,扶持弱小的让他们追上来?
对于首长们来说,是个值得权衡思量的难题。
“报告,紧急情报。”
总部的情报科长,领着一名骑兵通讯员走了进来。
他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坏的消息,阳泉方向的日军混成第四旅团,开拔朝根据地的方向赶了过来。
刘师长把玩着手里的铅笔分析道:“一个旅团突然往我根据地扑过来,这恐怕不会是孤立的行为。”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又是一次大扫荡的前奏。就看有没有其他日军部队配合了。”左副参谋长也表明了自身的观点。
日军一年发起的大型扫荡,最少也有个四五次。
要是计算不同地域的,把华北其余地方日军的大扫荡计算在一块,一年得有个二三十次。
八路军已经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日军一有动静,就能猜个七八成了。
只是大扫荡是阳谋,能做的准备并不是很多。
真正的应对还是得靠实力。
八路军同日军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想从日军拉到网里跑出去,少了得脱层皮,多的恐怕得掉一块肉,甚至丢了命。
得知有可能是日军发起的春季大扫荡,指挥部的众人面色都严肃了起来。
只有陈浩是个例外,他惊讶日军会在此时发起扫荡,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自己带来的武器装备,马上就能投入到战斗中,检验实战效果。
能不能起到碾压的效果呢?这可是一种代差啊!
“老总,还有各位八路军的精英,我提个建议大家不妨听听。”
陈浩站起来一开口,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今天开会讨论分配的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都是他带来的。
陈浩所提的建议,分量是非常重的,连老总都不得不正视考虑。
众人都想听听他是个什么建议。
陈浩道:“我听说八路军很多,有一百多个团,四十万人。
但我还听说,这四十万军队是分布在华北,华中,华东。在山西好像只有不到二十万。
一万多支枪分给二十万人,二十人分一支,太少了些。
而且想要彻底分配下去,道路交通不便还有日军的干扰,也太耗费时间了。
现在日军还要进行大扫荡,时间上就更来不及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那一个师的武器装备,优先配置到总部附近的各个作战部队。
把火力集中起来,同日军打几场硬仗,彻底破坏这一次扫荡。”
参加会议的李云龙,丁伟和各个团的团长,无不两眼放光的看着陈浩,比看亲娘都亲了。
如果这一建议得到同意,他们无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有心想赞同附和一下,瞧瞧上面的首长一个个沉思的模样,还是选择了默不作声。
陈顾问提建议,是不需要有人摇旗呐喊,就会得到首长们的重视。
左副参谋长思索道:“我觉得陈顾问说的有道理,理由有二。
其一,山谷里的物资实在太多,想要带着转移出日军的封锁圈,是不现实的。
其二,武器装备就是拿来用的,尽早的装备给作战部队,让日军吃败仗吃苦头才是它们最大的作用。”
还有第三个理由,他没有说。
因为老总他们也都知道,这一个师的装备分配下去也没什么。
只要能够筹措出足够多的古董,玉石,黄金,翡翠之类的东西。
就能从陈浩手里换来更多的武器装备。
这一次没能装备新式武器的部队,下一次仍然有机会。反正机会总之是有的。
左副参谋长的建议,老总根本没放在心里,他看着陈浩心忖:“是真的会找理由啊!”
之前,陈浩就同他谈论过,将优势装备武装给一两个团,形成比日军部队更强烈的战斗力,打一些漂亮的歼灭战。
两人就此讨论过,老总当时并没有表态。
彼一时,此一时。
战争的阴云即将笼罩根据地,情形愈发紧迫了。
陈浩送来的武器装备的数量级别,远超之前十倍不止。
把优势武器集中在几个团的条件,也是具备的。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搜集古董,在局部地区保证八路军的优势,是非常有价值的。
老总深吸了一口气,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回答道:“可以,陈顾问的提议很有建设性。
只是具体分配还有待商酌,大家各抒己见,再议一议。”
以一番建议,改变了资源分配方式的陈浩,谦逊一笑坐下来不再言语。
具体的分配要是再插手,就实在是越厨代庖,过分之极了。
而即使他不说,已经到场的五个团,四个都能扯上关系,他们获得优势的资源分配,陈浩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部周边当然不止五个团,刘师长的口中又报出了五个团,分别是三八五旅和决死纵队的。
日军如果大扫荡,他们肯定也在扫荡的范围中。
十个团两万多人,分配一万多人的武器装备。
参加会议的五个团长,一个个炫耀过往的战绩,又吵得不可开交了。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各种求。
回到总指挥部,在团级以上的干部会议中,主持会议的老总如此说道。
八路军讲究民主,尤其这样大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马虎的。
要听取多方的意见,考虑到各方面的需求,做综合性的决策。
回来的路上已经想了好久的左副参谋长率先开口道:
“那我就抛砖引玉,说说我的看法。火箭炮和坦克是威力大,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武器。
所以,我认为要集中起来使用,分别成立一个火箭炮营和一个坦克营。
组织精兵强将加紧学习训练,尽快掌握武器的使用,以便早日能投入到战场中,为我军取得更多的胜利。”
他部分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匆匆赶来的三八六旅陈旅长,发表了意见:“坦克成立专门的部队来学习掌握,这我是非常赞同的。
但是这款火箭炮就没必要了吧,幺零七火箭炮使用起来并不难,普通战士培训一个礼拜就能掌握。
一门火箭炮就堪比一个炮兵营,能对前线作战的部队起到非常好的支援效果。
我看让各旅一级的部门,成了一个专门的单位,掌控三四门火箭炮,能更容易发挥武器的效果。”
他的发言,立刻得到了很多赞同之声。
尤其地方一线部队的干部,因为他们的作战指挥,都是在旅一级部门的指挥下。
旅部(分军区)一旦有了火箭炮的配置,他们想要申请炮火支援,相对就很容易了。
幺零七火箭炮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用过的人都说好。
这次到位了二十七门,火箭弹的数量更是高达一万发。
如果组成一个火箭炮营,一轮齐射就是三百二十四发火箭弹。
按照李家坡的经验,应该可以轻松的将一个步兵大队从地面上抹去。
这样的威力比一个重炮师还恐怖。
左副参谋长想将其捏在总部的手里,由总部来调遣指挥,就不足为奇了。
总部的干部站在总部的角度说话,地方的干部站在地方的角度说话,两方的意见相持不下。
还是老总一锤定音,决定了总部留一个火箭炮连,剩下的十八门火箭炮,先分给周边的六个旅一级部队,
由他们组建火箭炮排,投入到一线战斗使用。
“一门火箭炮顶得上一个炮兵营,三门火箭炮,陈同志你可是一下就有了一个炮团啊!”刘师长打趣陈大旅长。
以前三八六旅只有一个迫击炮的炮营,炮弹还没多少发,这一下算是发财了。
“是啊,有如此一个炮团,我就心满意足了。”陈大旅长很是知趣,没有再提分迫击炮的意见。
二十四门八十毫米口径迫击炮,在炮兵团长吴子亭的建议下,成立了一个炮二团。
实编两个炮兵营,空编一个。
既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在投入战斗前拆分开来,加强到某个团,或者某个旅,让其拥有更强的炮兵力量。
重武器第一时间得到了满意的分配。
紧接着就是数量庞杂的新武器了,一万支八一式突击步枪,作用堪比轻机枪。
还有大几百挺轻重机枪,以及上百具四零火箭筒。
八路军太缺乏重武器了,有了也会小心的使用。
各团的团长精明的很,知道费上半天的口水,也不可能分配到团一级,落在他们手里。
但如此数量的轻武器就不一样了,谁吃肉谁喝汤,吃多少要喝多少汤,都是要“吵”出来的。
七七二团的程团长,第一个站起来嚷嚷着:“我看这些武器要按人数比例分配,哪个部队的人多,哪个部队就分的多。这样最公平了。”
未能及时赶到的几个人数大团的团长,听闻此言一定会高声赞同。
但其他人听了恐怕就很难同意了。
七七二团是老牌主力团,资格老,发展时间长,全团人数足有三千人。
像独立团这样的新团,人数才一千出头。要是按照人数分配,得到的武器可就少的多了。
李云龙气愤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程团长骂道:“程瞎子,你别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谁还不知道你那点心思?不就是想仗着人多,多分点武器吗?
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看你配吗?”
一时间,三双不善的眼神盯上了李云龙。
程……陈,都是同音字。
李云龙拍桌子骂人,连带着把陈浩和陈大旅长都给骂进去了。
陈大旅长眼睛一瞪,大发雄威:“李云龙,你还有没有点组织纪律?这是会议室,不是你当泼妇骂街的地方。给我坐下!”
看到黑框眼镜下旅长吃人的眼神,李云龙终于意识到,他瞎起外号的行为,又把自己给装进去了。
“旅长,陈顾问,对不起是我错了。”李云龙陪着笑脸儿,一副谄媚小人的样子。
虽然难得主动认错,但他依旧小心眼的没给程团长道歉。
显然还是非常的不服气。
仗着人多想要分更多的武器装备,真是没出息。
要比就比成绩,看哪个团战斗力强作战最勇敢,奖励最好的部队。
李云龙被封印了,无法表达意见。
持同样意见的丁伟,起身打了个圆场说道:“都是同志之间商量讨论,意见不合很正常,人身攻击就不对了。
在此我批评李云龙同志。
另外,我想说的是,武器装备应该交给出过成绩的好部队。
一方面是这些部队,拿着以前很普通的装备,就能在数量众多的作战部队中脱颖而出,说明是非常有能力的。
拿到好的武器,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把日军击败。
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激励其他不是那么优秀的部队,努力拼搏奋斗,想办法在同日军的战斗中拿到好成绩。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或许有不成熟的地方,请各位首长多多批评指教。”
李云龙诧异的看着丁伟,心忖:“装,真他娘的会装。还请各位首长批评指教,丁伟你这家伙也太会装孙子了。”
他太了解丁伟,那家伙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主,骨子里充满了桀骜不驯。
丁伟把上级给他派来的政委摆平了以后,为了多收集一些古董,弄些资源改善一下团里上下的伙食。
居然偷偷摸摸的组建了商队,同县城里的地主大户搞起了走私生意。
一个团的人保驾护航,这生意做的自然是风生水起。
李云龙就想问问丁伟:你违纪的事没少干,在首长面前充什么好学生?
因为在上级面前装好学生,是有好处的。
面对丁伟的发言,刘师长很是认同,表扬了他本人,还顺带赞同了他的观点,绝对要把更多的武器装备,倾斜给作战能力强的部队。
丁伟脸上保持着谦逊的笑容,可内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新一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按照过往的成绩和战斗力分配,绝对是众多部队中占便宜的那一个。
籍此还能得到上级的认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谈到分利益,屁股坐在哪里,观点往往也冲着那里。
部队人数多的,倾向于按人头分配。部队战斗力强的,倾向于按战力分配。
还有两边都不沾的,譬如说孔捷的新二团。
刚组建半年多,人数还不到一千,战斗力更是没成型,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孔捷就此发表的观点是,应该把资源倾斜给他们这些基础差的部队。
部队没有好的武器,想打胜仗就困难,想从日伪手里缴获武器装备就更困难。
如此导致发展的很慢。
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总部倾斜资源,帮助他们这些基干团走出恶性循环的困境。
“都是咱们八路军的武装,总不能有的部队全部拿机关枪,有的部队连步枪都做不到人手一支。那样就太厚此薄彼了。”
孔捷用这样一番话作为结束语,让老总都低头沉思不语。
二十五团的刘团长,也出言附和表示赞同。
八路军的步兵团分为三个等级,主力团,基干团和地方团。
能称得上是主力团的部队,都是能同日军打硬仗的。在一百多个团里仅有十几个。
大多数的步兵团,是缺乏训练,武器装备比较差的,基干团和地方团。
是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还是说,扶持弱小的让他们追上来?
对于首长们来说,是个值得权衡思量的难题。
“报告,紧急情报。”
总部的情报科长,领着一名骑兵通讯员走了进来。
他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坏的消息,阳泉方向的日军混成第四旅团,开拔朝根据地的方向赶了过来。
刘师长把玩着手里的铅笔分析道:“一个旅团突然往我根据地扑过来,这恐怕不会是孤立的行为。”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又是一次大扫荡的前奏。就看有没有其他日军部队配合了。”左副参谋长也表明了自身的观点。
日军一年发起的大型扫荡,最少也有个四五次。
要是计算不同地域的,把华北其余地方日军的大扫荡计算在一块,一年得有个二三十次。
八路军已经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日军一有动静,就能猜个七八成了。
只是大扫荡是阳谋,能做的准备并不是很多。
真正的应对还是得靠实力。
八路军同日军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想从日军拉到网里跑出去,少了得脱层皮,多的恐怕得掉一块肉,甚至丢了命。
得知有可能是日军发起的春季大扫荡,指挥部的众人面色都严肃了起来。
只有陈浩是个例外,他惊讶日军会在此时发起扫荡,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自己带来的武器装备,马上就能投入到战斗中,检验实战效果。
能不能起到碾压的效果呢?这可是一种代差啊!
“老总,还有各位八路军的精英,我提个建议大家不妨听听。”
陈浩站起来一开口,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今天开会讨论分配的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都是他带来的。
陈浩所提的建议,分量是非常重的,连老总都不得不正视考虑。
众人都想听听他是个什么建议。
陈浩道:“我听说八路军很多,有一百多个团,四十万人。
但我还听说,这四十万军队是分布在华北,华中,华东。在山西好像只有不到二十万。
一万多支枪分给二十万人,二十人分一支,太少了些。
而且想要彻底分配下去,道路交通不便还有日军的干扰,也太耗费时间了。
现在日军还要进行大扫荡,时间上就更来不及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那一个师的武器装备,优先配置到总部附近的各个作战部队。
把火力集中起来,同日军打几场硬仗,彻底破坏这一次扫荡。”
参加会议的李云龙,丁伟和各个团的团长,无不两眼放光的看着陈浩,比看亲娘都亲了。
如果这一建议得到同意,他们无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有心想赞同附和一下,瞧瞧上面的首长一个个沉思的模样,还是选择了默不作声。
陈顾问提建议,是不需要有人摇旗呐喊,就会得到首长们的重视。
左副参谋长思索道:“我觉得陈顾问说的有道理,理由有二。
其一,山谷里的物资实在太多,想要带着转移出日军的封锁圈,是不现实的。
其二,武器装备就是拿来用的,尽早的装备给作战部队,让日军吃败仗吃苦头才是它们最大的作用。”
还有第三个理由,他没有说。
因为老总他们也都知道,这一个师的装备分配下去也没什么。
只要能够筹措出足够多的古董,玉石,黄金,翡翠之类的东西。
就能从陈浩手里换来更多的武器装备。
这一次没能装备新式武器的部队,下一次仍然有机会。反正机会总之是有的。
左副参谋长的建议,老总根本没放在心里,他看着陈浩心忖:“是真的会找理由啊!”
之前,陈浩就同他谈论过,将优势装备武装给一两个团,形成比日军部队更强烈的战斗力,打一些漂亮的歼灭战。
两人就此讨论过,老总当时并没有表态。
彼一时,此一时。
战争的阴云即将笼罩根据地,情形愈发紧迫了。
陈浩送来的武器装备的数量级别,远超之前十倍不止。
把优势武器集中在几个团的条件,也是具备的。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搜集古董,在局部地区保证八路军的优势,是非常有价值的。
老总深吸了一口气,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回答道:“可以,陈顾问的提议很有建设性。
只是具体分配还有待商酌,大家各抒己见,再议一议。”
以一番建议,改变了资源分配方式的陈浩,谦逊一笑坐下来不再言语。
具体的分配要是再插手,就实在是越厨代庖,过分之极了。
而即使他不说,已经到场的五个团,四个都能扯上关系,他们获得优势的资源分配,陈浩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部周边当然不止五个团,刘师长的口中又报出了五个团,分别是三八五旅和决死纵队的。
日军如果大扫荡,他们肯定也在扫荡的范围中。
十个团两万多人,分配一万多人的武器装备。
参加会议的五个团长,一个个炫耀过往的战绩,又吵得不可开交了。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