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的家人被她这番话惊呆了,她娘不可置信地看着她:“知书,你怎么能怨憎公子和夫人?是公子救我们脱离苦海的,你怎么能不感恩?”
家人纷纷露出斥责之色,这更刺激到了知书,她冷笑道:“这个苦海,也是夫人推我们下去的,公子救我们回去是理所当然的。况且,若不是用得上我,他还记不记得我们这些小人物还不一定呢。”
她这番嘲讽的言语让五房的小厮忍不住了,立马站出来辩护:“你不知道就别胡说!公子不仅救了你们一家,五房的下人他都托六老爷照顾了,不然我如何能站在这里?”
知书神色微怔,但眼中的恨意不减,显然还是怪五房连累了。
崔大娘的神色疲惫极了,她说道:“你是我的贴身大丫鬟,我是否被冤枉,你是最清楚不过,害你沦落至此的罪魁祸首又是谁,你也心知肚明,冤有头债有主,你不怨恨真正的恶人,却怨憎我带累你,是何道理?”
知书的脸色红白交错,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狼狈和难堪,这些质问就差没明说,她只是个欺善怕恶的小人罢了——族长她得罪不起,被驱逐的孤儿寡母她还不能怨恨吗?
她需要为自己的遭遇找个泄愤点,于是理所当然地找了五房母子,只有这样,她才能背叛得理所当然。
这种卑劣的心思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显,明眼人一看就清清楚楚,心中鄙夷的同时,也为她话中流露出的信息而吃惊,或者说不是吃惊,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感叹。
这丫鬟已经承认,她是被族长收买了做假证。
二太长老失望极了,不愿再听崔世宏的辩解,终于下了决断:“如今事情已经明了,王氏当年失节一事是被陷害的,在此我决定恢复她的名节,把她和崔维桢的身份和名字重写族谱,大家可有异议?”
大家自然没有异议,就算是有,这回儿也不敢、不能跳出来,纷纷点头附和,还王氏一个清白。
期待许久的冤情终于得雪,崔大娘听到这个结果,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神色恍惚地看着自家儿子和儿媳,低声道:“桢哥儿,蓁儿,我,我真的沉冤得雪了吗?”
崔维桢眼睛有些红,郑重地点头,“娘,你洗刷冤屈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以此攻讦于你。”
这话让崔大娘多年来积累的委屈瞬间爆发,她顿时泣不成声:“这些年是娘带累了你,娘日日夜夜提心吊胆,就怕连累了你的名声,现在娘清清白白,就算是死了也无憾了。”
叶蓁蓁连忙掏出手帕替崔大娘擦着眼泪,急道:“娘,您这说的什么话,不是让维桢伤心吗?您还年轻呢,一定能长命百岁,长长久久地陪着我们。”
人就靠一股精神气活着,崔大娘身体虚,就怕她了却夙愿后没了生志,早早去陪伴亡夫——叶蓁蓁怀疑,若不是放心不下维桢,以娘对公公的深情,怕早就殉情了。
崔维桢估计也被吓住了,连忙搀扶崔大娘到一旁坐下,俊脸绷得紧紧的,小心翼翼地说道:“娘,儿子已经没有爹了,不能再没有娘,您不能抛下儿子。”
到底是一家子人,长久生活下来对彼此的情绪都很敏感,叶蓁蓁和崔维桢都在那一瞬间感受到崔大娘的死志,心里慌得不行,全无往日的从容镇定,像是个无家可归的孩童似的。
崔大娘看他们这幅样子,心中又是一痛,刚升起的死志就消失无踪了——她情伤多年,丈夫去世后身体每况日下,两年前差点就没了,好不容易才撑下来,现在又怎能让儿子再受丧母之痛?
只能晚一些下去陪伴崔郎,想必崔郎不会怪她罢。
她的眼神坚定起来,两只手纷别握住崔维桢和叶蓁蓁,说道:“你们放心吧,娘还没抱孙子,是不会寻短见。”
崔维桢和叶蓁蓁齐齐松了口气,旁边的王君慎亦是如此,他压住心酸和愧疚,说道:“四妹,这些年委屈你了,是大哥不对,回程时,你与大哥回家一趟吧,家里人也都想你,特别是爹娘,他们嘴上说不认你这个女儿,但心里惦念得很,如今你自证清白,可以堂堂正正地回家了。”
王家上一任族长和夫人都在世界,因为崔家已经下一任族长的交接,王族长也传了位置给儿子,自个儿荣养去了。
想起多年未见的爹娘,崔大娘神色有些恍惚,许久之后才回过神来,眉眼低垂:“爹娘已经不认我这个女儿,何必再回去惹他们生气,算了。”
说到底,她心里还是有怨气的。
当年她爹娘若是肯出手,她也不至于沦落到被崔家赶出家门的地步,她死了也就算了,只是心疼桢哥儿与她颠沛流离,一路上不知吃了多少苦。
明明是娇生惯养的世家公子,偏偏要屈居于乡村,为生计所累,这些委屈和苦难,她都记在心里——当年存了死志,未尝没有不想拖累儿子的缘故。
王君慎沉默半晌,终究无法说出什么强迫之言,只是长叹了口气:“爹那个人你也知道,事事以族中利益为主,为人难免严苛,如今他荣养在家,每每忆起你就愧疚得很,身子愈发不好了。至于娘,娘最是无辜,她是左右不了爹的决定的……如今爹娘已经上了春秋,岁月不饶人,希望你能早日放下心中芥蒂,回去看他们一眼吧,免得日后追悔莫及。”
他虽然想要拉拢崔维桢,一直打着感情牌,但这番话却无功利之心,全是肺腑之言——作为孝子,他还没有卑劣到连爹娘都算计。
崔大娘被触动了,她大哥说的是事实,再怎么怨恨她爹,她娘都是无辜,想到娘的身子,她原本抗拒的内心也有所松弛:“我知道了,我会考虑的。”
虽然对王君慎不喜,崔维桢也没有左右崔大娘的决定,人伦纲常,他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呢?
家人纷纷露出斥责之色,这更刺激到了知书,她冷笑道:“这个苦海,也是夫人推我们下去的,公子救我们回去是理所当然的。况且,若不是用得上我,他还记不记得我们这些小人物还不一定呢。”
她这番嘲讽的言语让五房的小厮忍不住了,立马站出来辩护:“你不知道就别胡说!公子不仅救了你们一家,五房的下人他都托六老爷照顾了,不然我如何能站在这里?”
知书神色微怔,但眼中的恨意不减,显然还是怪五房连累了。
崔大娘的神色疲惫极了,她说道:“你是我的贴身大丫鬟,我是否被冤枉,你是最清楚不过,害你沦落至此的罪魁祸首又是谁,你也心知肚明,冤有头债有主,你不怨恨真正的恶人,却怨憎我带累你,是何道理?”
知书的脸色红白交错,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狼狈和难堪,这些质问就差没明说,她只是个欺善怕恶的小人罢了——族长她得罪不起,被驱逐的孤儿寡母她还不能怨恨吗?
她需要为自己的遭遇找个泄愤点,于是理所当然地找了五房母子,只有这样,她才能背叛得理所当然。
这种卑劣的心思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显,明眼人一看就清清楚楚,心中鄙夷的同时,也为她话中流露出的信息而吃惊,或者说不是吃惊,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感叹。
这丫鬟已经承认,她是被族长收买了做假证。
二太长老失望极了,不愿再听崔世宏的辩解,终于下了决断:“如今事情已经明了,王氏当年失节一事是被陷害的,在此我决定恢复她的名节,把她和崔维桢的身份和名字重写族谱,大家可有异议?”
大家自然没有异议,就算是有,这回儿也不敢、不能跳出来,纷纷点头附和,还王氏一个清白。
期待许久的冤情终于得雪,崔大娘听到这个结果,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神色恍惚地看着自家儿子和儿媳,低声道:“桢哥儿,蓁儿,我,我真的沉冤得雪了吗?”
崔维桢眼睛有些红,郑重地点头,“娘,你洗刷冤屈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以此攻讦于你。”
这话让崔大娘多年来积累的委屈瞬间爆发,她顿时泣不成声:“这些年是娘带累了你,娘日日夜夜提心吊胆,就怕连累了你的名声,现在娘清清白白,就算是死了也无憾了。”
叶蓁蓁连忙掏出手帕替崔大娘擦着眼泪,急道:“娘,您这说的什么话,不是让维桢伤心吗?您还年轻呢,一定能长命百岁,长长久久地陪着我们。”
人就靠一股精神气活着,崔大娘身体虚,就怕她了却夙愿后没了生志,早早去陪伴亡夫——叶蓁蓁怀疑,若不是放心不下维桢,以娘对公公的深情,怕早就殉情了。
崔维桢估计也被吓住了,连忙搀扶崔大娘到一旁坐下,俊脸绷得紧紧的,小心翼翼地说道:“娘,儿子已经没有爹了,不能再没有娘,您不能抛下儿子。”
到底是一家子人,长久生活下来对彼此的情绪都很敏感,叶蓁蓁和崔维桢都在那一瞬间感受到崔大娘的死志,心里慌得不行,全无往日的从容镇定,像是个无家可归的孩童似的。
崔大娘看他们这幅样子,心中又是一痛,刚升起的死志就消失无踪了——她情伤多年,丈夫去世后身体每况日下,两年前差点就没了,好不容易才撑下来,现在又怎能让儿子再受丧母之痛?
只能晚一些下去陪伴崔郎,想必崔郎不会怪她罢。
她的眼神坚定起来,两只手纷别握住崔维桢和叶蓁蓁,说道:“你们放心吧,娘还没抱孙子,是不会寻短见。”
崔维桢和叶蓁蓁齐齐松了口气,旁边的王君慎亦是如此,他压住心酸和愧疚,说道:“四妹,这些年委屈你了,是大哥不对,回程时,你与大哥回家一趟吧,家里人也都想你,特别是爹娘,他们嘴上说不认你这个女儿,但心里惦念得很,如今你自证清白,可以堂堂正正地回家了。”
王家上一任族长和夫人都在世界,因为崔家已经下一任族长的交接,王族长也传了位置给儿子,自个儿荣养去了。
想起多年未见的爹娘,崔大娘神色有些恍惚,许久之后才回过神来,眉眼低垂:“爹娘已经不认我这个女儿,何必再回去惹他们生气,算了。”
说到底,她心里还是有怨气的。
当年她爹娘若是肯出手,她也不至于沦落到被崔家赶出家门的地步,她死了也就算了,只是心疼桢哥儿与她颠沛流离,一路上不知吃了多少苦。
明明是娇生惯养的世家公子,偏偏要屈居于乡村,为生计所累,这些委屈和苦难,她都记在心里——当年存了死志,未尝没有不想拖累儿子的缘故。
王君慎沉默半晌,终究无法说出什么强迫之言,只是长叹了口气:“爹那个人你也知道,事事以族中利益为主,为人难免严苛,如今他荣养在家,每每忆起你就愧疚得很,身子愈发不好了。至于娘,娘最是无辜,她是左右不了爹的决定的……如今爹娘已经上了春秋,岁月不饶人,希望你能早日放下心中芥蒂,回去看他们一眼吧,免得日后追悔莫及。”
他虽然想要拉拢崔维桢,一直打着感情牌,但这番话却无功利之心,全是肺腑之言——作为孝子,他还没有卑劣到连爹娘都算计。
崔大娘被触动了,她大哥说的是事实,再怎么怨恨她爹,她娘都是无辜,想到娘的身子,她原本抗拒的内心也有所松弛:“我知道了,我会考虑的。”
虽然对王君慎不喜,崔维桢也没有左右崔大娘的决定,人伦纲常,他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