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什么,我问你叔爷了,他说麦子发芽了也能吃,饿不死。”大壮叔看着娘们唧唧的狗子,不耐烦的骂道。
“叔,我心疼那些麦子,好好的麦子发芽了!当初我就应该勤快点,多割点麦子回家。”狗子用衣袖擦了擦脸道。
大壮叔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叔爷都没料到昨天还是个大太阳,第二天就下大雨了,好了,先去祠堂!”
“叔,你说里长他今天让我们去祠堂是要说什么吗?”狗子问道。
“谁知道,先去吧!到时候就清楚了!”
说着大步往祠堂方向走去,狗子看着大壮叔远去的背影也忙跟上。
里长坐在太师椅上,嘴里叼着烟杆,微微眯着眼睛,吞云吐雾的吸着烟叶。
看到大壮进来,眼神扫视四周,村里各家的男丁来得差不多了。
便开口道:“还有谁没到?看着差不多了,那老头我就先说事了。”
“县令大人把被人霸占的田还给我们,今年也是个丰收年,怎么看日子都是好日子。”
说完顿了顿,扫视一眼村民,继续道:
“没想到后面居然碰上了下雨,晚收的麦子都发芽了。”
看有的村民满脸懊悔悲伤,有的村民庆幸不已的神色。
里长不动声色的道:“我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勤快把粮食收进粮仓了,有些人家里劳力少,收的慢就被雨淋了。”
“但缴税却不能少,那种发芽的麦子却不能上缴,你们当中谁也别起那起子小心思,到时候连累整个村子。”
好几个村民听了立马道:“叔,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里长抬了抬手道:“今天把你们都叫来是,大家都是连着亲的,今年麦子雨淋了。到时候缴税用钱要不就是粮,粮不够哪家有好的麦子,到时候一斤好麦子换一斤半的发芽麦子。我就先定个规矩,这样也不会让人吃亏。”
其他人听了默不作声,便道:“我知道这么换好麦的那家吃亏了,但纳粮税不够到时候整个村子都不得安宁,如果能用银子你们就用银子。”
一男子立马开口道:
“叔,我们知道了!发芽的麦子也是粮食,到时候磨成面我们还吃得上白面赚了。”
“那既然这样你们回去吧!我们是一个村,更是一个族的,大家互帮互助才能好好生活下去。”一旁久坐不吭声的族长说道。
“是,族长。”
“狗子,你家粮食够缴税吗?”大壮叔一把拉过他问道。
“够的叔,我家一亩地没收,这一亩地的粮食今年只能留给自己吃了。”狗子垂头丧气道。
“天灾,你我也没办法,能吃饱肚子都是……”说着重重的叹了口气。
李文山看着屋檐不停落下的雨水,“张捕头,你去替本官找下县丞和主簿,我在官衙等着他们。”
张捕头抱拳道:“是,县尊大人。”
“县尊大人,您找我们可是有什么吩咐。”两人进了屋内立马说道。
“两位大人,这次下雨对秋收可有影响?”李文山问道。
高锡之听了这话,立马说道:“大人,我刚问了几个镇长,他们说村里粮食都收的差不多,影响不大。”
李文山听了点了点头,想想秋收这么久,就算有影响也是小的。
思考了一会儿,李文山道:“那还是按计划收税,可以用银钱,布匹抵扣一部分税。”
高县丞和姜子芹两人,相视一眼道:“是,县尊大人,下官会通传下去的。”
“两位大人,你们去忙你们的事吧!”
“……”
“这鬼天气,热的时候热的要死,没想到半路上居然下雨。”张氏看着天空中不断落下的雨水骂道。
李铁柱也看着外面的雨水说道:“外面官道都泥泞走不了了,在这小院休息下,等天晴路干了我们继续出发。”
张氏知道什么情况,只得默不作声,"我去看看娘和孙子。"
沈嫣抱着孩子正哄着吃饭,已经快满一周岁了,阳阳已经很皮了,要不是碧桃她们几个丫头帮忙她也吃不消了。
几人好不容易把小孩哄睡,碧桃悄声说道:"少奶奶,我们还要多久到回荆县。"
沈嫣笑了笑道:"我问了这家的妇人,她说我们已经到回荆县了,过了这个村子,再一天路程就能到县城了。"
"太好了,那这样要不了多久就到回荆县了,这一路可是花了不少时间。"碧桃高兴地小声说道。
沈嫣也很高兴,很快就能见到相公了。
"拖家带口的,又是陆路肯定走不快的,你也累了,先下去休息,之后再替换平儿。"
碧桃听了这话答应了,就放下手里的东西,准备下去休息。
还好半夜的时候雨停了,李文山起身看着天空中闪亮的北斗星,知道明天肯定是大晴天,这样淋湿的麦子也能在麦场上晒干点,不至于出现发霉。
很快征税的征粮队下乡了,李文山看着高县丞吩咐着捕快衙役怎么做,之后就让他们下乡。
这几天天气好,村民借机把麦子晒干,一代代用麻袋装好,听着里长的指挥,把粮食搬到村里的祠堂等着官爷前来收缴。
"张里长,这些就是你们要纳税的粮食是吗?"张捕头看着一堆的麻袋问道。
张里长陪笑道:"是的,张捕头这些是我们村五十八户要缴纳的粮食都在这,您可以称下重量。"
张捕头看了看这老头子,向身后的衙役招了招,道:"你们检查下有没有加石子,有没有陈粮,再称重。"
"是,头。"立马有衙役上前一袋一袋检查称重。
半响过去。
"头,数目没错,都是新粮粮食晒干了。"衙役们恭敬道。
张捕头听了这话,对张里长笑了笑道:"张里长,你我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次粮税没错,多谢里长的配合。"
张里长也配合的笑道:"应该的,张捕头,我们都是老实人。"
张捕头和里长寒暄一会,"你们把粮食搬上车。"
就在回荆县开始缴税时,李家一行人也终于踏进了回荆县县城了
“叔,我心疼那些麦子,好好的麦子发芽了!当初我就应该勤快点,多割点麦子回家。”狗子用衣袖擦了擦脸道。
大壮叔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叔爷都没料到昨天还是个大太阳,第二天就下大雨了,好了,先去祠堂!”
“叔,你说里长他今天让我们去祠堂是要说什么吗?”狗子问道。
“谁知道,先去吧!到时候就清楚了!”
说着大步往祠堂方向走去,狗子看着大壮叔远去的背影也忙跟上。
里长坐在太师椅上,嘴里叼着烟杆,微微眯着眼睛,吞云吐雾的吸着烟叶。
看到大壮进来,眼神扫视四周,村里各家的男丁来得差不多了。
便开口道:“还有谁没到?看着差不多了,那老头我就先说事了。”
“县令大人把被人霸占的田还给我们,今年也是个丰收年,怎么看日子都是好日子。”
说完顿了顿,扫视一眼村民,继续道:
“没想到后面居然碰上了下雨,晚收的麦子都发芽了。”
看有的村民满脸懊悔悲伤,有的村民庆幸不已的神色。
里长不动声色的道:“我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勤快把粮食收进粮仓了,有些人家里劳力少,收的慢就被雨淋了。”
“但缴税却不能少,那种发芽的麦子却不能上缴,你们当中谁也别起那起子小心思,到时候连累整个村子。”
好几个村民听了立马道:“叔,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里长抬了抬手道:“今天把你们都叫来是,大家都是连着亲的,今年麦子雨淋了。到时候缴税用钱要不就是粮,粮不够哪家有好的麦子,到时候一斤好麦子换一斤半的发芽麦子。我就先定个规矩,这样也不会让人吃亏。”
其他人听了默不作声,便道:“我知道这么换好麦的那家吃亏了,但纳粮税不够到时候整个村子都不得安宁,如果能用银子你们就用银子。”
一男子立马开口道:
“叔,我们知道了!发芽的麦子也是粮食,到时候磨成面我们还吃得上白面赚了。”
“那既然这样你们回去吧!我们是一个村,更是一个族的,大家互帮互助才能好好生活下去。”一旁久坐不吭声的族长说道。
“是,族长。”
“狗子,你家粮食够缴税吗?”大壮叔一把拉过他问道。
“够的叔,我家一亩地没收,这一亩地的粮食今年只能留给自己吃了。”狗子垂头丧气道。
“天灾,你我也没办法,能吃饱肚子都是……”说着重重的叹了口气。
李文山看着屋檐不停落下的雨水,“张捕头,你去替本官找下县丞和主簿,我在官衙等着他们。”
张捕头抱拳道:“是,县尊大人。”
“县尊大人,您找我们可是有什么吩咐。”两人进了屋内立马说道。
“两位大人,这次下雨对秋收可有影响?”李文山问道。
高锡之听了这话,立马说道:“大人,我刚问了几个镇长,他们说村里粮食都收的差不多,影响不大。”
李文山听了点了点头,想想秋收这么久,就算有影响也是小的。
思考了一会儿,李文山道:“那还是按计划收税,可以用银钱,布匹抵扣一部分税。”
高县丞和姜子芹两人,相视一眼道:“是,县尊大人,下官会通传下去的。”
“两位大人,你们去忙你们的事吧!”
“……”
“这鬼天气,热的时候热的要死,没想到半路上居然下雨。”张氏看着天空中不断落下的雨水骂道。
李铁柱也看着外面的雨水说道:“外面官道都泥泞走不了了,在这小院休息下,等天晴路干了我们继续出发。”
张氏知道什么情况,只得默不作声,"我去看看娘和孙子。"
沈嫣抱着孩子正哄着吃饭,已经快满一周岁了,阳阳已经很皮了,要不是碧桃她们几个丫头帮忙她也吃不消了。
几人好不容易把小孩哄睡,碧桃悄声说道:"少奶奶,我们还要多久到回荆县。"
沈嫣笑了笑道:"我问了这家的妇人,她说我们已经到回荆县了,过了这个村子,再一天路程就能到县城了。"
"太好了,那这样要不了多久就到回荆县了,这一路可是花了不少时间。"碧桃高兴地小声说道。
沈嫣也很高兴,很快就能见到相公了。
"拖家带口的,又是陆路肯定走不快的,你也累了,先下去休息,之后再替换平儿。"
碧桃听了这话答应了,就放下手里的东西,准备下去休息。
还好半夜的时候雨停了,李文山起身看着天空中闪亮的北斗星,知道明天肯定是大晴天,这样淋湿的麦子也能在麦场上晒干点,不至于出现发霉。
很快征税的征粮队下乡了,李文山看着高县丞吩咐着捕快衙役怎么做,之后就让他们下乡。
这几天天气好,村民借机把麦子晒干,一代代用麻袋装好,听着里长的指挥,把粮食搬到村里的祠堂等着官爷前来收缴。
"张里长,这些就是你们要纳税的粮食是吗?"张捕头看着一堆的麻袋问道。
张里长陪笑道:"是的,张捕头这些是我们村五十八户要缴纳的粮食都在这,您可以称下重量。"
张捕头看了看这老头子,向身后的衙役招了招,道:"你们检查下有没有加石子,有没有陈粮,再称重。"
"是,头。"立马有衙役上前一袋一袋检查称重。
半响过去。
"头,数目没错,都是新粮粮食晒干了。"衙役们恭敬道。
张捕头听了这话,对张里长笑了笑道:"张里长,你我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次粮税没错,多谢里长的配合。"
张里长也配合的笑道:"应该的,张捕头,我们都是老实人。"
张捕头和里长寒暄一会,"你们把粮食搬上车。"
就在回荆县开始缴税时,李家一行人也终于踏进了回荆县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