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胡大海,张希孟向来是开诚布公的,跟这位忠勇可靠的大将,藏着掖着实在是没有必要。
    “其实自从魏国公卸去军职,转任御史大夫开始,就给所有将领竖起了一个榜样。就拿北平的这些将士来说,他们想成立屯垦公司,自己种田自己发财。朝廷肯定鼎力支持,我也是不遗余力。但是有些规矩还是要守的。他们必须脱去军籍,经营上也要自负盈亏。”
    胡大海连连点头,“这个俺知道,如果有朝廷托底儿擦屁股,那就和军屯没有差别了。”
    张希孟笑道:“这话说得明白,咱们的军屯,是需要无偿缴纳一定比例收获的,原定的基本是三成上下浮动。现在的屯田公司,则是需要缴纳税赋。”
    张希孟和胡大海把情况解释清楚了……过去北平大约有几种土地占有形式,一个是和中原一样的小农,个人的分田数量或许会多一些,基本以百亩为限。这种是和中原百姓一样纳税服役。
    再有就是为了供应驻军开支的军屯和商屯。
    所谓军屯,是可以用在籍军人的,他们集体劳作,平均分配,产出的三成要缴纳给所属驻军。
    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出来贩卖,也可以分给大家伙。
    商屯的情况类似,只不过他们可以通过缴纳军粮,换取盐引,经营食盐。
    总而言之,这两者都有以物易物的成分。
    但是到了屯田公司这里,就完全改变了。
    他们按照产出,是缴纳货币的。收获的粮食,也由自己支配,可以囤积起来,也可以拿出去贩卖。
    由于规模更大,粮食更多,他们甚至可以左右粮食市场价格。
    其实按照张希孟的规划,在北平周围,一直到辽东,甚至还会延伸到高丽……要组建一批规模庞大的屯田公司,数量在几十个到一百以内。
    这些公司不但规模庞大,产出极多,张希孟还希望靠着屯田公司,来探索农业新技术……比如说以后拿到了红薯土豆,想说服小农,去种植这些新鲜玩意,绝对是非常麻烦的,可能几十年,上百年,也未必有成效。
    但是这些大的屯田公司就不一样了。
    只要东西确实好,有利可图,说服了当头的,剩下就一片坦途了。
    所以说张希孟鼓捣屯田公司,不光是小农玩不下去的问题,他还存了革新农业技术的心思。
    这也符合张希孟的行事风格,他部署一件事,往往会牵出一大堆的事情,然后形成一股沛然不可阻挡的潮流,彻底扭转整个天下大局。
    胡大海默默听完张希孟的全盘构想,老胡沉吟道:“张相,俺算是听明白了,可这么大的事情,都托付给商人,只怕是不妥吧?这些人唯利是图,心中未必有朝廷,未必有天下!就算是对所有人好,对他们不好,他们也未必愿意做!”
    张希孟含笑,“你这话说得没错,所以呢,我希望一些有志的将士能够站出来,都说是商贾逐利,但是军中出身,到底能好一些……我们也不是不许逐利,只是要他们在发财的时候,稍微想想大明,要有些底限,也就是了。”
    张希孟又道:“再有,北平学堂有农学院,有商学院,还有那些银行。屯田公司要经营下去,就要招募这些人才,还要向朝廷借贷。再比如抵御蒙古人抢掠,大规模组织海运,销售……这些事情,还是离不了朝廷的帮助。总而言之,我们能通过这些手段,拿捏住他们。如果这些手段还不管用,那就代表上上下下,都被收买了,到了那时候,我也是无可奈何了。”
    张希孟说到这里,也透着微微的无奈,不管选择什么,都会有好有坏……而此时的选择,在若干年后,又会变成需要改革的弊政,这是几乎没有办法的事情。
    胡大海默默听着,随后道:“张相,别的我不敢说,军中的将士,到底和那些不一样。我会好好跟他们说明白的,什么时候忘了朝廷,忘了天下,他们就连人都不要做了!都说无奸不商,可俺琢磨着,经商也有堂堂正道,咱们大明朝,就是靠着正道,打下了天下,没道理经商就一定歪门邪道!”
    张希孟听到这里,忍不住抚掌大笑,“很好,越国公有这番见识,我就放心了。你在北平,犹如定海神针啊!”
    老胡脸色一红,被张相夸奖,还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胡大海知道,机不可失,“张相,没有别的,我那孙儿资质愚钝,自然是不敢奢求,拜在张相门下。只是我想豁出去这张老脸,求张相帮帮忙,给他指点一条明路。”
    张希孟微微沉吟,就笑道:“我想起来了,确实,你那个孙儿算不得顶级聪明……但是我发现他动手能力不差,你要是舍得,就让他学学制造机器什么的。若是在这行能有所成就,也算是光大了你们胡氏一门。如果他真的愿意学,我可以帮他联络复旦学堂,那里造机器还是很厉害的,北平的呢绒织机就是复旦造出来的。”
    胡大海连连点头,喜不自胜,“张相说的自然不会错的,俺这心里头,算是有谱儿了。”
    以张希孟的身份见识,随便指点几句,那就是一条康庄大道,锦绣前程,哪怕胡大海也不敢等闲视之。
    他连连道谢,这才转身离去。
    而在另一边,朱棣也拿到了一封来自小伙伴的信。
    张庶宁是办过书坊的,算是有经商的经验,面对着粮食公司的浪潮,应该怎么办?
    张庶宁倒是没说别的,他只是跟朱棣讲,发财的背后,往往是风险,发财越多,风险越大……身为燕王,手下管着那么多兵马,人吃马嚼,总要有点准备。
    最好能让人出面,筹建几个自己的公司,掌握一部分粮食,也不需要太多,至少要保证议价的权力。
    朱棣看完之后,忍不住拍案而起,还是咱的好兄弟,这才是替咱着想啊!
    朱棣立刻急吼吼找来了李景隆和花炜,开始商量这事了。
    父皇恩准,张先生倡议,天赐良机,咱们怎么能错过!
    果不其然,对这事情感兴趣的可不只是商人,整个北平上下,稍微有点实力的,都按捺不住,想要分一杯羹。
    “看起来先生的提议,是经过深思熟虑,酝酿许久,等着咱过来,才端出来,是要给咱这个彩头儿啊!”
    老朱笑呵呵道。
    张希孟笑道:“也不全是,现在万事俱备,还差一件事,需要主公定夺。”
    “什么事?”
    张希孟道:“现在元廷残部已经被驱赶差不多了,漠南之地,几乎都落入大明手里。朱文正、李文忠他们,这些年可没少辛苦。但是这么大的一片地方,却不是就没人了。最大的一块,就是蒙古人称呼的山阳万户,他们是成吉思汗兄弟的后裔,现在归原来的辽王阿扎失里管。”
    张希孟顿了顿,这才道:“主公,要说尽数剿灭,一个不留,朝廷也不是做不到。只是这么庞大的地方,肯定还会有人过来求生。一时之间,也没法从中原弄到这么多人,填充空白。而且人力宝贵,似乎浪费也不好。”
    张希孟说到了这里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需要先招降这个辽王!
    朱元璋略沉吟,就问道:“这个什么阿扎的,他愿意投降吗?”
    张希孟道:“他没跟着王保保跑,就是首鼠两端,只是条件没谈好而已!”
    “条件?他还想要什么条件!”
    老朱呵呵一笑,“以咱的名义,给他下旨,咱封他当开平卫指挥使。”
    张希孟一怔,“主公,此人毕竟是辽王啊!一个指挥使,是不是低了?”
    朱元璋笑道:“就因为他是辽王,所以咱才给他指挥使,别的位置,就不是这个待遇了!行了,张先生不用迟疑,这事咱比你有把握!”
    张希孟见老朱如此,也没法说什么了,谁让你是皇帝呢!
    老朱的这道旨意送去,数日之后,竟然得到了回复,阿扎失里念念叨叨,他不光是原来的辽王,手上还有许多部众,从辽东到漠南,都是他的地盘,虽然只是一个万户,但论起来,兵马超过十万……
    归结起来一句话,官太小了。
    老朱拿到了回信,脸上尽是冷笑,“重新写一道旨意给他,这次是喜峰口千户!让他十日之内滚过来!”
    官职更低了?
    陛下没有搞错吧?
    老朱轻笑道:“再告诉蓝玉,让他领兵出辽东,李文忠领兵出辽西,朱文正出开平,三路大军,犁庭扫穴!”
    好家伙,给脸不要,那就打到你没脸!
    这就是朱元璋的霸道吗?
    就这样,三路大军齐出,声势浩大,撼天动地。
    十二日之后,辽王阿扎失里满脸凄苦,赤着上身,背着荆条,手下带着图籍名册,前来拜见老朱请罪。
    “你让咱多等了好些日子啊!”朱元璋见面第一句话,就幽幽说道。
    阿扎失里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倒,“外臣,外臣有罪!”
    老朱道:“罪倒不必了,你愿意归降,就免去了一场兵祸,只不过却是晚了两天,削职为民,每月按百户给你俸禄吧!”
    从辽王到百户,这待遇下降的还真是离谱啊!
    可阿扎失里半点不敢造次,连忙磕头,“多谢陛下天恩浩荡!”
    ------题外话------
    推荐一本新书啊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