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最盼着赵宇死掉,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赵吉。赵吉真的很想亲手把赵宇杀了,而且能用锯条就绝对不用刀。
他和赵琛赶到前线的时候,大华帝国的军队还在集结,想要发动进攻,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起大唐帝国超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动员效率来,大华帝国的动员能力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体动员需要消耗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虽然在局部上,加紧时间能把动员提速,可这个提升后的速度也并不算快,时间都是以周来计算的。
国家整体动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不能回头的事情:它非常的复杂,需要一个完整的计划和大量的工作,并不是领袖抓起电话命令一声就完事儿了的。
所以,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天,实际上大华帝国靠近丰江的部队还在准备的过程中,而且这个准备的过程,甚至都在大唐帝国情报机构的监视之下。
作为重点攻略的地区之一,大华帝国部署在西丰江附近的所有部队,库存弹药的数量,运输能力,指挥调动能力,大唐帝国这边都有相对应的评估。
附近的地图大唐帝国也已经制作的非常的详细,甚至有些地方已经精确到了米这个级别。
“什么时候可以发起进攻?”看着运载着弹药的火车停靠在车站,赵吉急不可耐的开口问站在一旁的赵琛。
这里是距离丰江最近的城市和辙,听名字就知道与运输有关。这里从前就是交通运输的要道,是大华帝国通往郑国的交通枢纽。
从这里向东就是丰江,过丰江再往东就到了大华与郑国当年的边境,而和辙向南也有道路,直通南方许多重要的城市。
自从有了铁路之后,这里更加的繁华,城市规模也非常巨大。作为防范大唐帝国的纵深防线,这里当然也屯驻了大华帝国大量的精锐部队。
从这里出发向北是北部重镇荒原,向南是产粮重镇万粮,向西是大华帝国纵深下缰,向东就是大名鼎鼎的口岸城市丰江。
看着物资从列车上卸下,赵琛这个带兵的亲王实话实说道:“这种事情急不得!虽然早期做了一些准备,可真要发动进攻,怎么也要等一个星期以上。”
“怎么会这么慢?”赵吉显然对这个速度不满,下意识的就开口问道。他其实并不熟悉带兵打仗,所以也不懂其中玄妙。
他只是看着眼前有数不清的士兵,也有大量的弹药还有物资,就觉得应该已经准备就绪了,只要下达命令,战斗就可以打响了。
“殿下,仓促进攻只会迎来失败。”赵琛讲解了一下他还需要准备的东西:“大量的武器装备还在路上,炮弹储备也不充足,士兵需要赏金鼓励,空军和后续增援都没有准备就绪……这样贸然发起进攻,输了第一阵该如何是好?”
“怎么还需要准备如此多的东西?对面逆贼呢?他们就不用准备这些?”赵吉依旧不满,在他看来,自己这边没准备好,不也代表着敌人同样没有准备好吗。
“丰江一直都是赵宇的老巢,而且人家在丰江家门口,准备的自然比我们快许多。”赵琛耐着性子回答道。
他觉得自己必须要稳住这个太子殿下,让他理解自己的苦心,这样可以避免在关键时刻,这个太子殿下跳出来捣乱。
你别看这个太子傻乎乎二兮兮的,论起成事能力或许不足,败事那肯定是有余的。
其实虽然看起来大华帝国这边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可事实上赵琛清楚,他手里的部队,和周围的地区,究竟有多少是真听话的,只有天知道。
有大军弹压的时候,这些地区都是听话的乖宝宝,可如果一旦失去了震慑,那许多地方很可能就倒向赵宇了。
所以,在来的路上他就做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计划:周围所有部队原地布防,将丰江城附近变成一片筑垒地带。
把丰江城附近的30万赵宇军困死在原地!逼迫赵宇用有限的部队在和辙附近与他的赵琛军拼消耗,尽可能的削弱赵宇军的实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投入后续预备部队,夺回丰江,把赵宇军彻底歼灭!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的计划都是可行性最高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个计划可能比较耗费时间。
而赵凯缺少的就是时间:作为弱势的一方,大华帝国害怕大唐帝国卷入这场战争,所以他们坚持速战速决。
只可惜让人遗憾的是,大华帝国的动员速度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几天时间过去了,他们连基本的局部动员都没有完成。
其实对面的西丰江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哪怕有了大唐帝国的物资支援,西丰江地区的部队动员速度其实也不算快。
按照大唐帝国的标准来说,这完全就是菜鸡互啄的水平,看着都让人昏昏欲睡。
三天时间过去,赵宇抵达丰江之后,整个丰江守军也没有完全进入到战斗状态,除了大唐帝国给予的物资援助之外,他们也没有立即行动起来。
尽管有大唐帝国的顾问团在指挥,可大华军队的状态就是如此,谁也没有办法强求。
赵宇意气风发调兵遣将,正准备对和辙城方向发起进攻——他觉得死守在丰江绝对是坐以待毙,所以他准备率先发起攻击。
只不过,除了他这个“首领”之外,其余的军官都没有打算把主攻方向定在和辙,因为如果那么做的话,基本上就等于说是死路一条了。
丰江城附近听从赵宇调遣的部队大约只有30万左右,这是现在明面上摆着的所有力量。如果用这些部队猛攻和辙,即便拿下了和辙也再没有力量继续进攻了。
到时候,大华帝国的部队只要在和辙以西的下缰以逸待劳,等着赵宇的军队自投罗网自寻死路就可以了。
所以,从一开始大唐军事顾问们的计划就不是向西进攻和辙,而是向南攻击另一个城市:山屏!
只要突破重围,南下山屏,这里没有多少大华帝国的主力部队,却在经济上更依赖丰江,比起和辙城来,山屏也更亲近赵宇。
控制了山屏之后,就可以威胁到归光城!这个城市再往南可就是大名鼎鼎的剑阁,大华帝国的龙兴之地!
能成为大华帝国的龙兴之地自然是有原因的,剑阁向西有一小片平原,盛产粮食并且只有一条通路直抵剑阁,附近还有铁矿铜矿,物产相当丰富。
当年大华帝国的太祖在这里起兵,将剑阁西侧的这片平原命名为南库,取的就是宝库之意。
掌控了南库、剑阁、归光、山屏、丰江,就等于说是有了与大华帝国对抗的资本,这些地方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与兵员,甚至还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所以,守住丰江,夺取归光城,就成了赵宇能够获胜的唯一选择。更何况,只要夺取了南部交通重镇归光,北上万粮城,西进山冲城,那对大华帝国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山冲乃是大华帝国腹地的交通枢纽,地处三座山脉之间,险要无比,控制了这里,就等于说是封闭了从西面威胁归光的通道。
而归光北部是大华帝国东部产粮重地万粮,丢了这里的话,大华帝国的粮食产量至少要丢掉三分之一。
更何况,万粮再往东北,就回到了和辙城,这等于说是从侧翼威胁到了和辙,两面夹击之下,大华军队就必须要考虑是不是放弃和辙退守下缰了。
要想守住大华帝国的东南,就必须要守住归光,要想堵住归光西进的道路,就必须要扼守山冲。
同样的,想要守住大华帝国的东北,那就要手握和辙。如果大华帝国想要集中兵力死守东线,实际上最短的一条防线就是死守下缰与山冲。
双方的战略都已经摆在明面上了:赵琛必须在和辙与赵宇决战,赵宇这边的活路却是南下山屏城。
所以在赵琛等待援军抵达和辙的时候,赵宇麾下的部队也在赵宇不知情的情况下,拼命的加固着丰江正西侧的防线。
他们必须依托防御工事抵挡赵琛的进攻,并且抽出至少10万兵力来,向着山屏的方向猛攻。
就在双方调兵遣将的时候,一个让赵琛和赵吉郁闷的消息突然传来:他们身后的铁路线,被一伙悍匪给炸断了。想要修好这一段铁路,至少还要一天的时间……
这种意外一下子点燃了赵吉的怒火,他气急败坏的亲自回到了下缰,彻查铁轨被炸一事。
他这么一走,赵琛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至少现在,没有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在他身边每天提出各种各样让人哭笑不得的愚蠢要求了。
所以,他甚至有点儿谢谢那些炸毁了铁轨的人,感谢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帮大华帝国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他和赵琛赶到前线的时候,大华帝国的军队还在集结,想要发动进攻,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起大唐帝国超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动员效率来,大华帝国的动员能力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体动员需要消耗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虽然在局部上,加紧时间能把动员提速,可这个提升后的速度也并不算快,时间都是以周来计算的。
国家整体动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不能回头的事情:它非常的复杂,需要一个完整的计划和大量的工作,并不是领袖抓起电话命令一声就完事儿了的。
所以,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天,实际上大华帝国靠近丰江的部队还在准备的过程中,而且这个准备的过程,甚至都在大唐帝国情报机构的监视之下。
作为重点攻略的地区之一,大华帝国部署在西丰江附近的所有部队,库存弹药的数量,运输能力,指挥调动能力,大唐帝国这边都有相对应的评估。
附近的地图大唐帝国也已经制作的非常的详细,甚至有些地方已经精确到了米这个级别。
“什么时候可以发起进攻?”看着运载着弹药的火车停靠在车站,赵吉急不可耐的开口问站在一旁的赵琛。
这里是距离丰江最近的城市和辙,听名字就知道与运输有关。这里从前就是交通运输的要道,是大华帝国通往郑国的交通枢纽。
从这里向东就是丰江,过丰江再往东就到了大华与郑国当年的边境,而和辙向南也有道路,直通南方许多重要的城市。
自从有了铁路之后,这里更加的繁华,城市规模也非常巨大。作为防范大唐帝国的纵深防线,这里当然也屯驻了大华帝国大量的精锐部队。
从这里出发向北是北部重镇荒原,向南是产粮重镇万粮,向西是大华帝国纵深下缰,向东就是大名鼎鼎的口岸城市丰江。
看着物资从列车上卸下,赵琛这个带兵的亲王实话实说道:“这种事情急不得!虽然早期做了一些准备,可真要发动进攻,怎么也要等一个星期以上。”
“怎么会这么慢?”赵吉显然对这个速度不满,下意识的就开口问道。他其实并不熟悉带兵打仗,所以也不懂其中玄妙。
他只是看着眼前有数不清的士兵,也有大量的弹药还有物资,就觉得应该已经准备就绪了,只要下达命令,战斗就可以打响了。
“殿下,仓促进攻只会迎来失败。”赵琛讲解了一下他还需要准备的东西:“大量的武器装备还在路上,炮弹储备也不充足,士兵需要赏金鼓励,空军和后续增援都没有准备就绪……这样贸然发起进攻,输了第一阵该如何是好?”
“怎么还需要准备如此多的东西?对面逆贼呢?他们就不用准备这些?”赵吉依旧不满,在他看来,自己这边没准备好,不也代表着敌人同样没有准备好吗。
“丰江一直都是赵宇的老巢,而且人家在丰江家门口,准备的自然比我们快许多。”赵琛耐着性子回答道。
他觉得自己必须要稳住这个太子殿下,让他理解自己的苦心,这样可以避免在关键时刻,这个太子殿下跳出来捣乱。
你别看这个太子傻乎乎二兮兮的,论起成事能力或许不足,败事那肯定是有余的。
其实虽然看起来大华帝国这边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可事实上赵琛清楚,他手里的部队,和周围的地区,究竟有多少是真听话的,只有天知道。
有大军弹压的时候,这些地区都是听话的乖宝宝,可如果一旦失去了震慑,那许多地方很可能就倒向赵宇了。
所以,在来的路上他就做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计划:周围所有部队原地布防,将丰江城附近变成一片筑垒地带。
把丰江城附近的30万赵宇军困死在原地!逼迫赵宇用有限的部队在和辙附近与他的赵琛军拼消耗,尽可能的削弱赵宇军的实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投入后续预备部队,夺回丰江,把赵宇军彻底歼灭!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的计划都是可行性最高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个计划可能比较耗费时间。
而赵凯缺少的就是时间:作为弱势的一方,大华帝国害怕大唐帝国卷入这场战争,所以他们坚持速战速决。
只可惜让人遗憾的是,大华帝国的动员速度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几天时间过去了,他们连基本的局部动员都没有完成。
其实对面的西丰江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哪怕有了大唐帝国的物资支援,西丰江地区的部队动员速度其实也不算快。
按照大唐帝国的标准来说,这完全就是菜鸡互啄的水平,看着都让人昏昏欲睡。
三天时间过去,赵宇抵达丰江之后,整个丰江守军也没有完全进入到战斗状态,除了大唐帝国给予的物资援助之外,他们也没有立即行动起来。
尽管有大唐帝国的顾问团在指挥,可大华军队的状态就是如此,谁也没有办法强求。
赵宇意气风发调兵遣将,正准备对和辙城方向发起进攻——他觉得死守在丰江绝对是坐以待毙,所以他准备率先发起攻击。
只不过,除了他这个“首领”之外,其余的军官都没有打算把主攻方向定在和辙,因为如果那么做的话,基本上就等于说是死路一条了。
丰江城附近听从赵宇调遣的部队大约只有30万左右,这是现在明面上摆着的所有力量。如果用这些部队猛攻和辙,即便拿下了和辙也再没有力量继续进攻了。
到时候,大华帝国的部队只要在和辙以西的下缰以逸待劳,等着赵宇的军队自投罗网自寻死路就可以了。
所以,从一开始大唐军事顾问们的计划就不是向西进攻和辙,而是向南攻击另一个城市:山屏!
只要突破重围,南下山屏,这里没有多少大华帝国的主力部队,却在经济上更依赖丰江,比起和辙城来,山屏也更亲近赵宇。
控制了山屏之后,就可以威胁到归光城!这个城市再往南可就是大名鼎鼎的剑阁,大华帝国的龙兴之地!
能成为大华帝国的龙兴之地自然是有原因的,剑阁向西有一小片平原,盛产粮食并且只有一条通路直抵剑阁,附近还有铁矿铜矿,物产相当丰富。
当年大华帝国的太祖在这里起兵,将剑阁西侧的这片平原命名为南库,取的就是宝库之意。
掌控了南库、剑阁、归光、山屏、丰江,就等于说是有了与大华帝国对抗的资本,这些地方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与兵员,甚至还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所以,守住丰江,夺取归光城,就成了赵宇能够获胜的唯一选择。更何况,只要夺取了南部交通重镇归光,北上万粮城,西进山冲城,那对大华帝国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山冲乃是大华帝国腹地的交通枢纽,地处三座山脉之间,险要无比,控制了这里,就等于说是封闭了从西面威胁归光的通道。
而归光北部是大华帝国东部产粮重地万粮,丢了这里的话,大华帝国的粮食产量至少要丢掉三分之一。
更何况,万粮再往东北,就回到了和辙城,这等于说是从侧翼威胁到了和辙,两面夹击之下,大华军队就必须要考虑是不是放弃和辙退守下缰了。
要想守住大华帝国的东南,就必须要守住归光,要想堵住归光西进的道路,就必须要扼守山冲。
同样的,想要守住大华帝国的东北,那就要手握和辙。如果大华帝国想要集中兵力死守东线,实际上最短的一条防线就是死守下缰与山冲。
双方的战略都已经摆在明面上了:赵琛必须在和辙与赵宇决战,赵宇这边的活路却是南下山屏城。
所以在赵琛等待援军抵达和辙的时候,赵宇麾下的部队也在赵宇不知情的情况下,拼命的加固着丰江正西侧的防线。
他们必须依托防御工事抵挡赵琛的进攻,并且抽出至少10万兵力来,向着山屏的方向猛攻。
就在双方调兵遣将的时候,一个让赵琛和赵吉郁闷的消息突然传来:他们身后的铁路线,被一伙悍匪给炸断了。想要修好这一段铁路,至少还要一天的时间……
这种意外一下子点燃了赵吉的怒火,他气急败坏的亲自回到了下缰,彻查铁轨被炸一事。
他这么一走,赵琛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至少现在,没有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在他身边每天提出各种各样让人哭笑不得的愚蠢要求了。
所以,他甚至有点儿谢谢那些炸毁了铁轨的人,感谢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帮大华帝国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