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梁沫的朋友,王叔叔刚开始说什么也不要钱,这个茶卖出去了才是钱,在山上这么长着,随便有个陌生人拽两把,茶农也懒得管,也不在乎这点损失。
    可梁沫想的远,她认为这几个人只是第一波,以后肯定还有二波,三波,一次不要钱没什么问题,以后呢,不要钱那是不可能呢,既然如此不如第一次就把价格定好了,以后也方便行事。
    采茶的事情搞定了,梁沫又想到了制茶,制茶这活以前家家都会,梁母就是一把好手。可到了现在,已经无需家家那种小作坊的模式制茶,都有专门的厂子大批量生产。
    可这些驴友最喜欢就是自己动手,体会别人体会不到乐趣。
    梁沫让梁母将放在仓房的制茶工具找了出来,晚上驴友逛了一天,看脸上的神色就是满意而归。
    他们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梁父抽烟,大黄狗在那陶醉,不由分说的将梁父和大黄狗都当成了风景,啪啪拍不知道多少张照片,闹得梁父原本黑黝黝的脸都透了红。
    其中有张照片还在驴友所在的那个城市得了奖,又拉来了不少客源,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晚上驴友们又吃了一只鸡,村里的鸡香,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是那种抗生素的速成鸡没法比的鲜美。
    梁沫看着驴友恨不得把骨头都吞肚子里,脑中又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吃过饭,和驴友闲聊,梁沫尝试性的问了问驴友想不想采茶,和预想的一样,驴友兴致勃勃。
    当说到采茶的收费,驴友也很高兴得接受了,每个人都表示钱无所谓,主要是能带回去让大家尝尝他们自己做的茶叶。
    梁沫又东扯西拉和这些驴友说了说本地特产,还将自己准备好的给他们看,讲解选购的要点。梁沫很想把自己这些卖给他们,不过心里清楚,这些驴友讨厌这种无休止的推销,索性只是点到为止,还告诉他们可以自己去镇子里面的特产一条街去逛逛,那里的货物全。
    梁沫自信,自己的这些东西,要比镇子里物美价廉。
    又是新的一天,梁沫带着驴友来到茶山,嘱咐这些人,采茶可以但是不能随便糟蹋,两天的相处,梁沫也看出来这些驴友素质还不错,每天出去之后,都能将垃圾随身带回来,便也不多说。
    将从梁父那里温习来的采茶的技巧教给驴友,还亲自示范。
    一上午驴友玩的不亦乐乎,每个人的筐子里都满满的,过了称,让王叔叔记下采取的茶叶重量,梁沫带着这些驴友回到家,家里的梁母将制茶的工具已经支了起来。
    梁母亲自示范制作茶叶的要点,驴友乐得这种亲自动手的乐趣,学着梁母的样子,将自己采好的茶做成茶叶。
    虽然火候掌握不够好,不过在他们看来,这种亲自动手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一天下来,驴友们玩的有点乐不思蜀,当然晚饭又吃了一只鸡。
    新的一天,几个驴友开车去了镇子上,他们是从镇子里来的,梁沫索性也没跟着去,让他们自己逛。
    自己趁着这段空闲的时间,在村子里走了走,琢磨着怎么能扩大规模,她将自己当初设定的创业计划,又重新规划了一下,原先是卖东西为主,这次是卖东西为辅。
    走了一圈下来,有个意外收获,村子里有家人要去外地,一时半会估计回不来了,说是家里孩子在外面出息了,要接他们去养老,这样一来,家里房子也没什么用处,想要转让,转让价格也不高,七万块钱。
    梁沫想到自己家的那两个房子,如果像今天来这几个人还可以,人再多就招待不下了。
    梁沫去卖房子的家里看了看,院子比自家大了不少,里面有猪圈,有鸡笼子,还有一小块菜园子。
    就是房子有点旧,好在看样子还很结实,不是危房,简单收拾也能用。
    想到自己手里的钱,梁沫回家找到梁父,梁家老实巴交的村里有名,这也有一点好处,村里人对梁家比较信任。
    原本卖房子的想着是要一手交钱一手交房,梁沫带着梁父去谈了谈,变成了首付三万,其它的房款一年内付清。
    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只有往外搬的,很少有往回搬到,所以房子虽然带着宅基地,也不是那么好卖的,虽然这家宅基地面积大,可一笔掏出七万块钱对于村里人来说也是不小的数目,卖房子的人也急着走,听到梁沫要买,想到梁家的人品,分期付款这种对于村里人少有的买卖方式,也都同意了,这也多亏了,这家人在外地的孩子,他们对于分期付款这种事情并不陌生,还感觉理所当然。
    梁沫担心夜长梦多,当场交了五千定金,立了一张字据,然后将这件事情交给梁父,让他和这家人明天就去村委会办手续。
    等梁沫将房子的事情定下来,回到家,驴友也从镇子里回来了,不出梁沫所料的买了点东西。
    梁沫扫了东西一眼,就知道不如自己的好,不过她也不说话,也不推销自己的东西。
    人的心理总是有些复杂的,驴友也清楚梁沫卖东西,只是人总喜欢货比三家,也总是担心梁沫卖的东西会虚抬价格,毕竟他们在梁沫这里住,虽然梁沫看着老实,可谁能保证不杀熟呢。驴友们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种事情看的也多了。
    又吃了一只鸡之后,见梁沫对于他们在外面买东西不说什么,依旧热情如初,也好奇自己买的东西到底好不好,拿出来,让梁沫鉴别。
    梁沫心理想着机会来,却不好表示什么,只是拿出自己准备的让驴友们自行对比。
    什么叫做不比不知道,通过对比后,驴友也自然看出来好坏了,再一问价格,梁沫要比镇子上的便宜得多,顿时人人后悔不已。
    好在驴友在镇子上买东西也没买太多,他们本来就抱着对比看看是镇子里的东西好,还是梁沫卖的东西好,发现梁沫的好,又从梁沫这里订购了不少。
    因为这些驴友开了一辆车来,自己带来的东西就不少,从梁沫这里订完东西,车就装不下了,梁沫便表示自己开的微店,自然包邮到家,一听少了运送到难题,加上这几天相处愉快,驴友一高兴,又追加订购了不少。
    第五天,梁沫终于送走了高高兴兴满载而归的驴友。
    这几天她绷着的筋也松了下来,像掏空了一样,回到院子里一下子就累的坐在凳子上起不来了。
    刚歇会没多久,就看到梁父,一脸为难的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大哥一家和二哥一家。
    ☆、第二更
    第六十二章
    梁沫接待这第一批驴友不说殚精竭虑吧,也算是用尽全力了,这几天生怕哪里招待不好,加上还是第一次,就格外的仔细小心,此刻看到这么一群人,还明显来者不善的味道,就不由得在心里哀嚎,怎么了这是,惹到谁了。
    梁父进门也不吭声,找个小凳子一坐,吧嗒吧嗒抽着烟,大黄狗聪明的觉得气氛不对,躲的远远的,也没过来凑热闹,梁沫被大黄狗逗得轻松了点,不过还是累的没有站起来的力气。
    她看看大哥和二哥一家,也不说话,等着他们说。她记得以前哥哥都挺疼她的,这结婚以后怎么一个个的都变成这样了,想到嫂子们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泼辣精明,再想想自己家这遗传的木讷老实的性格,便也明白过来。
    梁沫的两个哥哥也不是很想过来,都是自家媳妇逼着过来的,本来也都不好意思开口,哥俩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吭声,将媳妇在家里交过话都像是就饭吃了,一句话也不说。
    这么一来,真正的梁家人,没一个开口的,只有大嫂二嫂挤眉弄眼看着自己丈夫,恨不得上手去扒开他们的嘴。
    梁沫歇了一会,回过神,也琢磨过来,怎么今天两个哥哥嫂子都来了,世上没有那么巧的事情,昨天自己刚定了房子,今天这两家子人就来了,*不离十就是那个事。
    梁沫还真是猜对了,大嫂二嫂来就是为了房子的事情。村里买卖房子也算是大事,虽然昨天刚定下来,你传我,我传你的,很快全村都知道了。
    大嫂从厂子回来,一进村,就不时有人恭喜,恭喜她家买了房子。
    以前梁家的房子并不大,大哥结婚后,有个邻居搬到县城去,那时候宅基地也不贵,老两口便给老大买了那么块地方,盖了房子,也算是把老大分了出去。
    后来老二结婚,村里没有合适的房子,好在二哥家想要去县里做买卖,老两口便将手里所有的钱都给了二哥家,就这么二哥家也算是分了出去。
    大哥二哥说白了,分的东西虽然不一样,也没有谁少分谁多分,都算是公平。
    只不过近年来,大嫂生了两哥儿子,住的也近,老两口便有些偏向。二嫂不满,索性离得远,再说老两口就算是偏也没有多少能力偏太多,也就表面和气的不吭不哈的。
    这回家里买了房子,这可不是平时那几十块几百块的事情,便不约而同的都回了家,想着趁机会多占点东西。
    大嫂离得近,自然先找上了梁父,大嫂为了这房子的事情今天连班都没上,直接就去村委会堵住了梁父,想在转让手续上,写上大哥的名字。
    梁父知道这是女儿的钱,哪能随便就这么把人往上加,正和大嫂纠缠不过,二嫂也直接赶到村委会,说要将二哥名字也加上。
    这也就算了,后来不知道两个媳妇怎么研究的,索性决定一人一半,倒是把梁父给择了出去。
    两个嫂子这里满意了,梁父可没那么糊涂,他说这是梁沫出的钱,哪里想着,这话说出来两个媳妇愣是当没听见一样,根本就不甩梁父这弱弱一吼。
    梁父见自己说也说不过,两个儿子也不顶事,便手续也不办了,连忙跑了回来。连带着两家人也跟了过来。
    了解了前因后果,梁沫只觉得千万匹草泥马从心中奔腾而过。她原本以为两个嫂子喜欢占便宜就占点吧,人穷志气短。哪成想,还这么不讲理,再一看梁父,明显生气又怒不敢言的样子,心底便不由得冷笑。
    她想着法的挣钱,不单单是为了自己,当然也想着这个家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梁母说希望她借钱给大哥盖房子,才这么努力的。
    可这两个嫂子也太不懂事,为了眼前这么点蝇头小利就这么折腾,看父母这个样子,她不在家这几年,也不知道两个嫂子怎么折腾两口子呢。
    想到这里,梁沫就有点心酸,觉得都是自己不争气,当时就想着自己好过了,忘了父母过得好不好。

章节目录

擅始善终之下堂妇的幸福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了了是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了了是我并收藏擅始善终之下堂妇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