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有一个族人,由于心急,不小心将锯子折断了。
他拿着断成两截的锯子,坐在地上椎心顿足、嚎啕大哭。
而一众族人对他也是满脸的怒容,纷纷斥责。
锯子断了,重新做一个就是了,虽然可惜,但也没到嚎啕大哭的程度啊!
叶青问他为什么要哭,他边哭边说:
“我有罪!我有罪!我有罪啊……”
“这是天神才能用的神器啊,是天神赐予部落的神器啊!现在被我弄坏了,我对不起部落啊,对不起先祖啊,对不起族人啊……我是罪人啊!”
族人对锯子竟重视如斯!
叶青只好劝他:
“这是我制造的,不是天神制造的,如果惩罚,也是我来惩罚你,而不是天神来惩罚你。你不要哭了……我原谅你了!”
“真哒?”
“真的!”
“嘿嘿嘿……”
他马上破涕为笑。
叶青:“……”
真是淳朴的可爱啊!
锯子对所有族人都是初次使用,没什么经验可言,不小心弄坏工具是很正常的。
论起对工具的重视程度,其实族人比叶青自己,不知道要珍惜和爱护多少倍。
对生产工具极其缺乏的族人来说,叶青发明的工具,每一件都是神器,都能给部落带来极大的好处,都能给部落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帮助。
关系到生存,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
族人,包括叶青,都是生手,在叶青的指导下,做出的东西只能说勉强可用。
不过,现在也不是追求质量的时候。
技艺是需要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提高的。
他尽量让每个族人专注于单一的某一项工作,这样能尽快提高族人的单一技能熟练度,会对提高成品质量有些帮助。
噜噜这个悟性不凡的家伙,又被叶青抽调出来挖削榫卯。
做出几个榫卯之后,他便有了感觉,随后做出的榫卯越来越标准,越来越精确,速度也越来越快。
榫卯结构,部落也早已经发明。
族人居住的茅屋,有些地方已经使用了榫卯结构。
只不过以前因为工具缺乏,榫卯结构的加工难度太大,能不用榫卯,便尽量不用榫卯。
犁耙耖,需要用到的榫卯,都是最简单的榫卯结构,也都是傻大笨粗的风格。
因此,花了四天时间,叶青带着这些原始人“木匠”便将所需要的犁耙耖全都做了出来。
土地清理干净之后,接下来就是筑田埂、挖水沟、拦河蓄水。
在干这些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干。
那就是丈量田亩。
这些新田,将来是要分给各户的,长期吃大锅饭这事已经被历史证明行不通。
而分配,就涉及到公平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性如此,非道德问题。
叶青计划将每块田的大小划为一亩。
对族人来说,怎么划分都无所谓,叶青这是为了方便自己。
有了长度的基准单位米,丈量亩的大小就很简单。
那么,后世的一亩是多少平米?
是666.666666666666……
这个数字太6了!
虽然这个数字很整齐,但为什么不是一个整数呢?
带了这么多小数点,实际上很不方便的啊。
这不是人为制造计算障碍吗?
人为制造分配困难吗?
为什么呀?
是当政者欺负老百姓没读书,方便唬弄老百姓从而上下其手,搞猫腻?
当然不是!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古代亩的大小设定,完全是以方便老百姓来设定的,是非常人性化非常亲民的。
那么为何会造成现今这种状况呢?
原因在于单位不同!
古代丈量田亩,长度单位不是米,是丈,而一亩是60平方丈。
60,这是一个整数。
这个整数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个整数。
60这个数是最方便老百姓的。
首先,60平方丈的田地,大小很合适,这么大田地的粮食产量,能保证一个百姓基本的生存需求……饿不死。
假如亩产300斤左右的粮食,上交一半,还有150斤,一年下来,一个人省着吃,是可以饿不死的。
是饿不死,不是不挨饿!
丁亩,这两个词为什么经常连在一起说呢?一丁一亩,老百姓饿不死,就不会造反了!
老百姓心里也会有数,要活命,家里有几口人,就最少要有几亩地。
只是可惜,老百姓太纯朴了,连这个底线也坚守不住,辜负了先哲的一番苦心……
其次,60这个数能被2,3,4,5整除,方便分割。
再次,60这个数字对古人有特殊的意义,一个甲子60年,代表一个轮回。
活到60岁,圆满了,可以死了!
超过60岁,便是多活的,赚了啊!
所以,任何一样传统能长久地流传下来,都是有其道理的,都是符合某种规律的。
叶青思量着,自己划分亩的大小,起码也要遵守着两个原则,一、方便分割,二、种出的粮食足够一人吃饱不挨饿。
作为穿越者,怎么着也要比古人进步一些吧,那么目标就不能局限于“饿不死”,而是要“不挨饿”!
现在,自己搞的基准单位是米。
这么一来,米这个单位不好搞啊。
按现代亩的大小来划分的话,666.666不好分割啊。
定600平米为一亩,又有点小啊!
现在的稻谷产量低,600平米大小的田地,每季180来斤稻子,一个人吃不饱啊。
那么,翻倍,定1200平米为一亩!
嗯?!
按现在的产量,亩产每季便达到360斤稻谷,一天一斤,能吃饱,还有富余,另一季的上交,年景差,哪怕洪水淹掉一季,到时免掉要上交的一季,也饿不死人,很好。
并且,将水田的边长划分为30米乘40米,田亩的对角线就是50米,勾三股四弦五,族人便人人懂得勾股定理了。
妙啊!
这有利于推广数学,有利于提高族人数学素养。
叶青并无高深的社会学知识,不过,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事,终归不会错的。
他只需紧记衣、食、住、行四个字,路就不太会走偏。
他将大量麻绳,扎上红绿标记,红色标记间距30米长,绿色40米。
田埂一米宽二十公分高,水沟一米宽五十公分深,并排两块田共一条水沟,田间水沟南北走向。
在地势稍高的北段上首,挖一条东西向的宽度十米的人工河,蓄水。
然后,挖沟,筑田埂,水沟两边便是田埂,土也不需要转移,铲子切出来的带草根的土块直接整齐地码放在水沟两边,稍加修理,便是田埂了。
有青铜铲子、镐头,干起来很快。
十天时间,水沟挖好,田埂也筑好。
十米宽、两米深的人工河,长度近500米,工程量有点大,一万方土,一百人施工的话,每人要挖一百方土。幸好这里不是老土,都是河水泛滥冲积出的浮土,挖掘比较轻松。
每人每天大概能挖五方土,挖好需要二十天,算上搬运的话,就要四十天了。
在插秧前挖好是来不及了,但这个人工河也不需要一步到位,这是蓄水,为可能出现的干旱做准备,可以慢慢挖。
不过,引水渠必须先挖。
计划挖2米宽,两米深,而长度500米。
工程量也不小,幸好,有天然的水沟存在,稍加改造联通,也就两天完工。
这些在挑选地块的时候,叶青便考虑到了。
拦河的水坝,就简单得多。
选择筑堤坝的这处河道,河宽只有二十几米,石头、草根、泥土齐上,一天时间,一个两米高两米宽的简易堤坝便成型。
河道被拦,水位上升,很快便达到引水渠的高度,水流缓缓流进引水渠,流到新田里。
连通放水时,一众族人,一步一步,随着引水渠的水流,像虔诚的信徒朝圣一般跟着水流走到地头,亲眼见证着河水流进新田里。
此时,他们泪流满面。
部落,驯服了水!
部落,从此不再听天由命!
部落,终于有了能力开始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叶青正站在河边一块石头上,观察水位情况。
突然,他感觉周围静了下来。
回头,他呆住了。
只见所有族人,都围在石头下,静静地站立着。
他们表情肃穆,神情庄重,泪水满面。
然后,他们向着叶青,高高举起双手,弯腰,跪伏,手心向天,以额触地!
整个过程寂静无声,无人发号施令。
这是他们自发的举动!
天地一片静默!
一瞬间,叶青的泪水便涌了出来。
淳朴的人啊!
……
他拿着断成两截的锯子,坐在地上椎心顿足、嚎啕大哭。
而一众族人对他也是满脸的怒容,纷纷斥责。
锯子断了,重新做一个就是了,虽然可惜,但也没到嚎啕大哭的程度啊!
叶青问他为什么要哭,他边哭边说:
“我有罪!我有罪!我有罪啊……”
“这是天神才能用的神器啊,是天神赐予部落的神器啊!现在被我弄坏了,我对不起部落啊,对不起先祖啊,对不起族人啊……我是罪人啊!”
族人对锯子竟重视如斯!
叶青只好劝他:
“这是我制造的,不是天神制造的,如果惩罚,也是我来惩罚你,而不是天神来惩罚你。你不要哭了……我原谅你了!”
“真哒?”
“真的!”
“嘿嘿嘿……”
他马上破涕为笑。
叶青:“……”
真是淳朴的可爱啊!
锯子对所有族人都是初次使用,没什么经验可言,不小心弄坏工具是很正常的。
论起对工具的重视程度,其实族人比叶青自己,不知道要珍惜和爱护多少倍。
对生产工具极其缺乏的族人来说,叶青发明的工具,每一件都是神器,都能给部落带来极大的好处,都能给部落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帮助。
关系到生存,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
族人,包括叶青,都是生手,在叶青的指导下,做出的东西只能说勉强可用。
不过,现在也不是追求质量的时候。
技艺是需要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提高的。
他尽量让每个族人专注于单一的某一项工作,这样能尽快提高族人的单一技能熟练度,会对提高成品质量有些帮助。
噜噜这个悟性不凡的家伙,又被叶青抽调出来挖削榫卯。
做出几个榫卯之后,他便有了感觉,随后做出的榫卯越来越标准,越来越精确,速度也越来越快。
榫卯结构,部落也早已经发明。
族人居住的茅屋,有些地方已经使用了榫卯结构。
只不过以前因为工具缺乏,榫卯结构的加工难度太大,能不用榫卯,便尽量不用榫卯。
犁耙耖,需要用到的榫卯,都是最简单的榫卯结构,也都是傻大笨粗的风格。
因此,花了四天时间,叶青带着这些原始人“木匠”便将所需要的犁耙耖全都做了出来。
土地清理干净之后,接下来就是筑田埂、挖水沟、拦河蓄水。
在干这些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干。
那就是丈量田亩。
这些新田,将来是要分给各户的,长期吃大锅饭这事已经被历史证明行不通。
而分配,就涉及到公平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性如此,非道德问题。
叶青计划将每块田的大小划为一亩。
对族人来说,怎么划分都无所谓,叶青这是为了方便自己。
有了长度的基准单位米,丈量亩的大小就很简单。
那么,后世的一亩是多少平米?
是666.666666666666……
这个数字太6了!
虽然这个数字很整齐,但为什么不是一个整数呢?
带了这么多小数点,实际上很不方便的啊。
这不是人为制造计算障碍吗?
人为制造分配困难吗?
为什么呀?
是当政者欺负老百姓没读书,方便唬弄老百姓从而上下其手,搞猫腻?
当然不是!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古代亩的大小设定,完全是以方便老百姓来设定的,是非常人性化非常亲民的。
那么为何会造成现今这种状况呢?
原因在于单位不同!
古代丈量田亩,长度单位不是米,是丈,而一亩是60平方丈。
60,这是一个整数。
这个整数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个整数。
60这个数是最方便老百姓的。
首先,60平方丈的田地,大小很合适,这么大田地的粮食产量,能保证一个百姓基本的生存需求……饿不死。
假如亩产300斤左右的粮食,上交一半,还有150斤,一年下来,一个人省着吃,是可以饿不死的。
是饿不死,不是不挨饿!
丁亩,这两个词为什么经常连在一起说呢?一丁一亩,老百姓饿不死,就不会造反了!
老百姓心里也会有数,要活命,家里有几口人,就最少要有几亩地。
只是可惜,老百姓太纯朴了,连这个底线也坚守不住,辜负了先哲的一番苦心……
其次,60这个数能被2,3,4,5整除,方便分割。
再次,60这个数字对古人有特殊的意义,一个甲子60年,代表一个轮回。
活到60岁,圆满了,可以死了!
超过60岁,便是多活的,赚了啊!
所以,任何一样传统能长久地流传下来,都是有其道理的,都是符合某种规律的。
叶青思量着,自己划分亩的大小,起码也要遵守着两个原则,一、方便分割,二、种出的粮食足够一人吃饱不挨饿。
作为穿越者,怎么着也要比古人进步一些吧,那么目标就不能局限于“饿不死”,而是要“不挨饿”!
现在,自己搞的基准单位是米。
这么一来,米这个单位不好搞啊。
按现代亩的大小来划分的话,666.666不好分割啊。
定600平米为一亩,又有点小啊!
现在的稻谷产量低,600平米大小的田地,每季180来斤稻子,一个人吃不饱啊。
那么,翻倍,定1200平米为一亩!
嗯?!
按现在的产量,亩产每季便达到360斤稻谷,一天一斤,能吃饱,还有富余,另一季的上交,年景差,哪怕洪水淹掉一季,到时免掉要上交的一季,也饿不死人,很好。
并且,将水田的边长划分为30米乘40米,田亩的对角线就是50米,勾三股四弦五,族人便人人懂得勾股定理了。
妙啊!
这有利于推广数学,有利于提高族人数学素养。
叶青并无高深的社会学知识,不过,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事,终归不会错的。
他只需紧记衣、食、住、行四个字,路就不太会走偏。
他将大量麻绳,扎上红绿标记,红色标记间距30米长,绿色40米。
田埂一米宽二十公分高,水沟一米宽五十公分深,并排两块田共一条水沟,田间水沟南北走向。
在地势稍高的北段上首,挖一条东西向的宽度十米的人工河,蓄水。
然后,挖沟,筑田埂,水沟两边便是田埂,土也不需要转移,铲子切出来的带草根的土块直接整齐地码放在水沟两边,稍加修理,便是田埂了。
有青铜铲子、镐头,干起来很快。
十天时间,水沟挖好,田埂也筑好。
十米宽、两米深的人工河,长度近500米,工程量有点大,一万方土,一百人施工的话,每人要挖一百方土。幸好这里不是老土,都是河水泛滥冲积出的浮土,挖掘比较轻松。
每人每天大概能挖五方土,挖好需要二十天,算上搬运的话,就要四十天了。
在插秧前挖好是来不及了,但这个人工河也不需要一步到位,这是蓄水,为可能出现的干旱做准备,可以慢慢挖。
不过,引水渠必须先挖。
计划挖2米宽,两米深,而长度500米。
工程量也不小,幸好,有天然的水沟存在,稍加改造联通,也就两天完工。
这些在挑选地块的时候,叶青便考虑到了。
拦河的水坝,就简单得多。
选择筑堤坝的这处河道,河宽只有二十几米,石头、草根、泥土齐上,一天时间,一个两米高两米宽的简易堤坝便成型。
河道被拦,水位上升,很快便达到引水渠的高度,水流缓缓流进引水渠,流到新田里。
连通放水时,一众族人,一步一步,随着引水渠的水流,像虔诚的信徒朝圣一般跟着水流走到地头,亲眼见证着河水流进新田里。
此时,他们泪流满面。
部落,驯服了水!
部落,从此不再听天由命!
部落,终于有了能力开始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叶青正站在河边一块石头上,观察水位情况。
突然,他感觉周围静了下来。
回头,他呆住了。
只见所有族人,都围在石头下,静静地站立着。
他们表情肃穆,神情庄重,泪水满面。
然后,他们向着叶青,高高举起双手,弯腰,跪伏,手心向天,以额触地!
整个过程寂静无声,无人发号施令。
这是他们自发的举动!
天地一片静默!
一瞬间,叶青的泪水便涌了出来。
淳朴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