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里一直到丰安县,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姜荷走到半路,就觉得小身板有点撑不住,是硬扛下去的。
“小荷,要不,我背你。”姜兰擦了擦头上的汗,哪怕姜秋连百天都不到,可背的时间长了,也是累得很。
姜荷十分坚决地拒绝,说:“不用,姐,我自己能走。”
“那行,你走不动的时候,告诉我。”姜兰拉了拉背带,姜秋在她的背上,睡得正香呢。
“嗯。”
姜荷应声,看着姜兰小小的身躯还背着姜秋,她几次想说她来背,可,她这小身板,能坚持走到县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就是丰安县吗?”
姜荷远远地看着远处热闹的地方,和想象中的县里,相差十万八千里。
“对,这就是丰安县,进城之后,我们就去小北街,那儿有瓦市还有很多铺面,那里的棉花也便宜。”姜兰一边走一边给姜荷介绍道:“东街和南街,都是有钱人家去的地方,小荷,你可千万要记着,不要冲撞了贵人。”
姜兰提醒着,这也是每次来县里,爹爹姜松提醒的。
“姐,你放心,我会小心的。”姜荷一双眼睛四处乱看着,眼底带着好奇。
姜兰紧紧牵着姜荷的手,生怕她走丢了。
县城比镇上,可大多了,万一丢了,她到哪里找妹妹去?
“这就是瓦市啊。”姜荷看着这热闹又人多的地方,随处可见人在卖菜,卖竹筐,卖野兔野鸡之类的,这就是后世的农贸市场,人来人往的,好热闹。
“对。”
姜兰拉着姜荷直奔棉花铺,这会正是大冬天,棉花铺里生意特别的好,姜荷姐妹坐在棉花铺门口,一边等人少一点,另一边也是在休息。
古代的街道,除了房子不一样,人穿的衣服不一样,看起来和后世的没什么区别,琳琅满目的,卖什么的都有,街边有卖头花和胭脂的小商贩,也有叫卖糖葫芦的小贩。
“店家,请问棉花怎么卖?”姜兰趁着没人,看着那洁白的棉花,小心翼翼地询问着。
“一斤六个钱。”店铺的老板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看起来和善,并没有因为她们年纪小就轻视。
姜荷心中琢磨了起来,六个钱就是六个铜板,娘在浆洗房得做三天才买得上一斤!
贵!
姜荷的眼睛滴溜地看着一旁堆着的旧棉花,问:“姐姐,这些旧棉花也是卖的吗?”
姜荷的声音本来软糯,再加上五官长得好,哪怕瘦了点,笑起来也是好看的。
“哟,我都能当你娘了,小丫头还叫我姐姐呢?”老板娘被哄得心花怒放。
姜荷似疑惑地说:“姐姐这么好看,和我大姐差不多大,怎么就不是姐姐呢?”
老板娘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正好这会也没人,她看着姜荷说:“小丫头,这些旧棉花都是大户人家里不要的旧棉袄里拿出来,翻新过的,便宜一点,三个钱一斤。”
“姐姐你真好,这些棉花看起来还很新呢。”姜荷一口一个姐姐喊着,偏头看向姜兰,说:“姐,我们多买两斤,正好给娘的衣服里加点棉花。”
“嗯。”姜兰没想到,这才一转眼,钱就少了一半,那翻新的棉花除了没那么白之外,看着和新的没差,她在心里盘算着,她们一家四口盖的铺盖薄了,一斤省三个钱,省出来的钱又可以多买一斤了,她道:“店家,我们买五斤。”
“姐姐,买五斤是不是送一斤棉花啊?”姜荷天真的语气,一双漂亮灵动的眼睛看向老板娘眨呀眨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卖萌!
“小丫头,不可以哦。”老板娘伸手捏了捏姜荷的脸,看她小脸失望的模样,别提多有意思了,她道:“不过,小丫头这么可爱,我做主,送你一斤。”
“真的吗?”
姜荷原本黯然的眼睛,瞬间就明亮了起来,她激动地说:“姐姐,你太好了,老天爷肯定会保佑你的,因为姐姐是顶顶的好人。”
姜荷可爱的话语,把老板娘哄得心花怒放,还抓了一把瓜子放姜荷的口袋里呢。
姜兰提着六斤的棉花,付了十五个铜板,看着一旁姜荷喜滋滋的样子,她道:“小荷,刚刚你,你怎么这么会说话了?”
姜兰打量着自家眉开眼笑的妹妹,总觉得妹妹自病了一场之后,醒来更活泼了,还更胆子大了,要是换作以前,小荷别说哄着老板娘了,恐怕连话都不敢说。
“姜婷不就是这么哄着奶的吗?我看奶喜欢,老板说不准也喜欢。”姜荷眨了眨眼睛,脑子飞快就想好了说词,她道:“姐,现在不是很好吗?便宜了十八个铜板呢!”
姜荷喜滋滋地看着姜兰说:“姐,等会我买针线的时候,你可不许不买。”
“好,给你买。”姜兰想都没想就应下了,她想着姜荷才刚学,绣线肯定也买不了多少。
等到了买针线的地方,看着姜荷拿了七种颜色的绣线时,顿时就惊了,她问:“小荷,你买这么多绣线做什么?”
“绣帕子,绣扇面。”姜荷认真回答着。
姜兰悄悄拉着姜荷在一旁,低声说:“小荷,你才刚学,要不,我们买两种绣线怎么样?”
“两种怎么够?”姜荷抿着唇,她想绣花,颜色少了,就不好看了。
“可是,一团绣线就得一文钱!”姜兰伸出一根手指说:“我们家用不上这么多绣线。”
“抢钱啊!”
姜荷惊呼,姜兰忙捂着姜荷的嘴,拉着姜荷就走了,生怕被店家责骂,一路走远了,她才拉着姜荷说:“我们自己绣多了帕子和扇面,也没人买,村里的婶子们都是从绣庄接活的,而且,你……”
姜兰打量着自家妹妹这小胳膊小腿,这还是刚学,根本接不到活,买这么多的绣线,可不就是浪费了?
别看上回卖的酒,还剩下一百多文钱,张成风那里又分了五百文,但实际上,她们一家四口,根本不够用,分家的时候,姜家以她们没有男丁为由,连田都没分,她们一家四口想要吃饭,就得买粮食。
“小荷,要不,我背你。”姜兰擦了擦头上的汗,哪怕姜秋连百天都不到,可背的时间长了,也是累得很。
姜荷十分坚决地拒绝,说:“不用,姐,我自己能走。”
“那行,你走不动的时候,告诉我。”姜兰拉了拉背带,姜秋在她的背上,睡得正香呢。
“嗯。”
姜荷应声,看着姜兰小小的身躯还背着姜秋,她几次想说她来背,可,她这小身板,能坚持走到县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就是丰安县吗?”
姜荷远远地看着远处热闹的地方,和想象中的县里,相差十万八千里。
“对,这就是丰安县,进城之后,我们就去小北街,那儿有瓦市还有很多铺面,那里的棉花也便宜。”姜兰一边走一边给姜荷介绍道:“东街和南街,都是有钱人家去的地方,小荷,你可千万要记着,不要冲撞了贵人。”
姜兰提醒着,这也是每次来县里,爹爹姜松提醒的。
“姐,你放心,我会小心的。”姜荷一双眼睛四处乱看着,眼底带着好奇。
姜兰紧紧牵着姜荷的手,生怕她走丢了。
县城比镇上,可大多了,万一丢了,她到哪里找妹妹去?
“这就是瓦市啊。”姜荷看着这热闹又人多的地方,随处可见人在卖菜,卖竹筐,卖野兔野鸡之类的,这就是后世的农贸市场,人来人往的,好热闹。
“对。”
姜兰拉着姜荷直奔棉花铺,这会正是大冬天,棉花铺里生意特别的好,姜荷姐妹坐在棉花铺门口,一边等人少一点,另一边也是在休息。
古代的街道,除了房子不一样,人穿的衣服不一样,看起来和后世的没什么区别,琳琅满目的,卖什么的都有,街边有卖头花和胭脂的小商贩,也有叫卖糖葫芦的小贩。
“店家,请问棉花怎么卖?”姜兰趁着没人,看着那洁白的棉花,小心翼翼地询问着。
“一斤六个钱。”店铺的老板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看起来和善,并没有因为她们年纪小就轻视。
姜荷心中琢磨了起来,六个钱就是六个铜板,娘在浆洗房得做三天才买得上一斤!
贵!
姜荷的眼睛滴溜地看着一旁堆着的旧棉花,问:“姐姐,这些旧棉花也是卖的吗?”
姜荷的声音本来软糯,再加上五官长得好,哪怕瘦了点,笑起来也是好看的。
“哟,我都能当你娘了,小丫头还叫我姐姐呢?”老板娘被哄得心花怒放。
姜荷似疑惑地说:“姐姐这么好看,和我大姐差不多大,怎么就不是姐姐呢?”
老板娘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正好这会也没人,她看着姜荷说:“小丫头,这些旧棉花都是大户人家里不要的旧棉袄里拿出来,翻新过的,便宜一点,三个钱一斤。”
“姐姐你真好,这些棉花看起来还很新呢。”姜荷一口一个姐姐喊着,偏头看向姜兰,说:“姐,我们多买两斤,正好给娘的衣服里加点棉花。”
“嗯。”姜兰没想到,这才一转眼,钱就少了一半,那翻新的棉花除了没那么白之外,看着和新的没差,她在心里盘算着,她们一家四口盖的铺盖薄了,一斤省三个钱,省出来的钱又可以多买一斤了,她道:“店家,我们买五斤。”
“姐姐,买五斤是不是送一斤棉花啊?”姜荷天真的语气,一双漂亮灵动的眼睛看向老板娘眨呀眨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卖萌!
“小丫头,不可以哦。”老板娘伸手捏了捏姜荷的脸,看她小脸失望的模样,别提多有意思了,她道:“不过,小丫头这么可爱,我做主,送你一斤。”
“真的吗?”
姜荷原本黯然的眼睛,瞬间就明亮了起来,她激动地说:“姐姐,你太好了,老天爷肯定会保佑你的,因为姐姐是顶顶的好人。”
姜荷可爱的话语,把老板娘哄得心花怒放,还抓了一把瓜子放姜荷的口袋里呢。
姜兰提着六斤的棉花,付了十五个铜板,看着一旁姜荷喜滋滋的样子,她道:“小荷,刚刚你,你怎么这么会说话了?”
姜兰打量着自家眉开眼笑的妹妹,总觉得妹妹自病了一场之后,醒来更活泼了,还更胆子大了,要是换作以前,小荷别说哄着老板娘了,恐怕连话都不敢说。
“姜婷不就是这么哄着奶的吗?我看奶喜欢,老板说不准也喜欢。”姜荷眨了眨眼睛,脑子飞快就想好了说词,她道:“姐,现在不是很好吗?便宜了十八个铜板呢!”
姜荷喜滋滋地看着姜兰说:“姐,等会我买针线的时候,你可不许不买。”
“好,给你买。”姜兰想都没想就应下了,她想着姜荷才刚学,绣线肯定也买不了多少。
等到了买针线的地方,看着姜荷拿了七种颜色的绣线时,顿时就惊了,她问:“小荷,你买这么多绣线做什么?”
“绣帕子,绣扇面。”姜荷认真回答着。
姜兰悄悄拉着姜荷在一旁,低声说:“小荷,你才刚学,要不,我们买两种绣线怎么样?”
“两种怎么够?”姜荷抿着唇,她想绣花,颜色少了,就不好看了。
“可是,一团绣线就得一文钱!”姜兰伸出一根手指说:“我们家用不上这么多绣线。”
“抢钱啊!”
姜荷惊呼,姜兰忙捂着姜荷的嘴,拉着姜荷就走了,生怕被店家责骂,一路走远了,她才拉着姜荷说:“我们自己绣多了帕子和扇面,也没人买,村里的婶子们都是从绣庄接活的,而且,你……”
姜兰打量着自家妹妹这小胳膊小腿,这还是刚学,根本接不到活,买这么多的绣线,可不就是浪费了?
别看上回卖的酒,还剩下一百多文钱,张成风那里又分了五百文,但实际上,她们一家四口,根本不够用,分家的时候,姜家以她们没有男丁为由,连田都没分,她们一家四口想要吃饭,就得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