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424
种让人心惊的速度。
所有人都陷入了慌乱,嘈杂声响成一片,与前些日的欢呼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还被紧紧握在手中的几张纸,如今全部成了烫手山芋。
哄抬股价的外国银行和投机商已经选择放弃,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为政治服务只是顺带,一个注定无法让他们继续赚钱的市场,继续维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那些交易所没有被封或是倒闭,他们还能想想办法,但华夏人的动作太快,手段也太“彻底”,他们受到的损失相当大,如何避免损失继续扩大才是他们现在首先需要考虑的。否则他们根本无法和股东交代,等待他们的,要么是被辞退,变得一贫如洗,要么就是一颗子弹。
任午初等人也在看着这一切,乱成一片的交易大厅,带着恐慌和绝望的哭喊,麻木的表情。
“烈阳兄,这样的事小弟以后再不干了。”留着小胡子的男人靠在沙发上,扯开衣领,点燃一根烟重重吸了一口,桌上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
哪怕提前预料到结果会是这样,面对这么多张绝望的面孔,再铁石心肠的人也无法视若无睹。
任午初没有说话,他只是抱臂靠在墙边,表情十分平静。既然种下因,就必须吞下果,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北
“言少,上海来电。”
任午初的电报来得很快,李谨言看过之后,沉默了。
“言少?”
“没什么。”
从电报的只言片语中,李谨言完全可以推测出此时的交易大厅里是什么样子,若是那些洋人遭受了损失,华夏投机者的损失只会比他们更大。
有多少人会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即便早知情况会如此,李谨言依旧会支持任午初这么做。脓包和毒瘤,总是要挑破才会留下生机,华夏的金融市场太不规范,很容易让人钻空子,只想赚钱的投机者,会给钻空子的人带去更大的机会。这次的事,他们提前有了预防,才能将损失和影响缩减到做小,但今后呢?
二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乃至于后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李谨言不是神,白宝琦和任午初也不是,他们不可能消弭掉所有会影响华夏经济的危险因素。
一旦遇到比这次更加危险的情况,该怎么办?
李谨言垂下双眸,始终无解。
不过。经过白宝琦和任午初等人的努力,这次上海的金融震荡比起之前的橡胶股灾已经算是小巫见大巫。
毕竟橡胶股票可是“繁荣”了近两年,而这次外国银行操控的交易所股票,才只“红”了两个月。而且这次赔钱的不只有华夏投机者,还有外国银行和投机商。
4月22日,上海交易所股票神话彻底破灭。
这些曾经能带来巨额财富的股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张张废纸。大量的华夏投机者破产,从发财的美梦中醒来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
李锦书呆滞的站在街边,直到一阵汽车的喇叭声响起,才看到从车窗中看向她的许逸文。
“锦书,上车。”许逸文推开车门,等到李锦书上车坐好,才吩咐司机开车。
他的妻子已经带着儿子抵达了上海,安顿在位于法租界的洋房里。妻子的娘家也是大户,许逸文并不想让李锦书和妻子碰面。
“锦书,我送你去苏州散心好不好?”许逸文揽住李锦书的肩头,“那里的景色……”
许逸文话没说完,李锦书已经趴在他的怀里失声痛哭。一边哭,一边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
看着哭得不成样子的李锦书,许逸文的心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怜惜,只余下厌烦。把她送去苏州,再留下一笔钱,先稳住她再另想办法……就算登报断绝了关系,李锦书的娘家还是让许逸文颇为忌惮,他是对政府和军阀持反对态度,但他同样了解这些人,一旦被触及底线,他们的手段不是他区区一个商人所能承受的。
如果最初就知道她是关北李家的姑娘,他就不会沾染这个麻烦了……
4月24日,上海的两家日本银行突然闯进了一群荷枪实弹的华夏大兵,二话不说将银行的负责人抓走。
当日本领事上门抗议时,得到的答案是,接到密报,这两家日本银行的负责人牵扯进了一桩行-贿案件,需要他们配合调查。
行贿?配合调查?即便如此,需要在抓人的同时把银行也封起来吗?
日本人试图和军政府人员“讲道理”,可惜,对方压根不打算和他讲理。
如今的日本,腰杆子已经不再如甲午战争之后那么硬了,不说他们,就算是西欧诸国,在华夏的治外法权也是变得形同虚设。之前华夏人在东南亚占了英国殖民地的地盘,英国人不也是只能摸摸鼻子认了吗?
何况日本领事压根不相信华夏政府官员口中所谓的“行-贿”,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银行联合会在上海的事情败露,被华夏人抓住了把柄。
华夏人肯定知道了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他们在报复,日本就是他们选定的第一个目标!
就算再不愿意,日本领事也不得不承认,比起欧洲各国,日本还真是一个相当好捏的软柿子……
交涉无果,日本领事只能无功而返,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了驻华全权公使日置益,接到这份电报,日置益也头大,事到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丢车保帅,万不得已,只能认下华夏人所说的“行-贿”罪名,若是让华夏借此牵扯出银行联合会那些事,日本的“敌人”恐怕就不只有华夏了。
日置益回给日本领事的电报,字里行间都带着一股“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味道,在电报发出后,他登门拜访了英国公使朱尔典,这一次,他没被朱尔典的管家再礼貌的“请”出去。
日置益的来意,朱尔典明白,华夏人在做什么,他同样清楚。
万全的计划功败垂成,为了战争的需要,英国还需要维持同华夏的“友谊”,必须要有一个“牺牲者”,来让华夏人出一口气。日本人就是最好的选择。华夏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朱尔典双手交叠支在手杖上,看着日置益的目光,变得“亲切”起来。
南六省的大兵封了两家日本银行的消息,隔日就见了报,李谨言还从情报部门了解
分卷阅读424
-
分卷阅读424
种让人心惊的速度。
所有人都陷入了慌乱,嘈杂声响成一片,与前些日的欢呼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还被紧紧握在手中的几张纸,如今全部成了烫手山芋。
哄抬股价的外国银行和投机商已经选择放弃,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为政治服务只是顺带,一个注定无法让他们继续赚钱的市场,继续维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那些交易所没有被封或是倒闭,他们还能想想办法,但华夏人的动作太快,手段也太“彻底”,他们受到的损失相当大,如何避免损失继续扩大才是他们现在首先需要考虑的。否则他们根本无法和股东交代,等待他们的,要么是被辞退,变得一贫如洗,要么就是一颗子弹。
任午初等人也在看着这一切,乱成一片的交易大厅,带着恐慌和绝望的哭喊,麻木的表情。
“烈阳兄,这样的事小弟以后再不干了。”留着小胡子的男人靠在沙发上,扯开衣领,点燃一根烟重重吸了一口,桌上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
哪怕提前预料到结果会是这样,面对这么多张绝望的面孔,再铁石心肠的人也无法视若无睹。
任午初没有说话,他只是抱臂靠在墙边,表情十分平静。既然种下因,就必须吞下果,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北
“言少,上海来电。”
任午初的电报来得很快,李谨言看过之后,沉默了。
“言少?”
“没什么。”
从电报的只言片语中,李谨言完全可以推测出此时的交易大厅里是什么样子,若是那些洋人遭受了损失,华夏投机者的损失只会比他们更大。
有多少人会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即便早知情况会如此,李谨言依旧会支持任午初这么做。脓包和毒瘤,总是要挑破才会留下生机,华夏的金融市场太不规范,很容易让人钻空子,只想赚钱的投机者,会给钻空子的人带去更大的机会。这次的事,他们提前有了预防,才能将损失和影响缩减到做小,但今后呢?
二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乃至于后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李谨言不是神,白宝琦和任午初也不是,他们不可能消弭掉所有会影响华夏经济的危险因素。
一旦遇到比这次更加危险的情况,该怎么办?
李谨言垂下双眸,始终无解。
不过。经过白宝琦和任午初等人的努力,这次上海的金融震荡比起之前的橡胶股灾已经算是小巫见大巫。
毕竟橡胶股票可是“繁荣”了近两年,而这次外国银行操控的交易所股票,才只“红”了两个月。而且这次赔钱的不只有华夏投机者,还有外国银行和投机商。
4月22日,上海交易所股票神话彻底破灭。
这些曾经能带来巨额财富的股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张张废纸。大量的华夏投机者破产,从发财的美梦中醒来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
李锦书呆滞的站在街边,直到一阵汽车的喇叭声响起,才看到从车窗中看向她的许逸文。
“锦书,上车。”许逸文推开车门,等到李锦书上车坐好,才吩咐司机开车。
他的妻子已经带着儿子抵达了上海,安顿在位于法租界的洋房里。妻子的娘家也是大户,许逸文并不想让李锦书和妻子碰面。
“锦书,我送你去苏州散心好不好?”许逸文揽住李锦书的肩头,“那里的景色……”
许逸文话没说完,李锦书已经趴在他的怀里失声痛哭。一边哭,一边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
看着哭得不成样子的李锦书,许逸文的心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怜惜,只余下厌烦。把她送去苏州,再留下一笔钱,先稳住她再另想办法……就算登报断绝了关系,李锦书的娘家还是让许逸文颇为忌惮,他是对政府和军阀持反对态度,但他同样了解这些人,一旦被触及底线,他们的手段不是他区区一个商人所能承受的。
如果最初就知道她是关北李家的姑娘,他就不会沾染这个麻烦了……
4月24日,上海的两家日本银行突然闯进了一群荷枪实弹的华夏大兵,二话不说将银行的负责人抓走。
当日本领事上门抗议时,得到的答案是,接到密报,这两家日本银行的负责人牵扯进了一桩行-贿案件,需要他们配合调查。
行贿?配合调查?即便如此,需要在抓人的同时把银行也封起来吗?
日本人试图和军政府人员“讲道理”,可惜,对方压根不打算和他讲理。
如今的日本,腰杆子已经不再如甲午战争之后那么硬了,不说他们,就算是西欧诸国,在华夏的治外法权也是变得形同虚设。之前华夏人在东南亚占了英国殖民地的地盘,英国人不也是只能摸摸鼻子认了吗?
何况日本领事压根不相信华夏政府官员口中所谓的“行-贿”,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银行联合会在上海的事情败露,被华夏人抓住了把柄。
华夏人肯定知道了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他们在报复,日本就是他们选定的第一个目标!
就算再不愿意,日本领事也不得不承认,比起欧洲各国,日本还真是一个相当好捏的软柿子……
交涉无果,日本领事只能无功而返,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了驻华全权公使日置益,接到这份电报,日置益也头大,事到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丢车保帅,万不得已,只能认下华夏人所说的“行-贿”罪名,若是让华夏借此牵扯出银行联合会那些事,日本的“敌人”恐怕就不只有华夏了。
日置益回给日本领事的电报,字里行间都带着一股“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味道,在电报发出后,他登门拜访了英国公使朱尔典,这一次,他没被朱尔典的管家再礼貌的“请”出去。
日置益的来意,朱尔典明白,华夏人在做什么,他同样清楚。
万全的计划功败垂成,为了战争的需要,英国还需要维持同华夏的“友谊”,必须要有一个“牺牲者”,来让华夏人出一口气。日本人就是最好的选择。华夏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朱尔典双手交叠支在手杖上,看着日置益的目光,变得“亲切”起来。
南六省的大兵封了两家日本银行的消息,隔日就见了报,李谨言还从情报部门了解
分卷阅读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