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的做法,让她不知道将来该不该,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时期?这些人值不值得她为他们付出?
李小玉自嘲地笑笑:想那么多干什么?天掉下来自然有高个的顶着,怎么也轮不到她一个小孩子,来操心这些大事。
红苕收完,这些沙地是没法种麦子了,只能种一些当季的蔬菜。
西南的冬天,因为不太冷,冬天的菜是可以种在露天的地里的。它与北方是不同的,西南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菜吃,北方到了冬天就不能了。
现在是十月下旬,可以种白菜、萝卜、卷心菜。李会计安排人在河边的地,都种上这三种蔬菜。
撒下种子,盖上一层薄草木灰,同样的因为没有壮劳力,不能灌溉水,只希望老天爷能在种完之后下两场雨。
这次老天爷好似听到了村民们对他的深情呼唤,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两天,正好把地都浇透。
省了天大的事,偷懒一场还得到老天爷的眷顾,这运气也是没谁了,村里的老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小玉陆陆续续地听到,老汉儿带回来的一些消息,老鹰山的‘土高炉’到现在还没有进展,已经有人去镇上向他们取经,是怎么炼出钢来的?
这所谓的钢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铁溶化成铁水,流出来后结成的铁疙瘩,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所谓的钢。
‘土高炉’天天不停歇地燃烧,燃料告急,再不及时补充,就要熄火了。
公社干部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土高炉’熄火,眼看成果就要出来了,说不定下一分钟就会炼出钢来,到那时就可以申请煤来用了。
找不到现成的燃料,就把主意打到一些老房子上。
说是老房子,其实也不是。这里的老房子,是指以前的有钱人家的房子,现在没人住了。
里面的建筑多以一些木头为主,如果能把这些房子拆下来,肯定能用一段时间。
白沙村有一座房子,木结构为主,占地有十亩地,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是当时省城的一个大官给家里老人建的,后来老人去世。
解放后,大官跑岛台去了,这个房子就空了下来。听说这座房子闹鬼,曾有人不信邪进去过,但回家的当天晚上就死了。后来越传越邪门,从此后没人敢进去。
现在被拆下来当燃料,确实有点暴殄天物,李小玉听说此事后,很想去探险,希望能捡点漏。
李父听她说要去白沙村,当时就不同意。
“小玉儿,不行,那座房子阴气重,你一个小孩子不能去。”
“老汉儿,我想去看看,就看看。”
“你自己相信你说的话吗?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等我有空的时候和你一起去。”
“老汉儿,是你也想去吧,嘿嘿!”
父女俩愉快地决定了,李父下一个休息日就带她去白沙村。
白沙村距离公社有五里路,公社位于白沙村与斑竹林的中间。从斑竹林到白沙村有十里路,李小玉没去过白沙村,对那里的地形一点不熟悉,有老汉儿一起去,还有个熟悉的人带路。
燃料是暂时解决了,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各个村回村里砍了能砍的树,实在没办法只有让村民凑。
于是一些老房子就遭了殃,只要是木头的都不放过,甚至有的人家,把家里的大门拆下来,拿去支持‘土高炉’。
现在斑竹林的农忙已忙完,小孩子不用必须上工,想去的人可以拿四个工分一天。
土地刚开始公有的时候,比队里给的工分多,但又比队长不在家时给的工分少。
现在不需要全村人出动,李小玉就不想去上工了,上工也没什么事,都是在那磨洋工,图的就是混一天的工分。
现在吃大食堂,工分还真不起什么作用,也没那么重视。
李小玉选了一个李父不值守的时间,和他一起去卫生院。
现在到卫生院看病的人变少了,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去支持‘土高炉’建设,有什么伤病痛在现场就可以免费看。
父女俩在卫生院呆了一上午,没一个病人前来看病。中午饭是在公社食堂吃的,公社食堂的饭菜讲究个荤素搭配。
三荤两素,一个汤,菜色比队里的更具有色香味,让人看着就想吃。听老汉儿说,掌勺的人是从一家饭店里请来的,还是认识的人。
认识,又是从饭店里请的,那肯定是黄大厨了,因为他家就是公社背后的黄家坝村。
这么好的菜能免费随便吃,还是让李小玉很高兴的,吃到就是赚到。她选了最喜欢的红烧排骨,装了一大碗,又去给老汉儿装一碗拌白肉,一碗素菜。
李父端来两碗米饭,见桌上三大碗菜,忍不住头痛:“小玉儿,这么多,能吃得完吗?可不许浪费哈!”
“老汉儿,这不是有你在吗?”
“那我把饭倒回去一些,菜太多了,吃不完就浪费了。”
李小玉吃饭的同时,也不忘观察公社食堂里的人。在这里吃饭的人以公社的干部为主,还有就是离得近的卫生院。
在公社新开的供销社,有两个员工也在这里吃饭,所以吃饭的人并不多,在场吃饭的小孩子只有李小玉一个。
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又是有点身份的人。吃像还是比较斯文,并没有随地扔东西的现象发生。但桌上有没啃干净的骨头,还有扔弃的肥肉,现在是开始嫌弃肉肥了吗?
往泔水桶里倒饭菜的现象还是很多,有八成的人吃不完碗里的饭菜,都是往泔水桶里倒,那里已经装满了两大桶,白白的大米饭啊!
黄大厨从后厨出来的时候,食堂里就剩李小玉父女俩,他端着碗走过去坐在旁边:“李医生,味道怎么样?”
“黄大厨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你看我小女儿吃了好大一碗排骨,她很少吃这么多的。”
“黄伯伯,你做的菜真好吃!”
“好吃就经常来吃。”黄大厨一句慷慨的话,喜得李小玉笑眯了眼,直点头表示同意。
“来,一定来!”
李小玉自嘲地笑笑:想那么多干什么?天掉下来自然有高个的顶着,怎么也轮不到她一个小孩子,来操心这些大事。
红苕收完,这些沙地是没法种麦子了,只能种一些当季的蔬菜。
西南的冬天,因为不太冷,冬天的菜是可以种在露天的地里的。它与北方是不同的,西南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菜吃,北方到了冬天就不能了。
现在是十月下旬,可以种白菜、萝卜、卷心菜。李会计安排人在河边的地,都种上这三种蔬菜。
撒下种子,盖上一层薄草木灰,同样的因为没有壮劳力,不能灌溉水,只希望老天爷能在种完之后下两场雨。
这次老天爷好似听到了村民们对他的深情呼唤,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两天,正好把地都浇透。
省了天大的事,偷懒一场还得到老天爷的眷顾,这运气也是没谁了,村里的老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小玉陆陆续续地听到,老汉儿带回来的一些消息,老鹰山的‘土高炉’到现在还没有进展,已经有人去镇上向他们取经,是怎么炼出钢来的?
这所谓的钢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铁溶化成铁水,流出来后结成的铁疙瘩,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所谓的钢。
‘土高炉’天天不停歇地燃烧,燃料告急,再不及时补充,就要熄火了。
公社干部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土高炉’熄火,眼看成果就要出来了,说不定下一分钟就会炼出钢来,到那时就可以申请煤来用了。
找不到现成的燃料,就把主意打到一些老房子上。
说是老房子,其实也不是。这里的老房子,是指以前的有钱人家的房子,现在没人住了。
里面的建筑多以一些木头为主,如果能把这些房子拆下来,肯定能用一段时间。
白沙村有一座房子,木结构为主,占地有十亩地,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是当时省城的一个大官给家里老人建的,后来老人去世。
解放后,大官跑岛台去了,这个房子就空了下来。听说这座房子闹鬼,曾有人不信邪进去过,但回家的当天晚上就死了。后来越传越邪门,从此后没人敢进去。
现在被拆下来当燃料,确实有点暴殄天物,李小玉听说此事后,很想去探险,希望能捡点漏。
李父听她说要去白沙村,当时就不同意。
“小玉儿,不行,那座房子阴气重,你一个小孩子不能去。”
“老汉儿,我想去看看,就看看。”
“你自己相信你说的话吗?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等我有空的时候和你一起去。”
“老汉儿,是你也想去吧,嘿嘿!”
父女俩愉快地决定了,李父下一个休息日就带她去白沙村。
白沙村距离公社有五里路,公社位于白沙村与斑竹林的中间。从斑竹林到白沙村有十里路,李小玉没去过白沙村,对那里的地形一点不熟悉,有老汉儿一起去,还有个熟悉的人带路。
燃料是暂时解决了,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各个村回村里砍了能砍的树,实在没办法只有让村民凑。
于是一些老房子就遭了殃,只要是木头的都不放过,甚至有的人家,把家里的大门拆下来,拿去支持‘土高炉’。
现在斑竹林的农忙已忙完,小孩子不用必须上工,想去的人可以拿四个工分一天。
土地刚开始公有的时候,比队里给的工分多,但又比队长不在家时给的工分少。
现在不需要全村人出动,李小玉就不想去上工了,上工也没什么事,都是在那磨洋工,图的就是混一天的工分。
现在吃大食堂,工分还真不起什么作用,也没那么重视。
李小玉选了一个李父不值守的时间,和他一起去卫生院。
现在到卫生院看病的人变少了,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去支持‘土高炉’建设,有什么伤病痛在现场就可以免费看。
父女俩在卫生院呆了一上午,没一个病人前来看病。中午饭是在公社食堂吃的,公社食堂的饭菜讲究个荤素搭配。
三荤两素,一个汤,菜色比队里的更具有色香味,让人看着就想吃。听老汉儿说,掌勺的人是从一家饭店里请来的,还是认识的人。
认识,又是从饭店里请的,那肯定是黄大厨了,因为他家就是公社背后的黄家坝村。
这么好的菜能免费随便吃,还是让李小玉很高兴的,吃到就是赚到。她选了最喜欢的红烧排骨,装了一大碗,又去给老汉儿装一碗拌白肉,一碗素菜。
李父端来两碗米饭,见桌上三大碗菜,忍不住头痛:“小玉儿,这么多,能吃得完吗?可不许浪费哈!”
“老汉儿,这不是有你在吗?”
“那我把饭倒回去一些,菜太多了,吃不完就浪费了。”
李小玉吃饭的同时,也不忘观察公社食堂里的人。在这里吃饭的人以公社的干部为主,还有就是离得近的卫生院。
在公社新开的供销社,有两个员工也在这里吃饭,所以吃饭的人并不多,在场吃饭的小孩子只有李小玉一个。
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又是有点身份的人。吃像还是比较斯文,并没有随地扔东西的现象发生。但桌上有没啃干净的骨头,还有扔弃的肥肉,现在是开始嫌弃肉肥了吗?
往泔水桶里倒饭菜的现象还是很多,有八成的人吃不完碗里的饭菜,都是往泔水桶里倒,那里已经装满了两大桶,白白的大米饭啊!
黄大厨从后厨出来的时候,食堂里就剩李小玉父女俩,他端着碗走过去坐在旁边:“李医生,味道怎么样?”
“黄大厨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你看我小女儿吃了好大一碗排骨,她很少吃这么多的。”
“黄伯伯,你做的菜真好吃!”
“好吃就经常来吃。”黄大厨一句慷慨的话,喜得李小玉笑眯了眼,直点头表示同意。
“来,一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