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强欢欢喜喜的向崇祯皇帝禀告,他说道:“济宁乱了,济南乱了,临清都乱了,整条运河都乱成了一锅粥,已经无法正常的运作了,刘贼想通过运河运送物资和兵力的办法,彻底的流产。”
    这算是旗开得胜,崇祯皇帝十分开心,他说道:“这可是大好的兆头,爱卿你可是立下了头功。”
    许建强居之不疑,他说道:“运河一线,能有今天这般的乱象,还真与臣下的努力有关,漕帮这一群人,都是见利忘义之徒,他们见小利而忘大义,见大利又惜身,还以为小打小闹就可以轻易的获得功名富贵?”
    崇祯皇帝说道:“现在他们就做的相当不错,爱卿你是不是有点要求过高了?”
    崇祯皇帝说道:“陛下你真的以为这一切全部都是漕帮的人干吗?这些人只想小闹一番,然后就坐享军功,全靠我锦衣卫和东厂的干员,从中斡旋,为他们加一把火,才有今天的场面,这是有功者名单,臣为前线,赴汤蹈火的将士们请功?”
    崇祯皇帝将奏折拿过来一看,他这才解释了心中的疑惑,其实他也在认为,漕帮这一群人,都是一群贪心无耻之徒,他们只是为了钱而干活而已,他一听到消息,这帮人为了钱,居然敢这么的拼命,真是令他喜出望外,这性价比可真是高,起码比朝廷的官军还要给力,现在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东厂和锦衣卫从中干了不少的事情有关。
    这上面便提到漕帮的人只是罢工,而东厂的人却偷偷的把官府的官兵、官员都给杀了,引发双方之间的仇恨,让他们直接的开干。
    至于炸开了几个河段河堤,也不是漕帮的人干的,而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干的,当然刘贼他们肯定会认为,这是漕帮干的,所以双方才会矛盾一触即发,直接的就大打出手。
    崇祯皇帝笑道:“爱卿果然是朕的肱股之臣,所奏准了。”
    不过皇帝又说:“如此一来,只怕死的人会很多,朝廷的大军必须马上出发。”
    许建强说道:“这一把火,还不够旺,朝廷的大军还不能出发,最好让漕帮的人跟刘家的人干起来,双方打的差不多了,我们才出手,这样便水到渠成了,想要功名富贵,想要公候万代,这可以,但必须要拿命来换。”
    这一点,皇帝是认同的,别看大明朝封了这么多公候,除了开国以后,其他人封为侯爵伯爵的,都是皇亲国戚,其他的都不可能,大明两百多年,也是这九个文臣能以军功封爵。
    要封爵拿命来换,这还是朝廷真的写照,至于他自己也都觉得,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漕帮的人本来就是跟刘家沆瀣一气,蛇鼠一窝,他们以前一起合作,才把朝廷害得这么惨,才把他们坑得这么惨,现在他们因分赃不匀而打起来,这是罪有应得。
    这些都是国家的虎狼,让他们自相残杀,反而可以让天下太平,不过崇祯皇帝更加关心一件事情,这便是:“我朝廷大军何时出发,才是合适?”
    如果是以前,他绝对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问计于对方。
    朝廷的大事,皇帝自有主张,兵部自由主张,岂是他一个宦官可以过问的,但是放眼整个朝廷,也好像只有他这一个宦官可以做一点实事,所以皇帝就把他视为左右臂膀了。
    毕竟无论是在哪里,能弄来钱粮的才是大爷,有奶便是娘,放眼天下皆准。
    许建强说道:“微臣在南阳的时候,曾与朱公讨论这一个问题,朱公通过跟华夏军无数次的交战,总结出华夏军的弱点,他认为我军要取得胜利,首先必须在下雨天出征,雨天刘贼的大炮就发挥不了威力,就是我军大显身手之时,朝廷的大军,应该等春天的第一场雨。”
    本来大军出动,最忌讳的就是下雨,因为道路泥泞,让军队行动不便,冒着雨,也都让士兵容易淋雨,感冒受风寒,非战斗减员非常的多,但是他们面对的,可是天下最强大的虎狼之师,对方的火器部队,非常的厉害,简直称得上是天下无敌,只能够趁大下雨,对方的火力发挥不了威力的时候出手,否则就差不多是送死。
    如果是第二个人说,没有说服力,但是这一句话可是朱燮元说出来的,他可是大明军之中,唯一一个可以全歼敌人一个师的猛人,他说出来的话,很有说服力,不但皇上听了信,就连洪承畴和杨嗣昌也都深以为然,他们准备了大量的蓑衣,就等着下雨的时候出征。
    皇帝和朝廷现在面临如此的困境,他们也改变了许多的事情,比如说在以前,他们打仗,肯定就会在朝廷之上定下来庙算,这仗该怎么打,定下庙算以后,就吩咐下面怎么打,丝毫不得乱来,否则就是违抗旨意。
    但是他们这样子做,吃的亏实在是太多了,再也不敢如此了,所以崇祯皇帝已经授权给他手下的三位大帅,只要他们认为时机合适,就可以发动进攻,歼灭敌人。
    当然他们之间,如果能够相互协调,效果会更加的好,朝廷所要做的,就是协调他们之间的行军。
    现在各方统计上来的数据,朝廷能够出动和动员的兵力,将超过七十万,这七十万而且还是上阵杀敌的部队,不算负责后勤的民夫。
    这也都可以说是大明自从正统年间以后,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从土木堡之败以后,大明就没有出发动过如此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这一场行动,也都耗尽了他们所有的资源,如果这一场仗,他们打败了,可以这么说,敌人不打过来,他们自己也都会自我崩溃。
    所以这一场战,是关系国运之战,双方都是只能胜不许败,皇帝才会如此关心。
    只是崇祯皇帝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一点,那便是他越是关心一样事,越是在乎一样事,就越容易搞砸,把事情交给手下的将领们去做,好像能够做得更好,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好了,做皇帝的,就是协调他们之间的行动,催各地送来更多的粮食和军响。
    大明自从失去南方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赋税收入可言了,虽然北方几个省还在掌握之中,但是大多数都是,不是受天灾,就是兵灾,根本就没有什么粮食赋税。
    形势如此的危急,崇祯皇帝也不得不被逼着干一些不想干的事情了,比如说他开始只是让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向这些豪门贵族和和有钱的人下手。
    如果是以前,他绝对不会这么干的,因为他认为这些是自己的支持者,皇朝的根本。
    但是他在想,皇朝都没有了,又要根本有什么用?这些人口口声声说的与国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国同休,那现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是不是要牺牲一下自己呢?
    朝廷一直就穷着叮当响,连发军饷的钱都凑不出来,但是这些富豪们可是大鱼大肉,光是通州附近的一个李三才,就从他家里面抄出了几百万两银子,几百万两啊!国库里面都没有这么多,皇室里面都没有这么多,他一个当官的,居然就捞了这么多银子,这也让崇祯皇帝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但是崇祯皇帝这一种向官绅们下手的做法,确实是短期之内解决了他们军饷和粮食的问题,但是却是让他迅速的失去了朝廷的支持,大量的官员开始怠工或者是罢官,挂冠而去,朝廷也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即使首辅周延儒全力的弹压和维持,也都令朝廷发挥不了以前的作用了。
    现在崇祯皇帝,已经很难通过官府系统来获得钱粮或者是管理地方,只能够通过他的军队和东厂组织来维持统治。
    这种就是饮鸠止渴,但是没有办法,在如此要命的情况下,就是饮酒止渴也得饮。
    皇帝现在就是全力让军队和东厂来收集这些粮响,往往都是东厂和锦衣卫罗织罪名,然后直接就交给军队来让他们接手,能够搞到多少就多少!
    为了打赢明年的山东之战,剿灭敌人,皇帝是不惜任何代价,用尽一切办法了,这样子也都让北方一片哀鸿遍野,不但民不聊生,而且官不聊生,虽然是如此的状况,但是皇帝和朝廷确实是在短期内凑齐了大批的银子,大批的粮食,也就拉出了几十万军队的声势来。
    如果是以前,朝廷凑出七八十万的军队去打仗,这是不可能的,光是后勤补养和粮食的供应,就会成为巨大的问题,但是崇祯皇帝现在确实是拉出了几十万军队,他也都明白一点,现在的问题,主要的就是军事,问题解决了军事上的问题,其他的就好说话了,否则他也不会如此穷兵黩武,这等于让孱弱的大明服下一挤狼虎之药,不是刘贼死,就是大明亡。

章节目录

明末之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英联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联邦并收藏明末之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