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般来说,朝廷在刘家军收复了辽南,走向稳定以后,一定会派出它的行政人员和官府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刘布他们的军队只要负责保护这一块地方,镇守这一块地方就行了,地方的行政事务没他什么事。
    但是刘布他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朝廷很快他就会忙不过来,无法顾及辽南,甚至无法顾及登莱镇,既然朝廷管不了这地方,就由他刘家军来控制好了,刘布他知道,建奴虽然是在这里惨败了,但是他们的主力还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还有一战之力,他们是不会甘心失败的。
    而且他们也都把刘家军,视为心腹大敌,他们暂时的撤退,只是想把刘家军调动起来,让刘家疲于奔命之支援大明的各地战场,当刘家军变成了疲于奔命的疲军之时,就是他们出手击溃刘家军的时候,但是刘布现在他已经感觉看穿了对方的计划,所以他就根本不理会对方的做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刘布他们在击溃建奴大军以后,马上就转入了对地方的建设和经营之中去。
    刘布他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如果不利用好这时间,就会白白浪费了来之不易的机会。
    刘布他明白一点,那就是建奴不可能放弃辽南的,他们现在暂时的放弃辽南,只是因为想妄图通过别的主意,调动起刘家军,进而击溃他们,当建奴发现这样的计划无法实现了以后,他们就会继续的派兵来攻打这里。
    即使不派兵来攻打这里,也会派出他们的骑兵,袭击这里的军堡,袭击耕田的农民和破坏耕田,确保明军无法在这里立足。
    大明要在这里立足,就必须在这里完成屯田,如果这里能够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这就意味着大明再次的在这一片土地上扎根,连建如都明白这一点,所以刘布他就决定利用来之不易的机会,抢先的安排当地的流民和闲散的士兵,开荒耕田,希望能够利用这半年的时间,种出一些米粮来。
    辽南这一块地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如果利用好了,可以成为他们刘家军的王霸之地。
    刘布每现在每天忙得连轴转,在没有打仗了以后,他反而更加的忙,主要就是安排百姓的工作,他第一负责的就是阵亡将士的后事,其二就是负责组织起当地的百姓和农民,开始进行耕种。
    如果是往年,当地的百姓他们是没有兴趣和没有动力耕种的,因为只要你一种田,不是被建奴破坏,就是在丰收的时候被建奴所抢走了,这样子辛苦一个季节,最终是一无所有,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即使明军控制了这一片地方,他们还是不敢安心的耕种,因为他们很明白,明军根本就不是建奴的对手,迟早会被建奴所打败,他们在这里耕田和种地,都不知道最终是为谁而忙?
    但是刘家军控制了这一片地方了以后,这就是不同的,每个人对刘家军都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们能守住这个地方,这是因为建奴的首领,皇太极率领了他们的主力部队,对该区进行了狂攻猛打,都被打得大败而归,这就意味着他们有能力抗衡建奴,可以守得住这一片地方,而且了解建奴的人都知道,他们这一次基本上是倾尽全力来攻,既然他们倾尽全力而来,都奈何不了刘家军,这就意味着他们根本就是奈何不了刘家军。
    这也就意味着刘家军成为了这一片土地的霸主,如果这一片土地是大明朝廷的,百姓们估计也都没有什么兴趣耕种,就是因为他们即使再辛苦,再努力,最终耕种出来的粮食,也会被官府所收走,但是刘家军则是不同。
    现在刘家军也算是打出了他们的名声,收获民心,这是因为刘家军在他们控制登莱镇,采取的也是轻徭薄赋的政策,他们虽然大力的鼓励耕种,但是他们却不会从重向百姓收税,刘家军对于田地税是看得很清的,他们主要看的还是他们的商业税,他们把重点,放在商业税那里去。
    在登莱地区,经过连续几个季节的耕种,百姓都已经是连年丰收,粮食堆满了仓库,刘家军他也都不会去抢百姓们的粮食,而是只有一个要求,这些粮食,如果自己吃不完了,就必须卖给刘家军,价格是市场价,是非常的公道合理。
    并不会像别的地主老财一样,当丰收的时候,他们就力压粮价,当灾年的时候,他们就抬高粮价,刘家军所推出的粮价,都是正常年份的正常价格,这也都令所有的百姓,都为之信服,他们也都愿意把粮食卖给刘家军。
    刘家可是出了名的慈善,他们在以前就是这样子,刘家在当地的名声那是非常的好,当地老百姓都抢着耕种他们的田地,为他们打工,不像别的地主老财,当佃农就是奴隶一样,让人饱饭都吃不了。
    刘家的口号就是,为我打工,就必须吃饱和穿得暖,这是最基本的。
    随着刘家势力的扩张,他们的名声也开始传到了辽南这里,大家都知道辽南现在就算是刘家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刘家的地盘,只要是刘家军所在的地方,他们就能保护百姓的安全,甚至刘家还主愿意跟百姓签订了契约。
    这一份契约就是鼓励百姓安心的耕种,如果他们没有办法守住当地,令建奴破坏了耕地,他们愿意作出赔偿,这样的契约,放眼天下,又有几个官老爷和当兵的敢签这样的契约,这就令百姓们开始放心安心的为他们耕种田地。
    刘布他在全力以赴的开始搞这里的事务,但是他就发现了一个坑爹的地方,他们这一帮人打仗的时候,他们是没有任何问题,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但是让他们管理地方,他们就有点抓瞎了,就有点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毕竟他们都是职业的军人,让他们打仗,是行家里手,让他们做行政管理,就有点抓瞎了,刘布他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让他管理这么大一片地区,也都是让他感到为难。
    就在此时,原胶州的知州周文彤主动向登莱巡抚刘远桥请缨,愿意前来辽南,管理这一片地方。
    周文彤算是刘布的门人,刘布对他有点看重,所以刘远桥也都有点另眼相看,所以才会任命他担任胶州的知州,管理的可是他们刘家的核心地带,对于这次周文彤主动的请示,去最困难的地方,刘远桥还是表示欣赏,他道:“向方你能主动的去帮助庆之,本官是十分欣慰,你可以放心,本官绝对不会亏待你,刘家从来就不会亏待老实的人。”
    周文彤他说道:“多谢大人,如果没有两位大人栽培,下官也不会有今天,下官知道刘帅他打仗天下无敌,但是管理地方,却是有点力有不逮,所以愿代其劳。”
    刘远桥道:“好!本座欣赏你,好好干,不会没有出头之日的。”
    也就是刘远桥敢说这样一句话,要知道在大明的官场,出身是很重要的,像周文彤这一种非正途出身的,能做到知县就是意外了,他能做到知州,这已经是破格的提用了,他想担任知府乃至更高一级的官员,这是不可能。
    他不可能通过吏部的提名,也都不可能通过吏部的诠选。
    但是在刘远桥这里,则是不同,刘远桥它本身就是荫出监出身,他也就不像是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一样,定下了规矩,那就是非进士出身,不得美官。
    刘远桥他不是进士出身,但是他也都风光地担任了登莱巡抚,镇守一方,成为了地方的封疆大吏,所以他在用人方面,也都不会考虑对方的出身,而是考虑对方的能耐,也在考虑对方的忠诚度。
    刘远桥他贵为登来巡抚,掌控这一片地方,管理的三府之地,但是这三府的知府,要通过吏部的认可,他无法一一言而决,但是向下面的知州和知县,就由他说了算,下面的知州和知号,如果刘远桥任命了,吏部也都任命了,以先到者坐缺。
    目前东三府三个知府之中,原登州知府邓炳文死于民变,马东藩死于马上疯,由刘远桥顶上,刘布桥离任了以后,推许他的一位好友担任莱州知他,但是至为重要的登州知府,还是朝廷任命了一个登州知府来,但是完全被登莱巡抚刘远桥完全的架空了,他这一位知府的政令,也就是在知府衙门里面有效,出了知府衙门,什么都不是。
    在原来的东三府之中,只有青州知府方若无,一直一动不动,稳如泰山,人称坐地大炮,官场不倒翁,他为官的窍门就谁担任登莱巡抚,他就毫不犹豫的投靠于谁,从来不会跟顶头的上司作对,上司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推行的是无为而治,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管,都由上面的来管下面的干,他就算是一个招牌,只要不妨碍他捞钱,他什么都不在乎。
    刘远桥他是决定不了东三府任何一个府知府的任命,但是其他的都由他说了算,像他们所控制的辽南之地,其实地方非常的广阔,已经相当于大明内地数府之地,他们是需要一个行政长官来管理这么庞大的一片地方,其实他也都在物色人选了,它原来的人选是看好他的重要幕僚王文东。
    但是既然周文彤他主动的毛遂自荐,主动的请缨,他就决定由他来担任辽南的知府。
    大明没有辽南府这一个说法,而且大明在整个辽东和关外都不设任何的府县,都是由军方进行管辖的,军方进行管辖,就没有办法对地方进行建设。
    但是刘远桥他很明白一点,那就是刘家军要在这一片土地上立足,要把它变成对抗建奴的前线基地,就必须对它进行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他们必须派出得力的人手,对这一片地方进行管理,这才能够发掘这一片的地方的潜力,利用他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刘家。
    周文彤他为人卑劣贪钱,但是他的能力真心的不错,特别是他投靠刘家了以后,一心一意跟着刘家干,以前他还会贪赃枉法,但是跟着刘家一起干了以后,他可是公认的清官,做事做得非常好,百姓对他都是交口赞誉,所以由他去管理辽南府,刘远桥也都表示欢迎和满意。
    所以刘远桥他直接的任命了周文彤担任辽南府知府。

章节目录

明末之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英联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联邦并收藏明末之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