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布他是知道大明要完蛋了,大明的完蛋是各种原因积压起来的,算是时也命也。
    但是有一句话叫做有钱难买早知道,现在如果现在说出来拥有将近一亿人口的大明居然会被只有二十万人口左右的建奴所统治,估计许多人都会不敢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的讽刺,就是如此的惊人。
    刘布他知道大明会灭亡,所以会做出非常合理的安排和针对性的部署,可以把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
    但是刘远桥他不同,他不知道,他对于大明还是有很多的畏惧之心的,毕竟大明太强了,200多年的天下,实力根深蒂固,虽然西南有乱,西北有流寇,东北建奴乱,但还是左右不了他,京城和江南地区,依旧是歌舞升平,一副太平盛世的样子,许多人都相信,只要大明缓过劲来,就可以剿灭流寇,平定内乱,重新的中兴。
    因为现在的大明天子崇祯皇帝,怎么看都算是一个有志的明君,甚至有人把它叫成小太祖,有这样的皇帝在位,又有怎么会处理不好朝政,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皇帝不勤政还好,越是勤政,他就是越做得越烂,做得越差劲。
    在刘布他原来的时代,每个人都知道猪是什么死的?猪是笨死的;诸葛亮是怎么死的?诸葛亮是累死的。
    诸葛亮他事必躬亲,凡事都自己干,所以活生生的把自己累死了,因为他一个人是取代不了千千万万个人,取代不了其他的人的,崇祯皇帝也就是如此,他看见大神们不如自己的意,干事不给力,就自己亲自的上,亲自的管。
    要知道人家以前一个不识字的魏忠贤在管理朝政,批阅奏章的时候,都是分给手下们做,让手下们进行分流,但是他倒好,他都是自己批阅奏章,乾纲独断,每天晚上都批阅奏章批到深夜,明天早上又早早起来,如此的折腾,可是把不到三十的自己,都折腾到了一个小老头的样子,但是效果却是非常的不好。
    大明的江山,那是一天不如一天,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他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诸臣误我。
    崇祯皇帝他对于刘布收服了凤阳之后的形势,还是非常满意的,他相信只要他的大军进行合围,诸路官军联手进攻,就可以把流寇剿灭在中都凤阳地区,如果真的能够把他们剿灭在这里,也算是告慰了祖先。
    谁知道最终还是让流寇逃走了,逃出了包围圈,一路逃往四川,一路逃往了陕西,官军又在后面撵,现在更加坑爹的就是,他打算在江南地区加收税收,结果江南地区居然发生了孵银子这样的事情,孵银子事情的失败,可是对江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据说江南所有的富豪基本上都破产了,民间的银子大量的流失。
    崇祯皇帝他气的骂娘,这摆明就是一个骗局,这些人头猪脑的,居然会相信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他一开始也是想沉迷这些事情的,但是这件事被人踢破以后,他就开始冷静的下来了,崇祯皇帝他其实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一旦冷静下来,就有些想法了。
    崇祯皇帝他在想的一样事情,就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仙,没有神仙也就意味着没有孵银子,那就是意味着有人在布局,布局的人是谁?银子在谁的手上?
    崇祯皇帝他明白一点,那就是谁布下的这一个局,银子就在谁的手上,谁就是幕后的黑手。
    能够布下这么大一个局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肯定会有非常庞大的势力,拥有很多的人手,这样一算,能排除的人就多了,就那么几个人了。
    崇祯皇帝他也有了自己怀疑的对象,那就是南京的守备徐国公,还有江南的几位大佬,比如说洪承畴,比如说朱大典,比如说刘布,他不怀疑还好,他这么一怀疑,就令他觉得天下间就没有一个好人,每个人都值得怀疑,每个人都有怀疑的地方,也都有其避免嫌疑的地方,这令他不知道该相信谁。
    但是崇祯皇帝他也明白一样东西,那就是知道这一笔失去的银子很多,如果能够找到的话,肯定会比国库里面的银子还多,就可以解决大明的问题了,这么多的银子,如果是给自己这该多好?
    崇祯皇帝他本来是相信孵子这一套的,但是这件事拆穿了以后,他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发现了问题,当然这也他的心腹王承恩的提醒有关。
    当日就是王承恩他坚决的反对,认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孵银子,根本就没有神仙,肯定是有人在搞鬼,所以他才会劝皇帝不要上当,幸亏他劝了皇帝,否则崇祯皇帝他亲自下场去玩,估计这脸就丢大了。
    现在他们一寻思,就开始考量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有人布局,肯定就有获利者,对方获得了这么多银子,肯定是用不完,都藏了起来。
    崇祯皇帝因为他早年受过魏忠贤的欺压,对于东厂和锦衣卫那是非常的痛恨,在他担任皇帝的这么多年,他从来都不会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人,虽然他让王承恩挂了东厂提督的头衔,但是却不允许他用这头衔去办事,而且他也是任命了前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的儿子骆养性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但是都当了快九年皇帝了,他都没有单独召见过骆养性,以至于许多人都称骆养性这一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只是一个泥胎菩萨,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历史上的东厂和锦衣卫令人闻风丧胆,欺压朝臣,可是非常厉害,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们的权利是来自于皇帝,如果皇帝不信任他们,他们是没有这么威风的,所以崇祯朝与前朝最大的不同,就是全力的压制厂卫势力以前,可是东厂番役和锦衣卫横行霸道,但是到了崇祯朝,却是让文臣欺压东厂和锦衣卫,他们对于大臣可是非常害怕。
    厂卫势力受到了全面的压制,这也就意味着皇帝没有自己的耳目,没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所以现在出了这种情况,如果是别的皇帝,他就会第一时间的派出东厂或者锦衣卫的高手前去查询,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崇祯皇帝他只能够通过地方官府上报的塘报和奏折之中才能够看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地方官府他上报到朝廷的消息,肯定是经过润色,经过修改符合自己的利益的才做的,也让他们上报的事情显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谓。
    这就是地方的官员怀疑洪承日畴,朱大典、刘布几个人干的,已经很接近,但是到了皇帝这里,皇帝他怀疑的对象就多了,江南这一帮当权的大官,个个都有关,各个都有份,他眯着眼睛一看,就发现根本就没有一个好人,不知道应该相信谁?
    崇祯皇帝他对这批银子的去向,非常的感兴趣,他在想如果朕得到这批银子,那该多好?所以他在命令吴宗达前去查询以后,又下旨给地方的官员,让他们查访这一批银子的去向。
    他其实很想命令东厂或者锦衣卫的人去查这件事情的,但是他想起了前朝东厂和锦衣卫横行霸道,欺压官员,欺压百姓的场景,他心里面就有些冷淡,他就知道厂卫就是猛虎,不能够轻易的用。
    其实刘布有一样事情他是非常害怕的,他来到了大明,对于大明的锦衣卫和东厂还是有所忌惮的,要知道他在前辈子里面,可是从多方面,多渠道知道东厂和锦衣卫的厉害,他们之中可是高手如云,可是非常厉害的,如果让他们盯上自己就麻烦了,刘布他身边部署了这么多兵力,其实他不是怕地方官员们,他而是怕东厂或者锦衣卫盯上了他,对他进行突袭。
    如果他知道皇帝对待厂卫是这种态度的,他就不用为此而担心了。
    崇祯皇帝他很感兴趣,想知道这笔银子哪里去了,但是身边就没有可用之人,崇祯皇帝他一直对于洪承畴还是非常欣赏的,但是经过了孵银子事件以后,他就意识到洪承畴就不是一个好人,不值得他信任,所以他就开始考量,要找新的人选了,崇祯皇帝他毕竟是大明的天子,大明富有四海,每三年就举行一次科举,为朝廷选拔出许多的人才。
    像是刘家他一直就求贤若渴,缺乏人才,但是像大明朝廷,他根本就是人才过多,不知道如何选择使用,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有一名臣子进入了崇祯皇帝他的视线,这一位就叫做杨嗣昌。
    杨嗣昌是真正的官二代,其父亲杨鹤乃是兵部右侍郎(挂衔)、陕西三边总督。他从小受父亲和家里环境的影响,博览群书,精通星象,万历三十四年(杨嗣昌19岁)中举人,三十八年(23岁)中进士,是一个真正的学霸。
    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前,就看到过杨嗣昌写的《地官集》,觉得杨嗣昌是位有才能的人,而且不偏不党,于是在登基后不久就重新启用了杨鹤与杨嗣昌(时年40岁)父子俩。
    但后来杨鹤因为招抚流寇失败而获死罪,杨嗣昌三次请辞代父受罪,都被崇祯帝拒绝,最后免了杨鹤的死罪改戍江西袁州。可见崇祯帝对杨嗣昌的赏识,从而也可以看出杨嗣昌对父亲的孝顺。
    崇祯帝对杨嗣昌又先后进行过数次的提拔,但因其父杨鹤与继母的先后去世,杨嗣昌不得不在家守制。
    此时朝廷的处境已经是内忧外患了,国内大批的流寇叛军已颇具规模,最具代表的高迎祥、李自成等,而外有建奴多次入塞,由于杨嗣昌在守制时就一直关心国家时局,私下对朝廷的未来有了具体的规划,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他总结出三点:制外必须先要安内;足食然后足兵;安民方能荡寇。
    杨嗣昌是真正的有才之人,看出大明表面上是外患当紧,实则是内忧致命。一举指出重点和源头,所谓治标要先治本!所以他建议先和建奴和谈,把国内的实质问题解决好,再回头对付外敌。

章节目录

明末之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英联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联邦并收藏明末之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