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杨拓东返南赡部洲,此时的周朝已经渡过了十一代,十二位君王。
如今的周朝君王乃是周幽王,周幽王乃是周宣王之子,姬姓,名宫生。
周幽王与周厉王一般,都是昏庸之主。周幽王即位后,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
在国事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周幽王仍然毫无作为,只知享乐。又听闻褒国有美人姒,美艳绝伦,风华绝代。
随即遣使者讨之,褒国国君当然不允。幽王虽为天下共主,也没有权利强行索要他国美人。
周幽王见褒国不允,随即大怒,起大军讨伐。褒国国弱,不是幽王的对手,最终兵败。
褒国国君只得献出褒姒乞降,幽王一见褒姒,顿时就失了魂魄。只觉得褒姒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美若天仙。
周幽王也因此接受了褒国的请降,带着褒姒返回镐京。周幽王得到褒姒之后,对其更是宠爱。
活脱脱一个纣王的翻版,纣王至少实力强大,勇悍过人。而这周幽王,却是犹如一个废物一般,远不如纣王。
周幽王得了褒姒,更加不理朝政,又以佞臣虢石父主持朝政。这虢石父善于逢迎,很得幽王赏识。
不过这虢石父,却是一个贪财好利之人。自其主持朝政以来,大肆搜刮,弄得民不聊生,国人怨声载道。
褒姒自从被带回镐京之后,却是愁眉苦脸,不苟言笑。看得周幽王,心疼不已。
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
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佞臣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这烽火台乃是镐京危急之时,才可放出烽火狼烟。天下诸侯见了烽火,就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此计果然奏效,褒姒见一众诸侯火急火燎前来救驾,不想却是空跑一趟。
看着一众诸侯的神情,连冷若冰霜的褒姒,都不由露出了笑容。
不过周幽王与褒姒虽然开心,一众诸侯却是心中窝火。不想自己千里迢迢,前来救驾,却是幽王故意设计,只为看他们的笑话。
一众诸侯,心中憋闷,只得返回各自的封国。至此,只要褒姒不开心的时候,周幽王就会点燃烽火,逗褒姒开心。
不过一众诸侯跑了几次,就再也没有人相信烽火告急。都知道是周幽王得把戏,逐渐没有任何人再相信他。
这就犹如狼来了一般,一次两次,次数一多,就再没有人会相信。
等狼真的来了之后,也没有人会相信。周幽王也是如此,烽火戏诸侯,诸侯不再信任,等犬戎入侵,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以至于国破身死。
周幽王现在可不知道这些,他只会在褒姒不开心之时,点燃烽火。
随着时间过去,褒姒为幽王生下了王子伯服。随即褒姒就开始慢慢的诋毁王后与太子。
众文武大臣都能看出褒姒的野心,她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下一代君王。
不过王后与太子也不是普通人,王后乃是申国公主,太子也颇有贤名。
褒姒虽也出身褒国,不过申国可不同于褒国这种小国。申国的国力十分强盛,在诸多诸侯国中,也排名前列。
申后有申国撑腰,褒姒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这周幽王却是昏庸的紧,不顾群臣的反对,只一心想讨褒姒的欢心,废掉了王后以及太子。
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申后则带着儿子宜臼,在自家近侍的帮助下,逃回了申国。
群臣谏说:“色倾人国,自古都有。夏因妹喜而亡,商因妲己而丧。陛下宜鉴前朝得失,不可因宠溺褒妃,而绝王后与太子,若如此,岂不闻帝辛之恶果。”
饶是群臣直谏,也不能打消幽王都决定。自此文武离心,诸侯离德。
申后逃回申国之后,申国国君闻王后与太子无辜被废,勃然大怒。
随遣使者前去周朝问责,周幽王见申国派来使者,也不在意,自持为天下共主,一个小小的申国,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随即将使者羞辱一番,将其赶出镐京。申侯受此大辱,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随后便联合了缯国和犬戎,举兵攻打周国。三方联军四十余万,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周国因君王昏庸,百姓苦不堪言,虽为天下共主,国力却已经日渐衰落。
面对三国联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不过数月的功夫,就已经兵临镐京。
周幽王此时方才惊慌失措,眼见不能抵挡,连忙燃起烽火,欲要天下诸侯起兵救援。
不想,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在诸侯之中,早已失去了信任。
一众诸侯,又以为是周幽王讨好褒姒的把戏,没有任何一个诸侯起兵救援。
周幽王每日苦等,终是不见有援兵到来。守卫镐京的士卒,见外有强敌,内无援兵,士气一日不如一日。
纵然烽火连天,也不见有一兵一卒前来。却是周幽王已失了天下的民心,不止一众诸侯,连自己的子民都已经将其抛弃。
不过短短时日,镐京就被犬戎率先攻破。周幽王逃出镐京,在骊山之下,被犬戎追上杀死。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天子后,不由凶像毕露。不仅大肆抄掠,更是焚毁宫室,屠杀国民。
申国国君与缯国国君,见犬戎不受控制,对周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镐京终究是国都,纵使幽王荒淫,申国与缯国也不敢犯此天大的罪孽。
两国连忙派兵制止,不料犬戎已经完全不受控制,双方兵戎相见。
犬戎大败申、缯二国,申国这时才反应过来。他们借助犬戎的实力,犬戎也借助了他们的名义。
如今犬戎尾大不掉,已经是难以遏制。
如今的周朝君王乃是周幽王,周幽王乃是周宣王之子,姬姓,名宫生。
周幽王与周厉王一般,都是昏庸之主。周幽王即位后,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
在国事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周幽王仍然毫无作为,只知享乐。又听闻褒国有美人姒,美艳绝伦,风华绝代。
随即遣使者讨之,褒国国君当然不允。幽王虽为天下共主,也没有权利强行索要他国美人。
周幽王见褒国不允,随即大怒,起大军讨伐。褒国国弱,不是幽王的对手,最终兵败。
褒国国君只得献出褒姒乞降,幽王一见褒姒,顿时就失了魂魄。只觉得褒姒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美若天仙。
周幽王也因此接受了褒国的请降,带着褒姒返回镐京。周幽王得到褒姒之后,对其更是宠爱。
活脱脱一个纣王的翻版,纣王至少实力强大,勇悍过人。而这周幽王,却是犹如一个废物一般,远不如纣王。
周幽王得了褒姒,更加不理朝政,又以佞臣虢石父主持朝政。这虢石父善于逢迎,很得幽王赏识。
不过这虢石父,却是一个贪财好利之人。自其主持朝政以来,大肆搜刮,弄得民不聊生,国人怨声载道。
褒姒自从被带回镐京之后,却是愁眉苦脸,不苟言笑。看得周幽王,心疼不已。
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
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佞臣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这烽火台乃是镐京危急之时,才可放出烽火狼烟。天下诸侯见了烽火,就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此计果然奏效,褒姒见一众诸侯火急火燎前来救驾,不想却是空跑一趟。
看着一众诸侯的神情,连冷若冰霜的褒姒,都不由露出了笑容。
不过周幽王与褒姒虽然开心,一众诸侯却是心中窝火。不想自己千里迢迢,前来救驾,却是幽王故意设计,只为看他们的笑话。
一众诸侯,心中憋闷,只得返回各自的封国。至此,只要褒姒不开心的时候,周幽王就会点燃烽火,逗褒姒开心。
不过一众诸侯跑了几次,就再也没有人相信烽火告急。都知道是周幽王得把戏,逐渐没有任何人再相信他。
这就犹如狼来了一般,一次两次,次数一多,就再没有人会相信。
等狼真的来了之后,也没有人会相信。周幽王也是如此,烽火戏诸侯,诸侯不再信任,等犬戎入侵,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以至于国破身死。
周幽王现在可不知道这些,他只会在褒姒不开心之时,点燃烽火。
随着时间过去,褒姒为幽王生下了王子伯服。随即褒姒就开始慢慢的诋毁王后与太子。
众文武大臣都能看出褒姒的野心,她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下一代君王。
不过王后与太子也不是普通人,王后乃是申国公主,太子也颇有贤名。
褒姒虽也出身褒国,不过申国可不同于褒国这种小国。申国的国力十分强盛,在诸多诸侯国中,也排名前列。
申后有申国撑腰,褒姒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这周幽王却是昏庸的紧,不顾群臣的反对,只一心想讨褒姒的欢心,废掉了王后以及太子。
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申后则带着儿子宜臼,在自家近侍的帮助下,逃回了申国。
群臣谏说:“色倾人国,自古都有。夏因妹喜而亡,商因妲己而丧。陛下宜鉴前朝得失,不可因宠溺褒妃,而绝王后与太子,若如此,岂不闻帝辛之恶果。”
饶是群臣直谏,也不能打消幽王都决定。自此文武离心,诸侯离德。
申后逃回申国之后,申国国君闻王后与太子无辜被废,勃然大怒。
随遣使者前去周朝问责,周幽王见申国派来使者,也不在意,自持为天下共主,一个小小的申国,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随即将使者羞辱一番,将其赶出镐京。申侯受此大辱,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随后便联合了缯国和犬戎,举兵攻打周国。三方联军四十余万,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周国因君王昏庸,百姓苦不堪言,虽为天下共主,国力却已经日渐衰落。
面对三国联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不过数月的功夫,就已经兵临镐京。
周幽王此时方才惊慌失措,眼见不能抵挡,连忙燃起烽火,欲要天下诸侯起兵救援。
不想,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在诸侯之中,早已失去了信任。
一众诸侯,又以为是周幽王讨好褒姒的把戏,没有任何一个诸侯起兵救援。
周幽王每日苦等,终是不见有援兵到来。守卫镐京的士卒,见外有强敌,内无援兵,士气一日不如一日。
纵然烽火连天,也不见有一兵一卒前来。却是周幽王已失了天下的民心,不止一众诸侯,连自己的子民都已经将其抛弃。
不过短短时日,镐京就被犬戎率先攻破。周幽王逃出镐京,在骊山之下,被犬戎追上杀死。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天子后,不由凶像毕露。不仅大肆抄掠,更是焚毁宫室,屠杀国民。
申国国君与缯国国君,见犬戎不受控制,对周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镐京终究是国都,纵使幽王荒淫,申国与缯国也不敢犯此天大的罪孽。
两国连忙派兵制止,不料犬戎已经完全不受控制,双方兵戎相见。
犬戎大败申、缯二国,申国这时才反应过来。他们借助犬戎的实力,犬戎也借助了他们的名义。
如今犬戎尾大不掉,已经是难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