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太子称帝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一日。
李牧尘登基大典,设于太极殿内,新皇登基,应当大赦天下,以示新君之威。旧皇之事,新君就此翻篇,不过过问陈年旧事,皆以重新再来,图个好彩头。
然而,李牧尘并没有那么做,所谓大赦天下,不过是新皇为博得人心做的手段。赦免罪刑者,绝不是开明之君应该做的。
想来是“赏罚分明”的李牧尘,若就此赦免那些重刑犯,于百姓者,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
李世民驾崩归天,李牧尘握权荣登大殿。
这一天,新皇登基,朝野内外无不振奋激昂。
太子贤德,其声誉远扬海外,如今登基在即,可谓是众望所归。无论是百姓和朝臣们,他为新皇皆为不二人选。
李牧尘身着龙袍,好不器宇轩昂,当真有着一股帝王范儿。从静心园出发,御撵所过之地,长安城百姓欢呼雀跃,鸣锣敲鼓,似是从李世民驾崩的哀讯中苏醒过来,他们对于这位新皇帝抱有更高的希望。
踏寻着先皇的足迹,经由玄武门穿过。二十三年前,李世民人生的转折点就在于此;二十三年后,李牧尘沿途走来,仿佛隔着时空的那场厮杀依然可以嗅到鲜血的味道。
来自二十三年前的那场屠杀,改变了炎夏历史的命运,让一个伟大的盛大帝国就此屹立于世界巅峰。
开创了一个让无数后世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朝代。
李世民开创的“天可汗”时代,是否就此终结?帝国是否还会呈现出一片繁华盛世?万国来朝,四夷臣服,诸海之内,皆为王臣。
如此盛唐之景真的会在李牧尘手中继续繁荣吗?一切都是问号,只待历史的后来人去评说了。
从玄武门徒步走来,其身后紧随着百官。李牧尘迈着铿锵的步伐,他雄赳赳,气昂昂,昂首阔步,展现出帝王应有的风范和气魄。
至太极殿,李牧尘抬头望着那座高台上的雄伟大殿,据说,从地基踏至殿门前,足有九十九台阶,象征着皇族权利的至高无上。
凡臣子踏至殿外,都会累的气喘吁吁,忍不住想要跪下,当初设计此殿之中,便是考虑到这一点,无疑是充分展示了皇族的无上权利。
众臣跪在台阶最地面,李牧尘独自一个人,一步步踏上石阶,至最高处,潇洒转过身来。这一刻,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脚下。
望着百官们渺小的身影,李牧尘第一次感受到帝王那种登高望远的高度。
权力!!
李牧尘用了三年时间,终于站在了太极大殿之上,俯视着百官,用那吞吐天地的豪言壮志宣示着自己登顶人生巅峰。
想不到自己前世活的窝囊,被兄弟出卖害死;而今,用另一种方式重新证明了自己。
此刻,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唐宋时期,登基大典与继位往往是同时举行,因此,登基大典亦可算得上继位大典。也就是说,自此以后,李牧尘正式称帝。
于响彻天地的号角声中,由主事司仪亲自为李牧尘加冕龙之皇冠,如今龙袍加身,又戴皇冠,现在的他,才是真正的大唐皇帝。
此时,只听抬下众臣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牧尘张开双臂,用豪迈的语气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万岁!!”
登基大典之上,除了新君继位,最为重要的便是宣读先皇遗诏。其一者,乃为新君寻得正儿八经的继位理由;其二者,颂先皇生前英明之举,以榜后世,彪炳千秋。
李牧尘点了点头,褚遂良双手高捧着先皇遗诏,居高台宣读,其遗诏如下: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始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惶,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五旬又一,在位二十三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
高台之上,褚遂良高声诵读先皇遗诏,他的声音回彻四方,偌大的皇城寂静无声,只有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于此荡入众人耳中。
所有人凝神听到,此为李世民生前留给后世之人的话,更为训诫之言。
“国之社稷,富有四海,万邦来朝,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高祖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
“数十年来殚精竭虑,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也?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
“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勉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初无取天下之心,炀帝之恶尽人皆知,致万木凋零,苍生百废,故顺万民之心,当取隋杨天下。朕之一生,纵横沙场,不敢言无人可敌,亦觉少是敌手。破瓦岗、灭蛮夷,取刘黑闼之首,斩王世充之末,开创‘贞观盛世’,以小有功成,莫不敢以居功者自居。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起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嗣十之又五,诸子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子李牧尘,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待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ps:这不是唐太宗遗诏原文,因为我也不知道太宗遗诏是什么,此为包子瞎改编的,不要当成真正的历史。)
当褚遂良念完太宗遗诏之后,众人无不感动涕零。遗诏之言,句句刺入人心。其中不乏李世民自我谦虚的夸赞之言,也总结了他一生的功绩。
从年少轻狂的秦王,再至万人敬仰的唐王,这是一篇自我夸奖的文章,而李世民也担得起如此夸奖。
最后,遗诏之中,宣布李牧尘正式继承皇位,也代表着太子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
宣读完遗诏之后,众臣低下头,台下传来众臣们的啜泣声,不知声音中有多少缅怀先皇的真切哭声?至少该有的面子问题还是不能够少的。
李牧尘站出来说道:“先皇功勋卓著的一生,足以让我等后辈为之愧叹不如,尔等亦不必妄自菲薄,潸然哭泣,我等虽无法企及父皇之功德,却也可遥望其项背足矣。”
“吾幸得先皇之重托,必不辜负皇恩。警示炀帝之恶,彪炳太宗之善。”
……
就在李牧尘宣示他的登基大典的宣誓言语的时候,就有人闯入了进来,他率领一众老臣,直闯皇宫,大有不死不休的意思。
人中多为老臣,深受先皇器重,又以吊唁先皇为由,强闯皇城,莫不敢阻拦。
“长孙无忌!!”
李牧尘登基大典,设于太极殿内,新皇登基,应当大赦天下,以示新君之威。旧皇之事,新君就此翻篇,不过过问陈年旧事,皆以重新再来,图个好彩头。
然而,李牧尘并没有那么做,所谓大赦天下,不过是新皇为博得人心做的手段。赦免罪刑者,绝不是开明之君应该做的。
想来是“赏罚分明”的李牧尘,若就此赦免那些重刑犯,于百姓者,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
李世民驾崩归天,李牧尘握权荣登大殿。
这一天,新皇登基,朝野内外无不振奋激昂。
太子贤德,其声誉远扬海外,如今登基在即,可谓是众望所归。无论是百姓和朝臣们,他为新皇皆为不二人选。
李牧尘身着龙袍,好不器宇轩昂,当真有着一股帝王范儿。从静心园出发,御撵所过之地,长安城百姓欢呼雀跃,鸣锣敲鼓,似是从李世民驾崩的哀讯中苏醒过来,他们对于这位新皇帝抱有更高的希望。
踏寻着先皇的足迹,经由玄武门穿过。二十三年前,李世民人生的转折点就在于此;二十三年后,李牧尘沿途走来,仿佛隔着时空的那场厮杀依然可以嗅到鲜血的味道。
来自二十三年前的那场屠杀,改变了炎夏历史的命运,让一个伟大的盛大帝国就此屹立于世界巅峰。
开创了一个让无数后世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朝代。
李世民开创的“天可汗”时代,是否就此终结?帝国是否还会呈现出一片繁华盛世?万国来朝,四夷臣服,诸海之内,皆为王臣。
如此盛唐之景真的会在李牧尘手中继续繁荣吗?一切都是问号,只待历史的后来人去评说了。
从玄武门徒步走来,其身后紧随着百官。李牧尘迈着铿锵的步伐,他雄赳赳,气昂昂,昂首阔步,展现出帝王应有的风范和气魄。
至太极殿,李牧尘抬头望着那座高台上的雄伟大殿,据说,从地基踏至殿门前,足有九十九台阶,象征着皇族权利的至高无上。
凡臣子踏至殿外,都会累的气喘吁吁,忍不住想要跪下,当初设计此殿之中,便是考虑到这一点,无疑是充分展示了皇族的无上权利。
众臣跪在台阶最地面,李牧尘独自一个人,一步步踏上石阶,至最高处,潇洒转过身来。这一刻,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脚下。
望着百官们渺小的身影,李牧尘第一次感受到帝王那种登高望远的高度。
权力!!
李牧尘用了三年时间,终于站在了太极大殿之上,俯视着百官,用那吞吐天地的豪言壮志宣示着自己登顶人生巅峰。
想不到自己前世活的窝囊,被兄弟出卖害死;而今,用另一种方式重新证明了自己。
此刻,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唐宋时期,登基大典与继位往往是同时举行,因此,登基大典亦可算得上继位大典。也就是说,自此以后,李牧尘正式称帝。
于响彻天地的号角声中,由主事司仪亲自为李牧尘加冕龙之皇冠,如今龙袍加身,又戴皇冠,现在的他,才是真正的大唐皇帝。
此时,只听抬下众臣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牧尘张开双臂,用豪迈的语气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万岁!!”
登基大典之上,除了新君继位,最为重要的便是宣读先皇遗诏。其一者,乃为新君寻得正儿八经的继位理由;其二者,颂先皇生前英明之举,以榜后世,彪炳千秋。
李牧尘点了点头,褚遂良双手高捧着先皇遗诏,居高台宣读,其遗诏如下: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始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惶,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五旬又一,在位二十三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
高台之上,褚遂良高声诵读先皇遗诏,他的声音回彻四方,偌大的皇城寂静无声,只有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于此荡入众人耳中。
所有人凝神听到,此为李世民生前留给后世之人的话,更为训诫之言。
“国之社稷,富有四海,万邦来朝,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高祖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
“数十年来殚精竭虑,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也?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
“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勉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初无取天下之心,炀帝之恶尽人皆知,致万木凋零,苍生百废,故顺万民之心,当取隋杨天下。朕之一生,纵横沙场,不敢言无人可敌,亦觉少是敌手。破瓦岗、灭蛮夷,取刘黑闼之首,斩王世充之末,开创‘贞观盛世’,以小有功成,莫不敢以居功者自居。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起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嗣十之又五,诸子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子李牧尘,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待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ps:这不是唐太宗遗诏原文,因为我也不知道太宗遗诏是什么,此为包子瞎改编的,不要当成真正的历史。)
当褚遂良念完太宗遗诏之后,众人无不感动涕零。遗诏之言,句句刺入人心。其中不乏李世民自我谦虚的夸赞之言,也总结了他一生的功绩。
从年少轻狂的秦王,再至万人敬仰的唐王,这是一篇自我夸奖的文章,而李世民也担得起如此夸奖。
最后,遗诏之中,宣布李牧尘正式继承皇位,也代表着太子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
宣读完遗诏之后,众臣低下头,台下传来众臣们的啜泣声,不知声音中有多少缅怀先皇的真切哭声?至少该有的面子问题还是不能够少的。
李牧尘站出来说道:“先皇功勋卓著的一生,足以让我等后辈为之愧叹不如,尔等亦不必妄自菲薄,潸然哭泣,我等虽无法企及父皇之功德,却也可遥望其项背足矣。”
“吾幸得先皇之重托,必不辜负皇恩。警示炀帝之恶,彪炳太宗之善。”
……
就在李牧尘宣示他的登基大典的宣誓言语的时候,就有人闯入了进来,他率领一众老臣,直闯皇宫,大有不死不休的意思。
人中多为老臣,深受先皇器重,又以吊唁先皇为由,强闯皇城,莫不敢阻拦。
“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