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邮局
就在李可灼看完信后,想了一会儿,最后他还是决定聊一个笔友,不然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电脑的年代也太无聊了。
下午趁着有一节课轮空,李可灼准备去买一个信封。
在他离开学校校门的时候,他看到了从校外走进来的罗玉婷老师。
罗玉婷老师,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是乡里本地人,有家庭有孩子,在乡小教书已经十几年了。
“李老师出去啊?”罗玉婷先朝李可灼打招呼。
“是啊,出去一趟。”李可灼点点头。
然后他朝罗玉婷老师问道:“对了罗老师,咱们学校以前还有个李老师吗?”
“是啊,是李文博老师,他一个多月前还在我们学校教书呢,现在已经回城了。”罗玉婷说。
“罗老师是知青啊!那你知道李文博老师是哪里人吗?”李可灼继续问。
“听说是魔都人。”罗玉婷说。
顿了一下她朝李可灼问:“李老师,你打听李文博老师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就是看到一些教案上面有写李文博老师的签名,所以好奇问一下。”李可灼回了一句。
“哦,他在咱们学校教书好几年了,写了很多教案的。”罗玉婷点头。
“那个,罗老师,那我就先出去了。”李可灼说。
“嗯!”罗玉婷老师点点头。
随后,两人交错而过,罗玉婷进了学校,李可灼则是离开了学校来到了乡里的街道上。
小安乡并不是很大,所以在这个时代很出名的的七站八所,在小安乡并不是很全。
李可灼算了一下,发现小安乡只有种子站,畜牧站,农技站,林业站,卫生院,供销社,派出所,邮政所,等等这些机构。
七站八所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只要是有些人口多的村镇,都有所谓的七站八所。
七站八所,在九十年代下岗潮之后,才渐渐消失,最后只会剩下派出所,卫生院,邮政局,等等几个重要部门。
随着时间发展,有些乡镇最后只会剩下卫生院,派出所和邮政局都会撤销,只是在每个村选一个辅警而已。
李可灼离开学校不多久就来到了邮政局。
“同志,买信封和邮票。”李可灼朝邮政局的工作人员说。
因为是乡镇邮局,所以里面只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在上班。
听到李可灼的话,妇女用不耐烦的语气问:“邮票要本埠的还是外埠的?”
“要外埠的。”李可灼说。
魔都是在省外,所以买外埠的邮票没错。
“邮票八分,信封两分,一起一毛钱。”妇女说。
“有没有信纸?”李可灼又问。
“信纸也是两分。”
“行,这是一毛二。”李可灼把一毛二分钱递给妇女。
接过钱,很快,妇女就给李可灼拿出了一个信封一叠信纸和一张邮票。
“谢了!”李可灼感谢一句后就离开了。
买信封信纸邮票要一毛二,李可灼还是蛮心疼的。
后世的物价,普遍要比这个年代高一百多倍。
比如工资,这个年代,城里工人平均一个月才40元左右,而后世,普遍五六千甚至上万,工资涨幅达到了一百倍甚至几百倍。
还有物价涨幅也非常大,这个年代小学学费一年十块钱都不到,到了2020年,小学学费就涨到了一年一千多,也是涨了一百多倍。
当然,这只是单纯的学费,生活费等其他费用不算。
所以按照这个物价对比,一毛钱涨一百多倍也就是十几块钱。
在2020年,信封便宜的也就一两块钱,邮费一块二,信纸根本不值钱。
所以这么算来,在这个年代用一毛钱邮寄一封信已经不算便宜了。
买了信封和邮票后,李可灼就回到了学校。
回到学校后,李可灼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把信纸铺在桌面上,然后拿出了钢笔开始写信:
刘挽清同学你好!
今天偶然收到你的来信,当我们学校的黄明生老师说有我的一封信,并且是魔都寄来的时候,我非常诧异,因为我并不认识魔都的朋友。
你的信封上写着李老师收,而我们学校当时就只有我一个老师姓李,所以我就收下了。
看完了你的信后我才知道,你的信是写给李文博老师,而非我这个李可灼老师。
看到了不属于我的信,我很抱歉!
刘挽清同学,你要找的李老师叫李文博,他已经回城了,他的家在魔都,但我并不知道具体地址,所以抱歉不能提供他的详细信息。
……
我看到了你信中写的诗歌,非常优美。
所以今天,我给你写信除了告知你李文博老师已经不在这里之外,也想让你品鉴一下我写的诗歌。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信就写到这里,很抱歉看了你写给李文博老师的信,如果以后能够联系到李文博老师,我一定会把你的信还给他,并且告诉他你的消息。
1980年5月12日,李可灼。
————
信中的这首诗,是八十年代末现代诗人海子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那个年代非常有影响力。
李可灼之所以写这首诗歌,主要还是想要发展这个笔友。
想要发展笔友,不拿出一点东西出来,说不定人家看到信后直接就把信封扔了,根本不给你回信,那样就尴尬了。
写好信后,李可灼把信纸折好放入了信封。
他只是写了一张信纸,并没有写太多的字。
因为这个年代邮局虽然邮票只要八分钱,但是重量每超过20克,邮费就要翻一倍。
为了不让邮费翻倍,李可灼也不敢用太多的信纸。
写完信后,第二天,李可灼又去了一趟邮局,把信封寄了出去。
下午趁着有一节课轮空,李可灼准备去买一个信封。
在他离开学校校门的时候,他看到了从校外走进来的罗玉婷老师。
罗玉婷老师,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是乡里本地人,有家庭有孩子,在乡小教书已经十几年了。
“李老师出去啊?”罗玉婷先朝李可灼打招呼。
“是啊,出去一趟。”李可灼点点头。
然后他朝罗玉婷老师问道:“对了罗老师,咱们学校以前还有个李老师吗?”
“是啊,是李文博老师,他一个多月前还在我们学校教书呢,现在已经回城了。”罗玉婷说。
“罗老师是知青啊!那你知道李文博老师是哪里人吗?”李可灼继续问。
“听说是魔都人。”罗玉婷说。
顿了一下她朝李可灼问:“李老师,你打听李文博老师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就是看到一些教案上面有写李文博老师的签名,所以好奇问一下。”李可灼回了一句。
“哦,他在咱们学校教书好几年了,写了很多教案的。”罗玉婷点头。
“那个,罗老师,那我就先出去了。”李可灼说。
“嗯!”罗玉婷老师点点头。
随后,两人交错而过,罗玉婷进了学校,李可灼则是离开了学校来到了乡里的街道上。
小安乡并不是很大,所以在这个时代很出名的的七站八所,在小安乡并不是很全。
李可灼算了一下,发现小安乡只有种子站,畜牧站,农技站,林业站,卫生院,供销社,派出所,邮政所,等等这些机构。
七站八所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只要是有些人口多的村镇,都有所谓的七站八所。
七站八所,在九十年代下岗潮之后,才渐渐消失,最后只会剩下派出所,卫生院,邮政局,等等几个重要部门。
随着时间发展,有些乡镇最后只会剩下卫生院,派出所和邮政局都会撤销,只是在每个村选一个辅警而已。
李可灼离开学校不多久就来到了邮政局。
“同志,买信封和邮票。”李可灼朝邮政局的工作人员说。
因为是乡镇邮局,所以里面只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在上班。
听到李可灼的话,妇女用不耐烦的语气问:“邮票要本埠的还是外埠的?”
“要外埠的。”李可灼说。
魔都是在省外,所以买外埠的邮票没错。
“邮票八分,信封两分,一起一毛钱。”妇女说。
“有没有信纸?”李可灼又问。
“信纸也是两分。”
“行,这是一毛二。”李可灼把一毛二分钱递给妇女。
接过钱,很快,妇女就给李可灼拿出了一个信封一叠信纸和一张邮票。
“谢了!”李可灼感谢一句后就离开了。
买信封信纸邮票要一毛二,李可灼还是蛮心疼的。
后世的物价,普遍要比这个年代高一百多倍。
比如工资,这个年代,城里工人平均一个月才40元左右,而后世,普遍五六千甚至上万,工资涨幅达到了一百倍甚至几百倍。
还有物价涨幅也非常大,这个年代小学学费一年十块钱都不到,到了2020年,小学学费就涨到了一年一千多,也是涨了一百多倍。
当然,这只是单纯的学费,生活费等其他费用不算。
所以按照这个物价对比,一毛钱涨一百多倍也就是十几块钱。
在2020年,信封便宜的也就一两块钱,邮费一块二,信纸根本不值钱。
所以这么算来,在这个年代用一毛钱邮寄一封信已经不算便宜了。
买了信封和邮票后,李可灼就回到了学校。
回到学校后,李可灼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把信纸铺在桌面上,然后拿出了钢笔开始写信:
刘挽清同学你好!
今天偶然收到你的来信,当我们学校的黄明生老师说有我的一封信,并且是魔都寄来的时候,我非常诧异,因为我并不认识魔都的朋友。
你的信封上写着李老师收,而我们学校当时就只有我一个老师姓李,所以我就收下了。
看完了你的信后我才知道,你的信是写给李文博老师,而非我这个李可灼老师。
看到了不属于我的信,我很抱歉!
刘挽清同学,你要找的李老师叫李文博,他已经回城了,他的家在魔都,但我并不知道具体地址,所以抱歉不能提供他的详细信息。
……
我看到了你信中写的诗歌,非常优美。
所以今天,我给你写信除了告知你李文博老师已经不在这里之外,也想让你品鉴一下我写的诗歌。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信就写到这里,很抱歉看了你写给李文博老师的信,如果以后能够联系到李文博老师,我一定会把你的信还给他,并且告诉他你的消息。
1980年5月12日,李可灼。
————
信中的这首诗,是八十年代末现代诗人海子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那个年代非常有影响力。
李可灼之所以写这首诗歌,主要还是想要发展这个笔友。
想要发展笔友,不拿出一点东西出来,说不定人家看到信后直接就把信封扔了,根本不给你回信,那样就尴尬了。
写好信后,李可灼把信纸折好放入了信封。
他只是写了一张信纸,并没有写太多的字。
因为这个年代邮局虽然邮票只要八分钱,但是重量每超过20克,邮费就要翻一倍。
为了不让邮费翻倍,李可灼也不敢用太多的信纸。
写完信后,第二天,李可灼又去了一趟邮局,把信封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