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义和蒋氏夫妻二人当日身穿比较喜庆一些的紫红色的锦袍端坐在喜堂主坐,接受了新人的跪拜。
待到礼成之后,新娘子欢欢喜喜被送入了洞房。
王裕洵在众人的起哄下用秤杆挑开了新娘子的大红盖头。看到的是一张被红色映衬的粉粉嫩嫩的娇妍。按年龄来算,他比康玲珊足足大了十四岁,可以称得上是老牛吃嫩草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人都可以当他的女儿。不过有个比自己小十二岁的妹妹在那里,倒也没觉得有多尴尬。
王裕洵没有在喜房做过多的停留,便出去敬酒。王姒宝则亲自招呼起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小嫂子。
“三嫂,我让厨下里给你预备了一些吃食。待会儿,你先垫补两口。”
“多谢韶王妃!”康玲珊点头称谢。
王姒宝笑了笑道:“在没外人的时候,你就和三哥他们一样叫我宝妹吧。”
“好。”康玲珊轻点了下头,但“宝妹”二字在嘴边转了好几圈也没能叫出口。
王姒宝见自己在这里只会让新娘子感到更拘谨,于是笑着道:“安哥儿这个时间该困了,我还要回去给他讲故事。三嫂,拿我就先走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问大嫂她们几个就好。我明天认亲的时候再来。”
康玲珊忙道:“那你先去忙吧,别在这里耽搁了。小世子的事情比较重要。”
王姒宝朝康玲珊点点头,又和赵氏,王裕洋和王裕汀的妻子及陆雪莹、周雅雪等人打了声招呼,便迈步离开的喜房。
等回到韶王府,让看着安哥儿的林婉嫣先去休息。王姒宝换了身居家常服,抱着安哥儿坐在自己怀中,一边给他讲故事,一边教他认字。
每到这个时候,安哥儿都会异常的乖巧。母子俩十分温馨的一起等朱临溪回家。
安国公府那面,等王裕洵应付完众人回到喜房,他挥退了屋子内康玲珊的一众丫鬟,独留下了他们夫妻二人。
“夫君。”康玲珊娇羞的看了一眼王裕洵,随即低下了头,露出了白皙的脖颈。
但这一切却挑不起王裕洵任何旖旎的想法,他无比认真的说道:“郡主,我有件事必须和你说清楚。”
听了王裕洵如此直接的开场,康玲珊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接下来的话肯定不是她愿意听的,但还是强迫自己抬起了头,大胆的迎上了王裕洵的目光。
王裕洵在心里暗自称赞了一声。但还是十分残忍的继续说道:“我不会跟你圆房。这不是你的错,而是我实在不喜别人的碰触。这也是我这么多年都没有成亲的原因。你也知道我娶你只是权宜之计。等将来,你有意中人的话,就和我直说。到时,我会安排你假死,并给你安排个新身份,让你清清白白重新嫁人。”
康玲珊听了这话,心里五味杂陈。
明明知道王裕洵不是真心求娶自己,但还是抱有了一丝侥幸的希望。现在听王裕洵如此坦诚相待,她倒是打定了主意:即使这人一辈子都不会对自己动心,她也心甘情愿守着他过一辈子。
能嫁给他,待在他身旁,这就足够了。
康玲珊鼓足勇气道:“既然有幸嫁给夫君,妾身不图别的,只图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好。也请夫君放心,妾身既然嫁到王家,就一辈子都是王家的人。等咱们回到丞相府后,妾身自会替夫君打点好府中的中馈,也会替夫君应酬好那些大臣们的家眷。另外,还恳请夫君能给妾身一个机会?”
王裕洵一时没有明白她说的这个“机会”是什么意思。冷着脸警告道:“你只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用下三滥的手段想要接近我就好。”
康玲珊有些尴尬道:“夫君误会妾身了。妾身只想要让夫君给妾身个机会,能亲手为夫君做衣服。”
王裕洵听她这么一说,也有些尴尬。冷着的脸便缓和了几分。
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于是轻点了下头道:“好。到时候你让丫鬟找针线房的人要我的尺寸就好。”
这是一点都不给自己接触他的机会了?康玲珊感到十分的挫败。
还是应了一句:“妾身知道了。”
又想到今天洞房要怎么交差?有些迟疑不知道该如何问出口。
王裕洵却像是未卜先知一般道:“你放心,我要是和你洞房了他们才会觉得更奇怪。你在这里洗洗睡吧,我去隔间躺着。”总不好新婚夜就去书房,王裕洵这已经算是给足了康玲珊的面子。
“还是妾身去别的屋子睡吧。”康玲珊开口阻拦。
王裕洵却皱着好看的眉头道:“这间屋子我不喜欢,还是你待在这里吧。”顿了顿又道:“对了,如果你什么时候改变主意,就和我说。”
康玲珊十分不情愿的点了下头。看着王裕洵转身离去留下的大红色背影,康玲珊感到十分的无奈,更多的是说不出口的委屈。
第二天认亲前,蒋氏从春暖口中已经知道小两口并没有圆房,心里有些失望。等王姒宝来了之后,便开始和王姒宝抱怨。
“你说这可怎么办?你三哥要是一辈子不和你三嫂圆房,他就不可能有子嗣。难道他到死了的时候都不想有个供奉的人吗?”
对于这个结果,王姒宝并不感到吃惊。于是笑着安慰道:“娘,大喜的日子咱可不提那么不吉利的话啊。三哥那个性子您也不是不知道,平时离女人都恨不得越远越好。这嫂子都娶进门了,至少还能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将来的事情也不好说。再说了,将来大不了从族里过继一个孩子给他,还能让他断了人供奉不成。”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蒋氏对此感到十分的无奈。
“对了娘,待会儿我三嫂他们来敬茶的时候,您可不要表现的太明显了。说来说去,这事情还是我三哥的原因。”王姒宝先替康玲珊给自家老娘打好了预防针。
蒋氏点头道:“唉!娘知道了。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没过多久,身穿暗红色锦袍的王裕洵和身穿大红色长裙的康玲珊一前一后来到大厅。
他们先拜见了王子义。
康玲珊在给王子义敬过茶后,送上了自己亲手做的鞋子和从康国带来的前朝名家书画做见面礼。
王子义满心欢喜的收下了,给了小二媳妇。
接下来轮到给蒋氏敬茶。
本已经做好了蒋氏发难准备的康玲珊,却意外的发现,自家婆母始终嘴角含笑,连一丝埋怨她的话都没说。就连给她的见面礼也十分阔绰,是一整匣子的首饰。
“这是我年轻时打造的首饰,现在老了用不上了。当初分成了四份,给了你大嫂、二嫂还有你小姑子各一份。这些都是留给你的。”蒋氏送完礼解释着,“有些不时兴的,你就毁了重新再打新式样吧。”
“多谢婆母!”康玲珊拜谢后,十分郑重的收下了礼物。
接下来康玲珊和赵氏、王裕洋及王裕汀的妻子都相互送了见面礼。
最后压轴的才是王姒宝。
王姒宝先是以个人名义送上了自家铺子打造,她亲自设计,样式新颖的两副头面。接下来就是以摄政长公主的身份册封了康玲珊为正一品诰命夫人。接着便是宫里送过来的各种赏赐,给足了康玲珊的面子。
一场认亲仪式在十分和谐的气氛下结束。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便是四年。在这四年里,能发生什么?能改变什么?
韶国的小皇帝许振华在艰难的熬过一冬天后还是驾崩了。
在这之前,有传言说王裕洵的私生子寻上了门,最后认祖归宗,并记在了王裕洵嫡妻康玲珊的名下被认做了嫡子。王裕洵也算是后继有人。
在办完小皇帝的丧事后,满朝文武几次三番跪求朱永宏称帝,都被朱永宏给婉拒了。
反正现在韶国已经以他为尊,他当不当这个皇帝也无所谓。而且,不用住到皇宫,不用被逼着选秀扩充后宫也为他省下了不少的麻烦。
另外他出行也不用摆皇帝的仪仗,很是随意。想什么时候去韶王府看自家的乖孙子,就什么时候去。他自己十分享受这份难得的自由。
老王家准备许久的藏书楼如期开张了,火爆的程度远超众人的想象。
现在,起名为“藏宝阁”的藏书楼,已经成为了天下文人都梦寐以求要参观和阅览群书之地。王裕浦正在张罗着在别处再建几家。
老王家开的大小书院也相继建成。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挤破脑子要入“藏宝书院”读书。藏宝书院对招收生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人才。尤其是藏宝书院开设的考前辅导班,对各类考试相当的有针对性。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在各种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让藏宝书院一举成名。
王姒宝最初那个普及教育的想法也在慢慢的被实现,从前一年试行的效果来看,相当的不错。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字、识字,并且关心朝廷每次下发的公告。这样,就保证了朝廷很多政令有效的实施。
待到礼成之后,新娘子欢欢喜喜被送入了洞房。
王裕洵在众人的起哄下用秤杆挑开了新娘子的大红盖头。看到的是一张被红色映衬的粉粉嫩嫩的娇妍。按年龄来算,他比康玲珊足足大了十四岁,可以称得上是老牛吃嫩草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人都可以当他的女儿。不过有个比自己小十二岁的妹妹在那里,倒也没觉得有多尴尬。
王裕洵没有在喜房做过多的停留,便出去敬酒。王姒宝则亲自招呼起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小嫂子。
“三嫂,我让厨下里给你预备了一些吃食。待会儿,你先垫补两口。”
“多谢韶王妃!”康玲珊点头称谢。
王姒宝笑了笑道:“在没外人的时候,你就和三哥他们一样叫我宝妹吧。”
“好。”康玲珊轻点了下头,但“宝妹”二字在嘴边转了好几圈也没能叫出口。
王姒宝见自己在这里只会让新娘子感到更拘谨,于是笑着道:“安哥儿这个时间该困了,我还要回去给他讲故事。三嫂,拿我就先走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问大嫂她们几个就好。我明天认亲的时候再来。”
康玲珊忙道:“那你先去忙吧,别在这里耽搁了。小世子的事情比较重要。”
王姒宝朝康玲珊点点头,又和赵氏,王裕洋和王裕汀的妻子及陆雪莹、周雅雪等人打了声招呼,便迈步离开的喜房。
等回到韶王府,让看着安哥儿的林婉嫣先去休息。王姒宝换了身居家常服,抱着安哥儿坐在自己怀中,一边给他讲故事,一边教他认字。
每到这个时候,安哥儿都会异常的乖巧。母子俩十分温馨的一起等朱临溪回家。
安国公府那面,等王裕洵应付完众人回到喜房,他挥退了屋子内康玲珊的一众丫鬟,独留下了他们夫妻二人。
“夫君。”康玲珊娇羞的看了一眼王裕洵,随即低下了头,露出了白皙的脖颈。
但这一切却挑不起王裕洵任何旖旎的想法,他无比认真的说道:“郡主,我有件事必须和你说清楚。”
听了王裕洵如此直接的开场,康玲珊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接下来的话肯定不是她愿意听的,但还是强迫自己抬起了头,大胆的迎上了王裕洵的目光。
王裕洵在心里暗自称赞了一声。但还是十分残忍的继续说道:“我不会跟你圆房。这不是你的错,而是我实在不喜别人的碰触。这也是我这么多年都没有成亲的原因。你也知道我娶你只是权宜之计。等将来,你有意中人的话,就和我直说。到时,我会安排你假死,并给你安排个新身份,让你清清白白重新嫁人。”
康玲珊听了这话,心里五味杂陈。
明明知道王裕洵不是真心求娶自己,但还是抱有了一丝侥幸的希望。现在听王裕洵如此坦诚相待,她倒是打定了主意:即使这人一辈子都不会对自己动心,她也心甘情愿守着他过一辈子。
能嫁给他,待在他身旁,这就足够了。
康玲珊鼓足勇气道:“既然有幸嫁给夫君,妾身不图别的,只图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好。也请夫君放心,妾身既然嫁到王家,就一辈子都是王家的人。等咱们回到丞相府后,妾身自会替夫君打点好府中的中馈,也会替夫君应酬好那些大臣们的家眷。另外,还恳请夫君能给妾身一个机会?”
王裕洵一时没有明白她说的这个“机会”是什么意思。冷着脸警告道:“你只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用下三滥的手段想要接近我就好。”
康玲珊有些尴尬道:“夫君误会妾身了。妾身只想要让夫君给妾身个机会,能亲手为夫君做衣服。”
王裕洵听她这么一说,也有些尴尬。冷着的脸便缓和了几分。
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于是轻点了下头道:“好。到时候你让丫鬟找针线房的人要我的尺寸就好。”
这是一点都不给自己接触他的机会了?康玲珊感到十分的挫败。
还是应了一句:“妾身知道了。”
又想到今天洞房要怎么交差?有些迟疑不知道该如何问出口。
王裕洵却像是未卜先知一般道:“你放心,我要是和你洞房了他们才会觉得更奇怪。你在这里洗洗睡吧,我去隔间躺着。”总不好新婚夜就去书房,王裕洵这已经算是给足了康玲珊的面子。
“还是妾身去别的屋子睡吧。”康玲珊开口阻拦。
王裕洵却皱着好看的眉头道:“这间屋子我不喜欢,还是你待在这里吧。”顿了顿又道:“对了,如果你什么时候改变主意,就和我说。”
康玲珊十分不情愿的点了下头。看着王裕洵转身离去留下的大红色背影,康玲珊感到十分的无奈,更多的是说不出口的委屈。
第二天认亲前,蒋氏从春暖口中已经知道小两口并没有圆房,心里有些失望。等王姒宝来了之后,便开始和王姒宝抱怨。
“你说这可怎么办?你三哥要是一辈子不和你三嫂圆房,他就不可能有子嗣。难道他到死了的时候都不想有个供奉的人吗?”
对于这个结果,王姒宝并不感到吃惊。于是笑着安慰道:“娘,大喜的日子咱可不提那么不吉利的话啊。三哥那个性子您也不是不知道,平时离女人都恨不得越远越好。这嫂子都娶进门了,至少还能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将来的事情也不好说。再说了,将来大不了从族里过继一个孩子给他,还能让他断了人供奉不成。”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蒋氏对此感到十分的无奈。
“对了娘,待会儿我三嫂他们来敬茶的时候,您可不要表现的太明显了。说来说去,这事情还是我三哥的原因。”王姒宝先替康玲珊给自家老娘打好了预防针。
蒋氏点头道:“唉!娘知道了。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没过多久,身穿暗红色锦袍的王裕洵和身穿大红色长裙的康玲珊一前一后来到大厅。
他们先拜见了王子义。
康玲珊在给王子义敬过茶后,送上了自己亲手做的鞋子和从康国带来的前朝名家书画做见面礼。
王子义满心欢喜的收下了,给了小二媳妇。
接下来轮到给蒋氏敬茶。
本已经做好了蒋氏发难准备的康玲珊,却意外的发现,自家婆母始终嘴角含笑,连一丝埋怨她的话都没说。就连给她的见面礼也十分阔绰,是一整匣子的首饰。
“这是我年轻时打造的首饰,现在老了用不上了。当初分成了四份,给了你大嫂、二嫂还有你小姑子各一份。这些都是留给你的。”蒋氏送完礼解释着,“有些不时兴的,你就毁了重新再打新式样吧。”
“多谢婆母!”康玲珊拜谢后,十分郑重的收下了礼物。
接下来康玲珊和赵氏、王裕洋及王裕汀的妻子都相互送了见面礼。
最后压轴的才是王姒宝。
王姒宝先是以个人名义送上了自家铺子打造,她亲自设计,样式新颖的两副头面。接下来就是以摄政长公主的身份册封了康玲珊为正一品诰命夫人。接着便是宫里送过来的各种赏赐,给足了康玲珊的面子。
一场认亲仪式在十分和谐的气氛下结束。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便是四年。在这四年里,能发生什么?能改变什么?
韶国的小皇帝许振华在艰难的熬过一冬天后还是驾崩了。
在这之前,有传言说王裕洵的私生子寻上了门,最后认祖归宗,并记在了王裕洵嫡妻康玲珊的名下被认做了嫡子。王裕洵也算是后继有人。
在办完小皇帝的丧事后,满朝文武几次三番跪求朱永宏称帝,都被朱永宏给婉拒了。
反正现在韶国已经以他为尊,他当不当这个皇帝也无所谓。而且,不用住到皇宫,不用被逼着选秀扩充后宫也为他省下了不少的麻烦。
另外他出行也不用摆皇帝的仪仗,很是随意。想什么时候去韶王府看自家的乖孙子,就什么时候去。他自己十分享受这份难得的自由。
老王家准备许久的藏书楼如期开张了,火爆的程度远超众人的想象。
现在,起名为“藏宝阁”的藏书楼,已经成为了天下文人都梦寐以求要参观和阅览群书之地。王裕浦正在张罗着在别处再建几家。
老王家开的大小书院也相继建成。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挤破脑子要入“藏宝书院”读书。藏宝书院对招收生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人才。尤其是藏宝书院开设的考前辅导班,对各类考试相当的有针对性。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在各种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让藏宝书院一举成名。
王姒宝最初那个普及教育的想法也在慢慢的被实现,从前一年试行的效果来看,相当的不错。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字、识字,并且关心朝廷每次下发的公告。这样,就保证了朝廷很多政令有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