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人数过万,这下英隆安心多了。不过明眼人一看这一万人还不一定比得上之前那三千八旗步兵。
    另外一边,投降的一千多八旗兵,本以为会受到发匪的虐待。
    可是没想到,这股发匪最大的那个头领竟然亲自来探望他们,说了一大堆听不懂的话。
    “大家都是天国遗弃在人间受苦受难的兄弟。”
    “都是因为妖魔鬼怪让大家吃苦受难,过不上喜欢的生活。”
    ……
    不过有一句话大家听懂了,那就是不许亏待这些投靠天国的兄弟。
    除了不能自由活动,这些八旗俘虏的吃喝待遇都和太平军是一个样子。让这些投降的八旗兵渐渐把心给定了下来。
    于此同时,林凤祥也派出自己军中最能干的传教人员,开始给这些八旗兵丁洗脑教育。
    他们摆事实、讲故事、说道理。可怜这些头脑一根筋的八旗兵,很快就被洗脑了。
    他们将成为林凤祥在关外的带路党,有了这些人带路,后面会有更多的满人、蒙人、辽东汉人加入太平军的队伍。
    为林凤祥在辽东站稳脚跟打下了人和基础。
    在林凤祥在向锦州进军的时候,董书恒已经从海门下船。
    海门到扬州的电报线路已经接通了。他通过电报了解了这段时间的情况。
    当听说“三横一纵”工程即将收尾了,他决定先沿着海堤大道北上,考察一下工程的情况,以及流民的安置情况。
    当他到达海门的时候,刚好有一支运送物资的船队准备向远东的庙街出发。
    这支船队,带了大量的军火,这是给第四师还有远东的民兵们补给的。
    另外还有一些农技人员跟大量的种子。这里面有淮海集团从北欧进口的优质黑麦、燕麦种子,以及一些大豆、玉米种子。
    等到冰雪融化后,淮海军的农场将会在库页岛、庙街、海参崴以及伯力附近开辟农场,试着种植这些作物。
    东北大地上只要能够种植农作物就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迁移过去。
    就是因为远东地区一直没有什么种植业,人们生活严重依赖渔猎活动,所以才导致了现在这种地广人稀的情况。
    董书恒一直认为只有人口才是占领土地的最重要因素。
    要占领一块土地,不是仅仅宣誓一下主权就够的,必须要有本国的居民世世代代地生活在上面,才能够有效地、稳定地占领那里。
    一直以来淮海军都没有停止移民活动。可以说淮海军的移民速度,完全取决于淮海远洋船队的运动能力。
    至于移民的来源,董书恒一点都不担心。淮海军完善的农场体系,每天都在不断地吸收着各地的流民。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现在整个内陆地区一旦遇到灾荒、战乱时,百姓都知道要往江苏跑,实在没文化的就记住往东跑就行了。
    各地的淮海公司商战会给看到的流民一些救济,引导他们向淮海军的控制区迁移。淮海公司的内河船队有时候看到流民都会顺带捎到淮海军控制区。
    太行根据地也会将吸纳不了的流民分流给淮海军控制区。
    在吸收流民方面,淮海军是唯独的一家势力。清廷、太平军、地方士绅,他们都没有认识到人的巨大作用。
    到北美和南美的第二轮船队已经起航,由于在对岸已经站住了脚,这次送去的移民比上次多得多,都达到了几千人的规模。
    这两批人里面还夹带了一些私货。董书恒向两地送出了一些情报人员和军官,情报部的北美站和南美站需要建立起来了。
    军官是送给北美的农场训练民兵以及送到南美洲帮助董书同组建军队的。
    听说自己的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就要出生了,董书恒还送出了一个大礼。
    想到下一代,董书恒想起了貌似自己的婚期要到了。慧儿早已经由母亲做主纳了进来,到时候只要跟玉珍敬个茶就好。
    相信以二女现在的关系,相处起来应该不难。
    关键是吕飞燕,这个女人非要去太行山,而且她江湖人的身份确实适合去做这个“山大王”。
    之前没啥感觉,反正路是吕飞燕自己选择的,也是她喜欢做的事情。
    不过现在想来,倒是感觉有些亏欠她的。
    话说自己已经在两块地上播了种了,为啥到现在都还没动静呢?不会是这具身体有问题吧?那可就悲剧了。
    前世作为一个准处男的董书恒这方面知识欠缺的厉害。
    海堤不仅仅是一条堤坝,还是一条路。堤坝远远高出地面,排水好,正好将其上部平整压实做成一条简易的公路。
    “老师,这是一条海堤吗?”尚泰王跟一个跟屁虫一样天天跟在董书恒的身后,不时地提一个问题。
    到了海门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问这又问那。
    这让董书恒心烦不已,董书恒最讨厌那种喜欢什么问题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熊孩子。
    “看样子这次回去得把这个小子送书院去了。”董书恒在心中暗自想到。
    这次出去考察,还有一个拖油瓶,就是笃姬。
    在船上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董书恒跟笃姬渐渐熟络。到了海门之后,一直要照顾父亲的笃姬,不知为何非要缠着董书恒带着她一起去考察。
    她的小婢女幸子则跟齐彬一起在先行到高邮的淮海书院,董书恒为齐彬找了一个好地方——书院图书馆。
    内卫们本来并不放心这个日本女人老是出现在董书恒身边。后来专门设置了多次试探。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女人对董书恒没有恶意。
    “尚泰,这条海堤大概有六百多公里长吧。”
    “师傅,为什么要修这条海堤,我们琉球也靠海就没有海堤。”
    “呃,那是因为你们是海岛,海水不会向陆地上倒灌。而这里的沿海都是滩涂,我们脚下的土地本来都是大海。现在的陆地是进入海里的泥沙冲积而成的。所以海平面很低,要是不修海堤,海水涨潮的时候就会说着河道倒灌进来,这样田地被海水泡了就没法耕种了。”
    “好了,就这样了,你要是想了解更多的知识,等后面去了书院可以去水利学院读书。”董书恒不耐烦地说道。
    董书恒的车队一路向东台方向前进。
    一路看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这个海堤修的很“皮实”。
    董书恒自己下车用铲子铲过。五米多高的垒土堤坝,用的是土法工艺,土中掺入了白石灰。
    堤坝的两侧用石块和水泥加固过,防止雨水冲刷损耗堤坝。堤坝两侧还种上了抗盐碱的灌木。
    堤坝的顶上修了一条水泥大道,两边有笔直的排水道。能够将堤坝上的雨水引流出去。
    堤坝的内侧是一条宽约500米的防风林带,种植的是长成之后笔直高大的水杉和杨树,不过现在都还是一些小树苗。
    每隔一公里还能够看到一个小小的砖瓦房子,这是护林人居住的小屋。
    这些树木全部归林场所有,每隔一公里有一个护林人,负责看护、照顾这些树木。
    笃姬一路跟着看过来,被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给震惊到了。
    日本就那么大点的国土,却有几百个大名。每个大名管辖下的人口和土地,规模非常小。根本就没有条件搞什么大的工程。
    更何况,这些大名只知道从农民哪里收税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然后上交一份给幕府。
    幕府倒是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幕府除了在江户修建宫殿以外,根本不会帮助底下的大名和百姓修建道路、水利设施什么的。
    一路上因为有尚泰这个熊孩子在,笃姬都没有什么机会单独跟董书恒说话。
    尚泰王因为对岛津家的仇恨,每次见到她都没有什么好脸色。所以她只能远远地跟在后面。
    到了东台之后,董书恒没有回城,而是顺着海堤到了东台闸。
    东台闸并不是海堤沿线最大的闸口,只能算是一个中等闸口。
    董书恒拿出了之前让警卫连准备的钓鱼工具,在闸口的水泥闸堤上吊起了鱼。
    河口的地方因为有河流带来的有机质,因此会聚集大量的鱼。东台这儿大多是海鲈鱼和鲻鱼,非常容易上钩。不一会儿就钓上来一大堆。
    李存训非常纳闷儿,总统为什么会想起来钓鱼,他以往基本上不会做钓鱼这种比较耗时间的事情的。
    不过董书恒看起来钓的非常的娴熟,并不像是一个新手。他甚至会根据水上的小漩涡找到合适打塘的地方。
    尚泰跑去看蒸汽抽水机去了,所以这个时候笃姬终于有机会凑在董书恒的身边。
    “笃姬,听说你们日本女人都喜欢吃鱼,是吗?”董书恒眼睛看着鱼漂,嘴里问道。
    “是的,大人,我们日本人一般吃不到肉食的,只有贵人们能够吃到鱼肉。不过一般都是吃鱼生或者烤熟了吃。”笃姬答道。
    “笃姬,听说你之前是准备进大奥的,那你知道大奥里的女人为什么喜欢养猫啊?”董书恒忽然没头没脑地问道。
    “呃,这个笃姬不知道。大人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笃姬也是一头雾水。
    “呵呵,又有了!”董书恒呵呵笑道,没有再说什么,双手一用力又拎出一条鱼来。
    旁边的卫兵赶紧跑过来将鱼从钩上解下来,然后帮鱼钩从新装上鱼饵。
    董书恒虽然喜欢钓鱼,但是不喜欢每钓一条鱼就把手给弄脏了。
    实际上,董书恒之所以要在这里钓鱼,是因为前世周末的时候他就经常跟着单位的老干警开车到东台闸钓鱼。
    今天再次坐在差不多的位置,让他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
    人有时候就这样,没时间回忆往昔的时候,会感到一阵的空虚。回忆了之后又会徒增伤感。
    不过,伤感虽然有些苦涩,但是总比寡淡无味要好吧!
    晚上的时候,在董书恒的亲自指导下,炊事员做了清蒸鲈鱼大餐。
    他一个下午共钓了又七八十条鱼,这完全打破了他前世的记录。这样随行队伍里,每两三个人就能分一条鱼了。
    看着董书恒在那里认真地指导炊事员做菜,笃姬仿佛又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董书恒。

章节目录

回到清朝做盐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独孤赏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独孤赏月并收藏回到清朝做盐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