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等在贾母身边的人都是知道贾母的心结的,而因为贾母喜欢女孩子的性子,虽然平素里贾母规矩大些,但对琉璃这些丫鬟们还是不错的。
同时以前贾宝玉一直在内宅厮混,又对女孩儿陪着小心意,所以琉璃对贾宝玉也是有些感情的,因此听探春说有贾宝玉的消息之后,琉璃心里也很高兴,替贾母高兴。
“嗯……”
琉璃欢快的应了一声,转甚而去。
而后王夫人听琉璃说贾宝玉已被找到的消息后,喉咙里立刻猛的嗝了一声,随即全身像是没了骨头,一下子瘫痪在了地上。直到琉璃把她扶起,她才又是嗝的一声,喘过气来,随即放声痛哭:“我的儿啊……”
随着哭声,王夫人久悬的心终于放下了,但是在下一刻就变的迫切,脚步如风,直奔贾母的两间小屋。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在不能让贾政立刻知道这件事上贾母、王夫人、探春在态度上取得了高度一致。
当然她们也不是不想让贾政不知道,只是想让贾政慢慢接受,或者是让贾政去体会……
至于去金陵的措辞,三人也想好了,就是李桂说的落叶归根。
而在当天晚上,贾母就把贾政叫了过去,说年纪大了,要回金陵。
落叶归根,人之常情,但在贾政听来,却清晰的感觉到贾母即将来去,而他既不能阻拦,也无法在她跟前尽孝,于是痛哭了一场。
回到王夫人的大屋之后,又叮嘱了王夫人一阵子,要她在贾母跟前尽心尽孝。
而在第二天薛姨妈来向王夫人告辞,听到王夫人也要去金陵的事之后,一愣之后,却是蓦的笑了……
到了晚上,王夫人把薛姨妈也要回金陵的事告诉贾政的时候,贾政听了也很是高兴,毕竟这样结伴而行,能够互相照应。
而到了第二天,九月二十七日,一行人便踏上了驿路……
途中之事暂且不提……
而就在这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一行人踏上行程之时,上午十分,李桂也正和僧录司慧然和尚、道录司青云道长商议杨柳庙破土动工之事。
在这之前三百万两银子已经到位了,只是忠智王一人就投了十万两,银子都放在了库房,交于卜固修保管。
而对于破土动工,李桂的意思是场面一定要大,越大越好。
这倒不是李桂喜欢排场,他这样做其实有两个,一是这个时代的人太迷信,这要是道士、和尚其上阵,驱邪禳福,在人心里就会留下一个这里是三清佛祖庇护的宝地的印象。
第二个就是借机再次宣传,这个时代的宣传手段有限,这样的机会李桂不愿意错过。
对于李桂这个知府大人的命令,惠然与青云自然不能不遵,只是这事传出去之后,衙门里再一次议论纷纷,这李大人真能折腾,连和尚、道士都不放过!
……
十月一号,定下的破土日,一大早,金山寺、无相寺、青云观、三清观等等寺庙、道馆的主持、方丈、道长等等三四百人就到了杨柳庙,然后在供着三牲的香案两侧停了下来,或做或站,继续各拜各的佛,各念各的经。
而和尚、道士一路行来,黄幡飘扬,木鱼邦邦,经声嗡嗡,早已吸引力众多的路人跟来,而后人群越聚越多,渐渐的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而议论声更是不断……
“看来这李知府倒是办实事之人,说干就干!”
“嗯,就是不知建这商街、住宅什么的行不行?”
“应该能行吧!听说这李大人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我觉得不行,这前人何尝做过,李大人有些异想天开。”
“管它行不行,反正对咱们有好处?”
“嗤!你一个买饼的,能得到什么好处!”
“你这人!这样的大工程一定要来很多人,人多了吃的就多了,我怎么着也能沾点光,你瞧瞧这阵势,以后上工的还能少了!”
“咦!你小子挺聪明的,明天我就把我的混沌摊弄到这里来。”
……
在众人议论纷纷,发表观点、寻找商机的同时,远处的逸云楼上,妙玉正和一个青衣老者遥遥而望。
其实挤在前面,看热闹的都是市井小民!在这个时代,有些身份、地位的是不会站在人群中的!
而妙玉之所以在此,一是是因为忠仁王倒台后,张家头上没了悬颈之剑,妙玉不用借用贾府之力自保。
另一个则是因为李桂,李桂提出的开海禁的策略,让妙玉看到了希望,所以探听到这个消息,在李桂来金陵没多久,她就回来了。
而那老者则是妙玉的爷爷,赵文重之前的大虞朝宰辅张辅常。
至于逸云楼,则正好是张家的家业!
而张辅常虽然位极人臣过,见多识广,但诚如那些市井之人所言,李桂这种政府主导的商业开发模式张辅常也是第一次见到。
而因为身居高位,又喜欢经济,张辅常看的自然比寻常人深远了许多。
他可以看到李桂此举的好处,繁华了金陵;给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也就是让穷人能赚到银子;再往深处则是各木料场、采石场、砖瓦厂生意的红火,这又能给寻常乡民一些活路,同时市井小铺、甚至菜市、肉市都会因此繁盛;再往深处则是税收的增加,这样有了银子又能做好多事。
可以说张辅常可以看出李桂此举,是一着落下,全盘皆活的妙招!
这样的招数即使是他也深感精妙!但是他还是感觉到这里面有一个隐患,那就是此招能行吗,具体讲就是这些房子建了能卖的出去吗?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而即使如此,不论成与不成,这并不耽误张辅常对李桂的欣赏,这是因为在他看来,不论是成还是不成,李桂的这个想法确实特殊。
另外一点在于李桂敢去做!
这一点比上一点还要让张辅常佩服,因此在张辅常看来李桂是在拿官帽、甚至性命去做这件事。
这份胆气,犹为可嘉!
“玉儿,你可知李桂其人行事如何?”
同时以前贾宝玉一直在内宅厮混,又对女孩儿陪着小心意,所以琉璃对贾宝玉也是有些感情的,因此听探春说有贾宝玉的消息之后,琉璃心里也很高兴,替贾母高兴。
“嗯……”
琉璃欢快的应了一声,转甚而去。
而后王夫人听琉璃说贾宝玉已被找到的消息后,喉咙里立刻猛的嗝了一声,随即全身像是没了骨头,一下子瘫痪在了地上。直到琉璃把她扶起,她才又是嗝的一声,喘过气来,随即放声痛哭:“我的儿啊……”
随着哭声,王夫人久悬的心终于放下了,但是在下一刻就变的迫切,脚步如风,直奔贾母的两间小屋。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在不能让贾政立刻知道这件事上贾母、王夫人、探春在态度上取得了高度一致。
当然她们也不是不想让贾政不知道,只是想让贾政慢慢接受,或者是让贾政去体会……
至于去金陵的措辞,三人也想好了,就是李桂说的落叶归根。
而在当天晚上,贾母就把贾政叫了过去,说年纪大了,要回金陵。
落叶归根,人之常情,但在贾政听来,却清晰的感觉到贾母即将来去,而他既不能阻拦,也无法在她跟前尽孝,于是痛哭了一场。
回到王夫人的大屋之后,又叮嘱了王夫人一阵子,要她在贾母跟前尽心尽孝。
而在第二天薛姨妈来向王夫人告辞,听到王夫人也要去金陵的事之后,一愣之后,却是蓦的笑了……
到了晚上,王夫人把薛姨妈也要回金陵的事告诉贾政的时候,贾政听了也很是高兴,毕竟这样结伴而行,能够互相照应。
而到了第二天,九月二十七日,一行人便踏上了驿路……
途中之事暂且不提……
而就在这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一行人踏上行程之时,上午十分,李桂也正和僧录司慧然和尚、道录司青云道长商议杨柳庙破土动工之事。
在这之前三百万两银子已经到位了,只是忠智王一人就投了十万两,银子都放在了库房,交于卜固修保管。
而对于破土动工,李桂的意思是场面一定要大,越大越好。
这倒不是李桂喜欢排场,他这样做其实有两个,一是这个时代的人太迷信,这要是道士、和尚其上阵,驱邪禳福,在人心里就会留下一个这里是三清佛祖庇护的宝地的印象。
第二个就是借机再次宣传,这个时代的宣传手段有限,这样的机会李桂不愿意错过。
对于李桂这个知府大人的命令,惠然与青云自然不能不遵,只是这事传出去之后,衙门里再一次议论纷纷,这李大人真能折腾,连和尚、道士都不放过!
……
十月一号,定下的破土日,一大早,金山寺、无相寺、青云观、三清观等等寺庙、道馆的主持、方丈、道长等等三四百人就到了杨柳庙,然后在供着三牲的香案两侧停了下来,或做或站,继续各拜各的佛,各念各的经。
而和尚、道士一路行来,黄幡飘扬,木鱼邦邦,经声嗡嗡,早已吸引力众多的路人跟来,而后人群越聚越多,渐渐的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而议论声更是不断……
“看来这李知府倒是办实事之人,说干就干!”
“嗯,就是不知建这商街、住宅什么的行不行?”
“应该能行吧!听说这李大人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我觉得不行,这前人何尝做过,李大人有些异想天开。”
“管它行不行,反正对咱们有好处?”
“嗤!你一个买饼的,能得到什么好处!”
“你这人!这样的大工程一定要来很多人,人多了吃的就多了,我怎么着也能沾点光,你瞧瞧这阵势,以后上工的还能少了!”
“咦!你小子挺聪明的,明天我就把我的混沌摊弄到这里来。”
……
在众人议论纷纷,发表观点、寻找商机的同时,远处的逸云楼上,妙玉正和一个青衣老者遥遥而望。
其实挤在前面,看热闹的都是市井小民!在这个时代,有些身份、地位的是不会站在人群中的!
而妙玉之所以在此,一是是因为忠仁王倒台后,张家头上没了悬颈之剑,妙玉不用借用贾府之力自保。
另一个则是因为李桂,李桂提出的开海禁的策略,让妙玉看到了希望,所以探听到这个消息,在李桂来金陵没多久,她就回来了。
而那老者则是妙玉的爷爷,赵文重之前的大虞朝宰辅张辅常。
至于逸云楼,则正好是张家的家业!
而张辅常虽然位极人臣过,见多识广,但诚如那些市井之人所言,李桂这种政府主导的商业开发模式张辅常也是第一次见到。
而因为身居高位,又喜欢经济,张辅常看的自然比寻常人深远了许多。
他可以看到李桂此举的好处,繁华了金陵;给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也就是让穷人能赚到银子;再往深处则是各木料场、采石场、砖瓦厂生意的红火,这又能给寻常乡民一些活路,同时市井小铺、甚至菜市、肉市都会因此繁盛;再往深处则是税收的增加,这样有了银子又能做好多事。
可以说张辅常可以看出李桂此举,是一着落下,全盘皆活的妙招!
这样的招数即使是他也深感精妙!但是他还是感觉到这里面有一个隐患,那就是此招能行吗,具体讲就是这些房子建了能卖的出去吗?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而即使如此,不论成与不成,这并不耽误张辅常对李桂的欣赏,这是因为在他看来,不论是成还是不成,李桂的这个想法确实特殊。
另外一点在于李桂敢去做!
这一点比上一点还要让张辅常佩服,因此在张辅常看来李桂是在拿官帽、甚至性命去做这件事。
这份胆气,犹为可嘉!
“玉儿,你可知李桂其人行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