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意外任命
    李渊费了好大功夫才使得怦怦跳动的心平静下来,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稳些:“将士们,梁师都一战,打出了大唐的威风,长了华夏的志气,朕心甚慰!拿下梁师都,是我们先辈的遗愿!七百年前,汉宣帝命赵充国为将,兵临积石山。
    从这时起,无数的先辈捐躯赴难,为这一伟大的目标奋斗。
    现在,你们终于完成了他们的遗愿!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华夏英雄!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唐英雄!朕为你们感到自豪!”
    短短一段话,把梁师都这一战的渊源与意义全部说透了,将士们倍感振奋,齐声道:“皇上英明!”
    现在的李渊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这声英明不是套话,是真心话,听在耳里就是不一样,李渊倍感高兴,笑道:“赏功罚过,朕之责,现在,朕行封赏。”
    手一挥,一个内侍手捧圣旨站到城楼上,扯起尖细的声音开始念圣旨了:“封郭虔瓘英国公……有功将士各有差!”
    一个接一个的念下去,费时极长方才念完。
    郭虔瓘是大军的统帅,封赏也最高,程晓天和费俊行他们也有相应封赏,就连王忠嗣都承袭了王海宾的爵位不说,还升了两级。
    唯有李元霸和王翰两人没有封赏,郭虔瓘很是诧异的望着李元霸,再看看王翰,两人一脸平静,一点不满的表示也没有。
    李渊不给李元霸封赏,原委李元霸当然是明白。
    就算李渊不明说,李元霸也不会放在心上,梁师都这一仗李元霸是出于为历史做点事而去打的,并不是为了建功立业。
    王翰的想法和李元霸差不多,并不是为了功名富贵而效力沙场。
    等到念完,内侍的嗓子都冒烟了,清咳了两声,这才退开。
    “谢皇上隆恩!”
    将士们齐声谢恩。
    “皇上万岁!”
    老百姓们齐声欢呼。
    尽管老百姓知道李渊肯定要大行封赏,就是没有想到,他居然在城门上降下恩旨,这可是唐朝的第一遭。
    唯有李渊雷厉风行,要老百姓不兴奋都不行。
    震天价地吼声响彻天际。
    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等到欢呼声平静下来。
    李渊右手一挥。
    下了一道让人奇怪地旨意:“将士们。
    请上马!”
    “上马?”
    李元霸不解地嘀咕一声。
    仍是照办。
    将士们手脚麻利地飞身上马。
    整齐利落。
    体现出了良好地训练。
    老百姓齐声喝采。
    “为何上马?”
    将士们心中都有这么一个疑问。
    就是弄不明白。
    李渊圣旨一下。
    就从城楼上消失了。
    等到他再次出现时。
    已经到了建春门口。
    李渊一脸地笑容。
    脸上泛着红光。
    眼睛里精光四射。
    大步而来。
    犹如一阵风。
    平阳公主和群臣跟在他后面,略有不解。
    “今天,将士们归来,朕就为你们牵马!”
    李渊说出用意。
    引来一片惊讶声!这可是议定之外的礼仪,谁也想不到,能不惊奇么?
    按照议定的程序,降下恩旨之后,要郭虔瓘他们从建春门通过,李渊站在城楼上检阅。
    李渊心情大好之下,决定不看将士们通过,而是给他们牵马。
    “郭卿,朕给你牵!”
    李渊来到郭虔瓘身旁,伸手抓住郭虔瓘胯下战马的缰绳。
    “皇上,臣承受不起!”
    郭虔瓘差一点从马鞍上滚落下来。
    “你们这一仗,大长华夏的威风,朕给你牵马,又算得了什么?”
    群臣正忙着给将士们牵马,为将军牵马还说得过去。
    只是,哪有那么多将军?
    那么多的大臣,早就把将军给“瓜分”了,没有将军只有给兵士牵马了。
    大臣们根本就瞧不起这些大老粗的兵士,可是,皇命当前,不得不为。
    脸上一副欢喜态,心里却是在骂兵士大老粗。
    兵士们直性子,哪里想得到大臣们心里的想法,受宠若惊之下,张着嘴直乐呵,脸上泛光,眼里喷火,比打了大胜仗还要高兴。
    在兵士的眼里,这些大臣是高高在上的大人,一辈子也不见得能见上一面,他们居然为自己牵马,那是何等的荣幸事儿?
    他们能不兴备么?
    李渊牵着马,和郭虔瓘走在头里。
    群臣牵着马,一个跟一个的进了城。
    皇帝和大臣为将士们牵马是唐朝历史上的第一遭,很是惊人。
    不过,老百姓却是欢呼声不断,不住大呼“皇上万岁!”
    李渊如此礼贤下士,太能博得老百姓的好感,要他们不欢呼都不成。
    在老百姓的欢呼声中,将士们通过建春门,直接去了太庙。
    现在的太庙前有不少人,德祖赞,以及梁师都群臣全在。
    还有猪牛羊这些献祭的牲畜。
    “献俘于太庙”是几千年的传统,是头等大事,首先就要做的。
    来到太庙外,将士们下马,自有兵士把马匹牵走。
    立功的兵士只能站在太庙外面,李元霸、郭虔瓘他们这些将领跟着李渊进了太庙。
    现在的太庙早就给打理干净,可以说一尘不染,还用檀香熏过,空气中弥散着一股诱人的香味。
    来到供奉的房间,李元霸一瞧,只见挂着李氏宗祖画像。
    李渊带着群臣跪伏于地,开始祝祷,祝祷一完,就是一通颂词。
    这些,都是例行之事,没有什么新意,除了文章辞澡华丽以外,没什么可称道处。
    “献俘!”
    太庙令吼一声。
    在兵士的监督之下,德祖赞赶着一头牛,大论赶着一头猪,小论赶着一只羊,牛声,猪叫哼哼中,羊叫咩咩,梁师都君臣大气也不敢出,做着杂役事。
    一队刽子手肃立,手中的刀上绑着红布,平视前方,杀气上脸,吓得梁师都群臣心头直跳,生怕这刀劈在自己脖子上。
    在奴隶制时代,献俘于太庙是真的要杀俘虏,到了封建社会,已经不杀俘虏了。
    献俘于太庙就是要被俘的大人物做些低贱的杂役之事,德祖赞牵牛,大论赶猪,就是这意思。
    刽子手一齐上前,手中的刀挥起,朝着猪牛羊的脖子劈了下去,刀光闪烁中,血光迸现,鲜血喷得老远。
    墀德祖赞还好点,当刀劈下时,没有什么惊惧的表现。
    只是大论他们就差得太远了,有人吓得尖叫,好象刀不是劈在牲口脖子上,是劈在他们脖子上似的。
    接下来,又是一通祭告之词,折腾一阵就算完了。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渊居然伏在地上,低泣起来。
    今天应该是高兴的日子,李渊却在哭,让人很是意外,众人愕然不明所以。
    更让人震惊的是,李渊抹着眼泪抬起来头来,脸上泪痕宛然,却是一脸的笑意,笑得跟开心果似的,冲群臣道:“朕心里高兴,高兴!朕终于可以告慰祖先于地下了!”
    众人这才恍然,李渊是高兴得哭了。
    李渊的人生道路非常坎坷,而现在,他已是大有为之君了!就算他现在就不做皇帝了,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这,太能振奋人心了。
    献俘于太庙,等于说这事正式完成了,他彻底放心了,能不激动?
    群臣会心一笑。
    折腾完了,李渊开始大宴群臣,而李元霸也是喝得酩酊大醉而归。
    第二天,李元霸得知自己要去做一个县令了。
    他开始准备去上任了。
    因为按照那份吏部的任命文书里面要去他尽快去上任,所以李元霸不得不赶紧去上任了。
    李元霸上任之后,很快和前任做好了交接手续。
    那个前任果然是一阵轻松,好像终于有了一个“倒霉鬼”来接班了。
    李元霸大概知道这个家伙被外放到了外面当一个县令,从此摆脱了这个附郭京城,并且还是一个倒霉的县丞的职位。
    他以后出去之后,可是一把手县令,算是百里侯了。
    可以感受一下作威作福的感觉,这样也就是县令了。
    不过,李元霸过来接班,自然要拜见自己的顶头上司。
    这个顶头上司叫做张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
    按照唐朝的设置,万年县属于“京县”,京县的县令是正五品上,而县丞是八品,差了好几个品级了!不过这个唐朝的官员等级比起后世的更复杂,光是县都分为京县,畿县上县中县下县等等很多种。
    不同县的县令和他的属官品级也都不一样。
    甚至州也都分为上州中州下州,不过这个州是按照人口来计算的。
    目前李元霸过来的担任这个张宏县令的县丞,算是他的副手了,这个张宏作为上司肯定要交代两句。
    “太子殿下,你既然来给我当县丞,那我想你一定要想清楚,这里是万年县,是长安的附郭县,那我们一切都是要小心行事。
    如果不小心,那后果肯定会非常严重,你明白了吗?”
    张宏说道。
    “明白!”
    李元霸回答。
    李元霸能不明白吗?
    当年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北漂,自然知道京城里面各种关系网的复杂,所以凡事要小心。
    再别的地方也许你很牛,可是到了首都,那可真的是“居大不易”了。
    “还有,按照您这个县丞的身份,那你也许也都没有什么可做的。
    你去负责一些农事好了,农桑乃是重业,如果农桑之事无法做好,那也都无法能够保证我朝廷稳定,天下太平。
    所以你做好这个农桑,那也就是在维护朝廷安稳,所以你要做好啊!”
    张宏说。
    李元霸心里暗骂:“你这个老东西,让我负责农桑,不是等于是什么都没有负责吗?
    目前刚刚进行了秋收,各种租庸调也都收了,你让我去负责农桑,这个农闲时候负责农桑,你这个不是在故意的吗?
    农闲时候负责农桑,你安的是什么心?
    何况,这个农业事务,做好了,没有功劳,做不好,那背黑锅的也就是你。
    果然是一个老官油子!”
    李元霸知道在古代负责农业事务,其实表面上看起来事关重大,可是事实上却反而最不容易体现功劳了。
    这个农业,如果不出事的时候,那也许大家认为是应该的,因为古代这种农业方式完全是小农经济,政府要做的其实并不多。
    完全是让百姓自己去负责耕种,官府和皇帝顶多也就是做做样子,做一个亲耕的样子而已,别的事实上还是百姓来自己坐的。
    古代的农业事务,并非是后世的农业局,有制定农业政策的权力。
    古代的农业事务其实非常简单,并不会负责什么制定政策,完全是放任自流的方式进行耕种。
    再加上古代官府不下乡,政权只是达到了县一级,这样对于基层农民的影响力很有限。
    让李元霸去负责农业,其实这个等于是什么权利也都没有分配给他。
    “古代的官府和后世的政府,运转模式完全不同。
    古代的底层官府绝大都是被动统治,百姓不出问题也就不会主动去管理,完全是放任自流了。
    而且这个农业事务,确实不容易出成绩,也不容易出现什么显眼的成绩!”
    李元霸想道。
    农业在古代非常普遍,可是正因为普遍,这才是不容易体现成绩的。
    就好比后世某些生产安全,如果不出事时候,大家认为是应该的,体会不到那些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努力,并不能够意识到他们的功劳。
    可是一旦出事,背黑锅的多半是安监部门。
    所以这个农业也都是如此,这个农业实在是太普遍了,几乎是普遍到了人人都“忽视”的地步了。
    古代农业都是这么千篇一律,每年春种秋收,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虽然有些时候风调雨顺,带来了增产,可是这个是上天的功劳,不是你的地方官的功劳。
    至于一旦出了事情,那你这个地方官就要背黑锅了。
    尤其是在生产力相对恒定,没有合适的良种,没有产量更高的粮食物质的情况下,百姓是很难能够获得粮食生产的明显提高的。
    “古代没有什么科学育种,更没有人专门去研究生物学和农业学,更没有人专门去研究选中育种的各种农业技术。
    完全是按照这种传统的小农经济来进行,一代代的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耕种,最后粮食产量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有巨大的提高。
    所以说不管是官府是否插手农业,那事实上在这个生产力科技无法达到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再加上小农经济的问题,不管官府是否有什么特殊政策,那短时间之内粮食亩产也都无法能够快速提升。
    所以这样才是负责农业没有功劳的缘故,没有显眼的功劳,那如何能作出成绩呢?”
    李元霸心里面苦笑。
    古代虽然说是重视农业,可是纵观整个古代历史,有几个官员能够是真正依靠做好农业升迁的?
    如果翻阅一下古代官员升迁的缘故和理由,真正的在农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官员是极少数。
    所以说古代虽然号称重视农业,可是事实上真正因为农业做好了升迁的官员事实并不多。
    皇帝亲耕表明重视农业,可是事实上农业太基础了,往往有些时候太过于基础东西,反而让人容易忽略了。
    农业说到底是一个“变动”不大的东西,古代的农业进步,是非常缓慢的,没有太多的条件能够让农业快速进步。
    不管你是否努力,农业进步都不够“凸显”,一个无法凸显出来,无法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功劳,那如何能够被人们所重视?
    虽然政府往往都口口声声说重视基层,重视那些基础的东西。
    可是往往视野所看到的,也就是那些光鲜的。
    就像是后世,很多新闻都把目光的重点投向了大学,却很少有人关心小学中学这个基础的东西。
    绝大部分人都是往顶层看,却很少有人真正的往底层的基础上看。
    大家都关注大学,可是事实上没有基层的基础教育,那大学这种高等教育也都无法维持。
    很多人都关心高精尖的技术,可是如果没有那些普通的中低端产品,自然无法能够维持高级的东西。
    古代的农业太基础了,正因为太基础才让大家都忽视了。
    古代官员升迁的手段很多时候靠着一个文章,写好了一个文章之后也都获得升迁。
    有些是靠着给皇帝或者上司出主意,解决一些困难而获得升迁。
    甚至很多很多,可是绝大部分都和农业无关系,因为农业想要进步太难,尤其是古代这种经济和社会模式,那想要短时间之内突飞猛进的进步,几乎不可能。
    “怎么做出一个业绩?
    如果没有足够的业绩,那接下来我可真的是要被困死在了这里了。
    没有业绩,那我恐怕很难有离开这个倒霉的位置的机会。
    哪怕其他人找借口让我出去做事,也要那出一些过得去的成绩,不然也是都没有借口啊!”
    李元霸想了想。
    “看来这次父皇是铁了心让我安生一阵子了,不过我也不能荒废自己,该做事还是做事。”
    李元霸接着把这个县衙里面的各种土地资料也都拿了出来,熟悉了一下这个附近的情况。
    这个万年县的地方位置还是不错的,地处于长安附近,正好属于关中平原,如果说农业还是非常不错的。
    可是如果作为首都,那明显不合适。
    唐朝中期之后经济发达,各种商业人口也都来到了唐朝首都长安。

章节目录

大唐好男人李元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大的红鲤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大的红鲤鱼并收藏大唐好男人李元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