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他们还是很谨慎的?那我们主动出战好了,这一次让二营和四营上吧。一路主攻一路掩护,至少给那些对手以歼灭性打击有没有信心?”在临近天明的时候,张小磊像负责两名近卫营营长询问道。
因为绝对的战斗力优势和某种意义上组织安全上的需要,近卫部队很大程度上类似甲午战争时期的清军那样最多仅仅以营为基本组织单位。并没有常设的更上一级单位,在自身拥有火力优势的很多作战中。这种编制体制的弱点也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之前远征高丽乃至东瀛等不少地方的作战中,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失风险,出动作战的往往是番号靠后的营。而番号靠前的营往往负责近卫安全,听到张小磊说这样的话,被叫来的二营和四营的近卫军孩子们也都十分兴奋,总算不会让战功都让那些番号靠后的营得去了。
天色渐渐亮起来,升到天空中的侦查热气球发现并确定了几里外小山丘的那一边敌军所在的大营营垒方向之后,队伍的前进就展开了。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诱使潜在的对手出战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除了两个营战斗群的步兵之外,六个营卫核心的主力并没有动。依旧在船上部署的新军主力部队也没有动。
在这个时候,满者伯夷国的负责观敌的官兵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副诡异的画面:婚纱一般的白纱罩着不小的斗笠,还有矮小的身形,支起整个下身的现代结婚礼服一般的裙子。如同一朵朵稚嫩的花朵一般散开漫长的战线不断的逼近过来。这种奇怪的热带作战外罩当然不是张小磊设计的,而是李辉设计的。原因在于国内的西双版纳试验证明在那些“三个蚊子一碟菜”的地方,很多蚊虫都具备隔着衣服咬人的能力,支起来鼓起来才能在保证透气的情况下具备有效的防蚊能力。
这个时代的当地人当然没有见过这种似乎有些像后世西式婚礼礼服一般的东西,可也似乎感觉到那绝对不是什么像样的作战装束。至少,肯定没有铠甲套在内了。而且这样一个松散的队形,很显然是会被一鼓而下的。
“做好战斗准备吧,等那些孩子们更靠近的时候,就是你们拥有属于自己女奴们的机会了!”各部头目们鼓舞士气的说道。
南洋一带的军事启蒙还是稍稍落伍于大陆,展开攻击的队形大概有密集的二十排左右,没有专职的投射兵。但几乎每个人都装备了木皮盾牌和标枪,前排的人还装备了铁甲铁盾,几乎每个人腰间都斜挎着用于在很近的距离上战斗的利刃。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平均身高在二营和四营的近卫军孩子们刚刚跨过了小山丘不久就蜂拥而至的逼近过来。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爪哇军官都感觉到了一种遗憾,如果对方不是只有这估计在两千上下的松散兵力投入进攻,而是上岸的全部压上就要了。那样就可以安全的俘虏到更多的女奴而不担心几里外船上的炮火。
而在这个时候负责进攻,指挥近卫军孩子们的军官们也感觉到一丝奇怪。在高丽东瀛乃至海内不少地方的作战,不论对手的性质是什么,至少正规的战场之上都是懂得要拉开一定距离的。这些人站的这么密集,难道不怕被投射兵器大量而高效的杀伤吗?
近卫军的孩子们不了解的是在东亚大陆以外的不少地方,投射兵器的地位都因为气候或者环境的因素没有那么强。标枪才是最可靠的作战装备。而以盾牌和标枪的为主要兵种作战的时候,只要有方圆一人之地的战时密度就可以了,战场行动的时候或者进攻的时候可以更密集一些。这样才能让对方的标枪不至于太过轻易的就在远距离扔到队列当中。同时南亚还有南洋不少诸如短刀乃至其他不少奇门兵器也是专门应付这种队形很密集情况下的贴身肉搏战。
不过有一点却是近卫军的孩子们看的出来的,这样密集而厚实的人墙一般的阵型,正是无后坐力霰弹铳最好的目标了。特别是对面还没有多少远距离的投射兵种,诸如弓弩火器一类。在这种情况下官兵们毫无疑问可以在大概四五十步左右的更有效的距离上展开精确直射,而不担心太大的威胁了。
猛烈的铳炮声伴随小小的红色烟花弹在空中爆炸,开火的命令无声的展开了。在五十到七十步范围内的弓箭直射范围内。只有投矛发射器发射过来的一些零星投矛,因为并不密集,速度也并不快的缘故没有造成太大伤亡。可是威力足有上万焦耳,逼近音速的六七两重弹在这个距离上却显现出了比明末明军二将军炮或者三将军炮之类更大的威胁能力。
如果爪哇岛上的人有大型盾牌和车辆盾牌之类的意识,还有懂得分散一些的队形,或许在拥有十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不会输的太过难看。毕竟孩子们的武器弹药携带能力也不能跟当年最早的近卫营战斗群相提并论。可是这些缺少了车兵的古典时代战术水平的对手在猛烈的实心弹火力直射面前却成为了最好的靶子。仅仅是第一轮猛烈的开火,就直接让整个前四排的各个方阵最前面的三四千人被一扫而空。
在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来的及四散奔逃和崩溃,刚刚打算向其他方向转身的时候,早已填装好的实心弹重弹再一次扫荡过来。又是几千人在上千枚六两实心弹的打击之下被打的骨断筋折倒在地面哀嚎着。再勇武的人们这个时候似乎也都绝大多数丧失了逃亡的勇气,只好很着其他人一般倒在地上“装死”祈祷着自己的命运不会太过悲惨。
远处空中的热气球早已侦查到另一股敌军埋伏之地的情况下,第四营则向另一处目标前进,准备彻底这股打算“出其不意的”顽敌。
因为绝对的战斗力优势和某种意义上组织安全上的需要,近卫部队很大程度上类似甲午战争时期的清军那样最多仅仅以营为基本组织单位。并没有常设的更上一级单位,在自身拥有火力优势的很多作战中。这种编制体制的弱点也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之前远征高丽乃至东瀛等不少地方的作战中,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失风险,出动作战的往往是番号靠后的营。而番号靠前的营往往负责近卫安全,听到张小磊说这样的话,被叫来的二营和四营的近卫军孩子们也都十分兴奋,总算不会让战功都让那些番号靠后的营得去了。
天色渐渐亮起来,升到天空中的侦查热气球发现并确定了几里外小山丘的那一边敌军所在的大营营垒方向之后,队伍的前进就展开了。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诱使潜在的对手出战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除了两个营战斗群的步兵之外,六个营卫核心的主力并没有动。依旧在船上部署的新军主力部队也没有动。
在这个时候,满者伯夷国的负责观敌的官兵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副诡异的画面:婚纱一般的白纱罩着不小的斗笠,还有矮小的身形,支起整个下身的现代结婚礼服一般的裙子。如同一朵朵稚嫩的花朵一般散开漫长的战线不断的逼近过来。这种奇怪的热带作战外罩当然不是张小磊设计的,而是李辉设计的。原因在于国内的西双版纳试验证明在那些“三个蚊子一碟菜”的地方,很多蚊虫都具备隔着衣服咬人的能力,支起来鼓起来才能在保证透气的情况下具备有效的防蚊能力。
这个时代的当地人当然没有见过这种似乎有些像后世西式婚礼礼服一般的东西,可也似乎感觉到那绝对不是什么像样的作战装束。至少,肯定没有铠甲套在内了。而且这样一个松散的队形,很显然是会被一鼓而下的。
“做好战斗准备吧,等那些孩子们更靠近的时候,就是你们拥有属于自己女奴们的机会了!”各部头目们鼓舞士气的说道。
南洋一带的军事启蒙还是稍稍落伍于大陆,展开攻击的队形大概有密集的二十排左右,没有专职的投射兵。但几乎每个人都装备了木皮盾牌和标枪,前排的人还装备了铁甲铁盾,几乎每个人腰间都斜挎着用于在很近的距离上战斗的利刃。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平均身高在二营和四营的近卫军孩子们刚刚跨过了小山丘不久就蜂拥而至的逼近过来。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爪哇军官都感觉到了一种遗憾,如果对方不是只有这估计在两千上下的松散兵力投入进攻,而是上岸的全部压上就要了。那样就可以安全的俘虏到更多的女奴而不担心几里外船上的炮火。
而在这个时候负责进攻,指挥近卫军孩子们的军官们也感觉到一丝奇怪。在高丽东瀛乃至海内不少地方的作战,不论对手的性质是什么,至少正规的战场之上都是懂得要拉开一定距离的。这些人站的这么密集,难道不怕被投射兵器大量而高效的杀伤吗?
近卫军的孩子们不了解的是在东亚大陆以外的不少地方,投射兵器的地位都因为气候或者环境的因素没有那么强。标枪才是最可靠的作战装备。而以盾牌和标枪的为主要兵种作战的时候,只要有方圆一人之地的战时密度就可以了,战场行动的时候或者进攻的时候可以更密集一些。这样才能让对方的标枪不至于太过轻易的就在远距离扔到队列当中。同时南亚还有南洋不少诸如短刀乃至其他不少奇门兵器也是专门应付这种队形很密集情况下的贴身肉搏战。
不过有一点却是近卫军的孩子们看的出来的,这样密集而厚实的人墙一般的阵型,正是无后坐力霰弹铳最好的目标了。特别是对面还没有多少远距离的投射兵种,诸如弓弩火器一类。在这种情况下官兵们毫无疑问可以在大概四五十步左右的更有效的距离上展开精确直射,而不担心太大的威胁了。
猛烈的铳炮声伴随小小的红色烟花弹在空中爆炸,开火的命令无声的展开了。在五十到七十步范围内的弓箭直射范围内。只有投矛发射器发射过来的一些零星投矛,因为并不密集,速度也并不快的缘故没有造成太大伤亡。可是威力足有上万焦耳,逼近音速的六七两重弹在这个距离上却显现出了比明末明军二将军炮或者三将军炮之类更大的威胁能力。
如果爪哇岛上的人有大型盾牌和车辆盾牌之类的意识,还有懂得分散一些的队形,或许在拥有十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不会输的太过难看。毕竟孩子们的武器弹药携带能力也不能跟当年最早的近卫营战斗群相提并论。可是这些缺少了车兵的古典时代战术水平的对手在猛烈的实心弹火力直射面前却成为了最好的靶子。仅仅是第一轮猛烈的开火,就直接让整个前四排的各个方阵最前面的三四千人被一扫而空。
在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来的及四散奔逃和崩溃,刚刚打算向其他方向转身的时候,早已填装好的实心弹重弹再一次扫荡过来。又是几千人在上千枚六两实心弹的打击之下被打的骨断筋折倒在地面哀嚎着。再勇武的人们这个时候似乎也都绝大多数丧失了逃亡的勇气,只好很着其他人一般倒在地上“装死”祈祷着自己的命运不会太过悲惨。
远处空中的热气球早已侦查到另一股敌军埋伏之地的情况下,第四营则向另一处目标前进,准备彻底这股打算“出其不意的”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