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海水湛蓝,轻柔的海风徐徐吹送,白色的浪花追逐着金色沙滩,几头白色的海鸟在海面上自由自在的盘旋,嬉戏,一二小渔船在微微的海浪中起伏游弋。
阳光,海浪,沙滩,没有仙人掌,也没有一位老船长,却有一位身形单薄的垂髫童子孤独的站立海边礁石上,远眺着海天交接之处,久久不动,就像是一块岸边的礁石。
这一切的景色,如诗如画,看上去那么悠闲,宁静,美好,但岩石上的孩童却高兴不起来,孩童穿着一身粗布衣服,看着约莫十岁上下年纪,头上用红头绳扎着一个冲天辫,脸蛋白嫩,一双大眼睛漆黑发亮,就是有点发呆。
崇祯十二年秋,这已经是确确实实的明末了,离李自成攻陷北京,满清挥师入关,只剩下仅仅不到五年的时间,这景色再美好,如何让人高兴的起来。
“这大明要亡了,我袁文弼该何去何从……”粗衣孩童喃喃自语,目光茫然。
毫无疑问,他穿越了,孩童的灵魂,来自二十一世纪科技文明时代的一个大好有志青年,不知这一切怎么发生的,反正几天前他醒来,就是这样了。
融合了原先这具身躯的记忆,他发现,自己现在的身份还有点特殊,大名也叫袁文弼,和他同名同姓,在历史上是一个无名之辈,起码以他所知的明末历史,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不过他的父亲却鼎鼎大名,正是大名鼎鼎的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
崇祯二年,满清约十万精兵,在黄台极率领下,避开大明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十一月中旬,满清大军兵临北京城下,这就是己巳之变。
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率关宁军飞驰救援,在北京城下与满清大军大战一场,满清撤退,京都之围遂解,但后来袁崇焕却被崇祯下狱治罪,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明末一道抵抗满清鞑子的长城,就这么倒下了,被崇祯亲手埋葬,以后满清鞑子又有数次破关而入,但明朝却再没有了可堪一战的军队,关宁铁骑的人心散了,以后的数任督师,都没有能力真正指挥得动。
袁文弼是遗腹子,算起来现在年龄还不到十岁,还没出生,便随着家人被发配到了现在的这个流放之地,据他这几天来的旁敲侧击推测,这里应该是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没想到,我竟然是明末大名鼎鼎的袁督师之子,明白自己的身份那天,袁文弼足足发呆了半天,对于袁崇焕这位明末悲剧人物,他惋惜,敬仰,他自己也姓袁,五百年前是一家,而且,他觉得说不定自己还真是对方的后裔。
他记得袁崇焕有一个儿子,名叫袁承志,是某部著名小说中的人物,现在看,这名字好像对不上号?
不管了,以后我就叫做袁承志,我就是袁承志了,原来的名字也不用改了,自己现在还没有表字,以后表字就叫承志吧,袁文弼这么默默的想。
在原世,袁文弼是一个孤儿,混的也悲催,如今穿越到这里,倒没有什么原先的牵挂。
这几天来,包括现在,袁文弼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以后,该何去何从,明末是不折不扣的乱世,人命贱如草芥,流贼四起,杀人如麻,满清鞑子入关,屠城是家常便饭,就是大明官兵,也是要杀良冒功的。
所以,要在明末生存下去,那是真不简单的事,稍不留意脑袋就有搬家的危险,能活下去,除了你想活之外,还需要能活下去的运气。
乱世,想要活命,最好的办法是依附强者,这样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出荣华富贵,作为后来人,袁文弼当然十分清楚,现在这个乱世,强者是谁,就是现在还被挡在关外的满清,而不到五年,这个关外异族便会挥师入关,占领整个华夏的花花世界。
投靠满清?袁文弼突然两眼一翻,狠狠的朝着北边吐了一口唾沫,我呸,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愤怒,反而显得一脸的稚气,没办法,论真实年龄,现在他还只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
投靠满清鞑子是不可能的,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不会有这个选项,要问原因,没有原因,两百年后的丧权辱国就是原罪!
如果这些都可以不算,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袁文弼实在不想过上脑袋后吊一根丑陋的猪尾巴的生活,想一想都实在太悲催了。
既然不能依附强者,那剩下就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自己成为强者了,在这命如草芥的乱世,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
袁文弼又仔细思考了一番,发现在这乱世,要走这强者之路,没有别的途径,就是得有钱,只有手中有钱有粮了,一切才可谈起。
那就先从赚钱开始吧,袁文弼逐渐想清楚了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
但怎么赚钱,他心里却还没有一个比较靠谱的章程,在这乱世中赚钱,真不是张嘴说说就能办到的事,到底该怎么赚钱呢。
一时没有头绪的他,并没有发现,一艘大船突然出现在远方的海平线上,并缓缓朝着他所在的这个小岛方向驶了过来,等他发现的时候,大船已经驶得比较近了,可以清楚的看清,这是一艘很少见的三桅大船。
明朝实行海禁,虽然到了中后期,这海禁的政策时紧时松,但制造和使用三桅大船总是犯禁的,一般再胆大的海商,也不会明目张胆的驾着这样的大船在海面上行来行往。
看着前面这渐渐迫近的三桅大船,袁文弼脸色变了,小脸一下子苍白,脑子里很自然的就想出一个词,倭寇!
他这么想是很正常的,明朝的倭寇之患那实在是如雷贯耳,虽然倭寇祸乱最凶的时候,是嘉靖年间,距今过去都快百年了,但这海面上就从来没有平静过,时有倭寇,海贼劫掠之患,只要明朝的海禁政策还在,这样的祸患就不会停歇,只是程度大小不同罢了。
我的妈呀!袁文弼突然大叫一声,撒开小腿拼了命的转身就逃,仓皇如同惊弓之鸟,这个时候,什么赚钱,赚大钱,走强者之路,都抛到脑后去了,眼前赶紧逃命才是最现实的。
袁文弼所在的村子,就是个小渔村,附近土地贫瘠,种田没有多少收获,村里人大多都是靠打渔为生。
前几天刚刚有一场大风暴,村子里的渔船大多没有出去,停泊在了避风的港湾里,零零总总有二十来艘,大多都是破旧的单桅小船。
在海滩上,一群村子里的孩童正在那里玩耍,捡拾被潮水冲上来的贝壳,以及小杂鱼什么的,这时看到袁文弼发疯一般的奔跑过来,一个个都面露诧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快跑,倭寇来了!”袁文弼奔过来,看到这些平时的小伙伴们还一个个懵懂的站在那里,便大声喊叫。
倭寇来了?这一下这些孩童们也一个个慌了神,即使没有亲眼见过倭寇的凶残,他们这些从小在渔村长大的人,也从亲人长辈口中听过这倭寇的事,那都是一个个穷凶极恶,杀人放火抢劫无恶不作的坏蛋。
有一个身材较高,长得十分健壮,犹如一头小牛犊的大孩子赶紧跑到岸边的一高处礁石上,向着远方眺望起来。
袁文弼看到四下的那些小伙伴们有的还楞在那里没有逃,便又叫喊起来:“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跑,先别回家,找个地方躲起来,等倭寇走了再回来!”
“啊,大家快跑!”那些孩童们回过神,惊呼四起,就要作鸟兽散。
“大家别听小石头胡说八道,那不是倭寇!”正在这时,那个高壮大孩子站在高处眺望了一阵,随即就大声说道。
“啊?不是倭寇?”本来吓得就要作鸟兽散的孩童们,听到这番话,顿时又停住了脚步,楞在了那里。
高壮大孩子名叫秦英,外号叫铁柱,因为身高力壮,是一众孩童中的头,素有威信,听到他这么说,大家都愿意相信他的话。
“大家不要慌,只是一艘路过的商船而已。”秦英安抚住一众惊慌的小伙伴们,随即看向袁文弼,一脸不高兴的奚落道,“小石头,一艘路过的商船而已,看你一惊一乍的,说什么倭寇来了,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你这胆子简直比二丫还小!”
听到这话,本来还惊慌失措的一众小伙伴们,顿时都哈哈笑了起来。
袁文弼见对方说的肯定,心下也安定了一些,难道真是自己草木皆兵了,便问道:“你怎么知道不是倭寇,而是一艘路过的商船?”
秦英道:“若真是倭寇来,那都是成群结队的,哪只有一艘船的道理。”
袁文弼道:“那也未必,也许只是一股小股的倭寇,你没看到,那艘船很大么,起码能装二三百人了!”
秦英道:“我看得清楚,来的船吃水深,明显满载货物,若是倭寇的船,自然是空船而来,所以这就是一艘商船。”
袁文弼道:“如果是倭寇的船刚刚在其它地方抢劫了呢,我看依着保险起见,还是赶紧躲开的好。”
“你们不信就算了,我不管你们了!”说罢他继续掉头而逃。
难道真的摆了乌龙,这下可丢人了。往回跑的路上,袁文弼心里多半已经接受了秦英的话,只是这面子上下不来,估计这笑话要传出去了,英明神武的形象一下子全毁了,以后还怎么混,这实在是出乎计划之外啊。
那些孩童们都没有再跟着袁文弼逃,他们更愿意相信秦英的。
“看到了吗,小石头就是胆小如鼠,胆子比二丫还小!”秦英好像跟对方有仇,继续在那里不忘诋毁袁文弼。
那些孩童们又是哈哈笑了起来,笑的更欢了,袁文弼逃跑的脚步又加快了,脸上怎么有点发热,真是丢大人了。
咦,怎么后面还跟着一个人?跑了一阵,袁文弼觉得不对劲,回头一看,发现后面还是跟着跑来一个小伙伴,是一个皮肤黝黑,身形瘦瘦的孩童,姓林,小名叫二郎。
这个林二郎是村子里跟袁文弼玩得最好的,而在秦英的有意排挤下,再加上原来的袁文弼读书念字,有点“文青”气,跟其他村子里的孩童玩得就不是怎么太好。
“林二郎,你也是一个胆小鬼,跟小石头一样!”秦英奚落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袁文弼索性停了下来,不再往前跑了,因为他已经看到,村子里有人已经朝着海边奔了过来,兴许是先前撒腿跑在前面的小伙伴已经在村子里报信了。
这下笑话真要闹大了!他有这个预感。
阳光,海浪,沙滩,没有仙人掌,也没有一位老船长,却有一位身形单薄的垂髫童子孤独的站立海边礁石上,远眺着海天交接之处,久久不动,就像是一块岸边的礁石。
这一切的景色,如诗如画,看上去那么悠闲,宁静,美好,但岩石上的孩童却高兴不起来,孩童穿着一身粗布衣服,看着约莫十岁上下年纪,头上用红头绳扎着一个冲天辫,脸蛋白嫩,一双大眼睛漆黑发亮,就是有点发呆。
崇祯十二年秋,这已经是确确实实的明末了,离李自成攻陷北京,满清挥师入关,只剩下仅仅不到五年的时间,这景色再美好,如何让人高兴的起来。
“这大明要亡了,我袁文弼该何去何从……”粗衣孩童喃喃自语,目光茫然。
毫无疑问,他穿越了,孩童的灵魂,来自二十一世纪科技文明时代的一个大好有志青年,不知这一切怎么发生的,反正几天前他醒来,就是这样了。
融合了原先这具身躯的记忆,他发现,自己现在的身份还有点特殊,大名也叫袁文弼,和他同名同姓,在历史上是一个无名之辈,起码以他所知的明末历史,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不过他的父亲却鼎鼎大名,正是大名鼎鼎的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
崇祯二年,满清约十万精兵,在黄台极率领下,避开大明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十一月中旬,满清大军兵临北京城下,这就是己巳之变。
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率关宁军飞驰救援,在北京城下与满清大军大战一场,满清撤退,京都之围遂解,但后来袁崇焕却被崇祯下狱治罪,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明末一道抵抗满清鞑子的长城,就这么倒下了,被崇祯亲手埋葬,以后满清鞑子又有数次破关而入,但明朝却再没有了可堪一战的军队,关宁铁骑的人心散了,以后的数任督师,都没有能力真正指挥得动。
袁文弼是遗腹子,算起来现在年龄还不到十岁,还没出生,便随着家人被发配到了现在的这个流放之地,据他这几天来的旁敲侧击推测,这里应该是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没想到,我竟然是明末大名鼎鼎的袁督师之子,明白自己的身份那天,袁文弼足足发呆了半天,对于袁崇焕这位明末悲剧人物,他惋惜,敬仰,他自己也姓袁,五百年前是一家,而且,他觉得说不定自己还真是对方的后裔。
他记得袁崇焕有一个儿子,名叫袁承志,是某部著名小说中的人物,现在看,这名字好像对不上号?
不管了,以后我就叫做袁承志,我就是袁承志了,原来的名字也不用改了,自己现在还没有表字,以后表字就叫承志吧,袁文弼这么默默的想。
在原世,袁文弼是一个孤儿,混的也悲催,如今穿越到这里,倒没有什么原先的牵挂。
这几天来,包括现在,袁文弼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以后,该何去何从,明末是不折不扣的乱世,人命贱如草芥,流贼四起,杀人如麻,满清鞑子入关,屠城是家常便饭,就是大明官兵,也是要杀良冒功的。
所以,要在明末生存下去,那是真不简单的事,稍不留意脑袋就有搬家的危险,能活下去,除了你想活之外,还需要能活下去的运气。
乱世,想要活命,最好的办法是依附强者,这样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出荣华富贵,作为后来人,袁文弼当然十分清楚,现在这个乱世,强者是谁,就是现在还被挡在关外的满清,而不到五年,这个关外异族便会挥师入关,占领整个华夏的花花世界。
投靠满清?袁文弼突然两眼一翻,狠狠的朝着北边吐了一口唾沫,我呸,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愤怒,反而显得一脸的稚气,没办法,论真实年龄,现在他还只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
投靠满清鞑子是不可能的,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不会有这个选项,要问原因,没有原因,两百年后的丧权辱国就是原罪!
如果这些都可以不算,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袁文弼实在不想过上脑袋后吊一根丑陋的猪尾巴的生活,想一想都实在太悲催了。
既然不能依附强者,那剩下就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自己成为强者了,在这命如草芥的乱世,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
袁文弼又仔细思考了一番,发现在这乱世,要走这强者之路,没有别的途径,就是得有钱,只有手中有钱有粮了,一切才可谈起。
那就先从赚钱开始吧,袁文弼逐渐想清楚了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
但怎么赚钱,他心里却还没有一个比较靠谱的章程,在这乱世中赚钱,真不是张嘴说说就能办到的事,到底该怎么赚钱呢。
一时没有头绪的他,并没有发现,一艘大船突然出现在远方的海平线上,并缓缓朝着他所在的这个小岛方向驶了过来,等他发现的时候,大船已经驶得比较近了,可以清楚的看清,这是一艘很少见的三桅大船。
明朝实行海禁,虽然到了中后期,这海禁的政策时紧时松,但制造和使用三桅大船总是犯禁的,一般再胆大的海商,也不会明目张胆的驾着这样的大船在海面上行来行往。
看着前面这渐渐迫近的三桅大船,袁文弼脸色变了,小脸一下子苍白,脑子里很自然的就想出一个词,倭寇!
他这么想是很正常的,明朝的倭寇之患那实在是如雷贯耳,虽然倭寇祸乱最凶的时候,是嘉靖年间,距今过去都快百年了,但这海面上就从来没有平静过,时有倭寇,海贼劫掠之患,只要明朝的海禁政策还在,这样的祸患就不会停歇,只是程度大小不同罢了。
我的妈呀!袁文弼突然大叫一声,撒开小腿拼了命的转身就逃,仓皇如同惊弓之鸟,这个时候,什么赚钱,赚大钱,走强者之路,都抛到脑后去了,眼前赶紧逃命才是最现实的。
袁文弼所在的村子,就是个小渔村,附近土地贫瘠,种田没有多少收获,村里人大多都是靠打渔为生。
前几天刚刚有一场大风暴,村子里的渔船大多没有出去,停泊在了避风的港湾里,零零总总有二十来艘,大多都是破旧的单桅小船。
在海滩上,一群村子里的孩童正在那里玩耍,捡拾被潮水冲上来的贝壳,以及小杂鱼什么的,这时看到袁文弼发疯一般的奔跑过来,一个个都面露诧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快跑,倭寇来了!”袁文弼奔过来,看到这些平时的小伙伴们还一个个懵懂的站在那里,便大声喊叫。
倭寇来了?这一下这些孩童们也一个个慌了神,即使没有亲眼见过倭寇的凶残,他们这些从小在渔村长大的人,也从亲人长辈口中听过这倭寇的事,那都是一个个穷凶极恶,杀人放火抢劫无恶不作的坏蛋。
有一个身材较高,长得十分健壮,犹如一头小牛犊的大孩子赶紧跑到岸边的一高处礁石上,向着远方眺望起来。
袁文弼看到四下的那些小伙伴们有的还楞在那里没有逃,便又叫喊起来:“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跑,先别回家,找个地方躲起来,等倭寇走了再回来!”
“啊,大家快跑!”那些孩童们回过神,惊呼四起,就要作鸟兽散。
“大家别听小石头胡说八道,那不是倭寇!”正在这时,那个高壮大孩子站在高处眺望了一阵,随即就大声说道。
“啊?不是倭寇?”本来吓得就要作鸟兽散的孩童们,听到这番话,顿时又停住了脚步,楞在了那里。
高壮大孩子名叫秦英,外号叫铁柱,因为身高力壮,是一众孩童中的头,素有威信,听到他这么说,大家都愿意相信他的话。
“大家不要慌,只是一艘路过的商船而已。”秦英安抚住一众惊慌的小伙伴们,随即看向袁文弼,一脸不高兴的奚落道,“小石头,一艘路过的商船而已,看你一惊一乍的,说什么倭寇来了,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你这胆子简直比二丫还小!”
听到这话,本来还惊慌失措的一众小伙伴们,顿时都哈哈笑了起来。
袁文弼见对方说的肯定,心下也安定了一些,难道真是自己草木皆兵了,便问道:“你怎么知道不是倭寇,而是一艘路过的商船?”
秦英道:“若真是倭寇来,那都是成群结队的,哪只有一艘船的道理。”
袁文弼道:“那也未必,也许只是一股小股的倭寇,你没看到,那艘船很大么,起码能装二三百人了!”
秦英道:“我看得清楚,来的船吃水深,明显满载货物,若是倭寇的船,自然是空船而来,所以这就是一艘商船。”
袁文弼道:“如果是倭寇的船刚刚在其它地方抢劫了呢,我看依着保险起见,还是赶紧躲开的好。”
“你们不信就算了,我不管你们了!”说罢他继续掉头而逃。
难道真的摆了乌龙,这下可丢人了。往回跑的路上,袁文弼心里多半已经接受了秦英的话,只是这面子上下不来,估计这笑话要传出去了,英明神武的形象一下子全毁了,以后还怎么混,这实在是出乎计划之外啊。
那些孩童们都没有再跟着袁文弼逃,他们更愿意相信秦英的。
“看到了吗,小石头就是胆小如鼠,胆子比二丫还小!”秦英好像跟对方有仇,继续在那里不忘诋毁袁文弼。
那些孩童们又是哈哈笑了起来,笑的更欢了,袁文弼逃跑的脚步又加快了,脸上怎么有点发热,真是丢大人了。
咦,怎么后面还跟着一个人?跑了一阵,袁文弼觉得不对劲,回头一看,发现后面还是跟着跑来一个小伙伴,是一个皮肤黝黑,身形瘦瘦的孩童,姓林,小名叫二郎。
这个林二郎是村子里跟袁文弼玩得最好的,而在秦英的有意排挤下,再加上原来的袁文弼读书念字,有点“文青”气,跟其他村子里的孩童玩得就不是怎么太好。
“林二郎,你也是一个胆小鬼,跟小石头一样!”秦英奚落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袁文弼索性停了下来,不再往前跑了,因为他已经看到,村子里有人已经朝着海边奔了过来,兴许是先前撒腿跑在前面的小伙伴已经在村子里报信了。
这下笑话真要闹大了!他有这个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