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以让人智慧,却也会成为束缚。
豹人就范了这方面的错误。
它们对人类的产能估测,有着严重的偏差。
这种偏差,是由星屑之河战役中毁灭的蝗虫舰队发送回去的信息所造成的。
按照它们估算,人类目前可用舰船总数,不会多余一万艘。而主力战舰,恐怕连一千艘都凑不齐。
1000和100万,这个差距太大,大到足以致命。
3300万公里,当豹人的舰队群之一,与外域城邦的遮断光幕之间的距离小于这个数字时,舰队群全员做好了开火的准备。
按照上次交战的情报判断,遮断光幕之后,就是防护层,再后,则是敌方舰队。人类一方的作战方式是,利用己方的齐射间隙开火,然后迅速架起防护层进行防护,然后利用间隙再开炮。如此反复。
介于这种战术,豹人这次选择了层次性不间断射击,始终有足够的炮火在进行打击。至于如何在遮断光幕存在的情况下锁定目标,自然是根据对方的炮火轨迹进行位置预测。
这样的一种方式的确是很被动。但这次蝗虫舰队群是满员的5万艘,并且有1万艘巨舰,火力之密集,完全有能力进行区域性覆盖打击。
并且,3300万公里,意味着4小时左右的航行时间,豹人们觉得己方有足够把握完成骑脸,然后就是一场以多打少的绞杀歼灭。
当然,豹人们也没忘记星屑之河战役后期,被对方引诱至超级太阳风打击范围之内,然后被蹂躏了一把的事。
这里距离太阳超过50亿公里,太阳风抵达时间大约需要4.63小时,只要不是大舰队深入追击,并且是高速追击,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躲开致命的太阳风打击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来,异生物的戴森环建造并没有太多的进展,而是给太阳加了顶盖和底盖,虽然规模不算大,却也有效的杜绝了与黄道面呈垂直角度进入内太阳系的办法。
若非如此,这此豹人们还真就想那么干。
在它们的认知中,人类已经是在异生物的奴役下生活。所以主要敌人,是异生物。
就在舰队群指挥官考虑着要不要先盲射一波,说不定可以起到瓦解对方防御层的效果时,外域城邦这边先开炮了。
3300万公里,有探测器伺候,参数校准,精确射击,各舰船锁定各自的目标,35万对5万,7v1,每艘敌舰均摊将承受252门光矛的打击。
一瞬间,1260万道光束射出,它们将在太空中飞行将近110秒,然后冲入蝗虫舰队群阵列。
无数人类通过直播,以不同位置的探测器的不同角度,观看了这一幕。
最瑰丽震撼的,还要属较近距离、从侧面观看万炮齐发的景象。
深邃的穹宇一下子被照亮,就像这个空域亮起一个巨大的太阳,间隔清晰、井然有序的光线宛如太阳的亿万豪光,喷射而出,视野内满满都是这种东西,再无其他。
很多人都被这一幕震撼的产生了尿意。
而豹人,当他们看到这一幕,就意识到自己玩了,在死亡之前,它们要求各舰尽可能多的完成炮击。
实际上也就够一轮齐射,110秒连两分钟都不到,光矛发射前的蓄能,不止这个时间。
之后不久,光矛组成的洪峰以摧枯拉朽般的方式将豹人的整支舰队群都射成了碎片,那效果就像密集阵弹幕下的鸟群,血肉横飞、绒羽燃烧,在偌大的空域形成极为惨烈而壮观的景象。
探测器用大量深入浅出的镜头记录了这一幕,并将之发送回了后方,让人们见识了5万艘舰船,超过1500万船员在10秒内死于非命的超级场面。有了这些镜头,估计未来几年内没人会拍灾难片和战争片了。
而另外两支蝗虫舰队群的豹人们则如同被给了一记闷棍,当时就有点傻眼。
莫非是走错地方了?
这也太夸张了,一次就1000多万道光矛,这后边是有多少战舰?
然后它们再看那些遮断光幕的感觉就变得不同了。
它们各自舰队群的前路上,同样有遮断光幕。
那么,这些光幕所遮掩的,究竟是空无一物的幌子,还是严阵以待的海量战舰群?
两支蝗虫舰队群采取了各自的测试方法。
a集群投放了大量的探测器,以洪流的方式推进,务必要获取遮断光幕后的情报。
结果这些探测器组成的长河,遭遇了搭载了螺旋核电磁速射炮的护卫舰。
这种舰其实就是用了导弹驱逐舰的基架。宛如绽放中的花朵般,有着巨大的射击平台,上千门速射炮同时开火。
几十艘护卫舰发射的核炮弹,在太空中形成核爆走廊,鲜有钻入其中的探测器还能完整的飞出来。
之后,角螺和海胆就都到了,层层拦截,就是不让看到折断层后面的内容。
而b集群采取的是远程炮击的方式,看看是否能逼出真相。
然而距离太远本身就缺乏射击精度,看不到目标更是只能盲射杀敌。在太空中,想要做到这一点可太难了。
无论是为遮断光幕供能、还是为节点能量盾供能,辅助舰船都是周身密布姿势制御喷嘴,极其灵活,且基本处于静止状态,位移调控效果极佳。
在这种情况下,广泛布列的探测器,起到了重要作用。多角度观察,综合推演预算,豹人舰船光矛打击的空当漏洞就能算出。
接下来,在时限内移动到相应位置,就能演绎绿叶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有惊无险的躲过打击。
而遮断光幕之后则是另一种景象,防护层需要计算的是,如何以最小代价扛住这一轮轮的炮击。
这具体跟豹人们光矛的射击角度和方式有关。狼眼手电是以密集阵列存在的,有时候,豹人们的确是蒙对了位置,这种时候,就需要分析以何种代价扛住这一拨了。
这些炮击舰虽然有起码的灵活性,但是,那不是35艘,350艘,而是35万艘,如此庞大的群起,即便是密集阵列,也是好大的一坨,不是利用炮击间隔,就能麻溜的全部完成移位的。
这就需要盘算了,何种模式是最经济的,是扛一半、躲一半,还是全扛,又或以躲和一些牺牲为代价?
总之,5万艘的舰队群集火,每次肯定都是会要见些真东西的,就算是玩欺骗,也代价不菲,可以这么说,就算一次最成功的互动(基本打歪,没怎么启用防护层,就是炮击舰阵列动了动),外域城邦一方的总能量消耗,都超过2017年一年的全球耗电总量。
而有的时候蝗虫舰队群福至心灵走狗屎运,甚至能造成相当的损害,最多的一次近千艘炮击舰就那么被击沉了。
可外域城邦这边就是不回击。
善于隐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简化的炮击舰,攻击间隔别说是跟新式战舰比,就是跟旧式的战舰比,都是其将近三倍时长,差不多是10分钟来一波。
徐长卿并不想将这个弱点,过早的暴露。他希望更好的利用豹人摸不清己方真实情况的特性,上演真真假假的好戏。
于是,从b集群的豹人们的角度和感官,就见一轮轮打击宛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馈,遮断光幕却始终存在。它们越来越质疑,后面是真,还是假?这是在引诱?还是空城计?
虽然豹人们并不知道空城计的典故,但这个战术并不是多么高屋建瓴,它们的认知中是有这个概念的。
这时候a集群那边的探测器集群突进失败,始终未能将遮断光幕之后的情报送回。
这个情况兆头很不好,星屑之河战役前,蝗虫舰队群也曾密集的使用了探测器,结果被反制,在丧失情报支持的背景下,一头入坑,被连环杀。
可现在已经算是骑虎难下,就这么撤退,它们不甘心。冲,又有可能一头撞上致命惊喜。
并且这个时候,歼灭完c集群的那个不可视遮断光幕,已经在移动,那里边是肯定更有货的。
更有意思的是,外域城邦设置的遮断光幕可不止是三个,甚至不是三十个,而是三百多个。
它们都是可移动的,甚至有时候两者会合一,然后再分开。
这就好像三个碗来回捣腾,只有一颗鸡蛋,但究竟在哪个里呢?你猜?
所以用不了多久,它们就无法确定那支令c集群化作宇宙尘埃的庞大舰队究竟去了哪里。按照它们的计算,以对方的火力覆盖度,别说是3000万公里,就是在1亿公里外,尽心区域打击,己方也必然会有损失。
不到6分钟的时间,能让5万艘战舰,躲出由1200万道光矛构筑的区域打击范畴?别说是它们在高速突进,就是最适合转转向躲避的低速状态,也不可能那么利索。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一直没有发威的异生物的超级太阳风,不能当其不存在。
舰队群偶尔失去行星遮挡没关系,因为几个小时的时间,够再度夺回行星遮挡区域了,可如果离的太远,那就危险了。所以别看空域极大,好多区域都是花了x的,舰队群一旦出现在那些位置,就等于是自己讨打。
另外,还要考虑行星的公转问题,相对于借以做盾牌的行星,蝗虫舰队群处于更外围的轮的位置,而行星则处于靠近轴的位置,这意味着舰队群要想始终拿行星当挡箭牌,得比行星的公转速度快很多。
具体快多少,得看拿哪颗行星做遮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内星域这四颗肯定是不合适。太靠近太阳这个轴心,舰队群想要在50亿公里的位置上跟人家同步,腿得跑断。
最大的是木星,然后是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豹人选择的是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c集群被位于冥王星公转轨道上的敌人给干掉了,现在a和b都已经跨过冥王星公转轨道,斜向深入太阳系,而灭掉c集群的则是直插。
如果照目前的趋向,那支大舰队是没机会拦截a和b的,但有个前提,那就是a和b始终保持固有的突进态势。
在一番衡量后,ab两个集**换信息,决定赌了。
两个集群更换了作战方案,之前释放探测器的a集群,这时开始炮击前进,而之前炮击前进的b集群,则释放探测器,希望较近的距离,探测器洪流,能够突破,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不得不说,相比而言,b集团的选择是最优解,前期给外城邦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后期抵近释放足够多的探测器,进行强行侦查。
外域城邦一方组成的探测器拦截体系虽然很给力,可它还是比较需要战略纵深的,这个战略纵深大约是1.2亿公里,越是短,就越有被突破的可能。
面对这个问题,徐长卿思考后的回答是,待其突破,观其行为,再选择是否放进了打。
他这么说,主要是考虑通信问题,星屑之河战役后,并没有从豹人的舰船上发现量子通讯技术。
如果没有这个技术,冲进遮挡光幕内也不管用,因为这个遮断是全范围的,就相当于用能量建立了一个立体的牢笼,以通讯信号的能量强度,无法突破遮断力场。
而如果是量子通讯技术,那么就不受遮断影响。以豹人的科技水平,点亮这个技术没有什么难度,只是之前没点,两年过去了,未必就没有补上。
事实证明,豹人们补上这个漏洞了!
豹人就范了这方面的错误。
它们对人类的产能估测,有着严重的偏差。
这种偏差,是由星屑之河战役中毁灭的蝗虫舰队发送回去的信息所造成的。
按照它们估算,人类目前可用舰船总数,不会多余一万艘。而主力战舰,恐怕连一千艘都凑不齐。
1000和100万,这个差距太大,大到足以致命。
3300万公里,当豹人的舰队群之一,与外域城邦的遮断光幕之间的距离小于这个数字时,舰队群全员做好了开火的准备。
按照上次交战的情报判断,遮断光幕之后,就是防护层,再后,则是敌方舰队。人类一方的作战方式是,利用己方的齐射间隙开火,然后迅速架起防护层进行防护,然后利用间隙再开炮。如此反复。
介于这种战术,豹人这次选择了层次性不间断射击,始终有足够的炮火在进行打击。至于如何在遮断光幕存在的情况下锁定目标,自然是根据对方的炮火轨迹进行位置预测。
这样的一种方式的确是很被动。但这次蝗虫舰队群是满员的5万艘,并且有1万艘巨舰,火力之密集,完全有能力进行区域性覆盖打击。
并且,3300万公里,意味着4小时左右的航行时间,豹人们觉得己方有足够把握完成骑脸,然后就是一场以多打少的绞杀歼灭。
当然,豹人们也没忘记星屑之河战役后期,被对方引诱至超级太阳风打击范围之内,然后被蹂躏了一把的事。
这里距离太阳超过50亿公里,太阳风抵达时间大约需要4.63小时,只要不是大舰队深入追击,并且是高速追击,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躲开致命的太阳风打击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来,异生物的戴森环建造并没有太多的进展,而是给太阳加了顶盖和底盖,虽然规模不算大,却也有效的杜绝了与黄道面呈垂直角度进入内太阳系的办法。
若非如此,这此豹人们还真就想那么干。
在它们的认知中,人类已经是在异生物的奴役下生活。所以主要敌人,是异生物。
就在舰队群指挥官考虑着要不要先盲射一波,说不定可以起到瓦解对方防御层的效果时,外域城邦这边先开炮了。
3300万公里,有探测器伺候,参数校准,精确射击,各舰船锁定各自的目标,35万对5万,7v1,每艘敌舰均摊将承受252门光矛的打击。
一瞬间,1260万道光束射出,它们将在太空中飞行将近110秒,然后冲入蝗虫舰队群阵列。
无数人类通过直播,以不同位置的探测器的不同角度,观看了这一幕。
最瑰丽震撼的,还要属较近距离、从侧面观看万炮齐发的景象。
深邃的穹宇一下子被照亮,就像这个空域亮起一个巨大的太阳,间隔清晰、井然有序的光线宛如太阳的亿万豪光,喷射而出,视野内满满都是这种东西,再无其他。
很多人都被这一幕震撼的产生了尿意。
而豹人,当他们看到这一幕,就意识到自己玩了,在死亡之前,它们要求各舰尽可能多的完成炮击。
实际上也就够一轮齐射,110秒连两分钟都不到,光矛发射前的蓄能,不止这个时间。
之后不久,光矛组成的洪峰以摧枯拉朽般的方式将豹人的整支舰队群都射成了碎片,那效果就像密集阵弹幕下的鸟群,血肉横飞、绒羽燃烧,在偌大的空域形成极为惨烈而壮观的景象。
探测器用大量深入浅出的镜头记录了这一幕,并将之发送回了后方,让人们见识了5万艘舰船,超过1500万船员在10秒内死于非命的超级场面。有了这些镜头,估计未来几年内没人会拍灾难片和战争片了。
而另外两支蝗虫舰队群的豹人们则如同被给了一记闷棍,当时就有点傻眼。
莫非是走错地方了?
这也太夸张了,一次就1000多万道光矛,这后边是有多少战舰?
然后它们再看那些遮断光幕的感觉就变得不同了。
它们各自舰队群的前路上,同样有遮断光幕。
那么,这些光幕所遮掩的,究竟是空无一物的幌子,还是严阵以待的海量战舰群?
两支蝗虫舰队群采取了各自的测试方法。
a集群投放了大量的探测器,以洪流的方式推进,务必要获取遮断光幕后的情报。
结果这些探测器组成的长河,遭遇了搭载了螺旋核电磁速射炮的护卫舰。
这种舰其实就是用了导弹驱逐舰的基架。宛如绽放中的花朵般,有着巨大的射击平台,上千门速射炮同时开火。
几十艘护卫舰发射的核炮弹,在太空中形成核爆走廊,鲜有钻入其中的探测器还能完整的飞出来。
之后,角螺和海胆就都到了,层层拦截,就是不让看到折断层后面的内容。
而b集群采取的是远程炮击的方式,看看是否能逼出真相。
然而距离太远本身就缺乏射击精度,看不到目标更是只能盲射杀敌。在太空中,想要做到这一点可太难了。
无论是为遮断光幕供能、还是为节点能量盾供能,辅助舰船都是周身密布姿势制御喷嘴,极其灵活,且基本处于静止状态,位移调控效果极佳。
在这种情况下,广泛布列的探测器,起到了重要作用。多角度观察,综合推演预算,豹人舰船光矛打击的空当漏洞就能算出。
接下来,在时限内移动到相应位置,就能演绎绿叶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有惊无险的躲过打击。
而遮断光幕之后则是另一种景象,防护层需要计算的是,如何以最小代价扛住这一轮轮的炮击。
这具体跟豹人们光矛的射击角度和方式有关。狼眼手电是以密集阵列存在的,有时候,豹人们的确是蒙对了位置,这种时候,就需要分析以何种代价扛住这一拨了。
这些炮击舰虽然有起码的灵活性,但是,那不是35艘,350艘,而是35万艘,如此庞大的群起,即便是密集阵列,也是好大的一坨,不是利用炮击间隔,就能麻溜的全部完成移位的。
这就需要盘算了,何种模式是最经济的,是扛一半、躲一半,还是全扛,又或以躲和一些牺牲为代价?
总之,5万艘的舰队群集火,每次肯定都是会要见些真东西的,就算是玩欺骗,也代价不菲,可以这么说,就算一次最成功的互动(基本打歪,没怎么启用防护层,就是炮击舰阵列动了动),外域城邦一方的总能量消耗,都超过2017年一年的全球耗电总量。
而有的时候蝗虫舰队群福至心灵走狗屎运,甚至能造成相当的损害,最多的一次近千艘炮击舰就那么被击沉了。
可外域城邦这边就是不回击。
善于隐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简化的炮击舰,攻击间隔别说是跟新式战舰比,就是跟旧式的战舰比,都是其将近三倍时长,差不多是10分钟来一波。
徐长卿并不想将这个弱点,过早的暴露。他希望更好的利用豹人摸不清己方真实情况的特性,上演真真假假的好戏。
于是,从b集群的豹人们的角度和感官,就见一轮轮打击宛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馈,遮断光幕却始终存在。它们越来越质疑,后面是真,还是假?这是在引诱?还是空城计?
虽然豹人们并不知道空城计的典故,但这个战术并不是多么高屋建瓴,它们的认知中是有这个概念的。
这时候a集群那边的探测器集群突进失败,始终未能将遮断光幕之后的情报送回。
这个情况兆头很不好,星屑之河战役前,蝗虫舰队群也曾密集的使用了探测器,结果被反制,在丧失情报支持的背景下,一头入坑,被连环杀。
可现在已经算是骑虎难下,就这么撤退,它们不甘心。冲,又有可能一头撞上致命惊喜。
并且这个时候,歼灭完c集群的那个不可视遮断光幕,已经在移动,那里边是肯定更有货的。
更有意思的是,外域城邦设置的遮断光幕可不止是三个,甚至不是三十个,而是三百多个。
它们都是可移动的,甚至有时候两者会合一,然后再分开。
这就好像三个碗来回捣腾,只有一颗鸡蛋,但究竟在哪个里呢?你猜?
所以用不了多久,它们就无法确定那支令c集群化作宇宙尘埃的庞大舰队究竟去了哪里。按照它们的计算,以对方的火力覆盖度,别说是3000万公里,就是在1亿公里外,尽心区域打击,己方也必然会有损失。
不到6分钟的时间,能让5万艘战舰,躲出由1200万道光矛构筑的区域打击范畴?别说是它们在高速突进,就是最适合转转向躲避的低速状态,也不可能那么利索。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一直没有发威的异生物的超级太阳风,不能当其不存在。
舰队群偶尔失去行星遮挡没关系,因为几个小时的时间,够再度夺回行星遮挡区域了,可如果离的太远,那就危险了。所以别看空域极大,好多区域都是花了x的,舰队群一旦出现在那些位置,就等于是自己讨打。
另外,还要考虑行星的公转问题,相对于借以做盾牌的行星,蝗虫舰队群处于更外围的轮的位置,而行星则处于靠近轴的位置,这意味着舰队群要想始终拿行星当挡箭牌,得比行星的公转速度快很多。
具体快多少,得看拿哪颗行星做遮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内星域这四颗肯定是不合适。太靠近太阳这个轴心,舰队群想要在50亿公里的位置上跟人家同步,腿得跑断。
最大的是木星,然后是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豹人选择的是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c集群被位于冥王星公转轨道上的敌人给干掉了,现在a和b都已经跨过冥王星公转轨道,斜向深入太阳系,而灭掉c集群的则是直插。
如果照目前的趋向,那支大舰队是没机会拦截a和b的,但有个前提,那就是a和b始终保持固有的突进态势。
在一番衡量后,ab两个集**换信息,决定赌了。
两个集群更换了作战方案,之前释放探测器的a集群,这时开始炮击前进,而之前炮击前进的b集群,则释放探测器,希望较近的距离,探测器洪流,能够突破,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不得不说,相比而言,b集团的选择是最优解,前期给外城邦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后期抵近释放足够多的探测器,进行强行侦查。
外域城邦一方组成的探测器拦截体系虽然很给力,可它还是比较需要战略纵深的,这个战略纵深大约是1.2亿公里,越是短,就越有被突破的可能。
面对这个问题,徐长卿思考后的回答是,待其突破,观其行为,再选择是否放进了打。
他这么说,主要是考虑通信问题,星屑之河战役后,并没有从豹人的舰船上发现量子通讯技术。
如果没有这个技术,冲进遮挡光幕内也不管用,因为这个遮断是全范围的,就相当于用能量建立了一个立体的牢笼,以通讯信号的能量强度,无法突破遮断力场。
而如果是量子通讯技术,那么就不受遮断影响。以豹人的科技水平,点亮这个技术没有什么难度,只是之前没点,两年过去了,未必就没有补上。
事实证明,豹人们补上这个漏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