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王宫之中,大殿之内,石遵看了义阳王石鉴一眼,忽然说道:“三哥,萧逸此子终究是小患,但有一件事情,那就大不一样了,说严重一点,甚至影响国家稳定。”
“大王请说!”义阳王石鉴不知石遵此话何意,忙问道。
石遵颔首道:“我赵国东击燕国慕容氏,西挫晋国司马氏,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这个局面,可谓是精骑控弦数十万,城邑百余座,在三国之中,城池最广,领土最大,兵锋最强,这些得来殊为不易。”
石鉴闻言点头称是,石遵已缓缓转眼看向他,等待他开口。
义阳王石鉴心中所想为何,暂且不说,明面上却恭敬地说道:“大王所言甚是。如今我赵国兵强马壮,雄霸南荒,铁骑更是名闻天下,先天高手也是最多,而我也誓愿追随,甘为驱策,大王麾下文武何止车载斗量。一统南荒,更是指日可待。”
石遵看他说得雄心勃勃,不动声色地问道:“三哥,话虽如此,但你可知道,今日大殿之上,现在之所以只有我们两人,连贴身侍卫都不在本王身侧,你可知为何如此?”
石鉴一怔,不介其意,随后只听石遵继续说道:“本王意在与王兄纵论治国平天下之策,可是如今赵国有一半兵力分散在三哥手中,而且最近本王发现王都三千羽林卫的虎符也少了半块,虽然本王让孙伏都这个新晋先天高手去坐镇,但终究是有隐患……”
石遵说到“三千羽林卫的虎符也少了半块”之时,双眼紧紧盯着石鉴,注意他的每一个细微的神色,深深悄然地窥看他的内心。
石遵的举动石鉴自然不知道,但羽林卫少了兵符这件事他早就知道,因为那半块兵符就在他手中,还是前羽林卫统计令狐绝亲手交给他的,故而石鉴闻言之后,心中募地一震,连忙跪地。
石遵亲自扶起他,说道:“如今本王虽然坐拥赵国,但眼下王都最精锐的羽林卫兵符竟然不见,而国内尚有三处不大不小的叛乱,时时扰心,值此时局艰难之秋,我们兄弟更应携手同心,否则赵国必乱啊!”
“况且天下之事没有任何是绝对的、不可能发生的,就连我出口的这句话也一样。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为君者当在战端未启之前就将其一举扑灭,而不是考虑它有无可能发生。”
石鉴当然知道这件事,他依然表现出震惊已极的样子。他虽胸有成竹,私下自有计较,行为上依然如履薄冰。所以闻言之后,立即跪下行礼,脸色泛灰,惊惶莫名地道:
“大王,此事至关重要,你为何不早言明,我纵是万死也要与大王共存亡啊,但……但这兵符又是去哪了呢?要知道这三千羽林卫不啻十万精锐,他们个个刀马娴熟,武艺超凡,都能拉得开一百二十斤的大弓,能挽九石的重弩,不啻十万大军。”
“一旦兵符落到别人手里,实在是危险至极。只要大王一声令下,我立刻将那人五马分尸,此人是谁?”
“此人是谁,毕竟没有真凭实据,暂且不说,但必然是我们兄弟中间的一人。”石遵说完之后死死地盯着石鉴,好似要从他脸上看出一丝端倪。
石鉴闻言面色大变,神情骇然一震,道:“大王,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轻率,无论如何,若无真实证据,不好遽然论断……”
但石遵话说到这份上,岂是简简单单的应命所能敷衍的,他也知道石遵此话的言外之意,当即从怀中取出自己的兵符,跪地躬身奉上,道:“大王,如今赵国危殆,就请大王暂时收回兵符,权宜处理,大王一旦有命,我等誓死追随左右,诛逆除叛!”
石鉴把自己的兵符交给了石遵,当然此兵符非彼兵符,打死石鉴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把羽林卫的兵符交出来,要知道三千羽林卫,便是三千二流武者,关键时刻,可是能够翻盘的力量。
石遵闻言大悦,故作谦让一回,将兵符收下,道:“三哥,你我虽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我们向来情同手足,而你的忠心可鉴日月,本王断无怀疑之理,不过此时特殊时期,待赵国稳定下来,这块兵符,本王便立刻归还与你。”
石鉴闻言,心中冷笑,但此事他早有防备,真正的实力早已用各种手段调到赵国各地,或震守边关要塞,或挥军平乱,就算石遵有兵符在手,难道还能连边关的人也调回王都么,石遵还没那么糊涂。
而经过石鉴长久的运筹,这些实力早已成了他的心腹,可以说兵符对他所辖的兵马来说,只是一块破铜烂铁而已。但他还不清楚石遵的实力究竟有多强,所以一直蓄积力量,以待时机,厚击薄发。
但眼下他依然连道不敢,石遵方急忙将他搀起,叹了口气,道:“如今赵国虽强,弊端却也多不胜数。而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开疆阔土,扫平背后之忧,今日只好暂且委屈王兄了。”
“大王说笑了,这没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若无国家的稳定,哪来我们的权势?哪来我们生活的稳定?所以一切以大局为重。”
石鉴说完之后,石遵点了点头,道:“不错,一切以大局为重,王兄你能理解最好不过。那我就不多留王兄了,请回吧!”
话音刚落,石遵便挥手让他退了下去,显然他在收回石鉴的兵权之后,想要尽快坐实这件事情……
且说萧逸与石闵两人从王宫回来之后,因为石闵还需要安排接下来平乱的事宜,包括萧逸让其接触四大护法中的鬼影等人,这事虽然赵王石遵已经批准,但是与萧逸的请求又自是大不相同。
毕竟鬼影等三人现在可以说是唯萧逸马首是瞻。
所以萧逸的请求,他们三人一定竭尽全力地配合。这也是萧逸把握所在,故而萧逸只好一个人回到精舍。
“大王请说!”义阳王石鉴不知石遵此话何意,忙问道。
石遵颔首道:“我赵国东击燕国慕容氏,西挫晋国司马氏,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这个局面,可谓是精骑控弦数十万,城邑百余座,在三国之中,城池最广,领土最大,兵锋最强,这些得来殊为不易。”
石鉴闻言点头称是,石遵已缓缓转眼看向他,等待他开口。
义阳王石鉴心中所想为何,暂且不说,明面上却恭敬地说道:“大王所言甚是。如今我赵国兵强马壮,雄霸南荒,铁骑更是名闻天下,先天高手也是最多,而我也誓愿追随,甘为驱策,大王麾下文武何止车载斗量。一统南荒,更是指日可待。”
石遵看他说得雄心勃勃,不动声色地问道:“三哥,话虽如此,但你可知道,今日大殿之上,现在之所以只有我们两人,连贴身侍卫都不在本王身侧,你可知为何如此?”
石鉴一怔,不介其意,随后只听石遵继续说道:“本王意在与王兄纵论治国平天下之策,可是如今赵国有一半兵力分散在三哥手中,而且最近本王发现王都三千羽林卫的虎符也少了半块,虽然本王让孙伏都这个新晋先天高手去坐镇,但终究是有隐患……”
石遵说到“三千羽林卫的虎符也少了半块”之时,双眼紧紧盯着石鉴,注意他的每一个细微的神色,深深悄然地窥看他的内心。
石遵的举动石鉴自然不知道,但羽林卫少了兵符这件事他早就知道,因为那半块兵符就在他手中,还是前羽林卫统计令狐绝亲手交给他的,故而石鉴闻言之后,心中募地一震,连忙跪地。
石遵亲自扶起他,说道:“如今本王虽然坐拥赵国,但眼下王都最精锐的羽林卫兵符竟然不见,而国内尚有三处不大不小的叛乱,时时扰心,值此时局艰难之秋,我们兄弟更应携手同心,否则赵国必乱啊!”
“况且天下之事没有任何是绝对的、不可能发生的,就连我出口的这句话也一样。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为君者当在战端未启之前就将其一举扑灭,而不是考虑它有无可能发生。”
石鉴当然知道这件事,他依然表现出震惊已极的样子。他虽胸有成竹,私下自有计较,行为上依然如履薄冰。所以闻言之后,立即跪下行礼,脸色泛灰,惊惶莫名地道:
“大王,此事至关重要,你为何不早言明,我纵是万死也要与大王共存亡啊,但……但这兵符又是去哪了呢?要知道这三千羽林卫不啻十万精锐,他们个个刀马娴熟,武艺超凡,都能拉得开一百二十斤的大弓,能挽九石的重弩,不啻十万大军。”
“一旦兵符落到别人手里,实在是危险至极。只要大王一声令下,我立刻将那人五马分尸,此人是谁?”
“此人是谁,毕竟没有真凭实据,暂且不说,但必然是我们兄弟中间的一人。”石遵说完之后死死地盯着石鉴,好似要从他脸上看出一丝端倪。
石鉴闻言面色大变,神情骇然一震,道:“大王,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轻率,无论如何,若无真实证据,不好遽然论断……”
但石遵话说到这份上,岂是简简单单的应命所能敷衍的,他也知道石遵此话的言外之意,当即从怀中取出自己的兵符,跪地躬身奉上,道:“大王,如今赵国危殆,就请大王暂时收回兵符,权宜处理,大王一旦有命,我等誓死追随左右,诛逆除叛!”
石鉴把自己的兵符交给了石遵,当然此兵符非彼兵符,打死石鉴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把羽林卫的兵符交出来,要知道三千羽林卫,便是三千二流武者,关键时刻,可是能够翻盘的力量。
石遵闻言大悦,故作谦让一回,将兵符收下,道:“三哥,你我虽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我们向来情同手足,而你的忠心可鉴日月,本王断无怀疑之理,不过此时特殊时期,待赵国稳定下来,这块兵符,本王便立刻归还与你。”
石鉴闻言,心中冷笑,但此事他早有防备,真正的实力早已用各种手段调到赵国各地,或震守边关要塞,或挥军平乱,就算石遵有兵符在手,难道还能连边关的人也调回王都么,石遵还没那么糊涂。
而经过石鉴长久的运筹,这些实力早已成了他的心腹,可以说兵符对他所辖的兵马来说,只是一块破铜烂铁而已。但他还不清楚石遵的实力究竟有多强,所以一直蓄积力量,以待时机,厚击薄发。
但眼下他依然连道不敢,石遵方急忙将他搀起,叹了口气,道:“如今赵国虽强,弊端却也多不胜数。而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开疆阔土,扫平背后之忧,今日只好暂且委屈王兄了。”
“大王说笑了,这没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若无国家的稳定,哪来我们的权势?哪来我们生活的稳定?所以一切以大局为重。”
石鉴说完之后,石遵点了点头,道:“不错,一切以大局为重,王兄你能理解最好不过。那我就不多留王兄了,请回吧!”
话音刚落,石遵便挥手让他退了下去,显然他在收回石鉴的兵权之后,想要尽快坐实这件事情……
且说萧逸与石闵两人从王宫回来之后,因为石闵还需要安排接下来平乱的事宜,包括萧逸让其接触四大护法中的鬼影等人,这事虽然赵王石遵已经批准,但是与萧逸的请求又自是大不相同。
毕竟鬼影等三人现在可以说是唯萧逸马首是瞻。
所以萧逸的请求,他们三人一定竭尽全力地配合。这也是萧逸把握所在,故而萧逸只好一个人回到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