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衣同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
“人都有弱点,弱点就都致命。”启功先生紧接着说道。
郑西西回过神,眨了眨眼。
“他的天赋很好,各方面都很好,他能飞的很高,但是飞得越高,摔得越惨,你们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希望能稍微注意一些,你懂的我意思吗?”启功先生看着郑西西说道。
郑西西抿着唇认真的点点头“我懂了。”
“等他再成熟一些,能处理好很多事情,到时候也就不用我们操心了。”启功先生笑了笑“但是在这之前,雏鹰都是需要呵护的。”
郑西西对着启功先生鞠了一躬“替小耀感谢您的提醒。”
“我没有后人。”启功先生笑了笑“虽然有不少学生,但是没有小耀这么投缘的。”
摸着重新装裱后焕然一新的《晴竹图》,启功先生脸上的笑容十分安详“可能是老天垂青。”
郑西西抿了抿唇,心想被老天垂青的一定是王耀啊。
“唉,西西姐,你的车锁了没?”这时王耀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看到桌子上的画儿时声音戛然而止“这画?”
“我收了。”启功先生笑道。
“我倒手的。”郑西西转身对王耀笑道。
王耀眨了眨眼,走到书桌前摸着《晴竹图》笑道“胡文大叔还说卖给了一个神秘人,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到了您手里啊。”
“胡文直接卖给我了,我卖给了启功先生。”郑西西抿了抿唇,小心翼翼的瞄着王耀。
“什么价?”王耀好奇的问道。
“两百多万吧。”启功先生看了眼郑西西。
“嗯,差不多,不过估计您赚了。”王耀点点头“这画升值价值挺大的,毕竟算是郑板桥最具特色的一副画了。”
“小耀,还有件事儿。”郑西西吞了吞口水,拉了拉王耀的手臂。
“怎么了?”王耀有些疑惑的“你倒手赚先生钱了?”
“我哪里敢。”郑西西翻了个白眼,小声说道“胡文的房子。”
“也你买了?”王耀瞪大眼睛“西西姐你是这么大的富婆吗?”
“呵呵呵。”郑西西干笑着“我替你收下了。”
王耀一怔,眨了眨眼“啥?”
“我要是不收,胡文这画也不卖我啊。”郑西西心虚的摸了摸脸颊“你能理解么?”
王耀满脸惊愕,似乎还没缓过神。
“回神。”启功先生拍了拍王耀的肩膀。
“这。”王耀抓了抓头,苦笑道“还是占了大叔便宜啊。”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启功先生沉声说道“恩义这东西是相互的,太过陈腐,就是不谙世道了。”
王耀眨了眨眼,坐在木制沙发上发呆。
“想啥呢?”郑西西走过去问道。
“给我倒杯水。”王耀双眼发直的挥挥手。
郑西西呼吸一滞,鼓了鼓脸颊去饮水机那边倒了杯水递给王耀。
王耀灌了一大口,甘甜的纯净水浇灭了胸口的火气,叹了口气“胡文大叔也太实在了。”
“实在的是你吧。”郑西西娇笑道。
见王耀似乎想通了,启功先生也露出笑容“两个实在人,互相都不亏待。”
“可是我啥也没干,占了这个大个便宜。”王耀抓了抓头。
“有因必有果,这个要理清很难,但是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启功先生笑了笑“而且你们互相帮助,问题解决了,不是很圆满嘛。”
“是嘛。”王耀嘀咕道。
“你发现了那幅画,解决了钱的问题,让胡文免受那些流氓的骚扰和担忧,房子给你比给那些人好多了,再说也没让他吃亏,价格到位了。”郑西西笑道。
“也就是说我现在在京城有套房?”王耀抬眼看着郑西西。
郑西西一怔“是啊,你要干嘛?”
“您说我开个茶楼唱戏说书怎么样?”王耀抓了抓头,看向启功先生问道。
“不怎么样,自己还没明白呢,就想立门户?”启功先生笑道。
“剧团我估计回不去了,那个管事儿的和李卓肯定抓我尾巴,我准备自己组个剧团。”王耀摸了摸鼻子。
“你当是积木啊,说组就组。”郑西西捏了捏王耀的脸颊“团员工资,开销,行头什么的不要钱啊。”
“不管,我要组个自己的剧团。”王耀拍案而起,满脸坚毅,吓了郑西西一跳。
启功先生也愣愣的看着王耀,随后笑出声“你这是想法是好事,我支持你,梨园行有一句话,一个角能养一个团,你准备怎么成角儿?”
“我回去把本子再磨一磨,在杭城先演几出,要是戏能成,我就来京城演。”王耀笑道。
“越剧?”启功先生微微挑眉。
王耀点点头。
“猛龙不过江。”启功先生摇摇头“越剧想北上不容易。”
“嘿嘿,这年头大家都不懂戏,我唱什么他们听什么。”王耀轻笑“只要我唱的好不就行了?”
启功先生愣了下,琢磨了一下“好像不无道理,戏带人,然后人带戏。”
“您给起个名字?”王耀笑嘻嘻的问道。
“这帝杨坚一统中原称帝,最后一个国家时陈国因为占有长江天险,与隋朝隔江对峙。
后来隋文帝要出征陈国,问手下高熲(jiong)有什么计策,高熲觉得长江对岸的陈国国主荒淫无度,而且不理朝政,迟早自己玩完,不需要出征,只要休养生息等着对面投降就行了。
七年过去陈国果然哀嚎遍野,百姓苦不堪言,隋文帝杨坚决定出征,对高熲说“朕的百姓在对面受苦,朕怎么能因为被一条衣服带子一样宽的长江阻隔,就不去朕的百姓呢?”
随后挥军十万拿下,攻陷陈国。
这番话说的霸气至极,把长江看做衣带那么宽。后来人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自身强势,虽然隔着江河,但是也一样攻无不克。
这句话近代最兴起的是跟东瀛的外交中,华夏一衣带水东瀛。
第二句,吴越同舟。
是指春秋时的吴越二国,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和歃血为盟的吴王夫差两个生死仇过。
两国经常交战,但是有一天两国交界的一艘渡船上坐着两伙人,一伙吴国,一伙越国互相敌视,气氛尴尬,渡船行驶到河中央的时候刮来一阵狂风,险些将船刮翻,幸好船上的两国人齐心合力撑过难关,安全到岸。
岸边的老百姓看到这副情景叹息道“要是吴国和越国能够像这样和睦,吴越同舟就好了。”
用来比喻遇到危难之时,能够同舟共济,齐心合力度过难关。
这两个典故,寓意都很好,前者霸气势如劈竹,后者带着美好的愿望,却不天真。
因为只要人一多了,肯定会有矛盾,启功先生用这句,是希望到时候戏团内的矛盾能够遇到危机同舟共济,而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衣同社。”王耀小声的嘀咕着,越看越喜欢。
郑西西也喜欢,因为是启功先生的字,太珍贵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
“人都有弱点,弱点就都致命。”启功先生紧接着说道。
郑西西回过神,眨了眨眼。
“他的天赋很好,各方面都很好,他能飞的很高,但是飞得越高,摔得越惨,你们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希望能稍微注意一些,你懂的我意思吗?”启功先生看着郑西西说道。
郑西西抿着唇认真的点点头“我懂了。”
“等他再成熟一些,能处理好很多事情,到时候也就不用我们操心了。”启功先生笑了笑“但是在这之前,雏鹰都是需要呵护的。”
郑西西对着启功先生鞠了一躬“替小耀感谢您的提醒。”
“我没有后人。”启功先生笑了笑“虽然有不少学生,但是没有小耀这么投缘的。”
摸着重新装裱后焕然一新的《晴竹图》,启功先生脸上的笑容十分安详“可能是老天垂青。”
郑西西抿了抿唇,心想被老天垂青的一定是王耀啊。
“唉,西西姐,你的车锁了没?”这时王耀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看到桌子上的画儿时声音戛然而止“这画?”
“我收了。”启功先生笑道。
“我倒手的。”郑西西转身对王耀笑道。
王耀眨了眨眼,走到书桌前摸着《晴竹图》笑道“胡文大叔还说卖给了一个神秘人,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到了您手里啊。”
“胡文直接卖给我了,我卖给了启功先生。”郑西西抿了抿唇,小心翼翼的瞄着王耀。
“什么价?”王耀好奇的问道。
“两百多万吧。”启功先生看了眼郑西西。
“嗯,差不多,不过估计您赚了。”王耀点点头“这画升值价值挺大的,毕竟算是郑板桥最具特色的一副画了。”
“小耀,还有件事儿。”郑西西吞了吞口水,拉了拉王耀的手臂。
“怎么了?”王耀有些疑惑的“你倒手赚先生钱了?”
“我哪里敢。”郑西西翻了个白眼,小声说道“胡文的房子。”
“也你买了?”王耀瞪大眼睛“西西姐你是这么大的富婆吗?”
“呵呵呵。”郑西西干笑着“我替你收下了。”
王耀一怔,眨了眨眼“啥?”
“我要是不收,胡文这画也不卖我啊。”郑西西心虚的摸了摸脸颊“你能理解么?”
王耀满脸惊愕,似乎还没缓过神。
“回神。”启功先生拍了拍王耀的肩膀。
“这。”王耀抓了抓头,苦笑道“还是占了大叔便宜啊。”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启功先生沉声说道“恩义这东西是相互的,太过陈腐,就是不谙世道了。”
王耀眨了眨眼,坐在木制沙发上发呆。
“想啥呢?”郑西西走过去问道。
“给我倒杯水。”王耀双眼发直的挥挥手。
郑西西呼吸一滞,鼓了鼓脸颊去饮水机那边倒了杯水递给王耀。
王耀灌了一大口,甘甜的纯净水浇灭了胸口的火气,叹了口气“胡文大叔也太实在了。”
“实在的是你吧。”郑西西娇笑道。
见王耀似乎想通了,启功先生也露出笑容“两个实在人,互相都不亏待。”
“可是我啥也没干,占了这个大个便宜。”王耀抓了抓头。
“有因必有果,这个要理清很难,但是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启功先生笑了笑“而且你们互相帮助,问题解决了,不是很圆满嘛。”
“是嘛。”王耀嘀咕道。
“你发现了那幅画,解决了钱的问题,让胡文免受那些流氓的骚扰和担忧,房子给你比给那些人好多了,再说也没让他吃亏,价格到位了。”郑西西笑道。
“也就是说我现在在京城有套房?”王耀抬眼看着郑西西。
郑西西一怔“是啊,你要干嘛?”
“您说我开个茶楼唱戏说书怎么样?”王耀抓了抓头,看向启功先生问道。
“不怎么样,自己还没明白呢,就想立门户?”启功先生笑道。
“剧团我估计回不去了,那个管事儿的和李卓肯定抓我尾巴,我准备自己组个剧团。”王耀摸了摸鼻子。
“你当是积木啊,说组就组。”郑西西捏了捏王耀的脸颊“团员工资,开销,行头什么的不要钱啊。”
“不管,我要组个自己的剧团。”王耀拍案而起,满脸坚毅,吓了郑西西一跳。
启功先生也愣愣的看着王耀,随后笑出声“你这是想法是好事,我支持你,梨园行有一句话,一个角能养一个团,你准备怎么成角儿?”
“我回去把本子再磨一磨,在杭城先演几出,要是戏能成,我就来京城演。”王耀笑道。
“越剧?”启功先生微微挑眉。
王耀点点头。
“猛龙不过江。”启功先生摇摇头“越剧想北上不容易。”
“嘿嘿,这年头大家都不懂戏,我唱什么他们听什么。”王耀轻笑“只要我唱的好不就行了?”
启功先生愣了下,琢磨了一下“好像不无道理,戏带人,然后人带戏。”
“您给起个名字?”王耀笑嘻嘻的问道。
“这帝杨坚一统中原称帝,最后一个国家时陈国因为占有长江天险,与隋朝隔江对峙。
后来隋文帝要出征陈国,问手下高熲(jiong)有什么计策,高熲觉得长江对岸的陈国国主荒淫无度,而且不理朝政,迟早自己玩完,不需要出征,只要休养生息等着对面投降就行了。
七年过去陈国果然哀嚎遍野,百姓苦不堪言,隋文帝杨坚决定出征,对高熲说“朕的百姓在对面受苦,朕怎么能因为被一条衣服带子一样宽的长江阻隔,就不去朕的百姓呢?”
随后挥军十万拿下,攻陷陈国。
这番话说的霸气至极,把长江看做衣带那么宽。后来人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自身强势,虽然隔着江河,但是也一样攻无不克。
这句话近代最兴起的是跟东瀛的外交中,华夏一衣带水东瀛。
第二句,吴越同舟。
是指春秋时的吴越二国,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和歃血为盟的吴王夫差两个生死仇过。
两国经常交战,但是有一天两国交界的一艘渡船上坐着两伙人,一伙吴国,一伙越国互相敌视,气氛尴尬,渡船行驶到河中央的时候刮来一阵狂风,险些将船刮翻,幸好船上的两国人齐心合力撑过难关,安全到岸。
岸边的老百姓看到这副情景叹息道“要是吴国和越国能够像这样和睦,吴越同舟就好了。”
用来比喻遇到危难之时,能够同舟共济,齐心合力度过难关。
这两个典故,寓意都很好,前者霸气势如劈竹,后者带着美好的愿望,却不天真。
因为只要人一多了,肯定会有矛盾,启功先生用这句,是希望到时候戏团内的矛盾能够遇到危机同舟共济,而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衣同社。”王耀小声的嘀咕着,越看越喜欢。
郑西西也喜欢,因为是启功先生的字,太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