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经过几次变革,科教之风渐渐盛行,除了京城的太学、夷州的天工学院,安北城的振武学堂等公办学校,还有诸如孔氏学堂、明阳书社、岳麓书院等私人学府名扬天下。
陈季平虽然久已不露面,如果他亮出招牌,还是能招到不少学生的。
但是他一不打广告,二不动用关系,更主要的是,在招收学生时还表明,学校除了基础的识字,并不设儒科。
几位老师听了此事,都颇有微词,若不是冲着李三郎的面子,早就辞工不干了,而那些学生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辈,听说不能参加科举当即转身就走;
还有一部分家长,目标稍低一点,他们希望孩子能学会一技之长,比如能像从天工学院出来的学生那样,毕业后就能摆弄纺织机、蒸汽机,或者精通各种商事活动。
但是,华夏学宫也无法满足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能招收到学子,那才叫咄咄怪事。
不过陈某人一点不着急,招不到人,就去大街上捡流浪的小乞丐,或者去“人市”,花钱买人。
当然了,他不是什么人都要,无论是小乞丐,还是买来的孩子,都必须要先经过“照心镜”的选拔,资质如何且不说,如果心地不够纯净的,就算再聪明,也不会被他列入门墙!
忙乎了几个月,第一批一百名学子终于入学了。
开学第一天,陈大校长就和几位老师产生了严重分歧。
“入学,先祭拜孔、孟圣人,乃是让这些学生学会尊师重道,陈祭酒如果连这最基本的一条都做不到,我等只能辞职了!”
“尊师重道是应该的,以天地为师即可,何必非要祭拜孔孟呢?”
“孔孟开儒学之先河,自然要祭拜!”
“都说了,咱们学宫不开设儒学!”
“陈祭酒若执意如此,顾某不奉陪了!”顾炎武拿起包裹就要走人。
“脾气还挺大,非是陈某固执,我是怕那二位受不起我一拜!”
“狂妄!”几位老师齐齐呵斥。
“诸位若不信,咱们可以试试!”
梅文鼎站住来,“圣人画像,某从来都是随身携带,我倒要看看两位圣人如何受不起陈祭酒的一拜!”
“好,你把画像立起来,某这就拜你们看!”
陈季平拿出三支香,点燃后,向孔孟两画像行礼,礼节尚未完成,两幅画像突然燃烧了起来,而那三支香也熄灭了。
“这是…”几人目瞪口呆,顾炎武犹自不敢相信,“你莫非施了什么戏法?”
陈季平知道,如果不摊牌,这几位恐怕无法安心教学了。
“某,乃人皇是也!”一条金龙围着他盘旋飞舞,同时他身上散发出皇者的气势,让人忍不住膜拜。
“您…您是人皇轩辕,这…这怎么可能?”
“轩辕已转世,陈某是继任!”说完发出一道人皇敕令,以示证明。
有了这道敕令,几人哪里还会疑问,唯有纳头便拜!
同时他们也明白了陈季平不肯祭拜孔孟的原因,不是人家摆谱,而是那两位虽然号称圣人,其实不是真的圣人,在人皇面前,只能以人臣自居,让堂堂人皇拜自己的臣子,那两位受不起!
“好了,以后你们还是叫我陈祭酒,华夏学宫发展壮大,培养出一批传世人才,离不开你们的付出!”
“我等谨遵人皇圣谕,愿为华夏学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没这么严重,好好当你们的老师,事情做好,自会青史留名!”
顾炎武等人顿时一阵激动,人皇那是金口玉言,说他们能名留青史,那就一定不会籍籍无名。
华夏学宫终于开学了,开学的第一天,除了祭天拜地这些程序,陈季平给这些稚童上了第一堂课,所有的老师也都旁听了这一堂课。
这一堂课既不是教他们识字,也不是教他们算学,而是让他们亲眼见识这世界的奇妙!
他先拿出一个装置,让人们肉眼看到了,原来有许多“细小的生命”一直就在身边,而以前他们却一无所知;
随后,让众人亲自参与,做了几个试验,第一个就是压强实验,两个被抽空了空气的半球合在一起,两匹马都拉不开;
第二个是三楞镜分解太阳光实验;
第三个加速度实验;
第四个发电机实验。
四个实验,不仅带有趣味性,激发了这些孩子强烈的好奇心,为他们将来的探索之路埋下了伏笔。
几个老师,也被四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震撼了,原来空气是有压强的,原来太阳光不是单色的,原来惯性和加速度有这样的内在联系,原来电不是老天爷的专利,人类也可以制造出电!
此时,他们隐约明白了陈季平建立这个学校的初衷,这是要让华夏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走出神仙左右一切的阴影,学会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华夏学宫,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继续下去,将一切交给时间,三十年不行,就五十年,五十年就行就一百年,总有一天会结出累累硕果。
陈季平能给这些学子的,除了金手指般的点化,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上万册的图书。
这些图书有的是他自己编纂的,比如初等物理、初等化学;
有些是从华夏的各大书院,以及北俱芦洲那些高等学府泊来的,这些书籍,堪称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人类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徜徉在这些知识中,一些固有的老观念就会被排除在外,陈季平不让这些学子过多接触儒学,不愿意请那些老学究来讲课,就是怕他们的思维被禁锢,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力!
顾炎武、梅文鼎等几位,在大明文化界享有盛誉,忽然跑到山沟沟里当老师,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黄宗羲、钱谦益联袂来访。
山沟里的学校,建筑倒是很大器,三层的教学楼,三楼的图书馆,两层的实验楼,还有住宿楼,食堂等等。
但是总共才一百名学子,而且都才六到十二岁,一大半甚至还没开蒙,像顾炎武这样的大师,虽然还没到开宗立派的地步,教个太学学生已经绰绰有余,让他们来教一帮小屁孩,怎么都有点“金箍棒当牙签大材小用”的意思。
“宁人老弟,莫非这里的酬劳比较高,不如到我的牧斋书院,某愿意花双倍的价钱!”参观完校舍,钱谦益开始挖墙角,想把顾炎武撬走!
陈季平虽然久已不露面,如果他亮出招牌,还是能招到不少学生的。
但是他一不打广告,二不动用关系,更主要的是,在招收学生时还表明,学校除了基础的识字,并不设儒科。
几位老师听了此事,都颇有微词,若不是冲着李三郎的面子,早就辞工不干了,而那些学生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辈,听说不能参加科举当即转身就走;
还有一部分家长,目标稍低一点,他们希望孩子能学会一技之长,比如能像从天工学院出来的学生那样,毕业后就能摆弄纺织机、蒸汽机,或者精通各种商事活动。
但是,华夏学宫也无法满足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能招收到学子,那才叫咄咄怪事。
不过陈某人一点不着急,招不到人,就去大街上捡流浪的小乞丐,或者去“人市”,花钱买人。
当然了,他不是什么人都要,无论是小乞丐,还是买来的孩子,都必须要先经过“照心镜”的选拔,资质如何且不说,如果心地不够纯净的,就算再聪明,也不会被他列入门墙!
忙乎了几个月,第一批一百名学子终于入学了。
开学第一天,陈大校长就和几位老师产生了严重分歧。
“入学,先祭拜孔、孟圣人,乃是让这些学生学会尊师重道,陈祭酒如果连这最基本的一条都做不到,我等只能辞职了!”
“尊师重道是应该的,以天地为师即可,何必非要祭拜孔孟呢?”
“孔孟开儒学之先河,自然要祭拜!”
“都说了,咱们学宫不开设儒学!”
“陈祭酒若执意如此,顾某不奉陪了!”顾炎武拿起包裹就要走人。
“脾气还挺大,非是陈某固执,我是怕那二位受不起我一拜!”
“狂妄!”几位老师齐齐呵斥。
“诸位若不信,咱们可以试试!”
梅文鼎站住来,“圣人画像,某从来都是随身携带,我倒要看看两位圣人如何受不起陈祭酒的一拜!”
“好,你把画像立起来,某这就拜你们看!”
陈季平拿出三支香,点燃后,向孔孟两画像行礼,礼节尚未完成,两幅画像突然燃烧了起来,而那三支香也熄灭了。
“这是…”几人目瞪口呆,顾炎武犹自不敢相信,“你莫非施了什么戏法?”
陈季平知道,如果不摊牌,这几位恐怕无法安心教学了。
“某,乃人皇是也!”一条金龙围着他盘旋飞舞,同时他身上散发出皇者的气势,让人忍不住膜拜。
“您…您是人皇轩辕,这…这怎么可能?”
“轩辕已转世,陈某是继任!”说完发出一道人皇敕令,以示证明。
有了这道敕令,几人哪里还会疑问,唯有纳头便拜!
同时他们也明白了陈季平不肯祭拜孔孟的原因,不是人家摆谱,而是那两位虽然号称圣人,其实不是真的圣人,在人皇面前,只能以人臣自居,让堂堂人皇拜自己的臣子,那两位受不起!
“好了,以后你们还是叫我陈祭酒,华夏学宫发展壮大,培养出一批传世人才,离不开你们的付出!”
“我等谨遵人皇圣谕,愿为华夏学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没这么严重,好好当你们的老师,事情做好,自会青史留名!”
顾炎武等人顿时一阵激动,人皇那是金口玉言,说他们能名留青史,那就一定不会籍籍无名。
华夏学宫终于开学了,开学的第一天,除了祭天拜地这些程序,陈季平给这些稚童上了第一堂课,所有的老师也都旁听了这一堂课。
这一堂课既不是教他们识字,也不是教他们算学,而是让他们亲眼见识这世界的奇妙!
他先拿出一个装置,让人们肉眼看到了,原来有许多“细小的生命”一直就在身边,而以前他们却一无所知;
随后,让众人亲自参与,做了几个试验,第一个就是压强实验,两个被抽空了空气的半球合在一起,两匹马都拉不开;
第二个是三楞镜分解太阳光实验;
第三个加速度实验;
第四个发电机实验。
四个实验,不仅带有趣味性,激发了这些孩子强烈的好奇心,为他们将来的探索之路埋下了伏笔。
几个老师,也被四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震撼了,原来空气是有压强的,原来太阳光不是单色的,原来惯性和加速度有这样的内在联系,原来电不是老天爷的专利,人类也可以制造出电!
此时,他们隐约明白了陈季平建立这个学校的初衷,这是要让华夏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走出神仙左右一切的阴影,学会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华夏学宫,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继续下去,将一切交给时间,三十年不行,就五十年,五十年就行就一百年,总有一天会结出累累硕果。
陈季平能给这些学子的,除了金手指般的点化,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上万册的图书。
这些图书有的是他自己编纂的,比如初等物理、初等化学;
有些是从华夏的各大书院,以及北俱芦洲那些高等学府泊来的,这些书籍,堪称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人类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徜徉在这些知识中,一些固有的老观念就会被排除在外,陈季平不让这些学子过多接触儒学,不愿意请那些老学究来讲课,就是怕他们的思维被禁锢,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力!
顾炎武、梅文鼎等几位,在大明文化界享有盛誉,忽然跑到山沟沟里当老师,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黄宗羲、钱谦益联袂来访。
山沟里的学校,建筑倒是很大器,三层的教学楼,三楼的图书馆,两层的实验楼,还有住宿楼,食堂等等。
但是总共才一百名学子,而且都才六到十二岁,一大半甚至还没开蒙,像顾炎武这样的大师,虽然还没到开宗立派的地步,教个太学学生已经绰绰有余,让他们来教一帮小屁孩,怎么都有点“金箍棒当牙签大材小用”的意思。
“宁人老弟,莫非这里的酬劳比较高,不如到我的牧斋书院,某愿意花双倍的价钱!”参观完校舍,钱谦益开始挖墙角,想把顾炎武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