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朕以前也听说有人和疯魔一样,四处的杀人,这样的人是不是就是佑儿你说的精神病?”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一本正经的问向李佑。
    李佑一听李世民这样,立即就意识到了,李世民和历史上一样,即使李承乾谋反了,但是李世民却并不想处死自己的这位长子。
    “是的父皇...说白了,这种疯魔其实就是长期受到了压力导致,就好像杯中的水一样,水在杯子中,它是不会溢出的,但是如果水满了,难么杯中的水就会溢出来,这人的情绪也是一样的,没有满的时候就会平平安安,可是只要情绪一满,那么情绪也会溢出来。
    只要溢出来的话,人的大脑就会不受控制,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想做的事情。”
    “太子就是这样?”李世民抓住了要点,第一时间看向李佑问道。
    这个时候,李佑也是连连点头道:“确实...父皇,事实上大哥就不是一个可以成为太子的人,所以他就一直被压抑,压抑到了最后,就冲昏了自己的脑袋,而且大哥身边的人也个个心怀鬼胎。”
    “五弟说的意思就是大哥这次的谋反,根本就是因为脑子有病受人指使...那五弟...你一定要将大哥给治好呀。”李丽质眼睛红红的看着李佑。
    李佑连忙保证:“长乐姐姐请放心,只要让大哥撤下太子之位,那么再找一个地方给太子修养,臣弟可以保证,一定可以将大哥给治疗好...!”
    “原来是这样...!”李世民从龙椅的位置上站了起来,慢慢的走下朝堂道:“朕就说...承乾虽然有些小脾气,但是却一直恭顺良俭。
    依朕看,一定是汉王李元昌,候君集等人知道了太子脑子有病,所以蛊惑太子,这才让太子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
    各位爱卿,你们认为呢?”
    李世民走到了大臣们的面前,低低的喝了一声。
    随后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带领下,所有的大臣连忙躬身大喊:“陛下英明...!”
    一句陛下英明说明了所有的大臣都同意了李世民的观点,这让李世民嘴角微微一笑,跟着就见李世民点点头,然后再次走上了龙椅,跟着坐了下来道:“那好...既然是这样的话,传朕旨意...!”
    只是就在李世民刚刚要传旨意的时候,一名百骑匆匆而来,随后在太极殿上躬身喊道:“陛下...太子殿下薨了...!”
    “你说什么?”李世民一个震惊。
    “你说什么?”李佑一个惊骇。
    “你说什么?”李泰一个惊喜。
    “太子殿下薨了...!”那位百骑再次肯定的说了一遍。
    “怎么就薨了,朕没有下旨呀,是谁杀了朕的长子?”李世民勃然大怒。
    百骑则是被吓的跪了下来道:“陛下,太子是自行了断的,并且太子给您留了一封信。”
    说完,长孙无忌立即从百骑的手中将信件给拿了过来,然后递到了李世民的手中,痛苦的李世民将手中的信件给拆开。
    等李世民看清了信件上的字迹,李世民可以肯定,这绝对是自己长子的笔迹:
    “父皇见字如面,做了二十多载父皇的太子,今天父皇的太子终于要离去了,此次离去就是天人相隔永不相见,这是孩儿应得的惩罚。
    孩儿知道父皇一定会保护孩儿,只是孩儿真的是太累了,孩儿想要歇歇了,孩儿唯一不舍的就是孩儿的两个儿子,李象(九岁)李厥(五岁)...他们两人孩儿希望可以交由五弟抚养。
    五弟是好人,孩儿这次差点害了他,找了五弟的舅舅,可是谁知道五弟还跑到东宫来准备为孩儿脱罪,只是那个时候孩儿已经有了必死之心。
    五弟的好心,孩儿只能心领。
    父皇...孩儿死后,请一定不要悲伤,孩儿是大逆不道的畜生,父皇还是为了孩儿伤心,就更加让孩儿罪过了,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虽然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可能是母后需要孩儿了,所以孩儿就走了,父皇,保重身体,孩儿绝笔。”
    “承乾...!”一声哀嚎,李世民晕倒在了朝堂之上。
    这个时候,不但是李世民,一边的李佑也是露出了不知所措的表情,因为这不可能呀,李承乾怎么可能回现在薨了,要知道历史记载,李承乾死于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现在还是贞观十七年,李承乾怎么可能会薨?
    看着李世民昏倒,闹哄哄的朝堂,李佑不知道为什么也感觉到了一阵眩晕。
    .............................
    李承乾死了,是自杀,自己上吊的,死在了称心的墓碑前,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死,完全的无法接受,和历史上记载的一样,知道李承乾薨了之后,李世民痛苦不已,几欲自杀。
    为什么李世民会如此的绝望,还要自杀,有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李世民那么多儿子,李承乾虽然是他的嫡长子、太子,但是,既然李承乾不成器,废了就是了,还有很多人可以继承皇位。而且,别的儿子继承皇位,不一定比李承乾差。李世民为什么就会感到绝望呢?
    根据李佑后来的观察和猜想,李世民之所以绝望,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李世民发现教育李承乾的方法搞错了。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教育非常重视,也非常严格,特地给他安排了饱学之士,并且是一些直言敢谏的饱学之士。比如于志宁、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李百药等。
    饱学之士这一点没有问题,所有皇帝给东宫安排的老师,肯定都是饱学之士。至于“直言敢谏”这一点,李世民是参照自己的标准来的。
    一来,李世民是从基层和他父亲一起打拼起来的,所以李世民也希望李承乾能够了解这个过程。二来,李世民在历史上以善于纳谏出名,什么样的谏议他都能够接受,都能够容纳。总之,李世民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让那些老师们对李承乾进行培养的。
    可惜的是,李承乾不是李世民。他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容量,根本就无法接受那些大臣们无休止的直言进谏。不仅仅李承乾没有那样的容量,他生存的环境和李世民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说了,李世民之所以善于纳谏,其实也是要着力塑造自己明君的形象。而这对于李承乾来说。目标太高了,太难于实现了。李承乾最后造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些老师们把他逼成那样的。
    但是,就算被逼成那样,又有什么办法呢?
    李世民完全不敢说那些老师做得不对,不敢对那些老师说,我这个儿子抗压能力太小,你们别太使劲了。也就是说,李世民就算发现他的办法错了,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所以,他感觉到了绝望。
    当然了,也是李佑的精神一说让李世民感觉自己做错了,他认为李佑的精神一说,其实有些道理,是自己将李承乾给逼成这样,所以李世民很是自责。
    二就是有点更加的痛苦了,因为李世民发现其实是他把自己的儿子带坏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这件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件让人不齿的行为。李世民当然知道他这个行为是招人诟病的,所以,一生都在致力于洗白这一点。
    李世民有两种方法洗白自己。一是努力团结各方,力争当个好皇帝。
    他重用魏征,纳娶兄弟媳妇齐王妃为妻等等,都是团结各方的表现。同时,他努力察纳雅言,历史上的皇帝不能容忍的话,他都要努力容忍下来。
    这也是团结各方的表现。二是篡改史书,让后世认为,“玄武门政变”完全是他逼不得已才做的选择,他是被“逼上皇位”的。
    李世民的工作应该是卓有成效的。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他一直在致力于洗白,他兄弟相残的事情,已经原汁原味地传给了他的儿子们。
    李承乾、李泰两兄弟所做的那些事情,几乎和当年他与李建成、李元吉做的事情一模一样。包括他逼迫他爹李渊退位的方式,也与李承乾造反逼迫他退位的方式一模一样。
    李世民在努力洗白,但是那些东西却已经完完全全传给了他儿子们,他内心怎么能不绝望呢?
    最后就是三...李世民发现李唐的宫廷斗争可能会延续下去。
    李世民最后选择了李治作为皇位继承人。而没有选择李泰,也没有选择李恪。之所以要这样选择,是因为李治性情比较温和,上台后不会大开杀戒,手足相残。
    但是,这其实又出现了一个隐患,因为李世民上台后,采用宽待开国功臣的方式。没有杀开国功臣,而且还建凌烟阁表彰他们。然而这样一来,这些开国功臣必然势力庞大,他们依附于李唐的一众皇子们,各人代表一股势力。将来,这些势力必然会兴风作浪。(那时候,李世民还没想到过半路会杀出一个武则天。)如此下去,李唐的江山怎么还会有安宁的时候。
    所有这一切,李世民都感到无能为力,因此内心非常绝望,因此痛苦得想自杀...只是就在李世民痛苦的想要自杀的时候,李佑这边也是陷入了巨大的谜团之中。
    ............................

章节目录

李佑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西关钛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西关钛金并收藏李佑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