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周可言做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件事魏国公第一个不答应。
在场的勋贵中,就属魏国公地位最高,他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最高武官。
如果将周可言找来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相当于将兵权全部交给周可言。
手中的权力怎么能拱手让人呢?
最后在激烈的争辩中,魏国公将这件事否了,众人不欢而散。
但是现在局势已经容不得他们整编。
洪承畴的拱圣军如同一柄锋利的剑,在东南飞骋而下。
为了节约时间,洪承畴采用了最粗暴简单的方式,杀死所有反抗者或者可能的反抗者。
他所过之处,尸横遍野,哀嚎一片。
在四月十五日这一天,就兵临扬州城下。
站在扬州城的城头,可以看到一片黑压压的铁甲排列成一块块整齐的方阵,旌旗飘扬,气势如虹。
南京城几乎还来不及反应,一天之内,洪承畴就将扬州府的都江城的北城墙轰塌了。
一队队披着厚重铠甲的步兵如同一块块凝固的钢铁,整整齐齐往前推进去。
江都城内的几万叛军,就像纸糊的一样,所有的抵抗都被砍成碎片,老百姓并没有出来欢迎王师,而是躲起来,深怕洪承畴将他们也杀了。
扬州府江都城被攻克的军报紧急送到南京,这下所有人都彻底急了。
四月十日八,魏国公徐宏基、保国公朱国弼、安远侯刘祚昌三人亲自奔赴了应天府和扬州府交接的仪真县。
从几十里之外的镇江府丹徒县抽调过来的三万人马快速聚集在这里。
又从应天府再强行征调了五万人,在仪真县云集了8万人马。
东边四十里之外的丹徒县尚有镇江卫3万。
事实证明,危急关头,确实可以逼发人的潜力。
魏国公、保国公、安远侯什么也没有说了,亲自到了前线,然后督促军纪。
现在仪真县气氛非常紧张,各地的地主乡绅都愁眉苦脸,不过他们还在卖命宣传着朝廷的暴政。
一批又一批的老百姓怀着愤怒的情绪加入了叛军中。
仪真县的叛军人数在暴涨。
短短的几天之内,人数又从8万增加到12万。
与此同时镇江府的儒生们一呼百应,镇江府的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群集而相应,各路人马大有要和洪承畴决一死战的架势。
这种紧张的氛围在应天府周围如同飓风一样扩散。
尤其是东林书院所在的常州府,无论是儒生还是普通百姓,都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中。
朝廷的新政声音在应天府东部被彻底阻断,朝廷要加税,要抢粮的消息,已经在各地铺天盖地。
四月二十日,南直隶的情报送到了崇祯的桌上。
崇祯怒道:“他们这是要将南直隶所有人绑在一起来威胁朕!”
在罢免了一百多个官员后,北京的风向已经变了。
没有人再反对皇帝对东南动手,但是却有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的声音。
例如兵部侍郎兼内阁大学士的韩爌就说:洪承畴杀气过甚,必然在东南树敌太多,引发民变,大势若失,王师寸步难行。
他的意思就是让皇帝赶紧撤掉洪承畴,换一个其他将领过去,不能这么杀,这么杀不但没有作用,反而会在东南失去民心。
他这个想法,有许多大臣都支持。
一时间,弹劾洪承畴的奏疏,厚厚的一大堆。
但崇祯什么态度?
坚决支持洪承畴!
为什么?
东南的民心真的是因为洪承畴杀的有点猛而背于朝廷的么?
显然不是啊!
东南的舆论权掌握在东南的地主、商人和官员手中,他们之所以恨朝廷,是因为中间商在税收中赚了太多差价。
而最后背锅的是他张凡!
这才是东南民心丢失的根本原因,绝不是换掉洪承畴就能解决的。
所有,崇祯不但不撤换洪承畴,还给洪承畴写了一封褒奖的信,对他进行了褒奖和肯定。
四月二十二日,拱圣军携摧枯拉朽之势,向西南边的仪真县挺进。
但是,就是在仪真县,拱圣军遭遇到了进入南直隶之后的第一次顽强抵抗。
仪真县有12万大军,可以准确的说,这12万大军都是杂牌军,很多都是农民。
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就被强征上场了。
不过毕竟叛军后面的支持者都财大气粗,武器都能够快速调度到前线,没有铠甲,却每个人能保证有刀。
而拱圣军全身皮甲,重步兵加轻骑兵,训练有素,军纪严明。
双方在质量上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所以拱圣军进南直隶后就势如破竹。
可为什么在仪真县就受阻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人多?
然而并不全是!
原因有两点:
一、魏国公等人亲自前来督战,效果肯定是有的。
二、从南京城的国子监贡生事件后,各地的地主都疯狂的、极度不要脸的丑化着朝廷,只不过到了四月下旬的时候,终于从量变到质变了。
积攒起来的愤怒值,在四月下旬爆发了。
具体表现在哪呢?
一、叛军作战变得比之前勇敢。
二、拱圣军的一举一动,竟然都有人主动传播,向叛军报信。
在洪承畴距离仪真县尚有二十里的地方,拱圣军就被8万大军给包围住了。
提前知道信息就可以提前布阵,这就是信息流畅的优势。
接下来呢?
魏国公见将洪承畴包围了,那真是一个高兴,立刻下令全军围攻洪承畴。
结果就是洪承畴从南边撕开一条口子,毫无顾忌地推进到了仪真县的城楼下。
面对十几万大军的包围,洪承畴摆出了一副“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的架势。
洪承畴到底毫无忌惮到什么程度?
从包围圈撕开口子后,完全不考虑另外三面可能会前来夹击,甚至后方偷袭,就这样淡定自若地推到了仪真城下。
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蔑视。
到城下后,洪承畴开始攻城了?
你以为他开始攻城了就还是太年轻了。
他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干了一件极度装逼的事。
什么事?
坐等剩余叛军追到城下,然后在仪真城统帅的眼皮子底下教那些叛军如何做人!
在场的勋贵中,就属魏国公地位最高,他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最高武官。
如果将周可言找来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相当于将兵权全部交给周可言。
手中的权力怎么能拱手让人呢?
最后在激烈的争辩中,魏国公将这件事否了,众人不欢而散。
但是现在局势已经容不得他们整编。
洪承畴的拱圣军如同一柄锋利的剑,在东南飞骋而下。
为了节约时间,洪承畴采用了最粗暴简单的方式,杀死所有反抗者或者可能的反抗者。
他所过之处,尸横遍野,哀嚎一片。
在四月十五日这一天,就兵临扬州城下。
站在扬州城的城头,可以看到一片黑压压的铁甲排列成一块块整齐的方阵,旌旗飘扬,气势如虹。
南京城几乎还来不及反应,一天之内,洪承畴就将扬州府的都江城的北城墙轰塌了。
一队队披着厚重铠甲的步兵如同一块块凝固的钢铁,整整齐齐往前推进去。
江都城内的几万叛军,就像纸糊的一样,所有的抵抗都被砍成碎片,老百姓并没有出来欢迎王师,而是躲起来,深怕洪承畴将他们也杀了。
扬州府江都城被攻克的军报紧急送到南京,这下所有人都彻底急了。
四月十日八,魏国公徐宏基、保国公朱国弼、安远侯刘祚昌三人亲自奔赴了应天府和扬州府交接的仪真县。
从几十里之外的镇江府丹徒县抽调过来的三万人马快速聚集在这里。
又从应天府再强行征调了五万人,在仪真县云集了8万人马。
东边四十里之外的丹徒县尚有镇江卫3万。
事实证明,危急关头,确实可以逼发人的潜力。
魏国公、保国公、安远侯什么也没有说了,亲自到了前线,然后督促军纪。
现在仪真县气氛非常紧张,各地的地主乡绅都愁眉苦脸,不过他们还在卖命宣传着朝廷的暴政。
一批又一批的老百姓怀着愤怒的情绪加入了叛军中。
仪真县的叛军人数在暴涨。
短短的几天之内,人数又从8万增加到12万。
与此同时镇江府的儒生们一呼百应,镇江府的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群集而相应,各路人马大有要和洪承畴决一死战的架势。
这种紧张的氛围在应天府周围如同飓风一样扩散。
尤其是东林书院所在的常州府,无论是儒生还是普通百姓,都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中。
朝廷的新政声音在应天府东部被彻底阻断,朝廷要加税,要抢粮的消息,已经在各地铺天盖地。
四月二十日,南直隶的情报送到了崇祯的桌上。
崇祯怒道:“他们这是要将南直隶所有人绑在一起来威胁朕!”
在罢免了一百多个官员后,北京的风向已经变了。
没有人再反对皇帝对东南动手,但是却有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的声音。
例如兵部侍郎兼内阁大学士的韩爌就说:洪承畴杀气过甚,必然在东南树敌太多,引发民变,大势若失,王师寸步难行。
他的意思就是让皇帝赶紧撤掉洪承畴,换一个其他将领过去,不能这么杀,这么杀不但没有作用,反而会在东南失去民心。
他这个想法,有许多大臣都支持。
一时间,弹劾洪承畴的奏疏,厚厚的一大堆。
但崇祯什么态度?
坚决支持洪承畴!
为什么?
东南的民心真的是因为洪承畴杀的有点猛而背于朝廷的么?
显然不是啊!
东南的舆论权掌握在东南的地主、商人和官员手中,他们之所以恨朝廷,是因为中间商在税收中赚了太多差价。
而最后背锅的是他张凡!
这才是东南民心丢失的根本原因,绝不是换掉洪承畴就能解决的。
所有,崇祯不但不撤换洪承畴,还给洪承畴写了一封褒奖的信,对他进行了褒奖和肯定。
四月二十二日,拱圣军携摧枯拉朽之势,向西南边的仪真县挺进。
但是,就是在仪真县,拱圣军遭遇到了进入南直隶之后的第一次顽强抵抗。
仪真县有12万大军,可以准确的说,这12万大军都是杂牌军,很多都是农民。
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就被强征上场了。
不过毕竟叛军后面的支持者都财大气粗,武器都能够快速调度到前线,没有铠甲,却每个人能保证有刀。
而拱圣军全身皮甲,重步兵加轻骑兵,训练有素,军纪严明。
双方在质量上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所以拱圣军进南直隶后就势如破竹。
可为什么在仪真县就受阻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人多?
然而并不全是!
原因有两点:
一、魏国公等人亲自前来督战,效果肯定是有的。
二、从南京城的国子监贡生事件后,各地的地主都疯狂的、极度不要脸的丑化着朝廷,只不过到了四月下旬的时候,终于从量变到质变了。
积攒起来的愤怒值,在四月下旬爆发了。
具体表现在哪呢?
一、叛军作战变得比之前勇敢。
二、拱圣军的一举一动,竟然都有人主动传播,向叛军报信。
在洪承畴距离仪真县尚有二十里的地方,拱圣军就被8万大军给包围住了。
提前知道信息就可以提前布阵,这就是信息流畅的优势。
接下来呢?
魏国公见将洪承畴包围了,那真是一个高兴,立刻下令全军围攻洪承畴。
结果就是洪承畴从南边撕开一条口子,毫无顾忌地推进到了仪真县的城楼下。
面对十几万大军的包围,洪承畴摆出了一副“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的架势。
洪承畴到底毫无忌惮到什么程度?
从包围圈撕开口子后,完全不考虑另外三面可能会前来夹击,甚至后方偷袭,就这样淡定自若地推到了仪真城下。
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蔑视。
到城下后,洪承畴开始攻城了?
你以为他开始攻城了就还是太年轻了。
他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干了一件极度装逼的事。
什么事?
坐等剩余叛军追到城下,然后在仪真城统帅的眼皮子底下教那些叛军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