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车轩轩,行走在五行元德洞天的街道上。
    张子昌看着两侧干净整洁的街道,频频点头:“三皇子广有贤德,精通治国之术。单看他名下的天德城,便可窥见一二。”
    幕车中还有两个学生随侍在老师身边。其中一人问:“老师,咱们真要把刘学的精要献给三殿下?我听说,三殿下偏向子颜学派,似乎……似乎跟咱们这一派不合。”
    儒门治经传道,学派林立而争斗不休,其激烈程度不逊仙道宗门之争。
    张子昌是大昆有名的鸿儒,他传承的刘学可以追溯至景皇时期。祖师爷乃景皇座上客,人称“小刘圣人”。
    只是刘学经过惠皇打压,早已被金吾城赶出去。这些年,刘学只能在大昆边缘地带发展。
    如今昆昱证儒门圣人,引得八方鸿儒赶来观礼。张子昌打算趁机传播刘学思想,将自己师徒三代心血著作献给三皇子。
    “放心。为师和你们师祖、太师祖联手撰写的《大易》,一定会得到三殿下垂青。这也是我们重归朝廷,治国天下的唯一机会。”
    幕车继续前进,不久看到前方有一茶楼前站满了人。而那些学生打扮的青年头顶,皆可看到儒门浩然气盘旋。
    “怪哉,这些学子怎么聚在这?难道是有人在讲经?”
    张子昌师生三人过去,突然有一位侍卫从茶楼走出来,拦下幕车。
    “来人可是张大先生?我家殿下有请。”
    旁边围观的学子议论起来,其中不乏羡慕和感慨。
    张子昌暗暗皱眉,他从这个侍卫的打扮和武器,看出他出自天宫。
    于是,张子昌谨慎问:“三殿下不是在闭关准备?为何会来茶楼?”
    刘玉琦看着张子昌,神情有些奇怪:“先生,我家殿下是昭王,天宫六皇子。”
    亮出昭王令,张子昌脸色微变。但此刻,他察觉茶楼上空盘绕的浩然正气越来越强。
    “那是——”
    眺望三楼大厅,五彩刀笔、锦绣画卷还有春秋书卷等等异象显现,十余道浩然正气相互碰撞,激发智慧火花。
    刘玉琦扭头瞥了一眼,解释道:“我家殿下今日出来喝茶,听见楼下有两位大儒攀谈,就把他们请上去讨教。后来,又有其他大儒察觉这边动静,纷纷赶来参见我家殿下。如今秋华庭内有十三位鸿儒。”
    “既如此,老夫自当领命。”
    对传闻中的昭王,张子昌并无亲近的念头。
    传闻中,昭王和混元宗,也就是仙道走得更近。对于儒门,昭王远不如三皇子亲近。
    带着两个学生来到三楼,还没进来,便听见里面的说话声。
    “五德者,温良恭俭让。温者良也,良者恭也,恭者俭也,俭者让也……五德俱在,心德自圣。”
    这声音有点熟悉。
    张子昌心中微动:原文派的王成?他也来了?
    接着,年轻爽朗的笑声响起:“《论语》云:‘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王先生一脉以《论语》治经,看来你们的‘五德’,是师法孔圣啊。”
    张子昌叩门入内,看到坐在大厅中央的美男子。
    彭禹今天换上一套儒服常衣。俊美的脸庞衬着明亮的鹅黄宽袍,别有一番风采。
    贵妃娘娘……
    张子昌心中激荡,恍惚看到当年女扮男装的赵妃嫣。
    像、太像了!
    当年贵妃男装跑来和大儒们论道,似乎便是这样。
    彭禹手持春秋扇,打量走进来的三人。
    “儒门第四境,带着两个第三境的学生吗?不对,似乎一人也快突破第四境了?西泽刘学,果然有些看头。或许,能借他们的势一用。”
    张子昌三人进来,紫婷已经命人准备他们的位置。
    一张小茶几,三杯香茗,以及一套笔墨纸砚。
    往前看,大儒们率领学生分坐两排,其中不少人提笔写着什么。而王成坐在大厅正中央,正往座位回。
    “子昌先生请坐。”彭禹轻摇折扇,尽显风流。
    张子昌看到其他人,好奇问:“殿下请我们来,是要我们写文章吗?”
    “不,只是讨教一些问题。敢问先生,你们刘学一派中,对‘五德’有什么说法?”
    五德?
    张子昌一怔。回想刚才王成所言,好像就是原文派的五德理解。
    合上折扇,彭禹坐正身子,肃然道:“先生可当面谈论,也可提笔写书,孤回去之后仔细阅读。”
    “凡中意出众者,也可转呈父皇,为诸位先生讨取封赏。”
    五德,不仅在儒门,在仙道、魔道乃至其他杂学道统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儒门内部,对“五德”的认知都不一致。
    有认为“温良恭俭让”,有认为“仁义礼智信”,有认为“忠孝仁义礼”,也有认为“仁义智勇信”……
    总之,各学派根据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五德理解。
    “殿下看似询问‘五德’,实则是要观看我们这些学派的主旨思想?”
    张子昌有些明白,为什么大家开始提笔书写了。因为这个“请教”慎之又慎,有可能直接被神皇听到。
    可以说,这完全是一次殿前小奏对。
    张子昌师生三人坐下来,没有马上提笔,而是观望其他人。
    有一位坐在前面的大儒写完,起身阐述自家的五德之论。
    “五德,五行也,内外之别。在外,上感天道,垂应天象,下应自然,运化四时。在内生君子五德:仁者,木也。礼者,火也。信者,土也。义者,金也。智者,水也。”
    然后开始滔滔不绝,阐述五行和五德的关系。
    这位大儒颇有些小心思:众所周知,昭王亲近仙道。跟他谈论五德,单纯说什么儒门君子品行,不如拉上自然五行,更合他胃口。
    彭禹晃着扇柄,面色平静,对这位大儒的话不置可否。等他讲完,请人将论文收上来,然后看向下一人。
    似乎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面几位大儒也觉得昭王偏向仙道,讲述自家五德时,难免牵扯到五行,甚至有人拉出《易经》,开始跟彭禹掰扯天道演化。
    彭禹心下腹议:我找你们,就是想要瞧瞧你们儒门的五德之说,看看差异有多大,能不能用。论天道,论自然,仙道诸位仙君不比你们懂得多?我自己就能给你们扯出几十万字,把五行本性,五常造化给你们辨得明白。
    但面上,彭禹没有露出厌恶之色,含笑把论文一一收下,言明回去之后细细阅读。
    约莫半个时辰后,彭禹不耐烦了:“孤听诸位论学,不知还有哪位有高见?”
    “草民认为,五德者,智、信、仁、勇、严。智慧为本,仁德为心,重信守诺,以勇卫道,以严律己。”
    “儒门崇仁,你以智为首,倒不是天外儒学,反倒有高祖的中儒之风。”
    儒门道统来自天外,在本土经过演变,抛去旧有的部分理念,融入大昆文明的理念,甚至经过千年延续,又有了新的变化。
    大体上,儒门学派有古法、中儒和新学三类。
    古法派是天外儒学的本支,方才的原文派王成,便是其中一支。这一派崇尚旧圣经典,以仁义为本。
    中儒派是灵皇改良的道统。灵皇依仗儒门压制“厉法”,但他认可的儒学,是开蒙启智,仅仅把儒家用来教书育人。至于儒门那些治国理念,灵皇颇为不屑。
    新学派,是惠皇之后的儒门。经过惠皇的打压,儒门为了在神皇手底下讨生活,不断改良求全。不过这一派发展时间不多,神皇仍在观望他们的理念。张子昌的刘学便是积极靠拢新学的一支。
    彭禹就着这位大儒的话,跟他讨论起灵皇的中儒学派。
    他曾经得到灵皇记忆,对中儒学派可谓了如指掌。几番闲聊下来,诸位大儒再不敢轻视这位皇子。
    论儒学涵养,这位皇子不比大儒们差。
    而张子昌听着彭禹的话,心中阵阵发凉,不断安慰自己:没关系,没关系。昭王推崇中儒派,虽然跟我们新学不是一路。但反正我的主要目的是三皇子,没事,没事。
    “张先生,你们师生三人看了这么久,不如说说刘学一脉的五德?”
    见彭禹点明,张子昌只得站出来。
    “禀殿下,我家的五德以忠为主,乃是忠、仁、诚、节、勇。”
    “嗯?”彭禹打起精神,炯炯有神盯着张子昌。
    “先生仔细说说。”
    “忠,自然是忠君报国,舍身取义。”
    接着,张子昌讲述几百年前,两位大儒守城舍身的故事。
    周边几位大儒神色变化,心中暗骂张子昌不要脸。
    “为了讨好神皇,连我们儒门的风骨都丢没了!”
    忠君?
    古法一脉的孟学有“民为重,君为轻”的说法。也有“天下为大,万民在先”之说。
    中儒一脉是灵皇亲手扶持,把神皇拔高,将其与天地同视。利用儒门敬天的习俗,将神皇视作天道化身。
    但这两家,从来没有把神皇独立出来,单独当成一个必须效忠的对象。
    新学的其他学派听到张子昌的开头,心中也在懊悔:怎么就让他抢先了!不,不对。我家学派可说不出这种不要脸的话,我们还是要风骨的。
    梅山学派虽然也扯出“忠义”大旗,但却把“仁”摆放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孝,忠还在孝之后。这一派讲究以仁为本,先修小家之德,再成大家之义。
    不过彭禹喜欢!
    或者说,以彭禹目前扮演的身份,作为大昆皇子,甚至有望继承神皇宝座的存在。他对张子昌的话很感兴趣。
    来自地球上的思想让彭禹暗暗唾弃张子昌不要脸,为了迎合大昆神朝,主动修改自家思想。但作为大昆皇子,这个思想真的太香了。
    而且,张子昌的五德之论,还把“勇”带上。国民不失血性,这一点很好。
    “先生写下论文,回头孤要详读。嗯……也要呈给父皇看看。”
    “对了,听闻西泽那边,苦竹散人一脉开始传道?”彭禹随意道:“他刚刚成了仙君不久,就这么折腾。回头孤借你‘昭王令’,你在那边多建立几个书院,好好传播儒学。”
    西泽郡,西天八郡之一。也是八百诸天中,苦竹散人一脉演化的云竹大洞天所在。
    苦竹散人和彭禹关系不好,曾经还对他下过绊子。彭禹之所以要把张子昌拉过来,就是打算借助刘学一脉,针对苦竹散人。但没想到,张子昌竟然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刘学主动摆出一个臣服的姿态。
    “果然,都是先帝的功劳啊。”
    景皇时期的儒门何等骄傲。仗着自家帮助灵皇登基,又捧出一位倪后。整天摆出一份高姿态,在野的儒生们整天对着朝政指手画脚。那些入朝的大儒也拿出自家治国手段,整天呼喊着仁义礼乐,撺掇景皇效仿天外儒学祖地,修改大昆礼乐祖制。
    但惠皇可不惯着他们的臭脾气。
    被惠皇狠狠削了一顿,儒门这才老实下来。
    新学一派也是看清局势,才乖乖进行改变。
    彭禹虽然瞧不上先帝的私德,但惠皇的很多措施,的确对当下的大昆有积极影响。
    “殿下,倪大家来了。”
    这时,楼下的刘玉琦再度上来禀报,身后跟着两位女子。
    倪大家,倪神月。倪后的隔代传人,天镜山庄主人,大昆最有名的女性大儒。

章节目录

禹道乾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无极书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极书虫并收藏禹道乾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