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哈佛学习的时候,那时我还是格罗皮乌斯的学生,格罗皮乌斯告诉我们国际式就是我们应该追随的风格。他预言了一种全球化的建筑样式。有一天他对我说,‘其他国家将会追随那些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的建筑设计,比如rb。’”
贝聿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一个故事,“我不能同意这样的观点,我当时是一个学生,我来自中国,我不希望那些在美国和欧洲到处可见的建筑也出现在中国;但是我错了,后来看到在东京、在大阪所发生的一切,我发现,格罗皮乌斯是对的。”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仍旧认为世界要比现在全球化的局面要有意思得多;要建造一座建筑就必须有场地,而这个场地必须在一个地方,而一个地方必定有自己的历史,而这个历史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场所是地理环境的一种重要记号,它有自己的观点和方向,每个人都应该对此有所了解,每位建筑师都需要考虑这一点;他们应该了解这个场地了解它的历史,它的根,而这种根是很难发掘的,但是一名建筑师如果想要有所创造,就必须对此有所发现。”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因为我所做的那些工程如在纽约的低价住宅,它的历史就在那里,显然并不是很长。
“但是去年,我接了香山饭店的项目,今年又接了卢浮宫的改造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我逐渐认识到,如果我不了解历史我就不可能成功。”
“甚至我在设计香山饭店的过程中,因为对历史缺乏了解,还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疏漏。”说道这里,贝聿铭指向前排,“多亏有贵校的吴教授,还有林楼同学,帮我指正了这些疏漏,给了我修改的机会,要不然,香山饭店肯定会是一个极其失败的项目!”
“轰”的一声,大礼堂里顿时炸开,现场的老师学生都被贝聿铭的话震惊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们开始了解世界,并迅速被西方世界的发达所震撼。
在他们看来,西方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西方的科技、艺术当然也包括建筑,肯定是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我们在贝聿铭这样的世界级大师面前,唯有聆听而已,根本没资格评价他的作品,但是现在,竟然有人能指明他的缺点。
而且还是本校的老师和同学,这简直太让人惊讶了,一种由衷地自豪感从心中喷涌而出,在八十年代,人们实在是太需要这种自豪感了,所以才会出现某个工人、某个农民,用中国特有的古老智慧折服外国友人的故事。
但那些只是故事而已,只听说过没亲眼见过,但是在现在,就在清华大学的礼堂里,他们亲耳听到贝聿铭这样的大师亲口说出来,那能不激动呢!
“哗啦啦啦!”现场响起了掌声,这掌声比之前贝聿铭演讲时候更加热烈,所有在场的学生和老师,尤其是建筑系的,都与有荣焉。
“吴委员,您这次可是为我们清华争光了!”一位校领导一边鼓掌,一边对吴委员说道。
“呵呵,这可不是我的功劳,那些意见都是林楼同学提出来的,为此他还专门做了实验,贝先生带上我只是客气而已。”吴委员并不居功,他有自己的骄傲,事实上以他的地位和声望也不需要这种事为自己增添光彩。
学校新闻社的记者这时候再也顾不上珍惜胶卷了,飞快地按动快门,将贝聿铭、吴委员的形象印在胶卷上,同时寻找着林楼的身影,应该就是第一排的那个学生吧?
贝聿铭微笑颔首再三,掌声才渐渐停止,他接着演讲,“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建筑文化和底蕴,能够把握住这种文化底蕴精髓的只能是中国人,一旦有人能汲取中国建筑文化的精髓,并和现代建筑相融合,那他必然能成为大师。”
“所以你要问我中国能不能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或许他出现的时间比我们预想的都要早。”说着他特意看了一眼林楼的方向。
担心拔苗助长,所以贝聿铭并没有点出他的名字,不过那特意的一瞥说明了一切,他对林楼的期待可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程度出色的建筑师而已。
掌声再次响起,接着又有几个学生起来提问,贝聿铭一一作答,最终还是学校领导站出来劝阻,要是任由他们继续提问的话,贝聿铭今天就别想结束了。
演讲结束,贝聿铭和吴委员、林楼等人陆续离开之后,学生们才起身离开,柳笛却依旧在座位上发呆,贝大师刚才说的都是真的?林楼都能给他挑毛病了?
在清华校园用过晚饭,大家又返回友谊宾馆,林楼也跟了过去,意见提完了,接下来自己就要加入到他的团队,对香山饭店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他还有的忙。
“小林,这段时间你就安心和贝先生一起工作,学校那边我已经说好了,不算你缺勤,以你的功底通过考试肯定不是问题!”吴委员好生叮嘱了一番,这才离开。
“小林同学,我们聊聊吧!”贝聿铭把林楼叫到自己的房间里,在客厅就坐。
“您直接叫我林楼就行!”林楼在沙发上坐下。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在一起工作了,你现在算是临时加入我的团队,这样的话,薪酬待遇自然也应该按照标准来!”贝聿铭打算和他谈工资了。
“美国建筑师平均年薪在两万美元左右,我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稍微高一点,能达到三万美元,我给你一个月三千美金,提成、奖金另算,你觉得怎么样?”
一个月三千美金?要是换成人民币,那不就是月入过万?在一九八零年就能达到这个标准,林楼想想还真是有点小激动。
贝聿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一个故事,“我不能同意这样的观点,我当时是一个学生,我来自中国,我不希望那些在美国和欧洲到处可见的建筑也出现在中国;但是我错了,后来看到在东京、在大阪所发生的一切,我发现,格罗皮乌斯是对的。”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仍旧认为世界要比现在全球化的局面要有意思得多;要建造一座建筑就必须有场地,而这个场地必须在一个地方,而一个地方必定有自己的历史,而这个历史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场所是地理环境的一种重要记号,它有自己的观点和方向,每个人都应该对此有所了解,每位建筑师都需要考虑这一点;他们应该了解这个场地了解它的历史,它的根,而这种根是很难发掘的,但是一名建筑师如果想要有所创造,就必须对此有所发现。”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因为我所做的那些工程如在纽约的低价住宅,它的历史就在那里,显然并不是很长。
“但是去年,我接了香山饭店的项目,今年又接了卢浮宫的改造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我逐渐认识到,如果我不了解历史我就不可能成功。”
“甚至我在设计香山饭店的过程中,因为对历史缺乏了解,还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疏漏。”说道这里,贝聿铭指向前排,“多亏有贵校的吴教授,还有林楼同学,帮我指正了这些疏漏,给了我修改的机会,要不然,香山饭店肯定会是一个极其失败的项目!”
“轰”的一声,大礼堂里顿时炸开,现场的老师学生都被贝聿铭的话震惊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们开始了解世界,并迅速被西方世界的发达所震撼。
在他们看来,西方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西方的科技、艺术当然也包括建筑,肯定是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我们在贝聿铭这样的世界级大师面前,唯有聆听而已,根本没资格评价他的作品,但是现在,竟然有人能指明他的缺点。
而且还是本校的老师和同学,这简直太让人惊讶了,一种由衷地自豪感从心中喷涌而出,在八十年代,人们实在是太需要这种自豪感了,所以才会出现某个工人、某个农民,用中国特有的古老智慧折服外国友人的故事。
但那些只是故事而已,只听说过没亲眼见过,但是在现在,就在清华大学的礼堂里,他们亲耳听到贝聿铭这样的大师亲口说出来,那能不激动呢!
“哗啦啦啦!”现场响起了掌声,这掌声比之前贝聿铭演讲时候更加热烈,所有在场的学生和老师,尤其是建筑系的,都与有荣焉。
“吴委员,您这次可是为我们清华争光了!”一位校领导一边鼓掌,一边对吴委员说道。
“呵呵,这可不是我的功劳,那些意见都是林楼同学提出来的,为此他还专门做了实验,贝先生带上我只是客气而已。”吴委员并不居功,他有自己的骄傲,事实上以他的地位和声望也不需要这种事为自己增添光彩。
学校新闻社的记者这时候再也顾不上珍惜胶卷了,飞快地按动快门,将贝聿铭、吴委员的形象印在胶卷上,同时寻找着林楼的身影,应该就是第一排的那个学生吧?
贝聿铭微笑颔首再三,掌声才渐渐停止,他接着演讲,“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建筑文化和底蕴,能够把握住这种文化底蕴精髓的只能是中国人,一旦有人能汲取中国建筑文化的精髓,并和现代建筑相融合,那他必然能成为大师。”
“所以你要问我中国能不能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或许他出现的时间比我们预想的都要早。”说着他特意看了一眼林楼的方向。
担心拔苗助长,所以贝聿铭并没有点出他的名字,不过那特意的一瞥说明了一切,他对林楼的期待可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程度出色的建筑师而已。
掌声再次响起,接着又有几个学生起来提问,贝聿铭一一作答,最终还是学校领导站出来劝阻,要是任由他们继续提问的话,贝聿铭今天就别想结束了。
演讲结束,贝聿铭和吴委员、林楼等人陆续离开之后,学生们才起身离开,柳笛却依旧在座位上发呆,贝大师刚才说的都是真的?林楼都能给他挑毛病了?
在清华校园用过晚饭,大家又返回友谊宾馆,林楼也跟了过去,意见提完了,接下来自己就要加入到他的团队,对香山饭店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他还有的忙。
“小林,这段时间你就安心和贝先生一起工作,学校那边我已经说好了,不算你缺勤,以你的功底通过考试肯定不是问题!”吴委员好生叮嘱了一番,这才离开。
“小林同学,我们聊聊吧!”贝聿铭把林楼叫到自己的房间里,在客厅就坐。
“您直接叫我林楼就行!”林楼在沙发上坐下。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在一起工作了,你现在算是临时加入我的团队,这样的话,薪酬待遇自然也应该按照标准来!”贝聿铭打算和他谈工资了。
“美国建筑师平均年薪在两万美元左右,我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稍微高一点,能达到三万美元,我给你一个月三千美金,提成、奖金另算,你觉得怎么样?”
一个月三千美金?要是换成人民币,那不就是月入过万?在一九八零年就能达到这个标准,林楼想想还真是有点小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