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系的不闻不问似乎也在纵容直系的动作,在观望一段时间后他们毅然吹响了冲锋号,这次的对象已经是针对行政中枢了。
6月6日,拥曹派直系阁员、曹锟的同乡高凌蔚等以黎元洪侵越内阁职权为名,逼迫总理张绍增带领内阁集体辞职,使黎难以发布政令,这是直系倒阁的前奏。
由于当初直、奉共管北京时,权力集中在靳云鹏内阁手里,而靳总理是服从于奉系需要的,他的阁员也大部分倾向于奉系。等双方共驱徐世昌后,换黎元洪上台是权宜之计,张汉卿同意他也只是认为他能够为各方所接受,能够和平联合各方以使成立统一中央政|府。
但孙逸仙政|府失势后,中枢仍旧是直、奉共管北京的局面,黎这个总统就没什么作用了。而且他故态复萌,当初被段祺瑞赶走的教训仍未吸取,大肆更换内阁成员。
虽然奉系人物均未变化,但他为了提拔自己人,和直系达成了一些意见,把阁员中一些社会贤达人士、中立人士换成双方的人,让内阁变成非你即我,多了些争斗,少了些缓冲,导致政局不稳。
若不是还顾忌到奉系对这个内阁有“一票否决”能力,黎元洪、张绍曾还想拿下孙烈臣的陆军总长之位呢。
其实他们大可不必:孙烈臣做这个总长,只是张汉卿担心他在历史上的病逝重演、而让他暂时离开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繁重事务到北京养老来了。这个总长,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整天搞些编制、筹划等形而上学的东西,做起来根本没什么滋味,亏他们还以为是香饽饽!
所以张汉卿断定他们难成大器,也就专心耕耘自己的治下17省,对中枢政权已经完全不感兴趣了要不然黎张二人不可能在内阁搞出这么大的声势。不过奉系纵然默不作声,他们最终也没敢这样做,只是让金永炎担任了陆军次长,好歹算是在军界有了点存在的名声。
既然连做傀儡都没有这份觉悟,所以直系先起来倒阁,张汉卿是乐见其成的,也知道他们的心思,这就好办多了。反正再度组阁,没有奉系首肯,不管提名谁来组阁和担任总长都是白提。
内阁总理辞职,在民国已不鲜见,不过张作霖还是派人询问张汉卿的意思。这个长子兼首席智囊,有乱中取胜的深厚功底,在政治上已经让张作霖从相信到迷信。既然他在北京,那就全权委托他处理北京方面的事好了,就近也更方便嘛,关键是事急从权时不会耽误事。
直系催得急,黎元洪只得请奉系帮忙,他请求顾维钧组阁。因为顾维钧是少帅的盟兄兼密友,又时任外交总长,深孚重望。他若肯出来,直系是不敢再搞什么倒阁的,危机自然可以化解,这叫“以夷制夷”。
顾维钧颇有点动心。
要说民国总理要做也好做:几位总长各管一摊子事,重大决定由总统授权,平时接受下国会的质询,主要是耍嘴皮子的功夫。
顾维钧那是外交界的一哥,应付这些纸上谈兵的家伙不成问题。奉系是大老板,只要他不逾矩,以他和少帅的关系,只要重大问题不跑偏,有滋有味地坐实一届总理是没问题的。
这种大事当然要询问下少帅的意见。没有他首肯,那总理的位置就是火山口。可是张汉卿只是很笑笑和他谈天说地,就是不讲正题。
按顾维钧的聪明劲,他该明白少帅的意思了,可是他还是忍不住这种能够“名传后世”的事,一国总理哎!
他仍然挑明了问张汉卿他们私下里也是很熟的:“少帅,宋卿(黎元洪的字)建议由我组阁,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我可以借此机会换掉一些直系的人,把我们的人放上去。如果完全控制了内阁,再有少帅和老帅们在外围使力,整个北京就都是我们的了。”
他也聪明,首先表明立场:我是为奉系着想的。
张汉卿倒不怀疑这点,顾维钧不在奉系核心,不了解他的核心政策是正常的,再说一些隐秘的安排他也无从知晓,能看到的无非是名面上的东西。看着他满脸期望,突然想耍耍他:这小子年纪不大,野心还不小!三十郎当岁还想做总理咧!
顾维钧比他大十二岁,现在也有三十五岁了,嫌人家小,他怎么就没想到自己才二十三岁,就已经在民国政坛上呼风唤雨“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人物了呢?
张汉卿不安份地坐在椅子上屁股扭来扭去,顾维钧当然要表示关心:“怎么了少帅?是身体不舒服吗?”
张汉卿笑笑说:“不碍事,坐久了,两股间落体老悬着,产生让人不愉悦的的感觉。”
“什么意思?”
“闲得蛋疼!”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这是男人间的玩笑,顾维钧也是明白人,便不再提这事。
倒是张汉卿认真地对他说:“直系突然倒阁用意已很明显,他们是要用合法的手段来达成军事上做不到的目的,所以他们志在必得,我不想你现在掺和进这块污水中。这个位置,奉系人做不得,和奉系关系好的人也做不得。
直系在京津冀一带的实力太强了,我已经决定全力守住天津,让他们在北京蹦得欢吧。不久后北京必有大变,如果可能,我希望你低调做事,不出头,或者干脆和我一道去天津反正内阁也解散了,你这个外交总长也当不成了。”
对张汉卿来说,顾维钧才思敏捷、能力卓著,在巴黎的山东问题谈判中有极出采表现,后来在一系列的对外交往中均有优异成绩,被公认为民国第一流的外交家,连中共对他也极为推崇,毛爷爷在建国后曾托付联大代表团章含之邀请其访华,在他死后还派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亲自吊唁,极说明他的能力为各党派所认可。
奉系在军事、政治、战略、经济各领域都有出色人才,倒是在外交战线,缺少一个顶梁柱的人物。历史上毛爷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外交界的翘楚周总理相辅相成;自己已经站在时代的顶峰(虽然不是最高峰,那是因为怕风大闪了腰),需要有人辅佐。
顾维钧还是第一次听张汉卿推心置腹地谈及政局,知道形势不像自己想像得那样简单。少帅的政治智慧他一向是深信不疑的,也没必要向自己撒谎。如果他只是单纯的不想让自己组阁,大可直接对他说:“我已经属意某某了”,不需要绕这么大弯子。
不过看不出来风平浪静的北京政坛,竟会有这种隐含的风险,竟会让少帅也要退避三舍?是留是走,他陷入沉思。
凭心而论,他不是一个忠诚的男人,无论是对婚姻还是对事业。他之前因为要娶唐绍仪总理的女儿唐宝钥气死了慧眼识人、恩同再造的“婚约岳父”张衡山,并因此让自幼定亲的对象成了尼姑;他为了事业的成功,毅然在接受“一磅缘”后续娶了英伦第一华侨巨富的丑女黄蕙兰。
当然他的眼光是很犀利的,依赖金钱的力量、当然还有他本人真正的能力,回国不久后就成了民国的外交总长。
北京政坛此起彼落,而顾维钧则在各方面都有拉扯:一时失败者,顾维钧给予接济,来个“烧冷灶”,如失败者重新上台,顾当然就更红了。以致于历史上顾维钧在后来一次组阁前有人问章士钊:“顾少川要组阁,你认为可能成为事实吗?”章士钊很痛快地回答:“以顾夫人的多金,少川要当总统也不难,岂止一个国务总理!”
未几,他果然成为国务总理。
就是在历史上北洋政|府垮台后,那么多的名人退出历史舞台,他还是能够通过夫人路线重礼敲开宋子文的门,从部长到大使,又一次成为中国政界的红人。
美国学者唐德刚先生认为他是中国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两个半外交家”中的半个,因为他职业外交家的身份,他比不上缔造强国的周恩来、甚至比不上同样生不逢时弱国外交的李鸿章。
张汉卿静静地等待他的决定,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是私交可以代替的。如果他继续在大方向上无进退,估计等到人民党完全控制中国之日,便是他卸下外交官职业之时。
而表面上看,他在民国政坛上如鱼得水。实际上他明白,也就在外交领域他还能够凭借资历、英语背景和出色的言谈有一席之地,但对于制定国家的政策及走向等核心问题,他是被排斥在外的…
在这短短半刻钟的考虑中,他想到了几年前在巴黎和会上的悲惨,想到签署山东问题的艰辛,想到军阀纷争带给中国外交上的掣肘。而后人民党、人民军异军突起后在对日、对俄问题上的强硬和在国内巨大的影响力,是有机会实现他大国抱负的。
跟着少帅,凭着公私交的关系,他完全可以实现胸中抱负,既如此,保持与他的同进退是应有之义。他想明白此事,抬起头来,微微一笑说:“去天津是个好主意,在这里都闲得蛋疼了!”
两人相视一笑,通过心照不宣,遂成终生莫逆之交。?
6月6日,拥曹派直系阁员、曹锟的同乡高凌蔚等以黎元洪侵越内阁职权为名,逼迫总理张绍增带领内阁集体辞职,使黎难以发布政令,这是直系倒阁的前奏。
由于当初直、奉共管北京时,权力集中在靳云鹏内阁手里,而靳总理是服从于奉系需要的,他的阁员也大部分倾向于奉系。等双方共驱徐世昌后,换黎元洪上台是权宜之计,张汉卿同意他也只是认为他能够为各方所接受,能够和平联合各方以使成立统一中央政|府。
但孙逸仙政|府失势后,中枢仍旧是直、奉共管北京的局面,黎这个总统就没什么作用了。而且他故态复萌,当初被段祺瑞赶走的教训仍未吸取,大肆更换内阁成员。
虽然奉系人物均未变化,但他为了提拔自己人,和直系达成了一些意见,把阁员中一些社会贤达人士、中立人士换成双方的人,让内阁变成非你即我,多了些争斗,少了些缓冲,导致政局不稳。
若不是还顾忌到奉系对这个内阁有“一票否决”能力,黎元洪、张绍曾还想拿下孙烈臣的陆军总长之位呢。
其实他们大可不必:孙烈臣做这个总长,只是张汉卿担心他在历史上的病逝重演、而让他暂时离开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繁重事务到北京养老来了。这个总长,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整天搞些编制、筹划等形而上学的东西,做起来根本没什么滋味,亏他们还以为是香饽饽!
所以张汉卿断定他们难成大器,也就专心耕耘自己的治下17省,对中枢政权已经完全不感兴趣了要不然黎张二人不可能在内阁搞出这么大的声势。不过奉系纵然默不作声,他们最终也没敢这样做,只是让金永炎担任了陆军次长,好歹算是在军界有了点存在的名声。
既然连做傀儡都没有这份觉悟,所以直系先起来倒阁,张汉卿是乐见其成的,也知道他们的心思,这就好办多了。反正再度组阁,没有奉系首肯,不管提名谁来组阁和担任总长都是白提。
内阁总理辞职,在民国已不鲜见,不过张作霖还是派人询问张汉卿的意思。这个长子兼首席智囊,有乱中取胜的深厚功底,在政治上已经让张作霖从相信到迷信。既然他在北京,那就全权委托他处理北京方面的事好了,就近也更方便嘛,关键是事急从权时不会耽误事。
直系催得急,黎元洪只得请奉系帮忙,他请求顾维钧组阁。因为顾维钧是少帅的盟兄兼密友,又时任外交总长,深孚重望。他若肯出来,直系是不敢再搞什么倒阁的,危机自然可以化解,这叫“以夷制夷”。
顾维钧颇有点动心。
要说民国总理要做也好做:几位总长各管一摊子事,重大决定由总统授权,平时接受下国会的质询,主要是耍嘴皮子的功夫。
顾维钧那是外交界的一哥,应付这些纸上谈兵的家伙不成问题。奉系是大老板,只要他不逾矩,以他和少帅的关系,只要重大问题不跑偏,有滋有味地坐实一届总理是没问题的。
这种大事当然要询问下少帅的意见。没有他首肯,那总理的位置就是火山口。可是张汉卿只是很笑笑和他谈天说地,就是不讲正题。
按顾维钧的聪明劲,他该明白少帅的意思了,可是他还是忍不住这种能够“名传后世”的事,一国总理哎!
他仍然挑明了问张汉卿他们私下里也是很熟的:“少帅,宋卿(黎元洪的字)建议由我组阁,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我可以借此机会换掉一些直系的人,把我们的人放上去。如果完全控制了内阁,再有少帅和老帅们在外围使力,整个北京就都是我们的了。”
他也聪明,首先表明立场:我是为奉系着想的。
张汉卿倒不怀疑这点,顾维钧不在奉系核心,不了解他的核心政策是正常的,再说一些隐秘的安排他也无从知晓,能看到的无非是名面上的东西。看着他满脸期望,突然想耍耍他:这小子年纪不大,野心还不小!三十郎当岁还想做总理咧!
顾维钧比他大十二岁,现在也有三十五岁了,嫌人家小,他怎么就没想到自己才二十三岁,就已经在民国政坛上呼风唤雨“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人物了呢?
张汉卿不安份地坐在椅子上屁股扭来扭去,顾维钧当然要表示关心:“怎么了少帅?是身体不舒服吗?”
张汉卿笑笑说:“不碍事,坐久了,两股间落体老悬着,产生让人不愉悦的的感觉。”
“什么意思?”
“闲得蛋疼!”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这是男人间的玩笑,顾维钧也是明白人,便不再提这事。
倒是张汉卿认真地对他说:“直系突然倒阁用意已很明显,他们是要用合法的手段来达成军事上做不到的目的,所以他们志在必得,我不想你现在掺和进这块污水中。这个位置,奉系人做不得,和奉系关系好的人也做不得。
直系在京津冀一带的实力太强了,我已经决定全力守住天津,让他们在北京蹦得欢吧。不久后北京必有大变,如果可能,我希望你低调做事,不出头,或者干脆和我一道去天津反正内阁也解散了,你这个外交总长也当不成了。”
对张汉卿来说,顾维钧才思敏捷、能力卓著,在巴黎的山东问题谈判中有极出采表现,后来在一系列的对外交往中均有优异成绩,被公认为民国第一流的外交家,连中共对他也极为推崇,毛爷爷在建国后曾托付联大代表团章含之邀请其访华,在他死后还派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亲自吊唁,极说明他的能力为各党派所认可。
奉系在军事、政治、战略、经济各领域都有出色人才,倒是在外交战线,缺少一个顶梁柱的人物。历史上毛爷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外交界的翘楚周总理相辅相成;自己已经站在时代的顶峰(虽然不是最高峰,那是因为怕风大闪了腰),需要有人辅佐。
顾维钧还是第一次听张汉卿推心置腹地谈及政局,知道形势不像自己想像得那样简单。少帅的政治智慧他一向是深信不疑的,也没必要向自己撒谎。如果他只是单纯的不想让自己组阁,大可直接对他说:“我已经属意某某了”,不需要绕这么大弯子。
不过看不出来风平浪静的北京政坛,竟会有这种隐含的风险,竟会让少帅也要退避三舍?是留是走,他陷入沉思。
凭心而论,他不是一个忠诚的男人,无论是对婚姻还是对事业。他之前因为要娶唐绍仪总理的女儿唐宝钥气死了慧眼识人、恩同再造的“婚约岳父”张衡山,并因此让自幼定亲的对象成了尼姑;他为了事业的成功,毅然在接受“一磅缘”后续娶了英伦第一华侨巨富的丑女黄蕙兰。
当然他的眼光是很犀利的,依赖金钱的力量、当然还有他本人真正的能力,回国不久后就成了民国的外交总长。
北京政坛此起彼落,而顾维钧则在各方面都有拉扯:一时失败者,顾维钧给予接济,来个“烧冷灶”,如失败者重新上台,顾当然就更红了。以致于历史上顾维钧在后来一次组阁前有人问章士钊:“顾少川要组阁,你认为可能成为事实吗?”章士钊很痛快地回答:“以顾夫人的多金,少川要当总统也不难,岂止一个国务总理!”
未几,他果然成为国务总理。
就是在历史上北洋政|府垮台后,那么多的名人退出历史舞台,他还是能够通过夫人路线重礼敲开宋子文的门,从部长到大使,又一次成为中国政界的红人。
美国学者唐德刚先生认为他是中国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两个半外交家”中的半个,因为他职业外交家的身份,他比不上缔造强国的周恩来、甚至比不上同样生不逢时弱国外交的李鸿章。
张汉卿静静地等待他的决定,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是私交可以代替的。如果他继续在大方向上无进退,估计等到人民党完全控制中国之日,便是他卸下外交官职业之时。
而表面上看,他在民国政坛上如鱼得水。实际上他明白,也就在外交领域他还能够凭借资历、英语背景和出色的言谈有一席之地,但对于制定国家的政策及走向等核心问题,他是被排斥在外的…
在这短短半刻钟的考虑中,他想到了几年前在巴黎和会上的悲惨,想到签署山东问题的艰辛,想到军阀纷争带给中国外交上的掣肘。而后人民党、人民军异军突起后在对日、对俄问题上的强硬和在国内巨大的影响力,是有机会实现他大国抱负的。
跟着少帅,凭着公私交的关系,他完全可以实现胸中抱负,既如此,保持与他的同进退是应有之义。他想明白此事,抬起头来,微微一笑说:“去天津是个好主意,在这里都闲得蛋疼了!”
两人相视一笑,通过心照不宣,遂成终生莫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