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孙逸仙为首的广东军政|府的失败,原本离开北京的部分国会议员们又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北京参加徐世昌之后的总统选举了,这让新国会里充满了火|药味。
    当初南下“护法”的议员们看不起没骨气反对袁世凯、甘为羽翼的旧同僚们;而旧同僚们也指责护法议员们借护法之名行分裂之实的举动;在段祺瑞“安福系”掌权时上任的议员们也没能幸免,充分体会到被“孙大炮”熏陶过的护法议员们的犀利炮火。
    人民军需要歇养,直系也要练兵,双方难得的在这件事情上又达成一致了,以至于关内、外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在这种氛围下,张汉卿命令韩麟春为关内人民军副司令兼代理总司令,节制西北、华中、华南人民军,自己返回老巢沈阳,开始新的起点。
    之所以急着回来,是因为妻子于凤至的病情有些重,然而医生都查不出来。本来于凤至还要瞒着张汉卿,但是见她日渐憔悴,张作霖还是向远在华中的张汉卿拍了急电。
    延医问药之余,也许是情绪的好转带来的作用,于凤至在张汉卿身边,努力地做出好转的迹象,让安慰张汉卿得以有时间处理公务。也在这期间,他让黄婉清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这时候杨宇霆已经重新回到张作霖的视线,重新担任重要的沈阳兵工厂的督办,只不过他的奉军总参议的头衔却被蒋百里取代了。
    这人也是良才,经过一番努力,在很短时间内使沈阳兵工厂的规模远超了张作霖等人的期待,也超出了张汉卿的理想,令张作霖再次刮目相看。
    也在此情况下,张汉卿决定,由杨宇霆连带负责管理汉口兵工厂、兰州军械厂的生产,其实做着总装备部的工作…
    北方工业及国防布局在蒋百里的统筹下,孙烈臣、郭松龄的督促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渐渐地,一个多年来顾不及的任务进入了脑中,这就是建设真正的海军。
    自张汉卿远征蒙古以后,他就没能顾得上成立海军这件事。
    本来在与蒋百里等人的战略计划中,中国以偏弱的经济、工业实力是不能陆权、海权共抓的。在国家还未统一、军力孱弱时,主攻陆军的发展是可行也是必须的,但是随着人民军的壮大,保护内河、沿江、沿海的任务日益突出。
    以长江为例,如此广阔的流域单靠陆军既劳师动众,也使得兵力分散、使集中成为不可能。而且将来对日本关东州的动作以及守卫京畿,没有海军、哪怕即使是浅水海军是无法想象的。
    海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过程,也是体现海军重要性的佐证。想一下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强国,正是靠军舰,一次又一次打开中国封锁的大门;正是日本,靠两次海上大捷,奠定了东亚强国的地位。中国要想守住辽阔的海疆,海军的发展应未雨绸缪。
    当然张汉卿还没自大到准备发展强大的海军对抗强大的日本甚至是美国。在他看来,没有二、三十年的努力追赶,中国是不可能在海上称雄于日本的,更别说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美国了,哪怕仅仅是在东海。
    但是建立一支近海海军,在强大的空中力量的保护下遂行保卫海岸线的任务是非常可行的。
    此外,一支存在的舰队,也是让敌方不得不正视的棋子。正如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总结道,一支未知的舰队,“只要存在,即使是弱小的,对于敌方各种或多或少的公开利益来说,也是一个永恒的威胁。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打击,而不得不限制自己的行动,直到这支舰队被摧毁或者制服为止。”
    人民军陆军已经初具规模,该到了海军以其强大的机动性及移动炮台的作用不能不得加以重视的时候了。
    民国时中国在飞机的建造能力上与世界同步,而且飞机的造价极低。以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为例,造价为一千万元,抵得上100架中国新制的“甲型一号”水机的总和,或是装备一支满员的陆军师(奉系标准)。
    远洋上当然战列舰逞威,但在近海,100架水机以其更有利的战斗能力(水陆两栖)在综合战斗能力上是要远远强于这艘战列舰的,而多一个陆军师对目前的奉军来讲,要比多一艘战列舰要更有用。
    海军是一个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兵种,其复杂程度要远比体现工业能力的汽车还要大。想一想到20世纪末期,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还不能制造出超出一万吨排量的大舰及涡轮机就可知一般。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长江内河及渤海湾、胶东湾、辽东湾,建造一支规模适当的近海海军势在必得。此外,为了将来的发展,给海军添加雄厚的军工底子是未雨绸缪的打算。
    中国海军的建设也不乏人才。从在中国海军史上“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的原北洋政|府海军总长、海军上将萨镇冰,到在后来各次对日的交战中,中国各舰队的舰长或司令如马纪壮、宋长治、陈季良等,以及作为驻英武官亲赴一战前线观战的陈绍宽,还有现任东北江防舰队司令的东北老将沈鸿烈等,人才辈出。
    萨镇冰在直皖战后就辞去海军部长职务,在京呆了一段时间后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海军心灰意冷,准备回福建老家。张汉卿及时地劝阻他,并以崭新的视角和他谈了中国未来海军发展的强国梦。
    张汉卿的思路、对海军的认识和对海战的全新见解让萨镇冰感觉到了中国海军的希望。感于少帅的盛情及强烈的海军报国梦,他担任奉军在秦皇岛新成立的海军舰艇指挥学校校长,为中国海军培养人才。
    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福建籍的海上精英加入到这个队列,期待着在海上重铸辉煌。用张汉卿的话说,“宁要人等装备,不能让装备等人”。
    之所以对陈绍宽印象深刻,是因为历史上他首先提出中国要建航空母舰。在当前“大炮巨舰”主义盛行的时期,能有这种眼光的寥寥无几。
    作为第一个目睹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下水的陈绍宽,当时还是在中华民国驻英大使馆武官任上。
    1918年,英国将“恩加丹”、“暴怒”号等大型舰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其中“暴怒”号加装了飞行甲板,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是年7月,从“暴怒”号起飞的7架舰载机,轰炸了德国的空军基地,显示了航母的巨大作战能力。
    目睹此情景的陈绍宽,意识到了航空母舰对于现代海战的重要性。在考察报告里,他这样写道:“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有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
    不过有赖于那个时空中国的现状,陈绍宽注定完成不了他的航母梦。可是,现在呢?
    陈绍宽在与张汉卿交流之后立即成了少帅的粉丝:这位少帅不但完全赞同他的航母中心论,而且还高瞻远瞩地提出联合编队反潜、区域防空的概念,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潜艇的大规模使用会让世界军事产生巨大的变革,并预测多用途、大型航空母舰是未来海军建设的主流,且指出大炮巨舰主义很快会遭到淘汰。
    不但如此,他还勾勒出未来中国海军的方向并透露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至少会建造8艘以上的航空母舰群。这一席话听得陈绍宽热血沸腾,这时候的他还没到正史上天真到要让当时的民国政|府建造20艘航母的异想天开。
    张汉卿也十分欣赏陈绍宽对于扩大中国海军力量的痴迷:很多事情真的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中国对于海军的认识还很肤浅,国民对海洋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作为陆地的补充上,很少人想到“蓝色国土”,很多高级将领还停留在海军是陆军的补充的层次上。
    改变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专门的海军人才,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是好事。他相信自己还把握得住,不至于穷兵黩武。眼下国力还不能够圆梦,但是陈绍宽还是被任命为奉军海军规划署署长,以保持海军的稳步发展。
    而陈季良当初因为“庙街事件”被张汉卿所救,隐姓埋名为“东北水上保安大队”的高级顾问,现在终于可以一展抱负,担任水面舰艇规划署署长。
    作为一支正式的力量跻身军界,少帅办公室的航警处正式改名为海警处,因之东北江防舰队也正式更名为东北海防舰队。从江到海虽然只一字之差,却表明了张汉卿的抱负。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北京中|央政|府海军部对张作霖这种不亚于巧取豪夺的行为,竟然予以承认。在奉军海警处成立的仪式上还派人前去检阅,以示祝贺。
    以至于吴佩孚对奉系终于有一支舰队可以与其控制下的“渤海舰队”分庭抗礼后,酸溜溜地讽刺说,“江防舰队从此由国臣变成了家将…”
    可是没办法,谁让老张控制了中|央呢??

章节目录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江山不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不落并收藏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