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人为制造水上保安大队与江防舰队的冲突,或者放大沈鸿烈与王崇文之间的争执,造出声势来之后,父亲就可以紧急行使巡阅使的权力,海军部就无话可说了。”
不要怪张汉卿不为大局着想,实在是即将进行的直皖战争他无力阻止也不想阻止,他还指望着在其中乘机壮大实力呢。直皖之后是直奉大战,都是既得利益者为手头的权力进行的厮杀,谈不上正义性。但是因为自己的出现,事情有了积极的意义。
自己是以强大奉系达成统一国家的目标,然后驱除外侮,振兴中华的,所以能够削弱所有竞争对手的一切手段都有其合理性和正义的色彩。现在,只是小小地剪除潜在任何对手的一点羽翼,用不着在良心上有任何过不去。
张汉卿入奉,父子俩已经谈到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意义。之前张作霖没有感觉,因为觉得有十数个师级的陆军已经可以划地为王了,可是真的等日本兵进入中东铁路之际,他才发觉单靠陆军的布防十分脆弱。
交通不便、边境线漫长,这么点军队光守卫都能问题。养兵杀贼,但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一艘流动的炮舰,就是一支有重炮的强大机动火力,内河的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一旦有这样的炮舰几十艘,足以把潜在之敌挡在门外。只要不是大规模交战,光海军就能够担负起防边的责任。
所以他已同意大建海军,位列于巡阅使署八处之外的第九处水警处的筹建就是这个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陈世英已经谋划了它的架构,水上保安大队已经挂牌,所差的就是实体军舰了。
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
张作霖略思考了一番,最终下了决心。
要说他也是很有决断力的,一旦决定,便立刻实施。
5月5日,东北水上保安大队一艘巡防船与江防舰队的一艘炮舰“江平”号发生刮擦,双方起了口角。本来是一桩意外引起的,却因为有保安大队士兵鸣枪示警,冲突立即放大。
陈世英代表巡阅使署亲去了解状况,却被少将司令王崇文以偏袒水警理由反目。由于陈世英在江防舰队中很有人缘,至少他的几位原手下就力挺之。在争论中,江防舰队上校参谋沈鸿烈也有倾向于陈世英的言论,惹得王崇文十分不快。于是他一手提拔的几位舰长也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
眼见得江防舰队自身有分化的危险,在这紧急时刻,黑省督军吴俊升毅然发难,强行用武力隔开两拨人马,随即又迅速起草了一则电文发给中|央:“吉黑江防舰队内讧,职等一力维持,现已将双方卸下武器严加看管,冀请海军部迅速派员处理,以防酿成大变。”
然后王崇文、沈鸿烈各有电文呈上,各说各的理由,让海军部气不打一处来:这张作霖还真神了,说江防舰队出事,还真就出事了!本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生生地被人为地拔高了,整个事件明显有人为的痕迹嘛!
可是中|央这次没有支持海军的意见,不但如此,大总统还建议由东三省巡阅使署代替行使这支舰队的管理职能:“该舰队本内河巡防之用,交由地方管理更便宜,今后其一应后勤补给费用皆由东三省负担。”此外,还把处理此事件的权利下放到东北:“着即由张巡阅使相机处置。”
张作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他只有“管理”的功能,但这里面的含义大了去了。相机处置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他拥有赏、罚、晋、降的权力!作为这支舰队未来的老板,他将享有不容置疑的权威。
不出意外地,在张作霖过问下,江防舰队和水上保安大队的“芥蒂”消弥于无形,但是王崇文仍被解职,海军部给了一个安排是少将候补员,算是给他无端背黑锅的安慰。
王崇文一走,他留下的家产便任由张作霖宰割了。不过老张是非分明,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军事人才的保留是另一回事。就在大家都以为新一轮的清洗来临之际,他老人家却很淡定地告诉接任的沈鸿烈:“海军内部的派系之争,可以休矣。”
作为传话人的张汉卿亲自带队来到江防舰队总部,安慰各位舰长们不受此次事件牵连:“昨天王司令被解职,有人说他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为他是服从于中|央的命令的。”
陪同而来的陈世英心理“咯噔”一下,少帅这是要做什么?本来忌讳如深的话题,他就这样施施然说了出来,也只有他才敢这样淡定地说出来吧?这是要清洗的节奏吗?这可不好!虽然受少帅存活之恩,但毕竟是曾经的同袍,一些感情还是有的,另外这些舰长们虽然是王崇文提拔,但也总算是海军内部的后起之秀。之前立场虽然有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像张氏父子那样违背上官意旨的胆量好不?
沈鸿烈也吃了一惊,他的心思同样是以保全手下为主。玩政治,他们这些血性军人可不是对手,谁还不有站借队的时候?两位老少帅和他交底时,可是说要把舰队搞得风风火火的,可是没有这班熟悉海军的主官,培养新人可是挺困难和漫长的!
就是先前投王崇文一票的几位舰长们也被张汉卿的直白弄得面面相觑:这是要下手的节奏?
好在张汉卿接下来的一席话打消了他们的担心:“这话也对也不对,为什么呢?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本也没错,但是这里有一个是非的问题,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即服从命令,是谁的命令?当命令与天职有冲突,军人应该作何选择?
巡阅使要求大家做的事,是保家卫国,拒敌于国门之外;王司令代表的中|央政|府,却是要求海军龟缩在港口内,任敌人出入国境如无人之地!试问,这样的海军,我们要它做什么?在这样的大事大非面前,服从于什么样的命令,我想每一位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知道怎么做。
诸位中间,有几位是原先从庙街闯过来的舰长,你们的陈司令、现在的陈处长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就可以永垂青史!同样地,你们也会留在民国的历史上。毛仲才少校、林培熙少校、林天寿少校(三人接连庄重地答到),是我们海军的骄傲!
民国海军的传统要追溯到北洋水师,虽然甲午海战的结果让我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其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覆灭?这二十多年来已经有许多史家、兵家在研究。各位中间有一些人是亲身经历过这场海战的,自然比我更有话语权。
内斗、鼓励狗才、训练乏力、腐败及军纪败坏…这样的海军,焉得不败?可是它这一败,伤了我中华几十年的元气,到现在我们还要处处看小日本的脸色,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处安定的海疆,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够站起来的勇气!
但是情况从今天起就会改变,其实陆军已经在改变了,只是你们觉察不到而已。从今天起,东北水上保安大队和吉黑江防舰队合并了,新组成的机构叫做东北江防舰队,统一划归东北航警处管理。我们的任务是要保卫东北的每一处江面,每一处港口,每一处岛屿,每一寸海疆!
我会尽最大可能给你们便利,造军舰、建码头、建海军学校、充分的训练投入…我保证这支舰队的投入要远超出你们曾经的任何时候。我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那就是你们能够拉得出去,能够打得赢仗!我给人民军的建军要求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给我们这支海军的要求也如是。
但是我的要求不仅如此。
等到我们的实力壮大了,我们的海军也要从内河舰队跃升到深入浅海、深海直到大洋,我们要守卫的海疆不单单在东北,还有华北、长江、渤海、东海和南海,因为那里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所以我要求你们抛弃门户之见,同心协力办好海军。我知道民国海军的将领多是福建人,基本上在座的除了沈参谋是湖北人之外,其他包括我们的陈处长都是,难免有本地人抱团的思想。各位,在这里,是要不得的!内斗的结局,北洋水师殷鉴不远!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一些争论和不同意见在所难免,但我希望纯粹是公事和就事论事。关起门来吵架,出门亲如一家人,当面提意见,背后没意见,这才是我们的格局,要能容人。不然,都有地域之见,我们将来怎么驰骋万里?用一句话,与各位共勉:‘比草原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江防舰队人的胸怀’!”
他的讲话获得雷鸣般的掌声,年轻少帅的这番鼓动,直钻进人的心窝子里,让人热血沸腾亟有大干一场的想法。至于对事后算总账的担心,早丢到爪哇国去了。
不要怪张汉卿不为大局着想,实在是即将进行的直皖战争他无力阻止也不想阻止,他还指望着在其中乘机壮大实力呢。直皖之后是直奉大战,都是既得利益者为手头的权力进行的厮杀,谈不上正义性。但是因为自己的出现,事情有了积极的意义。
自己是以强大奉系达成统一国家的目标,然后驱除外侮,振兴中华的,所以能够削弱所有竞争对手的一切手段都有其合理性和正义的色彩。现在,只是小小地剪除潜在任何对手的一点羽翼,用不着在良心上有任何过不去。
张汉卿入奉,父子俩已经谈到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意义。之前张作霖没有感觉,因为觉得有十数个师级的陆军已经可以划地为王了,可是真的等日本兵进入中东铁路之际,他才发觉单靠陆军的布防十分脆弱。
交通不便、边境线漫长,这么点军队光守卫都能问题。养兵杀贼,但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一艘流动的炮舰,就是一支有重炮的强大机动火力,内河的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一旦有这样的炮舰几十艘,足以把潜在之敌挡在门外。只要不是大规模交战,光海军就能够担负起防边的责任。
所以他已同意大建海军,位列于巡阅使署八处之外的第九处水警处的筹建就是这个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陈世英已经谋划了它的架构,水上保安大队已经挂牌,所差的就是实体军舰了。
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
张作霖略思考了一番,最终下了决心。
要说他也是很有决断力的,一旦决定,便立刻实施。
5月5日,东北水上保安大队一艘巡防船与江防舰队的一艘炮舰“江平”号发生刮擦,双方起了口角。本来是一桩意外引起的,却因为有保安大队士兵鸣枪示警,冲突立即放大。
陈世英代表巡阅使署亲去了解状况,却被少将司令王崇文以偏袒水警理由反目。由于陈世英在江防舰队中很有人缘,至少他的几位原手下就力挺之。在争论中,江防舰队上校参谋沈鸿烈也有倾向于陈世英的言论,惹得王崇文十分不快。于是他一手提拔的几位舰长也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
眼见得江防舰队自身有分化的危险,在这紧急时刻,黑省督军吴俊升毅然发难,强行用武力隔开两拨人马,随即又迅速起草了一则电文发给中|央:“吉黑江防舰队内讧,职等一力维持,现已将双方卸下武器严加看管,冀请海军部迅速派员处理,以防酿成大变。”
然后王崇文、沈鸿烈各有电文呈上,各说各的理由,让海军部气不打一处来:这张作霖还真神了,说江防舰队出事,还真就出事了!本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生生地被人为地拔高了,整个事件明显有人为的痕迹嘛!
可是中|央这次没有支持海军的意见,不但如此,大总统还建议由东三省巡阅使署代替行使这支舰队的管理职能:“该舰队本内河巡防之用,交由地方管理更便宜,今后其一应后勤补给费用皆由东三省负担。”此外,还把处理此事件的权利下放到东北:“着即由张巡阅使相机处置。”
张作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他只有“管理”的功能,但这里面的含义大了去了。相机处置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他拥有赏、罚、晋、降的权力!作为这支舰队未来的老板,他将享有不容置疑的权威。
不出意外地,在张作霖过问下,江防舰队和水上保安大队的“芥蒂”消弥于无形,但是王崇文仍被解职,海军部给了一个安排是少将候补员,算是给他无端背黑锅的安慰。
王崇文一走,他留下的家产便任由张作霖宰割了。不过老张是非分明,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军事人才的保留是另一回事。就在大家都以为新一轮的清洗来临之际,他老人家却很淡定地告诉接任的沈鸿烈:“海军内部的派系之争,可以休矣。”
作为传话人的张汉卿亲自带队来到江防舰队总部,安慰各位舰长们不受此次事件牵连:“昨天王司令被解职,有人说他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为他是服从于中|央的命令的。”
陪同而来的陈世英心理“咯噔”一下,少帅这是要做什么?本来忌讳如深的话题,他就这样施施然说了出来,也只有他才敢这样淡定地说出来吧?这是要清洗的节奏吗?这可不好!虽然受少帅存活之恩,但毕竟是曾经的同袍,一些感情还是有的,另外这些舰长们虽然是王崇文提拔,但也总算是海军内部的后起之秀。之前立场虽然有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像张氏父子那样违背上官意旨的胆量好不?
沈鸿烈也吃了一惊,他的心思同样是以保全手下为主。玩政治,他们这些血性军人可不是对手,谁还不有站借队的时候?两位老少帅和他交底时,可是说要把舰队搞得风风火火的,可是没有这班熟悉海军的主官,培养新人可是挺困难和漫长的!
就是先前投王崇文一票的几位舰长们也被张汉卿的直白弄得面面相觑:这是要下手的节奏?
好在张汉卿接下来的一席话打消了他们的担心:“这话也对也不对,为什么呢?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本也没错,但是这里有一个是非的问题,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即服从命令,是谁的命令?当命令与天职有冲突,军人应该作何选择?
巡阅使要求大家做的事,是保家卫国,拒敌于国门之外;王司令代表的中|央政|府,却是要求海军龟缩在港口内,任敌人出入国境如无人之地!试问,这样的海军,我们要它做什么?在这样的大事大非面前,服从于什么样的命令,我想每一位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知道怎么做。
诸位中间,有几位是原先从庙街闯过来的舰长,你们的陈司令、现在的陈处长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就可以永垂青史!同样地,你们也会留在民国的历史上。毛仲才少校、林培熙少校、林天寿少校(三人接连庄重地答到),是我们海军的骄傲!
民国海军的传统要追溯到北洋水师,虽然甲午海战的结果让我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其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覆灭?这二十多年来已经有许多史家、兵家在研究。各位中间有一些人是亲身经历过这场海战的,自然比我更有话语权。
内斗、鼓励狗才、训练乏力、腐败及军纪败坏…这样的海军,焉得不败?可是它这一败,伤了我中华几十年的元气,到现在我们还要处处看小日本的脸色,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处安定的海疆,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够站起来的勇气!
但是情况从今天起就会改变,其实陆军已经在改变了,只是你们觉察不到而已。从今天起,东北水上保安大队和吉黑江防舰队合并了,新组成的机构叫做东北江防舰队,统一划归东北航警处管理。我们的任务是要保卫东北的每一处江面,每一处港口,每一处岛屿,每一寸海疆!
我会尽最大可能给你们便利,造军舰、建码头、建海军学校、充分的训练投入…我保证这支舰队的投入要远超出你们曾经的任何时候。我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那就是你们能够拉得出去,能够打得赢仗!我给人民军的建军要求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给我们这支海军的要求也如是。
但是我的要求不仅如此。
等到我们的实力壮大了,我们的海军也要从内河舰队跃升到深入浅海、深海直到大洋,我们要守卫的海疆不单单在东北,还有华北、长江、渤海、东海和南海,因为那里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所以我要求你们抛弃门户之见,同心协力办好海军。我知道民国海军的将领多是福建人,基本上在座的除了沈参谋是湖北人之外,其他包括我们的陈处长都是,难免有本地人抱团的思想。各位,在这里,是要不得的!内斗的结局,北洋水师殷鉴不远!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一些争论和不同意见在所难免,但我希望纯粹是公事和就事论事。关起门来吵架,出门亲如一家人,当面提意见,背后没意见,这才是我们的格局,要能容人。不然,都有地域之见,我们将来怎么驰骋万里?用一句话,与各位共勉:‘比草原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江防舰队人的胸怀’!”
他的讲话获得雷鸣般的掌声,年轻少帅的这番鼓动,直钻进人的心窝子里,让人热血沸腾亟有大干一场的想法。至于对事后算总账的担心,早丢到爪哇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