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统一放赈,熊希龄还组织成立了联合办赈机构“京畿水灾筹赈联合会”,他自任会长,统筹放赈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在赈济灾民的同时,他又开始了对河工的治理,试图根治水患,并开展以工代赈,既救济了灾民,也为受灾地区留下了永久建设。救灾让熊希龄摆脱了政治生活带来的消极苦闷,开始确立了为慈善事业奋斗的意愿,拯救无数生命。
在和张汉卿并肩作战的期间,他深深地为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少帅所敬佩。两人的相识在两年前,原本就是张汉卿对他的一次善意的利用,只是他为了圆其强国梦的一次赌搏,当时他是怀着一颗将信将疑的心的。但是当张汉卿用事实给了他答案后,他便认定少帅确实是人中之龙凤,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
与他朝夕相处的半个月中,他深深地为少帅为民服务的情怀所感动,这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孩子”,他的热情中也许有作秀的成分,但是熊希龄愿意陪着他作秀,只要作秀能够多救一个灾民。
当然,张汉卿对这位号称“民国第一人才”的前总理也很景仰,经常在救灾之余向他虚心请教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相关的知识。熊希龄本来就有一肚子货始终未能民尽其才,有张汉卿在旁鼓动,那还不尽兴一吐为快?当然他也惊异于张汉卿年纪轻轻,对于国际局势了解得比他这位曾经身处中枢的前总理还要清楚、分析得不要太精到。
欣赏之余,两人后来成了忘年交。在熊希龄的赞赏与不遗余力的推荐下,张汉卿的形象在外界高大了起来。当张汉卿委婉地请求老熊给他务色人才时,熊希龄满口答应。以他的人脉,给张汉卿挖人不是太好不过的吗,还省了很多游说。可是当不久后他向张汉卿郑重推荐张钺时,张汉卿还想不领情。
是啊,张钺是谁啊?以自己对民国的了解,似乎他也是名不见经传呐,自己本意还是找蒋百里之流的人物。
可是老熊三言两语便将他的心结打开:“这个张钺可是与奉天很有缘的,民国元年底就被任命为奉天督军署少将参谋长、东三省讲武堂军务司长,三年又担任奉天省民政长,讲起来,也是你父亲的前任。他目前在北京任陆军讲武堂教育长,也算是你父辈的前辈了。他和蒋方震术业有专攻,以目前讲,可能给你的帮助更大些。而且,将方震明确表示不考虑去关外,对他老朽是尽了心了,少帅你自求多福吧,呵呵。”
东三省讲武堂,是第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仿照内地各省设立,专为教育边防营队中现职营哨官以下军官。后来充任督军、都统、军长、师长和旅长的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杰、汲金纯、汤玉麟、邹芬、阚朝玺等,皆由此出身,故张钺堪称奉军前辈人物,熊希龄说得是没错的。
这个张钺有什么本事,值得老熊把他和蒋百里并驾齐驱?不过是一个军校的教育长而已。教育长,嗯,在后世,应该跟教导主任一个级别吧?咱老爸还兼任奉天讲武堂的堂长呢,怎么越做越退后了?
如果他知道当时堂长鲍贵卿只挂虚名,张钺负实际办学的责任,因为他懂军事,又工作勤恳,很快就把讲武堂的工作引入了正轨,就不会以职务看人高低了;如果他知道历史上(曾经还是后来?这穿越在时间上很难计算呢)吴俊升“四请张戍秋”,就不会不明白张钺的价值了。
还好熊希龄把姜登选请来了,这个可是自己指定要的、后来奉军在大大有名的人物,不过在这时候,姜登选还只是在总统府任有名无实的咨议总统都不保了,还咨什么议?
所以当熊希龄把张汉卿意欲招揽的想法和他一交底,姜登选便有蠢蠢欲动的想法。对于张汉卿的种种,他不但有所闻,还曾经仔细地推敲了好一番。他的在北京城作人质的胆识,达成奉天军警分离、新民土改、编练新军、组建人民党,无一不是契合着时代的需要。最后的结论是:这绝对是一个百年不世出的人才,有智谋、有担当、有野心,最重要的是有个好爸爸。
既然是一只绩优股,就必须在发迹前把握,否则,等他一飞冲天,自己再围上去已经泯然于众人了。韩麟春和自己相识,现在听说已经能够独掌一师了,他的眼光不会错的。而且自己一身所学,似乎在他那里大有用武之地。根据自己对卫队旅的研究,少帅走的路线好像是不同于一般军阀掌兵的路子,而有赵奢带兵之风。他的官兵一体、八项纪律八项注意很有看点,与自己的想法十分契合。
有了意愿,倒是担心少帅和自己素不相识,肯定不会有多大重视。自己的性格是和蔼可亲,也是提倡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可是于带兵打仗不是强项。这鼓舞士气军心的能力一时半刻之间也体现不出来啊,自己来少帅底下,到底能够担任什么职务呢?为表诚意,他亲自面晤张汉卿。
不用他担心。张汉卿在听说姜登远亲自来时,直接欢呼出声,并倒履以迎,那架式实在有求贤若渴的古风。熊希龄见状大为不解:放着张钺这样的人才,少帅提起来也没什么感觉,怎么一个不出名的姜登选让他如此激动?
不过若是他知道这人是未来“奉军五虎将”中最有名的儒将,也就理解张汉卿为什么会兴奋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姜登选的特质,非常适合于张汉卿想打造的党军。
他是政工人才啊!
姜登选目瞪口呆地望着年轻的少帅对他的热情,这是哪儿哪儿啊,礼贤下士也过过火了吧?不过能够得到重视,哪怕是名义上的,他也高兴。
等到张汉卿直接告诉他,他将成为卫队师的政治部主任时,他还是为少帅的大手笔震惊了。我和他还不熟呢(张汉卿:先别急着吃惊,等段时间怂恿你入了党后,你就是人民党在军队的总政治部主任了!)!王以哲担任了第一师的政治部主任兼卫队师的教导团团长后,这两个重要的岗位他分不开身呢。
当然张钺也是被礼遇的,这也是张汉卿的强项: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才,先保留着以观后效。不过既然是人才,冲着“人才”这两个字也要给予起码的尊重。这是他后来在奉系手下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
张钺也是因为府院之争,对混乱的政治局势灰了心,这才有离开是非之地的想法,对于奉天,他还是有感情的。既有熊希龄郑重推荐,他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奉天。
不过当张作霖知道张汉卿竟然挖到了大名鼎鼎的张钺后,马上就决定直接招于麾下,先担任奉天讲武堂的副堂主,实际上负责日常事务。张汉卿对父亲的用人还是很赞赏的,见他一来就给了如此高的职务,便知道这个人真是人才了。咳,无知害死人!好端端的一个人才这就样跑了,还好没跑出锅里去!
自己挖了儿子的墙角,老张有些愧疚,便对姜登选的任职没有过多拦阻不少奉系人认为姜登选以一个外来之人便登如此高位,都颇有微辞。可是政工这块本来就是张汉卿的禁脔,老少帅都同意的事,基本上别人插不下嘴。
一老一少两位“帅”都各取其才,让被取者强烈地产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张钺自然是施展平生所学,在张作霖不在时完全在技术指导上代替了他,这给张作霖以极大的便利他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张钺是用权而不越权,张作霖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尽可能的放权,两人配合得相得益彰。
姜登选顶着别人怀疑的目光来到卫队师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一行政上仅次于师长郭松龄但又不隶属于他的职务,他处理得很有分寸。他的豪爽可亲、重义轻财、身先士卒,很快与官兵打成一片。尤其可贵的是,他非常认同张汉卿以党领军的构想,并在工作中认可了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在军队里的作用。在张汉卿的感染和推荐下,姜登选顺利入了党当然是背着预备党员的身份。按党章,他还要有一年的考察期。但是,有张汉卿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有卫队师和第一师两支部队,关键是他知道的几个奉系人才都已经笼络到麾下,张汉卿认为有必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这是一个独|立于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常委会的军事领导机关,当然由张汉卿负总责。军事委员本来天然地有六个委员:张汉卿、韩麟春、郭松龄、王以哲、米春霖和戢翼翘,下辖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军需部。本来想搞个总后勤部及总装备部的,但是一来“后勤”这个叫法还不流行,装备也是由张作霖督军署统一调拨,本身没有什么基础,干脆统一在军需部里。军需军需,吃喝拉撒睡和枪支弹药,都是军事需求嘛。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暂且空着,由张汉卿例兼。之所以没有再分给郭、韩、王,纯粹是政治上的考量:未建寸功,先把好位置占光了,置后来者于何地?此外由于手底只有两个师的兵力,第一师又远在黑省,日常管理鞭长莫及,设立总参谋长等职务并无迫切感。
人民党在军事上的架构基本完成了。
在和张汉卿并肩作战的期间,他深深地为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少帅所敬佩。两人的相识在两年前,原本就是张汉卿对他的一次善意的利用,只是他为了圆其强国梦的一次赌搏,当时他是怀着一颗将信将疑的心的。但是当张汉卿用事实给了他答案后,他便认定少帅确实是人中之龙凤,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
与他朝夕相处的半个月中,他深深地为少帅为民服务的情怀所感动,这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孩子”,他的热情中也许有作秀的成分,但是熊希龄愿意陪着他作秀,只要作秀能够多救一个灾民。
当然,张汉卿对这位号称“民国第一人才”的前总理也很景仰,经常在救灾之余向他虚心请教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相关的知识。熊希龄本来就有一肚子货始终未能民尽其才,有张汉卿在旁鼓动,那还不尽兴一吐为快?当然他也惊异于张汉卿年纪轻轻,对于国际局势了解得比他这位曾经身处中枢的前总理还要清楚、分析得不要太精到。
欣赏之余,两人后来成了忘年交。在熊希龄的赞赏与不遗余力的推荐下,张汉卿的形象在外界高大了起来。当张汉卿委婉地请求老熊给他务色人才时,熊希龄满口答应。以他的人脉,给张汉卿挖人不是太好不过的吗,还省了很多游说。可是当不久后他向张汉卿郑重推荐张钺时,张汉卿还想不领情。
是啊,张钺是谁啊?以自己对民国的了解,似乎他也是名不见经传呐,自己本意还是找蒋百里之流的人物。
可是老熊三言两语便将他的心结打开:“这个张钺可是与奉天很有缘的,民国元年底就被任命为奉天督军署少将参谋长、东三省讲武堂军务司长,三年又担任奉天省民政长,讲起来,也是你父亲的前任。他目前在北京任陆军讲武堂教育长,也算是你父辈的前辈了。他和蒋方震术业有专攻,以目前讲,可能给你的帮助更大些。而且,将方震明确表示不考虑去关外,对他老朽是尽了心了,少帅你自求多福吧,呵呵。”
东三省讲武堂,是第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仿照内地各省设立,专为教育边防营队中现职营哨官以下军官。后来充任督军、都统、军长、师长和旅长的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杰、汲金纯、汤玉麟、邹芬、阚朝玺等,皆由此出身,故张钺堪称奉军前辈人物,熊希龄说得是没错的。
这个张钺有什么本事,值得老熊把他和蒋百里并驾齐驱?不过是一个军校的教育长而已。教育长,嗯,在后世,应该跟教导主任一个级别吧?咱老爸还兼任奉天讲武堂的堂长呢,怎么越做越退后了?
如果他知道当时堂长鲍贵卿只挂虚名,张钺负实际办学的责任,因为他懂军事,又工作勤恳,很快就把讲武堂的工作引入了正轨,就不会以职务看人高低了;如果他知道历史上(曾经还是后来?这穿越在时间上很难计算呢)吴俊升“四请张戍秋”,就不会不明白张钺的价值了。
还好熊希龄把姜登选请来了,这个可是自己指定要的、后来奉军在大大有名的人物,不过在这时候,姜登选还只是在总统府任有名无实的咨议总统都不保了,还咨什么议?
所以当熊希龄把张汉卿意欲招揽的想法和他一交底,姜登选便有蠢蠢欲动的想法。对于张汉卿的种种,他不但有所闻,还曾经仔细地推敲了好一番。他的在北京城作人质的胆识,达成奉天军警分离、新民土改、编练新军、组建人民党,无一不是契合着时代的需要。最后的结论是:这绝对是一个百年不世出的人才,有智谋、有担当、有野心,最重要的是有个好爸爸。
既然是一只绩优股,就必须在发迹前把握,否则,等他一飞冲天,自己再围上去已经泯然于众人了。韩麟春和自己相识,现在听说已经能够独掌一师了,他的眼光不会错的。而且自己一身所学,似乎在他那里大有用武之地。根据自己对卫队旅的研究,少帅走的路线好像是不同于一般军阀掌兵的路子,而有赵奢带兵之风。他的官兵一体、八项纪律八项注意很有看点,与自己的想法十分契合。
有了意愿,倒是担心少帅和自己素不相识,肯定不会有多大重视。自己的性格是和蔼可亲,也是提倡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可是于带兵打仗不是强项。这鼓舞士气军心的能力一时半刻之间也体现不出来啊,自己来少帅底下,到底能够担任什么职务呢?为表诚意,他亲自面晤张汉卿。
不用他担心。张汉卿在听说姜登远亲自来时,直接欢呼出声,并倒履以迎,那架式实在有求贤若渴的古风。熊希龄见状大为不解:放着张钺这样的人才,少帅提起来也没什么感觉,怎么一个不出名的姜登选让他如此激动?
不过若是他知道这人是未来“奉军五虎将”中最有名的儒将,也就理解张汉卿为什么会兴奋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姜登选的特质,非常适合于张汉卿想打造的党军。
他是政工人才啊!
姜登选目瞪口呆地望着年轻的少帅对他的热情,这是哪儿哪儿啊,礼贤下士也过过火了吧?不过能够得到重视,哪怕是名义上的,他也高兴。
等到张汉卿直接告诉他,他将成为卫队师的政治部主任时,他还是为少帅的大手笔震惊了。我和他还不熟呢(张汉卿:先别急着吃惊,等段时间怂恿你入了党后,你就是人民党在军队的总政治部主任了!)!王以哲担任了第一师的政治部主任兼卫队师的教导团团长后,这两个重要的岗位他分不开身呢。
当然张钺也是被礼遇的,这也是张汉卿的强项: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才,先保留着以观后效。不过既然是人才,冲着“人才”这两个字也要给予起码的尊重。这是他后来在奉系手下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
张钺也是因为府院之争,对混乱的政治局势灰了心,这才有离开是非之地的想法,对于奉天,他还是有感情的。既有熊希龄郑重推荐,他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奉天。
不过当张作霖知道张汉卿竟然挖到了大名鼎鼎的张钺后,马上就决定直接招于麾下,先担任奉天讲武堂的副堂主,实际上负责日常事务。张汉卿对父亲的用人还是很赞赏的,见他一来就给了如此高的职务,便知道这个人真是人才了。咳,无知害死人!好端端的一个人才这就样跑了,还好没跑出锅里去!
自己挖了儿子的墙角,老张有些愧疚,便对姜登选的任职没有过多拦阻不少奉系人认为姜登选以一个外来之人便登如此高位,都颇有微辞。可是政工这块本来就是张汉卿的禁脔,老少帅都同意的事,基本上别人插不下嘴。
一老一少两位“帅”都各取其才,让被取者强烈地产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张钺自然是施展平生所学,在张作霖不在时完全在技术指导上代替了他,这给张作霖以极大的便利他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张钺是用权而不越权,张作霖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尽可能的放权,两人配合得相得益彰。
姜登选顶着别人怀疑的目光来到卫队师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一行政上仅次于师长郭松龄但又不隶属于他的职务,他处理得很有分寸。他的豪爽可亲、重义轻财、身先士卒,很快与官兵打成一片。尤其可贵的是,他非常认同张汉卿以党领军的构想,并在工作中认可了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在军队里的作用。在张汉卿的感染和推荐下,姜登选顺利入了党当然是背着预备党员的身份。按党章,他还要有一年的考察期。但是,有张汉卿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有卫队师和第一师两支部队,关键是他知道的几个奉系人才都已经笼络到麾下,张汉卿认为有必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这是一个独|立于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常委会的军事领导机关,当然由张汉卿负总责。军事委员本来天然地有六个委员:张汉卿、韩麟春、郭松龄、王以哲、米春霖和戢翼翘,下辖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军需部。本来想搞个总后勤部及总装备部的,但是一来“后勤”这个叫法还不流行,装备也是由张作霖督军署统一调拨,本身没有什么基础,干脆统一在军需部里。军需军需,吃喝拉撒睡和枪支弹药,都是军事需求嘛。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暂且空着,由张汉卿例兼。之所以没有再分给郭、韩、王,纯粹是政治上的考量:未建寸功,先把好位置占光了,置后来者于何地?此外由于手底只有两个师的兵力,第一师又远在黑省,日常管理鞭长莫及,设立总参谋长等职务并无迫切感。
人民党在军事上的架构基本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