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薛凌揣测相差无几,李阿牛是被江府支使开的。
江府本身以“二少夫人”的丧事暂避朝堂浑水,一招鲜,当然要多吃几次。李阿牛醒的早了些,留在京中也是碍眼。何况经历了这么大事,他一介田舍粗人,初入朝堂不久,荣辱不惊未免令人生疑,有个后怕的情绪反倒正常。
李阿牛对里头利害关系理的不大清楚,不过他知江府与薛凌是一路人,又见二者在霍家事上颠黑倒白,自是莫不依从。
何况,他本身也如江府所想,对着皇帝难免心虚,回乡躲几天是几天。且往些年混口饭吃已是艰难,如今打马行京街,回来给李家庄众人添柱香也是好的。
只是他低估了往来人情,没曾想一回来就被县长张垣掳了去。玩的花天酒地里,听人一口一个大人公爷,实在很难推辞说自己要离去。让人陪着吧,别人拿自己当个武曲星下了凡,他又有两三分羞于承认自己出生于李家庄那破落地方。
张垣早知李阿牛父母离世,有意恭维之下肯定不会抓着这茬不放。客套两句见李阿牛说不急,那就赶紧换别的,李阿牛也就一日推一日的骗着自个儿说时日还早,最后两天去便罢了。
他终还没张狂到想起替自己父母迁个风水宝地这种脸面事,只说能告慰两声儿子如今出息了,理理坟前杂草就算尽过孝道。这活计花不了什么时间,一天半日而已,处理完了立马上路回京都行。
这一拖拉...就拖到了最末两日,拖无可拖说要去父母旧居烧两张纸钱,张垣自是无论如何都要作陪。李阿牛再三推辞不得,仍未说起李家庄所在,只应了张垣随着去,打算去到再说。
他这数日对家中之事略有闪躲,张垣瞧破未说破,既当是李阿牛幼年失怙,提起伤神,又自认为他是在故作矜持,等自个儿明白事理。
几杯薄酒下肚后,张垣主动提起道是李阿牛现在官爵加身,理应替家中父老修坟盖庙,让二老享后世香火,积人间功德,不日就是重阳,黄道明令登高祭祖,可见天意如此。
此话虽不算说到心坎,却是叫李阿牛骤然一动。他并非不想,只是没想到而已。李家庄祖祖辈辈能立块碑就算那地儿的大户人家了,哪曾听说过这等排场。
张垣这话说的恰如其分,若是叫李阿牛迁个坟,没准还不带这么蛊惑人心。可这盖庙受供,谁还不希望自家祖坟日日冒青烟呢。
酒到微醺处,再听得底下人吹嘘两句,养的李常侍这等家国栋梁之才,塑个金身也受得。越想越是热血上头,李阿牛当即一封折子走了官驿上京,一来请魏塱准假,二来么,是被张垣给下了个套子。
倒也无害人之意,只是李阿牛父母未得皇命,哪有资格受人香火,自个儿贸贸然立了,他日说与同僚,岂不是倒叫人唾一句谄媚。
这厢让李阿牛自请为父母求个功德,成了,是张垣出谋划策,不成,那是皇帝不讲道义。皇帝心里不想成,表面却不得不成,那记恨的也是李阿牛居功自傲,他张垣不过听令行事,断无干系。
然李阿牛全然不知里头门道,但见魏塱批的爽快,跟张垣顿生亲近之感。又请礼、择地、问吉、一摊子事儿下来,早忘了江府交代假期休满不得耽搁,早日还京的话。又或者他自觉得,耽搁十来八天的也算不得什么。
江闳有何打算且休提,可李阿牛既是心存畏惧还乡,却又如此大张旗鼓为父母办身后事,还一纸折子递到魏塱面前,其举动绝不是恭顺谨慎之态。
人前人后表现不一,最易让人生疑。巧的是此时京中事多,魏塱也没将心思放在李阿牛身上,大笔一挥了事。可若有个将来他位极人臣时,必然要得皇帝时不时的揣度。稍有差池,可能全盘皆输。
而江府让他早些回京,是因为回一趟即可,再三告假,有推辞奉召之嫌。皇帝最忌臣子居功,也就是李阿牛这封折子不关朝廷事,且人不在,金銮殿上讲了没人磕头,魏塱批了就让人传走,没说与众臣听。因此江玉枫等人尚不知晓这折子存在,不然定是早寻了薛凌要带人来请。
虽他没按时归京,江府也担忧了一阵,但黄续昼咽气,黄家要紧。官场上那一套,江府在明白不过,想是李阿牛让明县主事给拦下了,便只派了个人前往传话,叫他重阳后无论如何要返京。
李阿牛连连应下,哄瘟神一样将江府的人哄走,他在明县过的如春秋梦好,哪需要个不相干的人来催着梦醒。
他既应下,又是张垣时时在侧,来人不好久留,便回了江府复命。这厢李阿牛真个儿成脱绳的牛马,与张垣是热火朝天,也不忌讳李家庄子是个破落地儿了。皇帝金口一开,他祖上十八代都能自称一声“本老爷”,这还有什么好忌讳的。
但是他不忌讳,张垣突而就犯起忌讳来了,主要是谁也没说过李常侍是从那地方出来的啊。
这还真不能怪张垣消息不灵通,那把火大小也得是个人间惨剧,李阿牛自肚子到城镇里谋生,只说自己祖上打渔,家逢横祸,苏凔尚且不能详细知道是个什么横祸,京中旁人哪得知,知道的江府又不能迢迢给张垣递口信。
这事儿闹的,李阿牛瞧不出张垣面色变化,身边常年跟着的人却是瞧出县老爷满脸笑意像是吃了十七八根黄连。
不过苦归苦,事儿还是要办,张垣虽是在明县小地方当差,往来也是阅人无数。初听得慌乱之后,察言观色旁敲侧击试探些许,他基本确定,李阿牛对这里头事一无所知。
既然如此,那就容易多了。
就按照寻常人家办白事儿的规矩,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唯一不同的是,这李大人父母的埋骨地儿,它得找.......
当年庄子上一把火,整庄人除了恰好在外办事的,其余死了十之八九。那个时间点,田里插秧的有,河里打渔的有,地里挖土的,他还是有。最后俱是一截炭,谁儿个分的清谁是谁。
这么大事,肯定是官府来收场,运气好点的死自家,又恰有个幸存的或者亲戚听说,那能捞着单独埋了刻个名在木牌上。
运气不好死外头,又是一家死绝,衙差也没工夫分辨谁是谁,一股脑儿丢坑里,填上点焦土就算行善。
可不管是单独埋,还是与人死同穴.....那庄子往日有多少人,如今埋的只多不少,毕竟还得算上点祖宗啥的。
这可不就难找了去。
江府本身以“二少夫人”的丧事暂避朝堂浑水,一招鲜,当然要多吃几次。李阿牛醒的早了些,留在京中也是碍眼。何况经历了这么大事,他一介田舍粗人,初入朝堂不久,荣辱不惊未免令人生疑,有个后怕的情绪反倒正常。
李阿牛对里头利害关系理的不大清楚,不过他知江府与薛凌是一路人,又见二者在霍家事上颠黑倒白,自是莫不依从。
何况,他本身也如江府所想,对着皇帝难免心虚,回乡躲几天是几天。且往些年混口饭吃已是艰难,如今打马行京街,回来给李家庄众人添柱香也是好的。
只是他低估了往来人情,没曾想一回来就被县长张垣掳了去。玩的花天酒地里,听人一口一个大人公爷,实在很难推辞说自己要离去。让人陪着吧,别人拿自己当个武曲星下了凡,他又有两三分羞于承认自己出生于李家庄那破落地方。
张垣早知李阿牛父母离世,有意恭维之下肯定不会抓着这茬不放。客套两句见李阿牛说不急,那就赶紧换别的,李阿牛也就一日推一日的骗着自个儿说时日还早,最后两天去便罢了。
他终还没张狂到想起替自己父母迁个风水宝地这种脸面事,只说能告慰两声儿子如今出息了,理理坟前杂草就算尽过孝道。这活计花不了什么时间,一天半日而已,处理完了立马上路回京都行。
这一拖拉...就拖到了最末两日,拖无可拖说要去父母旧居烧两张纸钱,张垣自是无论如何都要作陪。李阿牛再三推辞不得,仍未说起李家庄所在,只应了张垣随着去,打算去到再说。
他这数日对家中之事略有闪躲,张垣瞧破未说破,既当是李阿牛幼年失怙,提起伤神,又自认为他是在故作矜持,等自个儿明白事理。
几杯薄酒下肚后,张垣主动提起道是李阿牛现在官爵加身,理应替家中父老修坟盖庙,让二老享后世香火,积人间功德,不日就是重阳,黄道明令登高祭祖,可见天意如此。
此话虽不算说到心坎,却是叫李阿牛骤然一动。他并非不想,只是没想到而已。李家庄祖祖辈辈能立块碑就算那地儿的大户人家了,哪曾听说过这等排场。
张垣这话说的恰如其分,若是叫李阿牛迁个坟,没准还不带这么蛊惑人心。可这盖庙受供,谁还不希望自家祖坟日日冒青烟呢。
酒到微醺处,再听得底下人吹嘘两句,养的李常侍这等家国栋梁之才,塑个金身也受得。越想越是热血上头,李阿牛当即一封折子走了官驿上京,一来请魏塱准假,二来么,是被张垣给下了个套子。
倒也无害人之意,只是李阿牛父母未得皇命,哪有资格受人香火,自个儿贸贸然立了,他日说与同僚,岂不是倒叫人唾一句谄媚。
这厢让李阿牛自请为父母求个功德,成了,是张垣出谋划策,不成,那是皇帝不讲道义。皇帝心里不想成,表面却不得不成,那记恨的也是李阿牛居功自傲,他张垣不过听令行事,断无干系。
然李阿牛全然不知里头门道,但见魏塱批的爽快,跟张垣顿生亲近之感。又请礼、择地、问吉、一摊子事儿下来,早忘了江府交代假期休满不得耽搁,早日还京的话。又或者他自觉得,耽搁十来八天的也算不得什么。
江闳有何打算且休提,可李阿牛既是心存畏惧还乡,却又如此大张旗鼓为父母办身后事,还一纸折子递到魏塱面前,其举动绝不是恭顺谨慎之态。
人前人后表现不一,最易让人生疑。巧的是此时京中事多,魏塱也没将心思放在李阿牛身上,大笔一挥了事。可若有个将来他位极人臣时,必然要得皇帝时不时的揣度。稍有差池,可能全盘皆输。
而江府让他早些回京,是因为回一趟即可,再三告假,有推辞奉召之嫌。皇帝最忌臣子居功,也就是李阿牛这封折子不关朝廷事,且人不在,金銮殿上讲了没人磕头,魏塱批了就让人传走,没说与众臣听。因此江玉枫等人尚不知晓这折子存在,不然定是早寻了薛凌要带人来请。
虽他没按时归京,江府也担忧了一阵,但黄续昼咽气,黄家要紧。官场上那一套,江府在明白不过,想是李阿牛让明县主事给拦下了,便只派了个人前往传话,叫他重阳后无论如何要返京。
李阿牛连连应下,哄瘟神一样将江府的人哄走,他在明县过的如春秋梦好,哪需要个不相干的人来催着梦醒。
他既应下,又是张垣时时在侧,来人不好久留,便回了江府复命。这厢李阿牛真个儿成脱绳的牛马,与张垣是热火朝天,也不忌讳李家庄子是个破落地儿了。皇帝金口一开,他祖上十八代都能自称一声“本老爷”,这还有什么好忌讳的。
但是他不忌讳,张垣突而就犯起忌讳来了,主要是谁也没说过李常侍是从那地方出来的啊。
这还真不能怪张垣消息不灵通,那把火大小也得是个人间惨剧,李阿牛自肚子到城镇里谋生,只说自己祖上打渔,家逢横祸,苏凔尚且不能详细知道是个什么横祸,京中旁人哪得知,知道的江府又不能迢迢给张垣递口信。
这事儿闹的,李阿牛瞧不出张垣面色变化,身边常年跟着的人却是瞧出县老爷满脸笑意像是吃了十七八根黄连。
不过苦归苦,事儿还是要办,张垣虽是在明县小地方当差,往来也是阅人无数。初听得慌乱之后,察言观色旁敲侧击试探些许,他基本确定,李阿牛对这里头事一无所知。
既然如此,那就容易多了。
就按照寻常人家办白事儿的规矩,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唯一不同的是,这李大人父母的埋骨地儿,它得找.......
当年庄子上一把火,整庄人除了恰好在外办事的,其余死了十之八九。那个时间点,田里插秧的有,河里打渔的有,地里挖土的,他还是有。最后俱是一截炭,谁儿个分的清谁是谁。
这么大事,肯定是官府来收场,运气好点的死自家,又恰有个幸存的或者亲戚听说,那能捞着单独埋了刻个名在木牌上。
运气不好死外头,又是一家死绝,衙差也没工夫分辨谁是谁,一股脑儿丢坑里,填上点焦土就算行善。
可不管是单独埋,还是与人死同穴.....那庄子往日有多少人,如今埋的只多不少,毕竟还得算上点祖宗啥的。
这可不就难找了去。